第二节 谷物检验技术
一、粮食油料扦样、分样法(GB 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1.扦样工具
国家标准规定使用的工具有:扦样器、取样铲和盛装样品的容器等。
(1)扦样器
扦样器又称粮探子,分包装和散装两种。
①包装扦样器是由一根具有凹槽的金属管切制而成,一段便于插入粮包,另一端有中空的木手柄,便于样品流出。根据探口长度和探口宽度,可将其分为大粒粮食扦样器、中小粮食扦样器和粉状粮食扦样器三种,见图2-4。
图2-4 三种包装扦样器
大粒粮食扦样器:全长75cm,探口长55cm,口宽1.5~1.8cm,头分尖形或鸭嘴形,最大外径1.7~2.2cm。
中小粒粮食扦样器:全长70cm,探口长45cm,口宽1cm,头尖形,最大外径1.5cm。
粉状粮食扦样器:全长55cm,探口长35cm,口宽0.6~0.7cm,头尖形,最大外径1cm。
②散装扦样器按照结构不同,可分为细套管扦样器、粗套管扦样器、鱼翅式扦样器和电动吸式扦样器四种。
粗、细双管套扦样器:均由内外两薄金属管套制而成,内外两管均匀切开位置相同的槽口数处,内套管连接手柄,转动手柄可使槽口打开与关闭,见图2-5。
图2-5 粗、细双管套扦样器
细套管扦样器:全长分1cm,2cm两种,三个孔,每孔口长约15cm,口宽约1.5cm,头长约7cm,外径约2.2cm。两种扦样器均可同时扦取上、中、下三层的综合样品。
粗套管扦样器:全长分1cm,2cm两种,三个孔,每孔口长约15cm,口宽约1.8cm,头长约7cm,外径约2.8cm。
鱼翅式扦样器:仅有一节套管,由手柄、连接杆和扦样筒组成,见图2-6。在外套管上焊一“鱼翅”,插入粮堆时可减少阻力,主要用于单点灵活扦样,但使用起来费力,所以不常用。
图2-6 鱼翅式扦样器
电动吸式扦样器:由动力(电机、风机)、传达(直导管、软导管)和容器三部分组成,见图2-7。其工作原理是根据风力输送的原理,由风机产生一定压力和流速的气流,通过导管吸取粮食。该扦样器省力、省时、扦取数量大,但气流会带走细小杂质,因此不适合做杂质检验,也会造成不完善粒扦样误差。
图2-7 电动吸式扦样器
(2)取样铲
取样铲由白铁皮敲制而成或用木料制成,主要用于流动或零星收付的粮食、油料的取样,以及特大粒粮食、油料倒包和拆包的随机取样。
(3)样品容器
样品容器应具备的条件是:密封性能良好,清洁无虫,不漏,不污染,其容量以2kg为宜。常用的样品容器有样品筒、样品袋、样品瓶等。样品筒一般用白铁皮制成圆筒状,有盖和提手。样品袋多用质量较好的聚乙烯塑料袋。样品瓶可采用具有磨口的广口瓶。对于粮食、油料样品数量较大时,还应准备大型样品袋、混样布和分样板等,以便现场混样用。
2.扦样方法
扦样方法主要有六类:单位代表数量,散装扦样法,包装扦样法,流动粮食扦样法,零星收付粮食、油料取样法及特殊目的取样。
(1)单位代表数量
扦样时以同种类、同批次、同等级、同货位、同车船(舱)为一个检验单位。一个检验单位的代表数量:中、小粒粮食和油料一般不超过200t,特大粒粮食和油料一般不超过50t。
(2)散装扦样法
散装扦样法通常是指从仓房或圆仓(囤)扦样。
①仓房扦样是指在仓房对散装的粮食、油料进行扦样时,应根据堆形和面积大小分区设点,按粮堆高度分层扦样,步骤和方法如下:
a.分区设点。每区面积不超过50m2。各区设中心、四角五个点。区数在两个和两个以上的,两区界线上的两个点为共有点(两个区八个点、三个区十一个点,依次类推)。粮堆边缘的点设在距边缘约50cm处。
b.分层。堆高在2m以下的,分上、下两层。堆高在2~3m的,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在粮面下10~20cm处,中层在粮堆中间,下层在距底部20cm处,如遇堆高在3~5m时,应分四层,堆高在5m以上的酌情增加层数。
c.扦样。按区按点,先上后下逐层扦样,各点扦样数量一致。散装的特大粒粮食和油料(花生果、大蚕豆、甘薯片等)采取扒堆的方法,参照“分区设点”的原则,在若干个点的粮面下10~20cm处,不加挑选地用取样铲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②圆仓扦样是指在圆仓对散装的粮食、油料进行扦样时,应按圆仓的高度分层,每层按圆仓直径分内(中心)、中(半径的一半处)、外(距仓边30cm左右)三圈,圆仓直径在8m以下的,每层按内、中、外分别设1、2、4个点共7个点,直径在8m以上的,每层按内、中、外分别设1、4、8个点共13个点,按层按点扦样。
(3)包装扦样法
中、小粒粮和油料扦样包数不少于总包数的5%,小麦粉扦样包数不少于总包数的3%,扦样的包点要分布均匀。扦样时,用包装扦样器槽口向下,从包的一端斜对角插入包的另一端,然后槽口向上取出,每包扦样次数一样。
特大粒粮和油料(如花生果、花生仁、葵花籽、蓖麻油、大蚕豆、甘薯片等)取样包数,200包以下的取样不少于10包,200包以上的每增加100包增取1包。取样时,采取倒包和拆包相结合的方法。取样比例:倒包按规定取样包数的20%;拆包按规定取样包数的80%。
倒包:先将取样包放在洁净的塑料布或地面上,拆去包口缝线,缓慢地放倒,双手紧握袋底两角,提起约50cm高,拖倒约1.5m全部倒出后,从相当于袋的中部和底部用取样铲取出样品,每包、每点取样数量一样。
拆包:将袋口缝线拆开3~5针,用取样铲从上部取出所需样品,每包取样数量一致。
(4)流动粮食扦样法
机械输送粮食、油料的取样,先按受检粮食、油料数量和传送时间,定出取样次数和每次应取的数量,然后定时从粮流的终点横断接取样品。
(5)零星收付粮食、油料取样法
零星收付(包括征购)粮食、油料的扦样,可参照以上方法,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务使扦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
(6)特殊目的取样
如粮情检查、害虫调查、加工机械效能的测定和出品率试验等,可根据需要取样。
3.分样方法
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进而分取平均样品或试样的过程,称为分样。
(1)四分法
将样品倒在光滑平坦的桌面上或玻璃板上,用两块分样板将样品摊成正方形,然后从样品左右两边铲起样品约10cm高,对准中心同时倒落,再换一个方向同样操作(中心点不动),如此反复混合四、五次,将样品摊成等厚的正方形,用分样板在样品上划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三角形,取出其中两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剩下的样品再按上述方法分取,直至最后剩下的两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接近所需试样重量为止。
(2)分样器法
分样器适用于中、小粒原粮和油料分样。分样器由漏斗、分样格和接样斗等部件组成,样品通过分样格被分成两部分。
分样时,将洁净的分样器放稳,关闭漏斗开关,放好接样斗,将样品从高于漏斗口约5cm处倒入漏斗内,刮平样品,打开样品开关,待样品流尽后,轻拍分样器外壳,关闭漏斗开关,再将两个接样斗内的样品同时倒入漏斗内,继续照上法重复混合两次。以后每次用一个接样斗内的样品按上述方法继续分样,直至一个接样斗内的样品接近需要的试样重量为止。
二、谷物的类型及互混检验法
根据GB/T 5493—2008《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规定,适用于同种类粮食、油料间不同粒型、粒质、粒色的互混检验,以及不同种类粮食、油料间的互混检验。
1.试剂
0.1%碘-乙醇溶液。
2.仪器和用具
①电子天平:分度值0.01g。
②实验砻谷机。
③实验碾米机。
④分样器。
3.操作步骤
(1)外形特征检验
①籼稻、粳稻、糯稻互混检验:取净稻谷10g,经脱壳、碾米后称量(ma),按质量标准GB 1350中有关分类规定,拣出混入的异类型粒,称取其质量(m1)。
②异色粒互混检验:按GB/T 5494—2008质量标准的规定,称取试样质量(mb),在检验不完善粒的同时,拣出混有的异色粒,称取其质量(m2)。
③小麦粒色鉴别:不加挑选地取出小麦100粒完整粒,感官鉴别小麦粒色,按GB 1351—2008中红麦和白麦的规定,鉴别小麦粒色。
④异种粮粒互混检验:按照表2-1的规定制备试样并称量(mc),拣出粮食中混有的异种粮粒称量(m3)。
表2-1 各类粮食、油料异种粮粒互混检验最低试样量
注:当互混的粮食颗粒大小相差较大时,可适当增加试样量。
(2)角质、粉质检验
在透射光下观察粮粒,或将粮粒从中部横向切断观察断面,籽粒或断面中为玻璃状透明体和半透明体者为角质,为粉状不透明体者为粉质。
(3)糯稻和非糯稻的染色检验
稻谷经砻谷、碾白后,制成符合国家标准三级(GB 1354—2009)的大米样品,不加挑选地取出200粒完整粒,用清水洗涤后,再用0.1%碘-乙醇溶液浸泡1min左右,然后用蒸馏水洗净,观察米粒着色情况。糯性米粒呈棕红色,非糯性米粒呈蓝色。拣出混有的异类型粒(n)。
4.结果计算
(1)籼稻、粳稻、糯稻互混率计算
籼稻、粳稻、糯稻互混率按式(2-1)计算:
(2-1)
式中 X——互混率,即混入的异类型稻谷占试样总量的质量分数,%;
m1——异类型稻谷的质量,g;
ma——试样质量,g。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1%,求其平均数即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保留到整数位。
(2)异色粒率计算
异色粒率按式(2-2)计算:
(2-2)
式中 Y——异色粒率,即异色粒占试样总量的质量分数,%;
m2——异色粒的质量,g;
mb——试样质量,g。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1%,求其平均数即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异种粮粒的含量计算
异种粮粒的含量按式(2-3)计算:
(2-3)
式中 Z——异种粮粒的含量,即异种粮粒占试样总量的质量分数,%;
m3——异种粮粒的质量,g;
mc——试样质量,g。
测试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4)糯稻和非糯稻的染色检验互混率计算
糯稻和非糯稻的染色检验互混率按式(2-4)计算:
(2-4)
式中 R——糯稻和非糯稻的染色检验互混率,%;
200——异类型粒数。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1%,求其平均数即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保留到整数位。
三、谷物含水量检验
1.直接干燥法
直接干燥法适应于在101~105℃下,蔬菜、谷物及其制品、水产品、豆制品、乳制品、肉制品、卤菜制品、粮食(水分含量低于18%)、油料(水分含量为13%)、淀粉及茶叶类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0.5g/100g的样品。
(1)原理
利用谷物中水分的物理性质,在101.3kPa(一个大气压),温度101~105℃下采用挥发方法测定样品中干燥减失的重量,包括吸湿水、部分结晶水和该条件下能挥发的物质,再通过干燥前后的称量数值计算出水分的含量。
(2)试剂和材料
①氢氧化钠(6mol/L NaOH)溶液:称取24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②盐酸(6mol/L HCl)溶液:量取50mL盐酸,加水稀释至100mL。
③海砂:取用水泥去泥土的海砂、河沙、石英砂或类似物,先用盐酸(6mol/L HCl)溶液煮沸0.5h,用水洗至中性,再用氢氧化钠(6mol/L NaOH)溶液煮沸0.5h,用水洗至中性,105℃干燥备用。
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2008规定的三级水。
(3)仪器和设备
①扁形铝制或玻璃制称量瓶。
②电热恒温干燥箱。
③干燥器:内附有效干燥剂。
④天平:感量为0.1mg。
(4)试样制备
从平均样品中分取一定样品,按表2-2规定的方法制备试样。
表2-2 试样制备方法
(5)分析步骤
①固体试样:取洁净扁形铝制或玻璃制称量瓶,置于101~105℃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加热1.0h,取出盖好,置干燥器内冷却0.5h,称量,并重复干燥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重。将混合均匀的试样迅速磨细至颗粒小于2mm,不易研磨的样品应尽可能切碎,称取2~10g试样(精确至0.0001g),放入此称量瓶中,试样厚度不超过5mm,如为疏松试样,厚度不超过10mm,加盖,精密称量后,置于101~105℃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干燥2~2h后,盖好取出,置干燥器内冷却0.5h后称量,并重复干燥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重。
两次恒重值在最后计算中,取质量较小的一次称量值。
②半固体或液体试样:取洁净的称量瓶,内加10g海砂(试验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海砂的质量)及一根小玻璃棒,置于101~105℃干燥箱中,干燥1h后取出,置干燥器内冷却0.5h后称量,并重复干燥至恒重。然后称取5~10g试样(精确至0.0001g),置于称量瓶中,用小玻璃棒搅匀放在沸水浴上蒸干,并随时搅拌,擦去瓶底的水滴,置于101~105℃干燥箱中干燥4h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后称量。然后在放入101~105℃干燥箱中干燥1h左右后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后再称量。并重复干燥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重。
(6)结果计算
试样中的水分含量,按式(2-5)进行计算:
(2-5)
式中 X——试样中水分含量,g/100g;
m1——称量瓶(加海砂、玻璃棒)和试样的质量,g;
m2——称量瓶(加海砂、玻璃棒)和试样干燥后的质量,g;
m3——称量瓶(加海砂、玻璃棒)的质量,g;
100——单位换算系数。
水分含量≥1g/100g时,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水分含量<1g/100g时,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7)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
2.定时定温烘干法
定时定温烘干法适合在样品数量大时(如粮食收购季节)采用。
仪器和设备与直接干燥法相同。
试样用量采用定量试样,按称量瓶底面积的每平方厘米为0.126g取样。如直径4.5cm的称量瓶试样用量2g;直径5.5cm的称量瓶试样用量3g。避免瓶内装填样品过多影响烘干效果。
用已烘干至恒重的称量瓶称取定量试样(准确至0.001g),待烘干温度升至135~145℃时,将盛有试样的称量瓶送入烘箱内温度计周围的烘网上,在5min内,将烘箱温度调至128~132℃,开始计时,烘40min后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称重。
分析结果计算方法与直接干燥法相同。
3.两次烘干法
当粮食水分在18%以上,大豆、甘薯片水分在14%以上,油料水分在13%以上,采取两次烘干法。
(1)第一次烘干
称取整粒试样20g(m,准确至0.001g),放入直径10cm或15cm、高2cm的烘盒里摊平。粮食在105℃,大豆和油料在70℃烘30~40min,取出,自然冷却至恒重,此为第一次烘后试样质量(m1)。
(2)第二次烘干
试样制备及操作方法与直接烘干法相同。
(3)分析结果计算
两次烘干法试样中的水分含量,按式(2-6)进行计算:
(2-6)
式中 Y——试样中水分含量,g/100g;
m——第一次烘干前试样的质量,g;
m1——第一次烘干后试样质量,g;
m2——第二次烘干前试样质量,g;
m3——第二次烘干后试样质量,g;
100——单位换算系数。
两次试验结果允差不超过0.2%,求其平均值,即为测定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四、面粉中含砂量的测定
根据GB/T 5508—2011《粮油检验粉类粮食含砂量测定》,本测定方法适用于除能与砂尘共沉淀的芝麻粉等以外的粉类粮食含砂量的测定。
1.原理
粉类粮食是原粮、油料加工成一定细度粉状物的统称。含砂量是粉类粮食中所含的无机砂尘的量,以砂尘占试样总质量的质量分数表示(%)。在四氯化碳中,由于粉类粮食和砂尘的相对密度不同,粉类粮食悬浮于四氯化碳表层,砂尘沉于四氯化碳底层,从而将粉类粮食与砂尘分开。
2.试剂和材料
四氯化碳:分析纯。四氯化碳有特殊气味,在吸入或与皮肤接触时有毒,操作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四氯化碳对环境有害,使用后废液不得直接排放,应收集并按相关规定处理。
3.仪器和用具
①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②天平:感量0.01g。
③细砂分离漏斗(图2-8)、漏斗架。
图2-8 细砂分离漏斗示意图
④量筒:100mL。
⑤电炉:500W。
⑥干燥器:内置有效的变色硅胶。
⑦坩埚:30mL。
⑧玻璃棒、石棉网、角勺、坩埚等。
4.操作步骤
量取70mL四氯化碳注入细砂分离漏斗内,加入试样(m)(10±0.01)g,用玻璃棒在漏斗的中上部轻轻搅拌后静置,然后每隔5min搅拌一次,共搅拌三次,再静置30min,将浮在四氯化碳表面的粉类粮食用角勺取出,再把分离漏斗中的四氯化碳和沉于底部的砂尘放入100mL烧杯中,用少许四氯化碳冲洗漏斗两次,收集四氯化碳于同一烧杯中。静置30s后,倒出烧杯内的四氯化碳,然后用少许四氯化碳将烧杯底部的砂尘转移至已恒重[(m0±0.0001)g]的坩埚内,再用吸管小心将坩埚内的四氯化碳吸出,将坩埚放在电炉的石棉网上烘约20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得坩埚及砂尘质量[(m1±0.0001)g]。
5.结果计算
粉类粮食含砂量按式(2-7)计算:
(2-7)
式中 X——粉类粮食含砂量,以质量分数计,%;
m1——坩埚及砂尘的质量,g;
m0——坩埚的质量,g;
m——试样质量,g。
每份样品应平行测试两次,两次测定结果符合重复性要求时,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测定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平行试验测定结果不符合重复性要求,应重新测定。
6.重复性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
测对象相互独立进行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值不大于0.005%。
五、粮食中粗纤维素的测定
本测定方法适用于商品粮食中粗纤维素的测定。
1.试剂与配制
①乙醇(95%)。
②乙醚。
③石蕊试纸。
④酸洗石棉:先用1.25%碱液洗至中性,再用乙醇和乙醚先后洗三次,待乙醚挥发净后备用。
⑤硫酸溶液(1.25%):量取相对密度为1.84的浓硫酸3.5mL,置于500mL水中,经标定后,调至准确浓度。
⑥氢氧化钠溶液(1.25%):称取7g氢氧化钠置于500mL水中,经标定后,调至准确浓度。
2.仪器和用具
①粗纤维测定仪见图2-9。
图2-9 粗纤维测定仪
②古氏坩埚(30mL)(用石棉网铺垫后,在600℃温度下灼烧30min)。
③玻璃棉吸滤管(直径1cm)。
④吸滤瓶。
⑤抽气泵。
⑥量筒:250mL。
⑦平底烧瓶:500mL。
⑧容量瓶:500mL。
⑨移液管:5mL。
⑩万用电炉、高温炉。
电热恒温箱。
备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
冷凝管等。
3.操作步骤
(1)称取试样
称取粉碎试样2~3g,倒入500mL烧杯中。如试样中脂肪含量较高时,可用抽提脂肪后的残渣作试样,或将试样的脂肪用乙醚抽提出去。
(2)酸液处理
向装有试样的烧杯中加入事先在回流装置下煮沸的硫酸溶液(1.25%)200mL,外记烧杯中的液面高度,盖上表面皿,置于电炉上,在1min内煮沸,再继续慢慢煮沸30min。在煮沸过程中,要加沸水保持液面高度,经常转动烧杯,到时离开热源待沉淀下降后,用玻璃棉抽滤管吸去上层清液,吸净后立即加入100~150mL沸水洗涤沉淀,再吸去清液,用沸水如此洗涤至沉淀,用石蕊试纸试验呈中性为止。
(3)碱液处理
将抽滤管中的玻璃棉并入沉淀中,加入事先在回流装置下煮沸的氢氧化钠溶液(1.25%)200mL,按照酸处理法加热微沸30min,取下烧杯,使沉淀下降后,趁热用已恒重的古氏坩埚抽滤,用沸水将沉淀洗至中性,无损失地转入坩埚中。
(4)乙醇和乙醚处理
沉淀先用热至50~60℃的乙醇20~30mL,分3~4次洗涤,然后用乙醚20~30mL,分3~4次洗涤,最后抽净乙醚。
(5)烘干和灼烧
古氏坩埚和沉淀,先在105℃烘至恒重,然后送入600℃高温炉中灼烧30min,取出冷却,称重,灼烧至恒重为止。
4.结果计算
粗纤维素干基含量按式(2-8)计算:
(2-8)
式中 X——粗纤维素干基含量,%;
m1——坩埚及沉淀烘干后的质量,g;
m2——坩埚及沉淀灼烧后的质量,g;
m——试样质量,g;
w——水分含量,%。
两次试验测定结果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1%,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六、粮食中粗脂肪含量测定
根据GB/T 5512—2008《粮油检验粮食中粗脂肪含量测定》,本测定方法适合于粮食中粗脂肪含量测定。
1.原理
将粉碎、分散且干燥的试样用于有机溶剂回流提取,使试样中的脂肪被溶剂抽提出来,回收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即为粗脂肪。
2.试剂
无水乙醚:分析纯。不能用石油醚代替乙醚,因为它不能溶解全部的植物脂类物质。
3.仪器和用具
①分析天平:分度值0.1mg。
②电热恒温箱。
③电热恒温水浴锅。
④粉碎机、研钵。
⑤备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
⑥滤纸筒:直径2cm,高约7.5cm。
⑦索氏提取器:各部件洗净,在105℃温度下烘干,其中抽提瓶烘至恒重。
⑧圆孔筛:孔径为1mm。
⑨广口瓶。
⑩脱脂线、脱脂细砂。
脱脂棉:将医用级棉花浸泡在乙醚或己烷中24h,期间搅拌数次,取出在空气中晾干。
4.样品制备
取除去杂质的干净的试样30~50g,磨碎,通过孔径为1mm的圆孔筛,然后装入广口瓶中备用。试样应研磨至适当的粒度,保证连续测定10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2.0%。
5.操作步骤
(1)试样包扎
从备用的样品中,用烘盒称取2~5g试样,在105℃温度下烘30min,趁热倒入研钵中,加入约2g脱脂细砂一同研磨,将试样和细砂研磨到出油状,完全转入滤纸筒内(筒底塞一层脱脂棉,并在105℃温度下烘30min),用脱脂棉蘸少量乙醚揩净研钵上的试样和脂肪,并入滤纸筒,最后再用脱脂棉塞入上部,压住试样。
(2)抽提与烘干
将抽提器安装妥当,然后将装有试样的滤纸筒置于抽提筒内,同时注入乙醚至虹吸管高度以上,待乙醚流净后,再加入乙醚至虹吸管高度的2/3处。用一小块脱脂棉轻轻地塞入冷凝管上口,打开冷凝管进水管,开始加热抽提。控制加热的温度,使冷凝的乙醚为每分钟120~150滴,抽提的乙醚每小时回流7次以上。抽提时间须视试样含油量而定,一般在8h以上,抽提至抽提管内的乙醚用玻璃片检查(点滴试验)无油迹为止。
抽净脂肪后,用长柄镊子取出滤纸筒,再加热使乙醚回流2次,然后回收乙醚,取下冷凝管和抽提筒,加热除尽抽提瓶中残余的乙醚,用脱脂棉蘸乙醚揩净抽提瓶外部,然后将抽提瓶在105℃温度下烘90min,然后再烘20min,烘至恒重为止(前后两次质量差在0.2mg以内视为恒重),抽提瓶增加的质量即为粗脂肪的质量。
6.结果计算
粗脂肪湿基含量、干基含量和标准水杂下含量分别按式(2-9)、式(2-10)、式(2-11)计算:
(2-9)
(2-10)
(2-11)
式中 Xs——湿基粗脂肪含量,以质量分数计,%;
Xg——干基粗脂肪含量,以质量分数计,%;
Xz——标准水和杂质下粗脂肪含量,以质量分数计,%;
m1——粗脂肪质量,g;
m——试样质量,g;
M——试样水分含量,以质量分数计,%;
Mb——试样标准水分、标准杂质之和,%。
两次试验测定结果允差不超过0.4%,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七、粮食中镉的测定
依据标准GB 5009.15—2014《食品中镉的测定》,规定了各类食品中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本测定方法适用于各类食品中镉的测定。
1.原理
试样经灰化或酸消解后,注入一定量样品消化液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中,电热原子化后吸收228.8nm共振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光度值与镉含量成正比,采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2.试剂和材料
①硝酸(HNO3):优级纯。
②盐酸(HCl):优级纯。
③氯酸(HClO4):优级纯。
④过氧化氢(H2O2,30%)。
⑤磷酸二氢铵(NH4H2PO4)。
⑥硝酸溶液(1%):取10.0mL硝酸加入100mL水中,稀释至1000mL。
⑦盐酸溶液(1+1):取50mL盐酸慢慢加入50mL水中。
⑧硝酸-高氯酸混合溶液(9+1),取9份硝酸与1份高氯酸混合。
⑨磷酸二氢铵溶液(10g/L):称取10.0g磷酸二氢铵,用100mL硝酸溶液(1%)溶解后定量移入1000mL容量瓶,用硝酸溶液(1%)定容至刻度。
⑩金属镉(Cd)标准品,纯度为99.99%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
镉标准储备液(1000mg/L):准确称取1g金属镉标准品(精确至0.001g)于小烧杯中,分次加20mL盐酸溶液(1+1)溶解,加2滴硝酸,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混匀;或购买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
镉标准使用液(100ng/mL):吸取镉标准储备液1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1%)定容至刻度,如此经多次稀释得到每毫升含100.0ng镉的标准使用液。
镉标准曲线工作液:准确吸取镉标准使用液0mL、0.50mL、1.0mL、1.5mL、2.0mL、3.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1%)定容至刻度,即得到含镉量分别为0ng/mL、0.50ng/mL、1.0ng/mL、1.5ng/mL、2.0ng/mL、3.0ng/mL的标准系列溶液。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二级水。
所用玻璃仪器均需用硝酸溶液(1+4)浸泡24h以上,用水反复冲洗,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3.仪器和设备
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附石墨炉;
②镉空心阴极灯;
③电子天平:感量为0.1mg和1mg;
④可调温式电热板、可调温式电炉;
⑤马弗炉;
⑥恒温干燥箱;
⑦压力消解器、压力消解罐;
⑧微波消解系统:配聚四氟乙烯或其他合适的压力罐。
4.分析步骤
(1)试样制备
①干试样:粮食、豆类,去除杂质;坚果类去杂质、去壳;磨碎成均匀的样品,颗粒度不大于0.425mm,储于洁净的塑料瓶中,并标明标记,于室温下或按样品保存条件下保存备用。
②鲜(湿)试样:蔬菜、水果、肉类、鱼类及蛋类等,用食品加工机打成匀浆或碾磨成匀浆,储于洁净的塑料瓶中,并标明标记,于-18~-16℃冰箱中保存备用。
③液态试样:按样品保存条件保存备用。含气样品使用前应除气。
(2)试样消解
可根据实验室条件选用以下任何一种方法消解,称量时应保证样品的均匀性。
①压力消解罐消解法:称取干试样0.3~0.5g(精确至0.0001g)、鲜(湿)试样1~2g(精确到0.001g)于聚四氟乙烯内罐,加硝酸5mL浸泡过夜。再加过氧化氢溶液(30%)2~3mL(总量不能超过罐容积的1/3)。盖好内盖,旋紧不锈钢外套,放入恒温干燥箱,120~160℃保持4~6h,在箱内自然冷却至室温,打开后加热赶酸至近干,将消化液洗入10mL或25mL容量瓶中,用少量硝酸溶液(1%)洗涤内罐和内盖3次,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并用硝酸溶液(1%)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②微波消解:称取干试样0.3~0.5g(精确至0.0001g)、鲜(湿)试样1~2g(精确到0.001g)置于微波消解罐中,加5mL硝酸和2mL过氧化氢。微波消化程序可以根据仪器型号调至最佳条件。消解完毕,待消解罐冷却后打开,消化液呈无色或淡黄色,加热赶酸至近干,用少量硝酸溶液(1%)冲洗消解罐3次,将溶液转移至10mL或25mL容量瓶中,并用硝酸溶液(1%)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③湿式消解法:称取干试样0.3~0.5g(精确至0.0001g)、鲜(湿)试样1~2g(精确到0.001g)于锥形瓶中,放数粒玻璃珠,加10mL硝酸高氯酸混合溶液(9+1),加盖浸泡过夜,然后取下盖子,加一小漏斗在锥形瓶口,电热板上消化,若变棕黑色,再加硝酸,直至冒白烟,消化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微黄色,放冷后将消化液洗入10mL或25mL容量瓶中,用少量硝酸溶液(1%)洗涤锥形瓶3次,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并用硝酸溶液(1%)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④干法灰化:称取干试样0.3~0.5g(精确至0.0001g)、鲜(湿)试样1~2g(精确到0.001g)、液态试样1~2g(精确到0.001g)于瓷坩埚中,先小火在可调式电炉上炭化至无烟,移入马弗炉500℃灰化6~8h,冷却。若个别试样灰化不彻底,加1mL混合酸在可调式电炉上小火加热,将混合酸蒸干后,再转入马弗炉中500℃继续灰化1~2h,直至试样消化完全,呈灰白色或浅灰色,放冷,用硝酸溶液(1%)将灰分溶解,将试样消化液移入10mL或25mL容量瓶中,用少量硝酸溶液(1%)洗涤瓷坩埚3次,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并用硝酸溶液(1%)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实验要在通风良好的通风橱内进行。对含油脂的样品,尽量避免用湿式消解法消化,最好采用干法消化,如果必须采用湿式消解法消化,样品的取样量最大不能超过1g。
(3)仪器参考条件
根据所用仪器型号将仪器调至最佳状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附石墨炉及镉空心阴极灯)测定参考条件如下:
①波长228.8nm,狭缝0.2~1.0nm,灯电流2~10mA,干燥温度105℃,干燥时间20s;
②灰化温度400~700℃,灰化时间20~40s;
③原子化温度1300~2300℃,原子化时间3~5s;
④背景校正为氘灯或塞曼效应。
(4)标准曲线的制作
将标准曲线工作液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各取20μL注入石墨炉,测其吸光度值,以标准曲线工作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求出吸光度值与浓度关系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配制镉溶液标准系列应不少于5个点,相关系数不应小于0.995。如果有自动进样装置,也可用程序稀释来配制标准系列。
(5)试样溶液的测定
于测定标准曲线工作液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吸取样品消化液20μL(可根据使用仪器选择最佳进样量),注入石墨炉,测其吸光度值,代入标准系列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求样品消化液中镉的含量,平行测定次数不少于两次。若测定结果超出标准曲线范围,用硝酸溶液(1%)稀释后再行测定。
(6)基体改进剂的使用
对有干扰的试样,和样品消化液一起注入石墨炉5μL10g/L的基体改进剂磷酸二氢铵溶液,绘制标准曲线时也要加入与试样测定时等量的基体改进剂。
5.结果计算
试样中镉含量按式(2-12)进行计算:
(2-12)
式中 X——试样中镉的含量,mg/kg或mg/L;
c1——试样消化液中汞的含量,ng/mL;
c0——试剂空白液中汞的含量,ng/mL;
V——试样消化液总体积,mL;
m——试样质量,g;
1000——换算系数。
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6.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
7.其他
方法检出限为0.001mg/kg,定量限为0.003mg/kg。
八、谷物中总汞的测定
根据GB 5009.17—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本测定方法适用于食品中总汞的测定。
(一)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
1.原理
试样经酸加热消解后,在酸性介质中,试样中汞被硼氢化钾或硼氢化钠还原成原子态汞,由载气(氩气)带入原子化器中,在汞空心阴极灯照射下,基态汞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再由高能态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其荧光强度与汞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溶液比较定量。
2.试剂和材料
①硝酸( HNO3)。
②过氧化氢(H2O2)。
③硫酸( H2SO4)。
④氢氧化钾(KOH)。
⑤硼氢化钾(KBH4):分析纯。
⑥硝酸溶液(1+9):量取50mL硝酸,缓缓加入450mL水中。
⑦硝酸溶液(5+95):量取5mL硝酸,缓缓加入95mL水中。
⑧氢氧化钾溶液(5g/L):称取5.0g氢氧化钾,纯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混匀。
⑨硼氢化钾溶液(5g/L):称取5.0g硼氢化钾,用5g/L的氢氧化钾溶液溶解并定容至1000mL,混匀,现用现配。
⑩重铬酸钾的硝酸溶液(0.5g/L):称取0.05g重铬酸钾溶于100mL硝酸溶液(5+95)中。
硝酸-高氯酸混合溶液(5+1):量取500mL硝酸,100mL高氯酸,混匀。
氧化汞标准品(HgCl2):纯度≥99%。
汞标准储备液(1.00mg/mL):准确称取0.1354g经过干燥的氧化汞,用重铬酸钾的硝酸溶液(0.5g/L)溶解并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浓度为1.00mg/mL,于4℃冰箱中避光保存,可保存2年。或购买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溶液物质。
汞标准中间液(10μg/mL):吸取1.00mL汞标准储备液(1.00mg/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重铬酸钾的硝酸溶液(0.5g/L)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浓度为10μg/mL,于 4℃冰箱中避光保存,可保存2年。
汞标准使用液(50ng/mL):吸取0.50mL汞标准中间液(10μg/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0.5g/L重铬酸钾的硝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浓度为50ng/mL,现用现配。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仪器和设备
①原子荧光光谱仪。
②天平:感量为0.1mg和1mg。
③微波消解系统。
④压力消解器。
⑤恒温干燥箱(50~300℃)。
⑥控温电热板(50~200℃)。
⑦超声水浴箱。
玻璃器皿及聚四氟乙烯消解内罐均需以硝酸溶液(1+4)浸泡24h,用水反复冲洗,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4.分析步骤
(1)试样预处理
①在采样和制备过程中,应注意不使试样污染。
②粮食、豆类等样品去杂物后粉碎均匀,装入洁净聚乙烯瓶中,密封保存备用。
③蔬菜、水果、鱼类、肉类及蛋类等新鲜样品,洗净晾干,取可食部分匀浆,装入洁净聚乙烯瓶中,密封,于4℃冰箱冷藏备用。
(2)试样消解
压力罐消解法:称取固体试样0.2~1.0g(精确到0.001g),新鲜样品0.5~2.0g或吸取液体试样1~5mL,置于消解内罐中,加入5mL硝酸浸泡过夜。盖好内盖,旋紧不锈钢外套,放入恒温干燥箱,140~160℃保持4~5h,在箱内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缓慢旋松不锈钢外套,将消解内罐取出,用少量水冲洗内盖,放在控温电热板上或超声水浴箱中,于80℃或超声脱气2~5min赶去棕色气体。取出消解内罐,将消化液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用少量水分3次洗涤内罐,洗涤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同时做空白试验。
微波消解法:称取固体试样0.2~0.5g(精确到0.001g),新鲜样品0.2~0.8g或吸取液体试样1~3mL于消解罐中,加入5~8mL硝酸,加盖放置过夜,旋紧罐盖,按照微波消解仪的标准操作步骤进行消解。冷却后取出,缓慢打开罐排气,用少量水冲洗内盖,将消解罐放在控温电热板上或超声水浴箱中,于80℃加热或超声脱气2~5min,赶去棕色气体,取出消解内罐,将消化液转移至25mL塑料容量瓶中,用少量水分3次洗涤内罐,洗涤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同时做空白试验。
回流消解法:①称取粮食1.0~4.0g(精确到0.001g),置于消化装置锥形瓶中,加玻璃珠数粒,加 45mL硝酸、10mL硫酸,转动锥形瓶防止局部炭化。装上冷凝管后,小火加热,待开始发泡即停止加热,发泡停止后,加热回流2h。如加热过程中溶液变棕色,再加5mL硝酸,继续回流2h,消解到样品完全溶解,一般呈淡黄色或无色,放冷后从冷凝管上端小心加20mL水,继续加热回流10min放冷,用适量水冲洗冷凝管,冲洗液并入消化液中,将消化液经玻璃棉过滤于100mL容量瓶内,用少量水洗涤锥形瓶、滤器,洗涤液并入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混匀,同时做空白试验。②称取植物油及动物油脂1.0~3.0g(精确到0.001g),置于消化装置锥形瓶中,加玻璃珠数粒,加入7mL硫酸,小心混匀至溶液颜色变为棕色,然后加40mL硝酸。以下按步骤(1)操作。③称取薯类、豆制品1.0~4.0g(精确到0.001g),置于消化装置锥形瓶中,加玻璃珠数粒及30mL硝酸、5mL硫酸,转动锥形瓶防止局部炭化。以下按步骤(1)操作。④称取肉、蛋类0.5~2.0g(精确到0.001g),置于消化装置锥形瓶中,加玻璃珠数粒及30mL硝酸、5mL硫酸,转动锥形瓶防止局部炭化。以下按步骤(1)操作。⑤称取乳及乳制品1.0~4.0g(精确到0.001g),置于消化装置锥形瓶中,加玻璃珠数粒及30mL硝酸、5mL硫酸,转动锥形瓶防止局部炭化。以下按步骤(1)操作。
(3)测定
①标准曲线制作。分别吸取50ng/mL汞标准使用液0.00mL、0.20mL、0.50mL、1.00mL、1.50mL、2.00mL、2.5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1+9)稀释至刻度,混匀。各自相当于汞浓度0.00ng/mL、0.20ng/mL、0.50ng/mL、1.00ng/mL、1.50ng/mL、2.00ng/mL、2.50ng/mL。
②试样溶液的测定。设定好仪器最佳条件,连续用硝酸溶液(1+9)进样,待读数稳定之后,转入标准系列测量,绘制标准曲线。转入试样测量,先用硝酸溶液(1+9)进样,使读数基本回零,再分别测定空白试样和消化液试样,每次测不同的试样前都应清洗进样器。试样测定结果按式(2-13)计算。
(4)仪器参考条件
①光电倍增管负高压:240V。
②汞空心阴极灯电流:30mA。
③原子化器温度:300℃。
④载气流速:500mL/min。
⑤屏蔽气流速:1000mL/min。
5.结果计算
试样中汞的含量按式(2-13)进行计算:
(2-13)
式中 X——试样中汞的含量,mg/kg或mg/L;
c——试样消化液中汞的含量,ng/mL;
c0——试剂空白液中汞的含量,ng/mL;
V——试样消化液总体积,mL;
1000——换算系数;
m——试样质量,g。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6.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
7.其他
当样品称样量为0.5g,定容体积为25mL时,方法检出限为0.003mg/kg,方法定量限为0.010mg/kg。
(二)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1.原理
汞蒸气对波长253.7nm的共振线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试样经过酸消解或催化酸消解使汞转为离子状态,在强酸性介质中用氯化亚锡还原成元素汞,载气将元素汞吹入汞测定仪,进行冷原子吸收测定,在一定浓度范围其吸收值与汞含量成正比,外标法定量。
2.试剂和材料
①硝酸(HNO3)。
②盐酸(HCl)。
③过氧化氢(H2O2)(30%)。
④无水氯化钙(CaCl2):分析纯。
⑤高锰酸钾(KMnO4):分析纯。
⑥重铬酸钾(K2Cr2O7):分析纯。
⑦氯化亚锡(SnCl2·2H2O):分析纯。
⑧高锰酸钾溶液(50g/L):称取5.0g高锰酸钾置于100mL棕色瓶中,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⑨硝酸溶液(5+95):量取5mL硝酸,缓缓倒入95mL水中,混匀。
⑩重铬酸钾的硝酸溶液(0.5g/L):称取0.05g重铬酸钾溶于100mL硝酸溶液(5+95)中。
氯化亚锡溶液(100g/L):称取10g氯化亚锡溶于20mL盐酸中,90℃水浴中加热,轻微振荡,待氯化亚锡溶解成透明状后,冷却,纯水稀释定容至100mL,加入几粒金属锡,置阴凉、避光处保存。一经发现浑浊应重新配制。
硝酸溶液(1+9):量取50mL硝酸,缓缓加入450mL水中。
氯化汞(HgCl2):纯度≥99%。
汞标准储备液(1.00mg/mL):准确称取0.1354g干燥过的氧化汞,用重铬酸钾的硝酸溶液(0.5g/L)溶解并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浓度为1.00mg/mL,于4℃冰箱中避光保存,可保存两年。或购买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溶液物质。
汞标准中间液(10μg/mL):吸取1.00mL汞标准储备液(1.00mg/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重铬酸钾的硝酸溶液(0.5g/L)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浓度为10μg/mL,于4℃冰箱中避光保存,可保存两年。
汞标准使用液(50ng/mL):吸取0.50mL汞标准中间液(10μg/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0.5g/L重铬酸钾的硝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浓度为50ng/mL,现用现配。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B/T 6682—2008规定的一级水。
3.仪器和设备
①测汞仪(附气体循环泵、气体干燥装置、汞蒸气发生装置及汞蒸气吸收瓶)或全自动测汞仪。
②天平:感量为0.1mg和1mg。
③微波消解系统。
④压力消解器。
⑤恒温干燥箱(50~300℃)。
⑥控温电热板(50~200℃)。
⑦超声水浴箱。
玻璃器皿及聚四氟乙烯消解内罐均需以硝酸溶液(1+4)浸泡24h,用水反复冲洗,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4.分析步骤
①试样预处理,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中的处理方法。
②仪器参考条件。打开测汞仪,预热1h,并将仪器性能调至最佳状态。
③标准曲线的制作。分别吸取50ng/mL汞标准使用液0.00mL、0.20mL、0.50mL、1.00mL、1.50mL、2.00mL、2.5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1+9)稀释至刻度,混匀。各自相当于汞浓度0.00ng/mL、0.20ng/mL、0.50ng/mL、1.00ng/mL、1.50ng/mL、2.00ng/mL、2.50ng/mL。将标准系列溶液分别置于测汞仪的汞蒸气发生器中,连接抽气装置,沿壁迅速加入3.0mL还原剂氯化亚锡(100g/L),迅速盖紧瓶塞,随后有气泡产生,立即通过流速为1.0L/min的氮气或经活性炭处理的空气,使汞蒸气经过氯化钙干燥管进入测汞仪中,从仪器读数显示的最高点测得其吸收值。然后,打开吸收瓶上的三通阀将产生的剩余汞蒸气吸收于高锰酸钾溶液(50g/L)中,待测汞仪上的读数达到零点时进行下一次测定。同时做空白试验。求得吸光度值与汞质量关系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④试样溶液的测定。分别吸取样液和试剂空白液5.0mL置于测汞仪的汞蒸气发生器的还原瓶中,以下按照分析步骤(3)中“连接抽气装置……同时做空白试验”进行操作。将所测得的吸光度值,代入标准系列溶液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求得试样溶液中汞含量。
5.结果计算
试样中汞含量按式(2-14)进行计算:
(2-14)
式中 X——试样中汞含量,mg/kg或mg/L;
m1——测定样液中汞质量,ng;
m2——空白液中汞质量,ng;
V1——试样消化液总体积,mL;
1000——换算系数;
m——试样质量,g;
V2——测定样液体积,mL。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6.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
7.其他
当样品称样量为0.5g,定容体积为25mL时,方法检出限为0.002mg/kg,方法定量限为0.007mg/kg。
九、谷物中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根据GB/T 5009.103—2003《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本标准适用于谷物、蔬菜和植物油中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测定。
1.原理
含有机磷的试样在富氢焰上燃烧,以氢磷氧碎片的形式,放射出波长526nm的特征光,这种特征光通过滤光片选择后,由光电倍增管接收,转换成电信号,经微电流放大器放大后,被记录下来,试样的峰高与标准品的峰高相比,计算出试样相当的含量。
2.试剂
①丙酮。
②二氯甲烷:重蒸。
③无水硫酸钠。
④活性炭:用3mol/L盐酸浸泡过夜,抽滤,用水洗至中性,在120℃下烘干备用。
⑤甲胺磷:纯度≥99%。
⑥乙酰甲胺磷:纯度≥99%。
⑦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准确称取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的标准品,用丙酮分别制成0.1mg/mL的标准储备液。使用时根据仪器灵敏度用丙酮稀释配制成单一品种的标准使用液和混合标准工作液,储藏于冰箱中。
3.仪器
①气相色谱仪:具有火焰光度检测器。
②电动振荡器。
③K-D浓缩器或旋转蒸发器,见图2-10。
图2-10 旋转蒸发器
④离心机。
⑤粮谷粉碎机。
⑥组织捣碎机。
4.试样的制备
取谷物试样经粉碎机粉碎,过20目筛后,制成谷物试样。取蔬菜试样洗净,晾干,去掉非食部分后剁碎或经组织捣碎机捣碎,制成蔬菜试样。
5.分析步骤
(1)提取和净化
①谷物(除小麦):称取谷物试样10g,精确至0.001g,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入40mL丙酮,振摇1h,抽滤,浓缩,定容至5mL,待气相色谱分析。
②蔬菜:称取蔬菜试样10g,精确至0.001g,用无水硫酸钠(因蔬菜含水量不同而加入量不同,约50~80g)研磨呈干粉状,倒入具塞锥形瓶中,加入0.2~0.4g活性炭(根据蔬菜色素含量)及80mL丙酮,振摇0.5h,抽滤,浓缩,定容至5mL,待气相色谱分析。
③小麦:称取小麦试样10g,精确至0.001g,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入0.2g活性炭及40mL丙酮,振摇1h,抽滤,浓缩,定容至5mL,待气相色谱分析。
④植物油:称取植物油试样5g,用45mL丙酮分次洗入50mL的离心管内,加入5mL水,混匀,在3000r/min下离心5min,吸取上层清液,下面油层再加10mL水和10mL丙酮,离心5min,吸取上层清液,合并两次清液,用K-D浓缩器浓缩近干,残渣和水加入40g无水硫酸钠,研磨呈干粉状,倒入具塞锥形瓶中,加入0.3g活性炭、60mL二氯甲烷,振摇0.5h,抽滤,浓缩,定容至5mL,待气相色谱分析。
(2)色谱条件
色谱柱:玻璃柱,内径3mm,长0.5m,内装2%DEGS/铬姆沙伯WAW色谱担体(Chromosorb WAW)DMCS,80~100目。
气流:载气,氮气70mL/min,空气0.7kg/cm2,氢气1.2kg/cm2。
温度:进样口200℃,柱温180℃。
(3)测定
定性:以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标样的保留时间定性。
定量:用外标法定量,以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已知浓度的标准试样溶液作外标物,按峰高定量。
6.结果计算
试样中i组分有机磷含量按式(2-15)计算:
(2-15)
式中 Xi——试样中i组分有机磷含量,mg/kg;
Esi——注入标样中i组分有机磷含量,ng;
hi——试样的峰高,mm;
hsi——标样中i组分的峰高,mm;
V1——浓缩定容体积,mL;
V2——注入色谱试样的体积,μL;
m——试样质量,g。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十、粮油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有机氯农药(简称Ocp)是一类组成里含有氯的有机杀虫剂、杀菌剂。我国曾经较多使用六六六和滴滴涕等。六六六又称六氯苯、六氯环己烷,简写BHC或HCH,分子式为C6H6Cl6。滴滴涕又称二二三,简写DDT,化学名称二氯二苯三氯乙烷,分子式为(C6H4Cl)2CHCl3。艾氏剂、狄氏剂等氯化亚甲基萘类我国很少使用,一般过程粮食中也不做检测。
GB 2715—2016中有关六六六、滴滴涕农药残留标准见表2-3。
表2-3 部分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允许量标准 单位:mg/kg
注:林丹,即γ-体六六六。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很多,根据GB/T 5009.19—2008《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本测定方法适合于各类食品中HCH、DDT残留量的测定。
1.原理
试样中六六六、滴滴涕经提取、净化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与标准比较定量。电子捕获检测器对于负电极强的化合物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利用这一特点,可分别测出痕量的六六六、滴滴涕。不同异构体和代谢物可同时分别测定。
出峰顺序:α-HCH、γ-HCH、β-HCH、δ-HCH、p,p'-DDE、o,p'-DDT、p,p'-DDD、p,p'-DDT。
2.试剂
①丙酮:分析纯,重蒸。
②正己烷(n-C6H14):分析纯,重蒸。
③石油醚:沸程30~60℃,分析纯,重蒸。
④苯:分析纯。
⑤硫酸:优级纯。
⑥无水硫酸钠:分析纯。
⑦硫酸钠溶液(20g/L)。
⑧农药标准品:六六六(α-HCH、γ-HCH、β-HCH、δ-HCH)纯度>99%,滴滴涕(p,p'-DDE、o,p'-DDT、p,p'-DDD、p,p'-DDT)纯度>99%。
⑨农药标准储备液:精密称取α-HCH、γ-HCH、β-HCH、δ-HCH、p,p'-DDE、o,p'-DDT、p,p'-DDD和p,p'-DDT各10mg,溶于苯中,分别移于100mL容量瓶中,以苯稀释至刻度,混匀,浓度为100mg/L,储存于冰箱中。
⑩农药混合标准工作液:分别量取上述各标准储备液于同一容量瓶中,以正己烷稀释至刻度。α-HCH、γ-HCH和δ-HCH的浓度为0.005mg/L,β-HCH和p,p'-DDE浓度为0.01mg/L,o,p'-DDT浓度为0.05mg/L,p,p'-DDD浓度为0.02mg/L,p,p'-DDT浓度为0.1mg/L。
3.仪器
①气相色谱仪:具有电子捕获检测器。
②旋转蒸发器。
③氮气浓缩器。
④匀浆机。
⑤调速多用振荡器。
⑥离心机。
⑦植物样本粉碎机。
4.分析步骤
(1)试样制备
谷类制成粉末,其制品制成匀浆;蔬菜、水果及其制品制成匀浆;蛋品去壳制成匀浆;肉品去皮、筋后,切成小块,制成肉糜;鲜乳混匀待用;食用油混匀待用。
(2)提取
①称取具有代表性的各类食品样品匀浆20g,加水5mL(视样品水分含量加水,使总水量约为20mL),加丙酮40mL,振荡30min,加氯化钠6g,摇匀,加石油醚30mL,再振荡30min,静置分层,取上清液35mL经无水硫酸钠脱水,于旋转蒸发器中浓缩至近干,以石油醚定容至5mL,加浓硫酸0.5mL净化,振摇0.5min,于3000r/min下离心15min,取上层清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②称取具有代表性的2g粉末样品,加石油醚20mL,振荡30min,过滤、浓缩,以石油醚定容至5mL,加浓硫酸1.0mL净化,振摇0.5min,于3000r/min下离心15min,取上层清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③称取具有代表性的食用油试样0.5g,以石油醚溶解于10mL刻度试管中,定容至刻度,加浓硫酸1.0mL净化,振摇0.5min,于3000r/min下离心15min,取上层清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3)气相色谱测定
填充柱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内径3mm,长2m的玻璃柱,内装涂以1.5%OV-17和2%QF-1混合固定液的80~100目硅藻土;载气,高纯氮,流速110mL/min;柱温185℃;检测器温度225℃;进样口温度195℃;进样量1~10μL,外标法定量。
(4)色谱图
8种农药的色谱图,见图2-11。
图2-11 8种农药的色谱图
1—HCH;2—β-HCH;3—γ-HCH;4—δ-HCH;5—p,p'-DDE;6—o,p'-DDT;7—p,p'-DDD;8—p,p'-DDT
5.结果计算
试样中六六六、滴滴涕及其异构体或代谢物的单一含量按式(2-16)进行计算:
(2-16)
式中 X——试样中六六六、滴滴涕及其异构体或代谢物的单一含量,mg/kg;
A1——被测定试样各组分的峰值(峰高或面积);
A2——各农药组分标准的峰值(峰高或面积);
m1——单一农药标准溶液的含量,ng;
m2——被测定试样的取样量,g;
V1——被测定试样的稀释体积,mL;
V2——被测定试样的进样体积,μL。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5%。
6.有机氯农药混合标准溶液的色谱图
有机氯农药混合标准溶液的色谱图,见图 2-12。
图2-12 有机氯农药混合标准溶液的色谱图
1—α-六六六;2—六氯苯;3—β-六六六;4—γ-六六六;5—五氯硝基苯;6—δ-六六六;7—五氯苯胺;8—七氯;9—五氯苯基硫醚;10—艾氏剂;11—氧氯丹;12—环氧七氯;13—反氯丹;14—α-硫丹;15—顺氯丹;16—p,p'-滴滴伊;17—狄氏剂;18—异狄氏剂;19—β-硫丹;20—p,p'-滴滴滴;21—o,p'-滴滴涕;22—异狄氏剂醛;23—硫丹硫酸盐;24—p,p'-滴滴涕;25—异狄氏剂酮;26—灭蚁灵
十一、谷物中百草枯残留量的测定
百草枯属于有机杂环除草剂,化学名称为1,1'-二甲基-4,4'-二氯二吡啶,有野火、对草快、克无踪、百朵等多种商品名称。可防除各种一年生杂草,但是对人毒性极大,且无特效药。
本测定方法适用于谷物、白菜中百草枯残留量的检验。
1.原理
试样中的百草枯用硫酸溶液煮沸回流加以提取,提取液经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净化,百草枯被吸附在树脂上,然后,以饱和氯化铵溶液洗脱。于流出液中加入连二亚硫酸钠溶液,百草枯被还原为蓝色化合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
2.试剂与配制
除特殊规定外,试剂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或相应的去离子水。
①硫酸(1.84g/mL)。
②盐酸(1.19g/mL)。
③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
④苯。
⑤硫酸溶液(9mol/L)。
⑥盐酸溶液(2mol/L)。
⑦氢氧化钠溶液(12.5mol/L,10mol/L,0.3mol/L)。
⑧饱和氯化钠溶液:360g氯化钠溶于1L水中,搅拌溶解,澄清备用。
⑨饱和氯化铵溶液:370g氯化铵溶于1L水中,搅拌溶解,过滤备用。
⑩稀氯化铵溶液:取1份饱和氯化铵溶液加9份水,混匀即1/10饱和溶液。
连二亚硫酸钠溶液(0.2%):称取0.20g连二亚硫酸钠,溶解于少量0.3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并转移于1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0.3mol/L氢氧化钠溶液定容,摇匀。此溶液必须在临用前配制,超过1.5h后不宜使用。
离子交换树脂:AG50WX-8,100~200目,在水中浸泡。
百草枯标准品:百草枯二氯化物含量>99%。
百草枯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0250±0.0001)g百草枯标准品,溶解于少量饱和氯化铵溶液中,并转移置250mL棕色容量瓶中,用饱和氯化铵溶液定容,摇匀作标准储备液。溶液中百草枯二氯化物浓度100μg/mL,根据需要配成合适浓度的标准工作液。
3.仪器和用具
①紫外分光光度计:具有连续波长和吸收扫描功能,配5cm比色皿。
②粮谷粉碎机:筛板孔径1mm。
③组织匀浆机。
④减压抽滤装置:配有1000mL抽滤瓶及直径10cm平底漏斗。
⑤加热回流装置:球形冷凝管及1000mL圆底烧瓶。
⑥净化柱:取一根50mL酸式滴定管,在下步塞入一小团玻璃棉,高度0.5~1cm,架在滴定台上,加入10mL在水中浸泡并沉降的树脂,分别用50mL饱和氯化钠溶液和50mL水淋洗柱子,注意保持液面略高于树脂层,每个试样测定须使用一根新制备的柱子。
4.测定步骤
(1)试样制备
将原始样品混匀,取可食用部分切碎,按四分法缩分出500g,经组织匀浆机匀浆成均匀样品,分成两份,装入洁净的广口瓶中,密封,标记,作为实验室样品备用。对于不易均匀的菜类样品,先将缩分过的样品切碎精确称重,然后倒入组织匀浆机,按样品质量的20%加入蒸馏水,匀浆,注意后面加入的水分不计质量。将试样保存在-18℃备用。
注:在抽样和制样过程中,必须防止样品受到污染或发生残留物含量变化。
(2)提取
称取谷物试样约50.0g或蔬菜试样约200.0g(精确至0.1g),置于1000mL圆底烧瓶中,根据试样的含水量加入适量的水和9mol/L硫酸溶液,使瓶内溶液总体积为200~300mL,硫酸浓度约为2.5mol/L。加入数粒小玻璃柱,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腾(如产生大量气泡,可加几滴正辛醇),并回流5h以上,取下烧瓶,冷却,加入500mL水。将提取液倒入已铺垫好双层快速滤纸(含油试样可多垫几层滤纸)的平底漏斗上,用抽滤装置过滤,用少量水分数次洗涤。对非油类试样,将滤液倒入1000mL烧杯中备用。对于含油试样,可将滤液倒入1000mL分液漏斗中,然后用100mL苯分三次萃取,收集水相于1000mL烧杯中。加12.5mol/L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当于回流前所加9mol/L硫酸溶液的量,再加5g EDTA,搅拌至完全溶解,加水至溶液总体积约900mL,再用10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9,冷却至室温,将溶液全部倒入1000mL分液漏斗中备用。
(3)净化和洗脱
①净化:将盛有提取液的分液漏斗固定在净化柱的上方(可用洁净的胶管连接),调节活塞,使溶液以10~12mL/min的速度过柱。过柱后移开分液漏斗,然后以5mL/min的速度依次用50mL水、50mL 2mol/L盐酸溶液、50mL水、50mL稀氯化铵溶液淋洗柱子,弃去所有流出液。
②洗脱:用饱和氯化铵溶液洗脱上述净化后的柱上的百草枯,洗脱速度为0.5~1mL/min,收集50mL洗脱液于50mL容量瓶中。
注:洗脱时柱温(环境温度)不应低于20℃。
(4)测定
①测定波长的选择。吸取10mL含百草枯二氯化物为1.0μg/mL的百草枯标准工作液于50mL比色管中,加入2mL连二亚硫酸钠溶液,摇匀后立即倒入5cm比色皿中,置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中进行测定,设定波长从410~380nm进行吸光度扫描,选择最大吸收峰处为测定波长λm,然后分别选择(λm±4)nm处为校正波长λh和λ1。
②工作曲线的绘制。分别吸取百草枯标准储备液0.00mL、0.05mL、0.10mL、0.25mL、0.50mL、0.75mL、1.00mL和1.50mL于8个100mL容量瓶中,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至刻度,摇匀。此工作液浓度分别为0.00μg/mL、0.05μg/mL、0.10μg/mL、0.25μg/mL、0.50μg/mL、0.75μg/mL、1.00μg/mL和1.50μg/mL。分别吸取上述工作液10mL于8支50mL比色管中,加入2mL连二亚硫酸钠溶液,摇匀后立即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λm处以空白液对照测定各工作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相应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同时,于λh和λ1处(与空白液对照)分别测定1.00μg/mL百草枯工作液的吸光度。
③样品测定吸取10mL洗脱液于50mL比色管中,加入2mL连二亚硫酸钠溶液,摇匀后立即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λm、λh和λ1处以空白液对照分别测定吸光度。
④空白试验。除不称取试样外,其他按上述步骤进行。
5.结果计算
试样中百草枯以百草枯二氯化物计残留量,按式(2-17)计算:
(2-17)
式中 X——试样中百草枯二氯化物的残留量,mg/kg;
c——从标准曲线中以样品的校正吸光度(A校)查出对应的百草枯二氯化物的浓度,μg/mL;
V——洗脱液最终定容体积,mL;
m——称取的试样质量,g。
试样的校正吸光度值按式(2-18)计算:
(2-18)
式中 A校——试样的校正吸光度;
am——λm处百草枯二氯化物为1.0μg/mL时测得的吸光度;
ah——λh处百草枯二氯化物为1.0μg/mL时测得的吸光度;
a1——λ1处百草枯二氯化物为1.0μg/mL时测得的吸光度;
Am——λm处测得试样的吸光度;
Ah——λh处测得试样的吸光度;
A1——λ1处测得试样的吸光度。
注:计算结果需扣除空白值。
十二、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寄生曲霉及温特曲霉等产毒株的代谢产物,是一组结构类似的化合物。黄曲霉毒素是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也是剧毒物质,毒性比氰化钾还强。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如大米、玉米、花生、花生油、棉籽等,其中黄曲霉毒素B1毒性和致癌性最强,各国都有严格规定其在食品中的允许量。
根据GB/T 5009.2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本测定方法适用于粮食、花生及其制品、薯类、豆类、发酵食品及酒类等各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1.原理
试样中黄曲霉毒素B1经提取、浓缩、薄层分离后,在波长365nm紫外光下产生蓝紫色荧光,根据其在薄层上显示荧光的最低检出量来测定含量。
2.试剂
①三氯甲烷。
②正己烷或石油醚(沸程30~60℃或60~90℃)。
③甲醇。
④苯。
⑤乙腈。
⑥无水乙醚或乙醚经无水硫酸钠脱水。
⑦丙酮。
注:以上试剂在试验时先进行一次试剂空白试验,如不干扰测定即可使用,否则需逐一进行重蒸。
⑧硅胶G:薄层色谱用。
⑨三氟乙酸。
⑩无水硫酸钠。
氯化钠。
苯-乙腈混合液:98mL苯、加2mL乙腈,混匀。
甲醇水溶液(55+45)。
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
a.仪器校正。测定重铬酸钾溶液的摩尔消光系数,以求出使用仪器的校正因素。准确称取25mg经干燥的重铬酸钾(基准级),用硫酸(0.5+1000)溶解后并准确稀释至200mL,相当于=0.0004mol/L。再吸取25mL此稀释液于50mL容量瓶中,加硫酸(0.5+1000)稀释到刻度,相当于0.0002mol/L溶液。再吸取25mL此稀释液于50mL容量瓶中,加硫酸(0.5+1000)稀释到刻度,相当于0.0001mol/L溶液。用1cm石英比色皿,在最大吸收峰的波长(接近350nm处)用硫酸(0.5+1000)作空白,测得以上三种不同浓度的溶液的吸光度,并按式(2-19)计算出以上三种浓度的摩尔消光系数的平均值。
(2-19)
式中 E1——重铬酸钾溶液的摩尔消光系数;
A——测得重铬酸钾溶液的吸光度;
c——重铬酸钾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再以此平均值与重铬酸钾溶液的摩尔消光系数值3160比较,即求出使用仪器的校正因素,按式(2-20)进行计算:
(2-20)
式中 f——使用仪器的校正因素;
E——测得的重铬酸钾溶液的摩尔消光系数平均值。
若f大于0.95或小于1.05,则使用仪器的校正因素可略而不计。
b.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1~1.2mg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先加入2mL乙腈溶解后,再用苯稀释至100mL,避光,置于4℃冰箱保存。该标准溶液约为10μg/mL。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此标准溶液的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及该波长处的吸光度值。
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的浓度按式(2-21)计算:
(2-21)
式中 X——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的浓度,μg/mL;
A——测定的吸光度值;
f——使用仪器的校正因素;
M——黄曲霉毒素B1的分子量;
E2——黄曲霉毒素B1在苯-乙腈中的摩尔消光系数,E2=19800。
根据计算,用苯-乙腈混合液调到标准溶液浓度恰为10.0μg/mL,并用分光光度计核对其浓度。
c.纯度的测定。取5μL10μg/mL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滴加于涂层厚度0.25mm的硅胶G薄层板上,用甲醇-三氯甲烷(4+96)与丙酮-三氯甲烷(8+92)展开剂展开,在紫外光灯下观察荧光的产生,应符合以下条件:在展开后,只有单一的荧光点,无其他杂质荧光点;原点上没有任何残留的荧光物质。
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准确吸取1mL标准溶液(10.0μg/mL)于10mL容量瓶中,加苯-乙腈混合液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μg黄曲霉毒素B1。吸取1.0mL此稀释液,置于5mL容量瓶中,加苯-乙腈混合液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0.2μg黄曲霉毒素B1。再吸取此稀释液1.0mL,置于5mL容量瓶中,加苯-乙腈混合液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0.04μg黄曲霉毒素B1。
次氯酸钠溶液(消毒用):取100g漂白粉,加入500mL水,搅拌均匀。另将80g工业用碳酸钠(Na2CO3·10H2O)溶于500mL温水中,再将两液混合、搅拌,澄清后过滤。此滤液含次氯酸浓度约为25g/L。若用漂粉精制备,则碳酸钠的量可以加倍。所得溶液的浓度约为50g/L。污染的玻璃仪器用10g/L次氯酸钠溶液浸泡半天或用50g/L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片刻后,即可达到去毒效果。
3.仪器
①小型粉碎机。
②样筛。
③电动振荡器。
④全玻璃浓缩器。
⑤玻璃板:5cm×20cm。
⑥薄层板涂布器。
⑦展开槽:内长25cm、宽6cm、高4cm。
⑧紫外光灯:100~125W,带有波长365nm滤光片。
⑨微量注射器或血色素吸管。
4.取样
试样中污染黄曲霉毒素高的霉粒一粒可以左右测定结果,而且有毒霉粒的比例小,同时分布不均匀。为避免取样带来的误差,应大量取样,并将该大量试样粉碎,混合均匀,才有可能得到确能代表一批试样的相对可靠的结果,因此采样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根据规定采取有代表性试样。
②对局部发霉变质的试样检验时,应单独取样。
③每份分析测定用的试样应从大样经粗碎与连续多次用四分法缩减至0.5~1kg,然后全部粉碎。粮食试样全部通过20目筛,混匀。花生试样全部通过10目筛,混匀。或将好试样、坏试样分别测定,再计算其含量。花生油和花生酱试样不需制备,但取样时应搅拌均匀。必要时,每批试样可采取3份大样作试样制备及分析测定用,以观察所采试样是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5.提取
玉米、大米、麦类、面粉、薯干、豆类、花生、花生酱等的提取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甲法:称取20.00g粉碎过筛试样(面粉、花生酱不需粉碎),置于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30mL正己烷或石油醚和100mL甲醇水溶液,在瓶塞上涂一层水,盖严防漏。振荡30min,静置片刻,以叠成折叠式的快速定性滤纸过滤于分液漏斗中,待下层甲醇水溶液分清后,放出甲醇水溶液于另一具塞锥形瓶内。取20mL甲醇水溶液(相当于4g试样)置于另一个125mL分液漏斗中,加20mL三氯甲烷,振荡2min,静置分层,如出现乳化现象可滴加甲醇促使分层。放出三氯甲烷层,经盛有约10g预先用三氯甲烷湿润的无水硫酸钠的定量慢速滤纸过滤于50mL蒸发皿中,再加5mL三氯甲烷于分液漏斗中,重复振摇提取,三氯甲烷层一并滤于蒸发皿中,最后用少量三氯甲烷洗过滤器,洗液并于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通风橱于65℃水浴上通风挥干,然后放在冰盒上冷却2~3min后,准确加入1mL苯-乙腈混合液(或将三氯甲烷用浓缩蒸馏器减压吹气蒸干后,准确加入1mL苯-乙腈混合液)。用带橡皮头的滴管的管尖将残渣充分混合,若有苯的结晶析出,将蒸发皿从冰盒上取出,继续溶解、混合,晶体即消失,再用此滴管吸取上清液转移于2mL具塞试管中。
②乙法(限于玉米、大米、小麦及其制品):称取20.00g粉碎过筛试样于250mL具塞锥形瓶中,用滴管滴加约6mL水,使试样湿润,准确加入60mL三氯甲烷,振荡30min,加12g无水硫酸钠,振摇后,静置30min,以叠成折叠式的快速定性滤纸过滤于100mL具塞锥形瓶中。取12mL滤液(相当于4g试样)于蒸发皿中,于65℃水浴上通风挥干,准确加入1mL苯-乙腈混合液。用带橡皮头的滴管的管尖将残渣充分混合,若有苯的结晶析出,将蒸发皿从冰盒上取出,继续溶解、混合,晶体即消失,再用此滴管吸取上清液转移于2mL具塞试管中。
6.测定步骤
(1)单向展开法
①薄层板的制备:称取约3g硅胶G,加相当于硅胶量2~3倍左右的水,用力研磨1~2min至成糊状后立即倒于涂布器内,推成三块5cm×20cm,厚度约0.25mm的薄层板。在空气中干燥约15min后,在100℃活化2h,取出,放干燥器中保存。一般可保存2~3天,若放置时间较长,可再活化后使用。
②点样:将薄层板边缘附着的吸附剂刮净,在距薄层板下端3cm的基线上用微量注射器或血色素吸管滴加样液,一块板可滴加四个点,第一点,10μL0.04μg/mL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第二点,20μL样液;第三点,20μL样液+10μL0.04μg/mL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第四点,20μL样液+10μL0.2μg/mL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点距边缘和点间距约为1cm,点直径约为3mm。在同一快板上滴加点的大小应一致,滴加时可用吹风机冷风边吹边加。
③展开与观察。在展开槽内加10mL无水乙醚,预展12cm,取出挥干。再于另一展开槽内加10mL丙酮-三氯甲烷(8+92),展开10~12cm,取出。在紫外光下观察结果,方法为:由于样液点上加滴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可使黄曲霉毒素B1标准点与样液中的黄曲霉毒素B1荧光点重叠。如样液为阴性,薄层板上的第三点中黄曲霉毒素B1为0.0004μg,可用作检查样液内黄曲霉毒素B1最低检出量是否正常出现;如为阳性,则起定性作用。薄层板上的第四点中黄曲霉毒素B1为0.002μg,主要起定位作用。若第二点在与黄曲霉毒素B1标准点的相应位置上无紫色荧光点,表示试样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在5μg/kg以下;如在相应位置上有蓝紫色荧光点,则需进行确证试验。
④确证试验。为了证实薄层板上样液荧光是由黄曲霉毒素B1产生的,加滴三氟乙酸,产生黄曲霉毒素B1的衍生物,展开后此衍生物的比移值约在0.1左右。于薄层板左边依次滴加两个点。第一点:0.04μg/mL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10μL左右。第二点:20μL样液。于以上两点各加一小滴三氟乙酸盖于其上,反应5min后,用吹风机热风吹2min后,使热风吹到薄层板上的温度不高于40℃,再于薄层板上滴加剩余两个点。第三点:0.04μg/mL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10μL。第四点:20μL样液。然后再展开(如同③),在紫外光下观察样液是否产生与黄曲霉毒素B1标准点相同的衍生物。未加三氟乙酸的三、四两点,可依次作为样液与标准的衍生物空白对照。
⑤稀释定量。样液中的黄曲霉毒素B1荧光点的荧光强度如与黄曲霉毒素B1标准点的最低检出量0.0004μg的荧光强度一致,则试样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即为5μg/kg。如样液的荧光强度比最低检出量强,则根据其强度估计减少滴加的体积(以μL计)或将样液稀释后再滴加不同的体积(以μL计),直至永远点的荧光强度与最低检出量的荧光强度一致为止。滴加式样如下:第一点,10μL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0.04μg/mL);第二点,根据情况滴加10μL样液;第三点,根据情况滴加15μL样液;第四点,根据情况滴加20μL样液。
⑥结果计算。试样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按式(2-22)计算
(2-22)
式中 X——试样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μg/kg;
V1——加入苯-乙腈混合液的体积,mL;
V2——出现最低荧光时滴加样液的体积,mL;
D——样液的总稀释倍数;
m——加入苯-乙腈混合液溶解时相当试样的质量,g;
0.0004——黄曲霉毒素B1的最低检出量,μg。
结果保留到测定值的整数位。
(2)双向展开法
如果单向展开法展开后,薄层色谱由于杂质干扰掩盖了黄曲霉毒素B1的荧光强度,需采用双向展开法。薄层板先用无水乙醚作横向展开,将干扰的杂质展至样液点的一边而黄曲霉毒素B1不动,然后再用丙酮-三氯甲烷(8+92)作纵向展开,试样在黄曲霉毒素B1相应处的杂质底色大量减少,因而提高了方法灵敏度。如用双向展开中滴加两点法展开仍有杂质干扰时,则可改用滴加一点法。
①滴加两点法
a.点样。取薄层板三块,在距下端3cm基线上滴加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与试样。即在三块板的距左边缘0.8~1cm处各滴加10μL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0.04μg/mL),在距左边缘2.8~3cm处各滴加20μL样液,然后在第二块板的样液点上滴加10μL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0.04μg/mL),在第三块板的样液点上滴加10μL0.2μg/mL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
b.展开。横向展开:在展开槽内的长边置一玻璃支架,加10mL无水乙醇,将上述点好的薄层板靠标准点的长边置于展开槽内展开,展至板端后,取出挥干,或根据情况需要时可再重复展开1~2次。纵向展开:挥干的薄层板以丙酮-三氯甲烷(8+92)展开至10~12cm为止,丙酮与三氯甲烷的比例可根据不同条件自行调节。
c.观察及评定结果。在紫外光灯下观察第一、二板,若第二板的第二点在黄曲霉毒素B1标准点的相应处出现最低检出量,而第一板在与第二板的相同位置上未出现荧光点,则试样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在5μg/kg以下。若第一板在与第二板的相同位置上出现荧光点,则将第一板与第三板比较,看第三板上第二点与第一板上第二点的相同位置上的荧光点是否与黄曲霉毒素B1标准点重叠,如果重叠,再进行确证试验。在具体测定中,第一、二、三板可以同时做,也可按照顺序做。如果按顺序做,当在第一板出现阴性时,在第三板可以省略,如第一板为阳性,则第二板可以省略,直接做第三板。
d.确证试验。另取薄层板两块,于第四、五两板距左边缘0.8~1cm处各滴加10μL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0.04μg/mL)及1小滴三氟乙酸;在距左边缘2.8~3cm处,于第四板上滴加20μL样液及1小滴三氟乙酸;于第五板上滴加20μL样液、10μL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0.04μg/mL)及1小滴三氟乙酸;反应5min后,用吹风机热风吹2min后,使热风吹到薄层板上的温度不高于40℃,再用双向展开法展开后,观察样液是否产生与黄曲霉毒素B1标准点重叠的衍生物。观察时,可将第一板作为样液的衍生物空白板。如样液黄曲霉毒素B1含量高时,则将样液稀释后,按单向法作确证试验。
e.稀释定量。如样液黄曲霉毒素B1含量高时,按单向法作稀释定量操作。如黄曲霉毒素B1含量低时,稀释倍数小,在定量的纵向展开板上仍有杂质干扰,影响结果判断,可将样液再做双向展开法测定,以确定含量。
f.结果计算。试样黄曲霉毒素B1含量按式(2-22)计算。
②滴加一点法
a.点样取薄层板三块,在距下端3cm基线上滴加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与样液。即在三块板的距左边缘0.8~1cm处各滴加20μL样液,然后在第二块板的点上滴加10μL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0.04μg/mL),在第三块板的点上滴加10μL0.2μg/mL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
b.展开。同滴加两点法的横向展开和纵向展开。
c.观察及评定结果。在紫外光灯下观察第一、二板,若第二板出现最低检出量的黄曲霉毒素B1标准点,而第一板在与其相同位置上未出现荧光点,则试样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在5μg/kg以下。若第一板在与第二板的相同位置上出现荧光点,则将第一板与第三板比较,看第三板上与第一板相同位置上的荧光点是否与黄曲霉毒素B1标准点重叠,如果重叠再进行以下确证试验。
d.确证试验。另取薄层板两块,于距左边缘0.8~1cm处,第四板滴加20μL样液及1滴三氟乙酸;第五板滴加20μL样液、10μL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0.04μg/mL)及1滴三氟乙酸;产生衍生物及展开方法同滴加两点法。再将以上两板在紫外光灯下观察,以确定样液点是否产生与黄曲霉毒素B1标准点重叠的衍生物。观察时,可将第一板作为样液的衍生物空白板。经过以上确证试验定为阳性后,再进行稀释定量,如黄曲霉毒素B1含量低,不需稀释或稀释倍数小,杂质荧光仍有严重干扰,可根据样液中黄曲霉毒素B1荧光的强弱,直接用双向展开法定量。
e.结果计算。试样黄曲霉毒素B1含量按式(2-22)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