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琮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6章 魁首之争

“哗!”

贾琮的自我介绍犹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块,激起了阵阵涟漪,房间里数十个人都看了过来,目光各异。

有惊讶的,有欣赏的,也有鄙夷的,这便是贾府那个少年神童,连金竹公都称赞其“诗才天授”的贾琮?

他们都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虽自诩才华横溢,却也写不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样足矣流传千古的词作。

不屑的多半是对于贾琮的出身,比起贾琮几首传遍京城的词作,有些人更关心的还是他的出身。

生母是清倌人,什么清倌人,不就是花魁吗?说再难听点不就是窑姐儿吗?

这个时代男子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才华,更多的还是出身和身份,贾琮虽然出身大名鼎鼎的荣国府,可生母是窑姐儿,长辈又不喜,这样看来也不见得比他们强哪去。

在场坐着的几乎都是非富即贵,比窑姐儿生的庶孽要高贵太多,比起欣赏,更多的还是不和是鄙夷,只恨苍天不公,怎让如此之人入了金竹公的眼。

“崇文书院冯昌文,见过贾世兄。”

一个消瘦的少年,站起身给贾琮一礼到底,朗声道。

贾琮抬眼看去,只见一个年约十四五岁,一身青色士子服的少年正笑眯眯的看着自己,心中奇怪。

世兄这个词是世交之家同辈们之间的称呼,如长辈的门生,好友的儿子,老师的儿子等等,例如贾琮和陈远之,应该是用这个世兄互称,不过他们用了师兄师弟罢了。

贾琮还了一礼,那少年见贾琮一脸不解,连忙解惑道:“家父乃是神武将军冯唐。”说着,朝头顶拱了拱手,以示对自己父亲的敬仰。

冯昌文这么一说,贾琮就明白了,冯家和贾家从贾源那一代就有了来往,几代下来没有断了往来,算是世交。

冯唐身上的神武将军论贵重程度,比贾赦身上的一等将军高一些,如今管着五城兵马司,因为手里有兵,所以在京城武勋一脉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如果贾琮没记错,冯紫英才是冯唐的嫡子,可这个冯昌文却没有听过,十之八九和自己一样,也是庶出。

“原来是冯世兄,失礼失礼。”

“贾世兄言重了,我特别喜欢世兄所作的那首青玉案,心中神交久矣,只恨不能相见,今日终于得偿所愿,若世兄不嫌弃,改日还请到家中一聚。”

正如贾琮所想,冯昌文是冯唐的庶子,冯唐武将出身,小妾纳了七八个,除了冯紫英一个嫡子外,还育有十来个庶子庶女,冯昌文排行第二。

按理说,武将世家之子弟应该继承祖志,世代习武才对,可正如贾府那般,在太平盛世里待久了,很多武勋一脉的子弟在锦衣玉食的温柔乡里醉生梦死,哪还有几个习武的,除去那些烂泥扶不上墙的,剩下的基本上都学文了,这其中就包括冯昌文。

冯昌文自幼喜好读书,十二岁的时候被冯唐指派到崇文书院里学习。

见冯昌文脸上的真诚之色不似作伪,贾琮微笑道:“他日得闲,定要上门叨扰一番。”

冯昌文点了点头,坐回座位上,贾琮刚坐下,旁边坐着的陈远之再次附耳过来道:“我跟这小子接触过几次,是个正派的人,没有他哥冯紫英那么多花花肠子。”

贾琮笑道:“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陈远之有些得意道:“那是,师兄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长。”

自从和贾琮形影不离,关系日渐亲厚后,陈远之似乎就解锁了新技能,在贾琮面前话变的特别多,而且非常爱显摆,贾琮没怎么在意,他知道陈远之没坏心,在他心里,陈远之是他的第一个朋友。

见贾琮不理自己,陈远之也不在意,继续道:“想好了吗?等一会可别让他们看轻我们。”

陈远之学问虽然很好,诗写的却一般,跟贾宝玉的诗有点像,堆砌词藻,华而不实,不过他也有自知之明,平时也就写两首自娱自乐罢了,可自从贾琮来了之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就再也没写过。

陈远之说着,还瞥了一眼坐在旁边面色倨傲的李愈,心中鄙夷。

贾琮点了点头,并不多言,他对什么魁首也不在意,不过既然来了,也不能让人看轻了自己去。

至于写什么,他才不怕,他对唐朝以后的诗词都是耳熟能详,信手拈来,既然已经抄了,再抄一些也没什么差别。

“罗兄,我们今年写什么?”一个青衣士子朝罗子阳大声道,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起来。

“我知道在坐的各位有很多都要参加明年的秋闱,不如今天我们便以学问做诗词,得魁首之作,我等为之传颂,与京城诸君共勉。”

众人应下后,心思敏捷的已经开始提笔写了起来,陈远之并不打算写,他已经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师弟的身上了,早已为贾琮展好纸,研好墨,可见贾琮只是提着笔沉思,没有要落笔的意思,再看到周围的人人纷纷停笔,心里不禁有些着急。

众人写完后,自有东山书院的学子们走过来一一收好,转送到旁边的房里,里面几个各书院来的教谕将作为评委。

除了没写的,不一会儿,房间里就剩下贾琮一个人没有动笔,见贾琮只是皱眉沉思,其他人纷纷看了过来。

就在陈远之以为贾琮写不出来,打算夺过笔自己硬着头皮上的时候,贾琮突然落笔了。

贾琮只是在找一首适合的诗词,好不容易选中一首,又忘记了其中的几句,想了好久才想起来。

笔尖划过白纸,留下一个个清秀又不失刚劲的字,众人这才想起来,眼前的这个少年还是“贾体”的创始人,尽管这种新字体并未完全流传开来。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词源于唐朝,到大刘时,虽以诗为主,可也有一些人写词,诗以言志,词以抒情,众人都是饱读过诗书,自然能品的出诗词的好坏,当有人把这几句读出来时,很多人都郑重了起来。

不理周围围上来的人各异的眼光,贾琮恍若未觉,继续提笔写道。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署上名后,贾琮心中微微松了口气,幸好自己前世酷爱诗词,特别是宋词,很多都能倒背如流,到这边来完全派的上用场。

很多人还在暗自回味的时候,词稿就被一个东山书院的学子捧着,拿到隔壁去了。

众人重新落座后,贾琮见坐在对面的冯昌文朝自己举起茶杯,会意后,也举起茶杯,以茶代酒回敬,一口喝完。

这时,很多人看贾琮的目光就有些变化了,他们初闻贾琮前面写的那几首词后,也不是没在心里怀疑过,再得知《采桑子·观书有感》的确是在金竹公面前所作后,又不得不相信,尽管心中十分迷惑,一个十岁的孩童怎么会写出那么好的词来。

可又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说明贾琮是抄袭的,今日在他们面前写了这个《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他们又不约而同否定了他人代作的可能,不得不承认眼前的这个少年诗词之天赋远超他们。

比起其他人的惊讶,李愈心中极不是滋味,他写的那首诗是他这段时间以来精心准备的,是他提前让罗子阳确定了今年诗会写什么,自己改了又改,本以为能够夺下今年东山书院诗会的魁首,却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其实贾琮自报家门时他心里就有点没底了。

贾琮的那几首诗词,他都读过,平心而论,他写不出这么好的诗词来,可心中又不愿意承认低人一头,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贾琮所作的那些诗词,竟然让自己生出自惭形愧之心。

隔壁房里,不时传来几句吟咏,赞叹叫好声不绝于耳,几个各书院来的教谕此时正互相传阅着一张张诗稿。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第一轮的筛选便结束了,原来几十张的诗稿在众教谕手中转了一圈后,就只剩下了十几张。

“各位同僚,依老夫看来,此次诗会,此诗当以魁首。”一个年过半百,鬓角斑白的教谕捻着胡须道。

其他几个教谕围了过来,诗稿上面写的是一首长诗,署名是西山书院的李愈。

李愈的大名,他们都是知道的,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他爹是吏部尚书。

“文言兄所言极是!”

“是极是极!”

其他几个教谕纷纷附和道,比起其他人所作的那些诗,李愈的这首长诗的确写的不错,别的不说,光是那写了满满一纸的诗句,就足矣击败大部分的作品。

那年过半百的教谕满意的点了点头,若是自己能助李愈夺得今年诗会的魁首,十有八九可以落个人情,届时找个机会再好好求一求李愈,让他在吏部尚书面前替自己在长安县做主簿的长子美言几句,说不定还能往上提一提,补了县丞的缺儿。

正欲宣布今年东山书院诗会的魁首花落谁家时,就听见旁边一个一直在翻阅诗稿的年轻教谕捧着一张写满字迹的纸大声赞道。

“好一个学诗谩有惊人句,好一个九万里风鹏正举,果然是锦绣肚肠,泼辣文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