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琪的童话作文课2:如何提升联想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奇幻温泉

管家琪

“‘汤’是什么意思啊?”老虎问。

“真奇怪,”斑马说,“报上不是说是什么温泉吗?怎么这个招牌上只写了一个‘汤’字呢?”

“地址没搞错吧?”老虎又问。

老虎和斑马看着面前一块崭新的大招牌,歪着头,仔细研究。他们都是因为看到报上“奇幻温泉新开张”的广告,于是兴致勃勃地抱了毛巾,想要尝试一下新鲜的体验。可是这会儿,两人连招牌都看不懂,也就不敢进去了。

“嘿!怎么傻愣愣地站在这里?快进去啊!”金钱豹刚巧也来了。他手上抱着毛巾,一看就知道也是来泡温泉的。

“我们正在研究什么叫作‘汤’。”老虎说。

“哎哟,你们这两个老土!”金钱豹大笑,“‘汤’就是温泉嘛!”

斑马有点怀疑:“你是说,这里就是‘奇幻温泉’?”

“对啦!不会错的。”金钱豹说完,就先领头进去了。

不一会儿,三个人全部泡在“奇幻温泉”里了。

他们全都假装闭目养神,专心享受温泉,其实心中都在不约而同地嘟囔:“唉!好挤哟!要是现在就我一个人享受的话,该有多好!”

除了挤,泡温泉的感觉还是挺不错。广告上说,泡“奇幻温泉”会让人觉得“身心舒畅,从头到脚焕然一新”,果然是真的。

过了好久,老虎泡够了,站起来说:“我要先走一步,你们慢慢泡——哎呀!”

老虎突然尖叫起来,吓得斑马和金钱豹赶紧睁开眼睛,想知道是怎么回事。

天啊!这真是非同小可,老虎居然变成光溜溜的,身上的斑纹全都不见了!

“哗!”斑马和金钱豹也立刻跳起来——不得了,他们身上的斑纹也不见了!

“怎么办?”老虎哭丧着脸,“我的宝贝斑纹哪?”

“我看,咱们继续泡泡看,也许待会儿又会有变化。”金钱豹说。

“好主意。”斑马附和。

于是三个人又挤在一起,紧张兮兮地泡在温泉里。

过了好久,他们站起来一看,这回,斑马的斑纹跑到金钱豹身上,金钱豹的斑纹跑到老虎身上,老虎的斑纹则跑到斑马身上了。

不行,再泡!

又泡了半天,金钱豹的身上长了老虎的斑纹,老虎身上……

他们就这样从早上泡到下午,再从下午泡到晚上。三个人都不喜欢“从头到脚焕然一新”的改变,都想找回自己原来的斑纹。

现在他们倒是不觉得挤了,只一心想泡回自己的斑纹。

就在他们泡得头晕眼花、眼泪都快掉下来的时候,奇迹出现了!三个愁眉苦脸的家伙终于又奇迹般地找回了自己的斑纹。

他们把这次神奇又可怕的体验,写在“客户意见调查表”上,希望“奇幻温泉”的老板设法改进。

从此,“奇幻温泉”就有了“老虎汤”“斑马汤”“金钱豹汤”,还有“鳄鱼汤”“乌龟汤”“梅花鹿汤”……总之,不再是“一锅汤”了。

其实身上有斑纹的动物当然不止老虎、斑马和金钱豹这三种,长颈鹿、奶牛、梅花鹿等等,身上不是也有斑纹吗?可是当我在脑海里把这些动物都先找来一起“试泡”(犹如拍戏前要先找一大堆演员来“试镜”)后,就觉得还是由老虎、斑马和金钱豹来“联合主演”效果会最好。

是的,其实选角合不合适,就看你在下笔之前能不能先想象出那个画面。然而,很多作者的问题,恰恰就是当他们无论是在构思或是已经开始写作的时候,脑海中的画面往往是很模糊的。

有的时候,点子一来,主角的形象就会在脑海中浮现,但一篇作品只有一个主角当然是不够的,往往还需要几个配角,甚至路人甲、路人乙。我们对于每一个角色都应该仔细挑选。

我曾经看过一篇其实还颇有可取之处的童话作品,但是由于其中一个角色的选角非常不恰当,结果破坏了整篇作品的表现。这个故事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人类,中间却偏偏有一个白兔先生,读起来非常突兀。故事中的白兔先生一点儿也不像白兔,他的言行举止根本就是一个人类,就好像游乐园中穿戴着动物行头的人一样。而且在那样一个全部都是人类的故事中,有一只白兔也毫无道理,他甚至也不是因为被施了什么魔法,所以才会变成白兔的模样。作者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安排?我猜可能是因为作者写着写着,觉得自己的作品不大像童话了(确实不像),所以就非常生硬地塞了一只白兔进去。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问题。在《捉拿古奇台风》这篇作品里,主要角色是台风精灵和她的家人,还有一个气象播报员,我把气象播报员设定成是一只野猪,名叫阿贵。已故儿童文学前辈林钟隆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批评过这篇作品,在林先生的意见中,有一个意见我完全接受,那就是林先生质疑“阿贵到底是人还是猪?”是啊,我自己也觉得我没有把阿贵这个角色处理好,只是任性地喜欢野猪这个形象,却没能好好发挥野猪的特性。再加上阿贵的“老板”虽然只是一个小配角,可是关于这个“老板”到底是啥模样、到底是人还是动物,我居然一点儿也没有着墨,这就连带使得阿贵的形象更加模糊。

角色选定,要开始演戏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要让他们去做一些太勉强的事。在我早期的一篇童话《香菇的故乡》(这是我写的第二篇童话作品)中,由于我看到一款香菇造型的台灯,很喜欢,就写了一个香菇灯小威的故事。我觉得前面写得还好,但是后面因为剧情需要,必须让小威去见见真正的香菇,并且让他知道自己的模样来自于真实的香菇,然而这就不妙了,我是这么写的:

“他从竹篱笆边跑过去,拐了一个弯,正想继续向前奔,突然……”

后来再读,我觉得一个台灯居然能跑能奔能拐弯,实在是太别扭了!按照故事的发展,小威最后一定要见到香菇的,但是怎么见,应该有更好的安排。

想想在迪士尼的《美女与野兽》中,我看到茶壶妈妈移动起来也感觉挺别扭的,可能是因为这些用品很难让人想象如何移动吧。这或许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在童话作品中(尤其是中长篇童话),主角大多数仍然是动物或精灵之类的,这其实不是老套,而是有一定道理的。

此外,当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出现的时候,最好都要特别地描述一下,加深这个角色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使读者能够看到一个清晰的画面。就好像在画漫画、拍电影的时候,对于主要人物也要特别注重造型设计一样。

我们就以《绿野仙踪》(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莱曼·弗兰克·鲍姆著)中的几个主要角色为例,来看看这些人物出场的时候,都经过了哪些“设计”。

多萝西用手托着下巴,凝视着稻草人。他的头是一个塞满了稻草的小口袋,上面画着眼睛、鼻子和嘴巴。头上是一顶破旧的蓝色尖顶帽子,身上穿一件褪了色的蓝色衣服,身体里也塞满了稻草。脚上是一双蓝布面的旧鞋子。他的背部插着一根竹竿,被高高挂起。

这是稻草人刚出场的段落。

他们穿过树林没走几步,多萝西发现有什么东西反射出太阳的光来,照射在树林里。她跑过去一看,突然停住,吃惊地叫起来。原来有一棵大树,一部分被砍去了,在树旁边有一个用铁皮做的人。他的手里高举着一把斧头。他的头、手臂、腿脚,都连接在他的身上,但是他一动也不动地站着。

这是铁皮人出场的段落。他之所以一动也不动,是因为他生锈了。

至于多萝西和狮子出场的时候,作者鲍姆虽然没有刻意设计他们的外表,但是却用声音——一个是用笑声,一个是用对话——来突出他们的性格,这也是非常高明的人物设计。

多萝西是一个孤儿,当她第一次见到爱姆婶婶时,婶婶被这个女孩子的笑声吓了一跳。多萝西总能从不同的东西上寻找到快乐,每次婶婶听到她快乐的声音,总是感到很惊讶。

就这么短短的几行,多萝西乐观开朗的性格就已经被勾勒出来了。首先,她经常会开怀大笑,笑声能吓人一跳的人总是比较乐观开朗的。再加上多萝西是个孤儿,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孤儿总是不幸、可怜的,可是多萝西这个小女孩却没有因为坎坷的身世,而失去她“总能从不同的东西上寻找到快乐”的能力,这么一来,她性格中的乐观和开朗就更加明显了。

……狮子说:“这是一只什么小动物?”

多萝西回答说:“它是我的狗,名叫托托。”

狮子问:“它是铁皮做的,还是稻草做的?”

多萝西说:“都不是,它是一只有血有肉的狗。”

“它是一只稀奇的动物,体型太小了。只有像我这样的胆小鬼,才会想去咬这样的一个小动物。”狮子伤心地说。

“你为什么这么胆小?”多萝西惊奇地注视着这只大野兽。

“这是个秘密,”狮子回答说,“我想我生下来就是这样的。森林中所有的野兽都以为我很勇敢,因为不论在哪儿,狮子都被称为‘百兽之王’。我的叫声很大,动物们都会害怕。我害怕人,但只要我对人吼叫,人就会逃走了。如果是象、老虎和熊这些大动物要和我挑战,那我自己就逃走了。我是个胆小鬼,可其他动物们一听到我的吼叫便逃走了,我只能看着他们逃走。”

“百兽之王不应该是个胆小鬼。”稻草人说。

“我知道,”狮子回答说,他用尾巴擦去一滴眼泪,“这是我最大的烦恼,每当我遇到危险,就会心跳加速。”

你瞧,作者鲍姆并没有描述狮子的体型有多大、毛有多漂亮,但是因为在绝大多数的故事中,狮子都是百兽之王,现在他塑造了一个胆小的狮子,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很特别、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了。

总之,在做角色设计的时候,不一定非要把这个角色从头描述到脚,更不要千篇一律都是“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而可以从声音、表情、动作等各方面下功夫,尽可能生动简洁地让一个角色“活生生”地站在读者的面前,然后再开始“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