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草原方针
之后马修又和他们说了一下义务教育的事情,当然是为了普及暗朝话,不过这时候暗朝话都是各政府的官方语言,反而没什么阻力。
马修继续说道:“说完普通内政事物,再说下军事方面。既然并入暗朝,你们这些首领手中就不能再有军权,当然一些护卫人员还是可以的,具体人数我们之后再商议。而原有的军事人员,也会和以前辽东军一样,一部分人向下充当衙役,另一部分精锐组建博斯军,将由朕直接统领,当然主将会由大家协商选取。”
马修自己对内政可以说是一窍不通的,但是他知道什么都能放就是军权不能放,而钱方面有内务部的新技术产品还有其他办法,他也不担心,所以即使博斯众部落考虑后要在内政方面加权他也会同意。
听到马修说的话,众人都很难决断,谁也不是傻子,没有军权即使做再高的官,有再多的钱,最后也只是无根之水,说没就没了。
马修又说道:“当然博斯军组建后,就会为了博斯人而战,你们可以率领博斯军向西北发展,维护当地博斯百姓的利益,驱逐为富不仁、残忍暴虐的贵族,我想当地百姓一定会加入我们的大家庭,并欣喜由你们带领过上更好的生活。”
众人很想说陛下你真是厚颜无耻,但是这个政策还是对他们有利的,要是草原按照马修所说的改革,那以后他们的收入就和人口和地盘成正比了。
这时候就有人提出来这样做肯定会遭到抵抗,而且说不定会被反打回来。这时候马修就说道:“若是有人敢率兵攻打你们,那就是入侵我暗朝,朕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第一军永远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
说道第一军又让他们想起马修和林丹汗那一仗,第一军零伤亡的强悍。众人不知道马修是无意提起,还是在用第一军吓唬他们。马修和众人谈的差不多后,就让他们回去考虑了,说是三个月给他答复就行。
这时候隔壁的只愿意互市的部落也和孙承宗谈得差不多了,他们就没什么优惠了,不但来辽东卖东西要交关税,买东西还要交一份,而且不允许以物易物,只能使用户部新造的铜币和银币交易。
自从马修刚开始留在辽东的第一军在鞍山开始炼钢,就由内务部牵头户部,一起组建了新的造币工厂,当然造出来的货币不是纯铜和纯银,而是铜合金和银合金,可以说现阶段辽东收的商税都没有这一个造币工厂赚的多。
孙承宗和那些人谈完后找到马修,说道:“陛下,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流民来到辽东,辽东采购粮食的速度快赶不上消耗的速度了,而且关内粮食普遍涨价。山海关赵率教处也传来消息,这段时间施瓦将军拉来的流民因为途中粮食欠缺,已经不像刚开始来的流民那样,立刻就能投入以工代赈之中,必须修养一段时间。”
马修问道:“朕记得辽东可以种植冬小麦,不是就这段时间能收获了么?”
“陛下有所不知,近年来气候反常,冬日越来越长,而且越来越冷,辽东有许多地方已不适合种植冬小麦。而且陛下去年平定辽东后,已错过最佳播种时间,今年收获的冬小麦非常有限。”
马修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这时代没有那么多黑科技粮种,饿死人就是马修要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也幸好第一军是不要吃东西的,不然马修还真养不起。
孙承宗提到的粮食问题,让马修想到了一件事,马修问了下徐光启的位置后,飞奔到农部。
来到农部后,马修没有找到徐光启,和小吏打问后得知,徐光启这段时间都在农田里面照料新作物。
马修又马不停蹄来到农部的试验田,终于看到了徐光启。马修看到他穿着朴素的衣服,就和田间一种田老汉差不多,他行走在田间,时不时得弯腰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他后面则跟着几个小吏和第一军的人。
徐光启在被马修派到辽东之后,孙承宗马上让他做了农部尚书,正好徐光启也要实验马修和他说的土豆这种高产量作物。只是马修没有想到这么样一个高官,近70岁的一个老人,也能像老农一般天天泡在田地间。这让马修非常感动,想到这世界虽然到处都是糜烂,但还是有很多金子的。
马修也直奔徐光启,或许是太专注,知道马修来到徐光启身边他才发觉,正要施礼被马修一把拖住,马修说道:“徐爱卿辛苦了,你应当多保证身体,这些粗活交给底下的人即可。”
“事关千万民生,微臣不敢不慎。”
“爱卿,这土豆产量如何?”马修问道。
“陛下,这土豆确有成为高产粮的潜质,但是现如今还比不上玉蜀黍。”
马修很纳闷,他知道虽然玉米产量高,但是肯定比不上土豆的,正准备和徐光启说说他说知道的种植土豆要注意的事项,徐光启身后的第一军的人上前来解说了,原来他们第一军虽然不知道具体高产作物的技术,但是一些种植方法还是知道的,早就告诉了徐光启他们。
原来土豆做为外来物种,因为没有大规模种植,还没有真正找到适合暗朝环境的高产种子,经过徐光启他们计算至少还要几代,才能搞到能够推广的种子,然后推广还要时间,根本不像马修所想的,随便丢土里就能产量突破天际。
倒是玉蜀黍作为早期传入暗朝的粮种经过长时间种植已经遍布暗朝,而在辽东种植后产量喜人,现在辽东就准备先种玉米,然后再种冬小麦一年两季。
马修陪着徐光启转完整个试验田,讨论了一路,终于明白了“粮食问题,自古以来是我国的首要问题”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而他知道,有些事也应该去做了。
时间到达7月,马修叫来了已经赶到沈阳的金尚宪,说道:“自高丽王接朕旨意已过半年,阿敏还没有消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