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地址:西安市邓六公路
交通:西安火车站坐9路至邓家村站下
门票:免费
文保等级:世界遗产
推荐评级:★★★★
元朔三年,即公元前126年,汉武帝刘彻等来了一个多年不闻音信的使者——张骞。
历经13年磨难,应募出使月氏的张骞终于回到大汉,再次见到当年告别武帝的地方:西汉都城长安的大朝正殿——未央宫。在朝廷上,他向汉武帝报告西域见闻:大宛、大夏、安息等国多奇物,风俗与中国类似,他们的军事力量薄弱,又羡慕汉地的财物。张骞又说:大月氏、康居等国虽然军事上很强,但我们可以提供经济援助,让他们归服于我大汉,这样天子的威德将遍于四海。
汉武帝听完,很是喜悦,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张骞带回的情报,让这个雄心勃勃的帝王难以平静,素来敢想敢做的他,被一幅壮阔的图景迷住了。他仿佛看到他的疆土沿着张骞远行的足迹,一路延伸到神秘的西域,而他的未央宫,将是光辉的中心,将是沿这条路西行的起点与东来的终点:使节与将士将从这里出发,向西开拓大汉的疆域,而面容、衣冠、语言各不相同的人们也将从西方远道而来,敬拜他的威仪。
张骞出使西域走过的那些行程,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汉帝国的政治核心未央宫,就是这条路在东方的原点。重走丝绸之路的起点,也就在未央宫。
在如今西安市未央区汉城乡,北距渭河南岸约2千米,分布在邓六路两侧的大刘寨、马家寨一带,是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的所在地。在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60多年前,这里还见不到巍峨的宫殿。当时的情形或许与如今的未央宫遗址的周边有几分相似,只见一片农田或者荒野。
当时,刚刚得到天下的汉高祖刘邦在为一个问题头疼:该在哪里定都?是在秦都旧地咸阳,还是洛阳?
早在刘邦定都之前,长安的建城史就开始了,这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南倚秦岭,北界北山,西起宝鸡峡,东至潼关,被渭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河流网络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原”。《史记·周本纪》记载,古公亶父统领周人一族时,为戎狄所威胁,经过一番奔波,率领周人来到岐山之下的周原——西周的肇兴之地。文王姬昌讨伐崇侯虎,灭了沣河流域的崇国后,就在沣河西岸建起了丰京。文王之子武王姬发又在沣河东岸建镐京,丰、镐二京之间只隔一水,实为一体,共为都城,一直到周平王东迁洛邑。丰、镐二京的遗址,就在如今西安市的西南。
春秋战国五百余年,礼崩乐坏,征伐不断,最终由大一统的秦王朝画上休止符。原本偏居西方的秦曾屡次迁都,直到咸阳。在中国古代地名中,常见“阴”“阳”二字。古人谓山南为“阳”,水北亦为“阳”,而山北水南则为“阴”。秦都之地在渭水之北,又在九嵕诸山之南,所以冠上了“咸阳”之名。
然而秦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的宫廷太小,又听说周文王建丰京,武王建镐京,丰、镐之间,乃是帝王之都,于是在渭南上林苑中营建朝宫,这便是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极尽笔墨描绘阿房宫之空前壮美,名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人人传颂,给阿房宫抹上了浓厚的悲剧色彩。不过,真实的历史事件总是和集体想象存在差距,项羽所烧的秦宫室应是秦孝公迁都咸阳后营建的秦咸阳宫,而非当时尚未建成的阿房宫。
无论如何,咸阳道路四通八达,宫殿楼阁林立,确实繁华一时。然而,秦严刑峻法,暴虐滥刑,透支民力,不得人心,如何做万世美梦?终至二世而亡。刘邦的时代到来了。高祖六年,咸阳更名,取用咸阳南部某个乡聚的名字——“长安”。
就在高祖在咸阳与洛阳之间犹豫不决的时候,智囊张良出了主意。张良以为关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东有崤山、函谷,险关当道;西有陇蜀,后盾强硬;南有巴蜀的丰饶;北有胡苑的便利。从关中向东牵制诸侯,不论诸侯安定还是有变,都可应付。这般形胜是“田地薄,四面受敌”的洛阳不能比的。
平民出身的传奇人物娄敬也不看好洛阳。他说刘邦取得天下的方式,不同于周王室。周的德治深厚,以德善取天下,全盛之时天下和洽,不屯一卒、不战一士便吸引众人纷纷归顺。周朝衰弱并不因为德薄,而是由于势弱。而刘邦则是以征战起家,从丰沛起事,到大败项羽,大战七十,小战四十,百姓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一将功成万骨枯”,刘邦这个平民皇帝的脚下,是无数平民的悲痛。如今百姓的伤口还未弥合,刘邦却想将自己与安宁治世的周成王、周康王相提并论,未免不妥。
这一番话犀利带刺,但是打动了刘邦,他最终选择了秦都旧地咸阳。都城既定,还缺一座气派绝伦的宫殿,于是未央宫拔地而起。
当年负责营建未央宫的不是别人,正是开国功臣丞相萧何,可见汉室对未央宫何等重视。它位于汉长安城的西南隅,由于地处长乐宫以西,因此也被称为“西宫”。尚未建成的未央宫就已十分壮美,出人意料,甚至连刘邦本人都受到了惊吓,斥责萧何不顾天下实情,在民众尚未安宁之时过度营建宫室。萧何申辩说就应该趁着天下还未安定的时候兴建宫室,况且要是宫室不够壮丽,就没法加强威信,刘邦这才重又喜悦起来。
汉长安城的规划与营建,一方面继承了先秦宫城“崇方”“择中”的风格,都城平面近方形。北城墙为了顺应渭河河道走向,南城墙为了牵就先筑的宫城,才形成了曲折。未央宫的平面则是更为规整的方形,宫城的轴线居中,且与都城的轴线重合。另一方面,汉长安城的四面各设有3座城门,全城共12座城门,在古代都城中绝无仅有。此外,汉长安城开创了每座城门“一门三道”的先例,并且为历代都城相沿。城中的主要街道与各个城门相通,形成纵横交错的棋盘式结构,每一个区隔都有自己的功能。
都城的重中之重是宫城。西汉的宫城,在长安城内包括未央宫、长乐宫、桂宫、北宫、明光宫。在城外还有建章宫,位于未央宫西面,与未央宫经飞阁相连,营造于汉武帝时期。长乐宫建得最早,位于汉长安城的东南隅,在秦的兴乐宫基础上改建而成,作为汉高祖刘邦的临时皇宫。自从汉惠帝正式进入未央宫议政,长乐宫就归属于太后。
公元前198年,即汉高祖九年,未央宫建成。高祖置酒于未央前殿,大朝诸侯群臣,给太上皇祝寿。刘邦尚未褪去下层平民的随意不拘,祝寿时还和太上皇开玩笑,宫殿中一时之间充满了群臣的“万岁”高呼与大笑声。料想在这轻松喜悦的一刻,他们眼中的长安城应是名副其实的长久安宁之城。再过72年,为了长安城,乃至汉朝未来的长久安宁,张骞从长安出发了。
刘秀建立东汉后定都洛阳,长安保留了宗庙陵寝,作为“西都”,也进行了修建。虽然长安依然保有宗族的象征,但毕竟不再是都城了。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撰的《文选》,开篇为班固的《两都赋》,分为《西都赋》与《东都赋》两部分,即是为西都长安、东都洛阳所作。在描绘了西都曾经的奢丽之后,班固显然更加中意于东都体现的中兴之德。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好景不长,不久董卓被诛,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人攻入长安,又互相攻伐。一番大肆破坏下来,长安城空了40余日,强者四散,弱者相食,两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
作为西汉皇家权力的核心象征,未央宫屡次被毁又几经修葺。光武帝刘秀就曾下诏重修西京宫室,后赵的石虎也发动了雍、洛、秦、并州16万人,复葺长安未央宫。若从未有过这些(番)修葺,未央宫也没办法成为之后在长安定都的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诸朝的皇宫。
到了隋唐时期,虽然都城也叫“长安”,但和汉长安城不是同一个地方,而是在汉长安城的东南处。汉长安故城就此被划入禁苑范围,这才废弃不用未央宫。之后唐敬宗、武宗虽都下诏对未央宫进行些许修葺,但也不过是将之作为游宴之地。等到唐末长安城迎来又一次浩劫时,未央宫这样的汉朝故殿也逃不过被毁灭的厄运。
未央宫夯土台
对未央宫的集中考古发掘和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根据考古勘测,宫城平面近方形,四周的宫墙宽8—10米,东、西墙各长2150米,南、北墙各长2250米,宫城周长8800米,面积约5平方千米,约占都城面积的七分之一。
1961年3月4日,未央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未央宫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各式殿堂为数30有余,其中前殿是大朝之地,是未央宫的主体。汉武帝时曾用木兰、文杏、黄金、和氏珍玉大事修饰,富丽堂皇。如今留给我们的只有前殿的台基,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100余米,北端最高处为10余米,苍凉萧索中尚还残留了一些汉朝风情的线索。
西北的石渠阁是一座图书馆,属于战国时期开始流行的高台建筑式样,现存台基高7米,底部东西长60米、南北长50米。在这座图书馆里,曾藏有萧何从秦宫拿来的图书典籍和档案,以及汉朝政府的国家档案,这里也就成了帝国首都的学术中心。
石渠阁以东的天禄阁也是一座高台建筑,现存台基高6—7米,底部平面呈正方形,边长20余米。司马迁、杨雄、刘向等学者都曾受益于天禄阁。
西南的低洼地为“沧池”故地,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400米,池水清澈呈苍色。通过宫城内的“明渠”故道,沧池可从宫城外获得活水,成为宫城内的水库,既能缓解用水压力,又能美化环境。
用于避寒消暑的温室、凌室,唐时作为内苑的修葺,如今都看不见了。为了保护遗址并发掘遗址的景观价值,在如今的西安市西北建起了未央宫遗址公园,空旷苍茫,令人发思古幽情。
未央宫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