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路:金融的力量与责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金融,离不开的就是你

2014年5月3日,我从北京来到杭州,从业界进入学界,开启了我人生中最重要也可能是最具挑战性的转型之旅,用当下的一句时尚话说——“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我的激动和忐忑除外。

好在没有太多时间去激动或忐忑,因为要做的事太多,而且需要撸起袖子说干就干。在5月10日(我到浙江大学后的第一个周末)举行的“2014年首届浙江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论坛”上,我以浙江大学教授的身份首次公开亮相,当时的演讲后被整理成了《互联网金融:星星之火如何燎原?》一文。这是本书收集的最早的一篇文章,互联网金融随之成为我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而随后中国金融学会5月19日在杭州举行“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70周年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学术研讨会”,我的发言“建立战略互信,破解国际货币体系困局”则确定了我的另一个研究领域——国际金融,或者更具体地说,是“金融国际化”。我的第三个研究领域则是后来我结合个人兴趣和浙江特色、浙江大学需求定位的“创业金融”,本书中也有相关文章收集。

过去的几年中,我受邀在许多场合发言或接受采访,绝大多数时候我都把这些发言整理成文章,由于这些发言的场景不同、受众不同、时间不同、风格不同,将文字规范化、结构逻辑化是本书编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感谢浙江大学博士生罗丹携手三位优秀的本科生李文意、张未、焦芙蓉组成的编辑小组的出色工作,浙江大学出版社陈佳莉编辑也为本书的出版给予了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过去的几年中,我的奋斗目标就是完成从行长到教授的转变。许多朋友、(前)同事仍然习惯称我为贲行长、贲总,外部机构邀请我参加活动时更是常以某某银行中国区前行长等身份宣传,对此我开始时非常敏感,但后来在无奈之余生出理解:我这个教授资历太浅,这样一个学术新手显然没有什么社会影响力和学术认同度;而作为一个有20年实务经验的金融“老兵”,我在特定圈子里还算浪得一些虚名,人家这样介绍也是自然,难道非要人家突出我白纸般的学术经历?

几年过去了,让我欣慰的是,叫我贲行长的人越来越少,叫我贲教授的人越来越多;虽然现在说我转型成功还为时尚早,但我再也不用为如何处理好自己金融“老兵”和学术新手的二重身份纠结了。这本书不仅收集了我这几年的文章,也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我这几年来所走过的转型之路,记载了我这几年来奔走在世界许多城市的足迹,因而这本书于我又多了一份特别的意义。值此机会,我要感谢这一路上陪伴、支持、关心我的家人、领导、同事、朋友们。

几年前,当我来到浙江大学时,我以为我离开了金融;几年后,我陡然发现,我其实只是离开了金融业界,并没有真的离开金融——我研究的是金融,我关心的是金融。我甚至没有离开金融圈。许多业界老朋友的情谊让我感动;作为教授,我有机会接触了更多的金融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我只是从一名金融从业者变成了一名金融研究者、教育者、观察者。既然离不开金融,我就只有呼吁负责任的、好的金融,期待新技术给金融带来美好未来。

我在庆祝加入浙江大学3周年的时候,适逢她喜迎120周年校庆。这本书便不能只送给自己,也献给浙大。

贲圣林

2017年5月4日 凌晨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