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和制度性保障
(1)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投入的财政保障。在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主体的背景下,因为其对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程度加大,需要层次提升,需要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民工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2)建立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利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工文化生活涉及体制内一些根本制度的改革。解决农民工文化权利问题必须有一套系统的方案。第一,要健全和完善政府公共文化管理体系,以保证农民工在文化权利上的机会平等。第二,逐步改革户籍制度,保证农民工获得体制和社会的认同,享有法律上的平等。第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要办好公共文化事业,并鼓励、扶持企业或农民工自己组织文化活动,实现农民工文化活动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改善、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政府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建设。首先,督促用工企业加强农民工文化权益保障,但不应单纯使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而是要利用市场和立法、政策等方法予以调控;其次,群团组织或公益性文化单位不仅要配合企业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活动,而且要对新生代农民工加强心理辅导,关注其心理健康,帮助其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第四,切实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全社会应关心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并予以帮助、解决。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匮乏问题,必须从提高其经济收入、加强物质保障入手。政府要加强制度建设,逐步缓解其看病难、看病贵、子女上学难等问题。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也要不断努力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群团组织则可积极开展交友联谊活动,为其解决婚恋困难创造有利条件。
(3)拓宽教育培训渠道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素质。如前所述,89%的新生代农民工有接受教育培训的文化需要,而政府、企业、相关组织为其提供的教育培训资源却非常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精神文化素质的提升。全社会要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接受知识、文化素质和实用技能的培训,使其有机会成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而拓展个人发展空间,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政府首先应该出台法律、政策开展各种形式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活动,同时鼓励、支持群团组织和社会教育机构协助政府和企业做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
(二)推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之余的主要生活、活动场所在城市社区,因此要将社区作为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搭建起社会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
(1)以城市社区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因为社区在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需要方面有很多便利因素,所以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以城市社区为主要平台和载体,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城市社区要充分考虑辖区内农民工的情况和文化需要,科学规划、合理配置社区文化设施和服务,构建以社区文化设施为载体的农民工文化服务平台,增强城市社区面向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了增强农民工文化活动参与能力,城市社区还可以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激发农民工的兴趣和热情,改变其文化生活的封闭性。
(2)建立社会工作为新生代农民工充权的机制。充权也叫增权、激发权能、强化权能等,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权能”在社会学中指掌控自己生活与发展的各种有利动力。近十年来,充权理论在特定人群(如青少年、老人、艾滋病患者、成瘾者、社区矫正者)中已有不少实践,其发展方向是服务弱势群体。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之一,其无权状态使得他们很难依靠自身力量实现主动充权,因此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其提供心理及教育方面的服务,从外部给予其心理支持,向其倡导合理的行为,鼓励其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整合和提取社会、家庭、自身的各种资源,引导和协调其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其适应城市生活。
当前,陕西省急需一批对新生代农民工有爱心、工作责任心强的基层社会工作者队伍。需要注意的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和工作机制,应重视民办公助、社会参与、长效运转。按照国际标准,每千人中应有2至2.5名社会工作者。但针对本省生源,2011年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的陕西省高校只有6所,招收学生280人(同年广东省17所高校招收其本省生源有1265人)。而且,由于陕西省专业社工组织还在萌芽阶段,专业学生能否在本地获得对口就业机会前景黯淡。据外省有关资料的统计,由于岗位不稳定、薪酬水平低、社会认知不强、职业价值难以体现等原因,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不足10%。由于待遇、岗位编制等原因,专业社工往往留不住,而社区又急需这些人才。因此,地方政府需要把培育、孵化文化方面的社会工作者组织、民间社团的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三)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引导
(1)注重主流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引导,为其融入城市提供价值指引;帮助新生代农民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导其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引导他们按照现代城市的要求规范行为,提高文化和心理素质;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使用手机、互联网比例较高的现实,要特别重视应用新媒体进行价值观的引导。
(2)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正确看待宗教信仰并规范宗教行为。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宗教组织的活动和正式加入宗教组织的比例达到13%和8.87%,有关部门应当正确引导、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正确认识我国有关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和政策,使其依法参加各类宗教活动,远离邪教,规范其行为,增强其甄别非法宗教、迷信活动的能力。
(3)社会合力培育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繁荣的土壤。媒体要对农民工进行正面宣传,让人们认识到他们在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进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城市居民要消除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歧视与偏见。群团组织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总之,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利,满足其精神文化需要,进行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