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会计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
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要把发生的经济业务分类、连续、完整地记录下来,还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记账实体,即账户。所谓账户,就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用来分类记录经济业务内容并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的记账实体。
二、账户的分类
(一)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按经济内容分类是会计账户分类的基础。会计账户记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项会计要素的具体经济内容,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损益结果。因此,会计账户按经济内容主要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
(二)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账户的用途是指账户记录能够提供什么核算资料和财务会计信息,即账户的具体作用。账户的结构是指账户如何记录经济业务并提供核算资料,即会计账户的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怎样进行登记、账户的期末余额在哪一方、反映什么内容。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是在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基础上,为了正确地设置和运用账户,掌握账户的用法属性,对用途和结构基本相同的账户进行适当的归类。按账户的用途和结构分类,可以明确各个账户不同的使用方法、各个账户的具体作用以及各个类别账户的基本特点。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按用途和结构通常可以划分为盘存账户、资本账户、结算账户、跨期摊提账户、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调整账户、集合分配账户、成本计算账户、汇总结转账户、财务成果账户十大类。
(三)会计账户的其他分类
账户按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分类,可以划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账户按与会计报表的关系分类,可分为资产负债表账户和利润表账户。
账户按会计主体分类,可分为表内账户和表外账户。
账户按期末余额形式分类,可分为实账户和虚账户。
三、账户的结构
账户的结构是指账户应由哪几部分组成,以及如何在账户上记录会计要素的增加、减少及结存情况等。账户的结构取决于不同的记账方式和账户的性质。在现代会计中,账户的基本结构都由左右两方组成,其中一方记增加,另一方记减少。至于账户哪一方记增加,哪一方记减少,则取决于记账方法和账户性质。但无论何种记账方法、何种性质的账户,左右两方的增减意义都是相反的,即如果左方记增加,则右方记减少;如果左方记减少,则右方记增加。
账户结构中除了增加、减少两个要素外,还有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作为一个账户,记录和提供四项核算指标,即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四项核算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账户除了记录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外,还记录包括日期、凭证字号、摘要等内容。账户的一般结构如表2-8所示。
表2-8 账户的一般结构
为了简化起见,在教学实践和教材中,常用“T”形账户来代替账户的正规格式。常用的“T”形账户格式如图2-7所示。
图2-7 “T”形账户结构
四、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会计科目和账户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核算所规定的项目,而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的,用来分类记录经济业务并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的记账实体。例如,任何单位的经济活动都要涉及现金收付业务,因此,为了反映和监督有关现金收付,设置“库存现金”会计科目。“库存现金”是会计科目的名称,它指明现金反映的经济内容,其本身并不能记录有关现金收付的具体情况,而“库存现金”账户则依据“库存现金”科目开设,能够对涉及现金业务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分类、连续、全面地记录下来,加以反映。由此可见,账户是依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它们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同,名称一样。两者的区别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会计科目是在会计核算之前,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所确定的项目;账户则是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后所进行的分类记录的载体。
第二,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对象的经济内容分类规定的项目,指明应反映的经济内容,其本身并不能记录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情况;而账户既有名称和经济内容,又有结构形式,能够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分类、连续、完整地进行记录和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