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案例分析 舌尖上的中国

从2012年5月14日起,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开播《舌尖上的中国》。这是一部高端美食纪录片,主题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起来,讲述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该纪录片受到社会各界持续、广泛的关注,风头盖过所有热播“后宫剧”、家庭剧,其网络搜索量和点击量居高不下。刚刚播出第一集时,微博上就开始议论:“《舌尖上的中国》看得我垂涎欲滴。”“作为一个要减肥的人,晚上看《舌尖》是一种什么样的自虐精神?”该片很快冲上新浪微博话题榜,绝大部分网友对它毫不吝惜溢美之词。同时也在天涯论坛引起广泛热议,而豆瓣网友给它打出了9.6的高分!

随着中国全球影响力的增强,中餐也越来越多地为世界所认识和喜爱。相比从文化、历史、地理的角度认识中国,美食应该是一条更加便捷的路径。通过美食,我们可以有滋有味地认知这个东方古老国度。在以往的影像素材里,中国美食更多以“烹饪大师”或“美食名家”结构,展现的是“精湛的厨艺”和“繁复的过程”,能够看到的电视节目也多以“比赛”的形式出现。在本片中,中国美食更多的以轻松快捷的叙述节奏和精巧细腻的画面,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中国人在饮食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

片中都展现了哪些好吃的?先看一看网友眼中《舌尖上的中国》吧:“不看《舌尖》真不知道全中国竟然有那么多闻所未闻的美食:云南的碳烤松茸、浙江的油焖冬笋、广西的黄豆酸笋小黄鱼、湖北的莲藕炖排骨、安徽的腌臭鳜鱼……看完这部片子,大家的口水都止不住了!”“最近在看《舌尖上的中国》,讲的是天南地北的中国美食,可谓包罗万象……”

松茸是一种高经济价值的野生食用菌,素有“软黄金”之称,主产于云南、四川和西藏等地,年产量在3000吨左右,其中60%~70%均产自云南。多年来,松茸一直担当着出口创汇的重要角色,高峰时约70%都用于出口。日本对中国松茸进口占较高份额,中国90%以上的松茸出口至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泰国等国家进口量仅占10%,形成了较为单一的目标市场。单一的目标市场导致松茸出口贸易过多依赖日本的进口需求,当日本经济形式较好,对松茸需求增多,则出口量上升;反之,出口量减少。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在节目中被称为“大自然的馈赠”的松茸在国内市场日趋火爆。特别是近年来电商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松茸的国内消费。目前国内松茸有一半以上都进入了国人的肚子。以松茸主产区云南香格里拉为例,近年商家通过电商平台、微商平台,将松茸销往全国各地。这种销售模式几乎主导了香格里拉整个片区总销售,大大提高了松茸销量。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著名纪录片学者张同道说,《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片子之所以火爆,首先在于其选材具有高度的大众性。所谓“食色性也”,不分阶层、不分民族、不分年龄的人们都离不开食物,所以它能获得广泛的认同,也就有了广泛的观众基础。其次,是贯穿全篇的人文情怀。“乡愁”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从南方到北方,从国内到海外,所谓最好吃的菜是妈妈做的菜,最好的东西是故乡的东西,最好的回忆是童年的回忆。《舌尖上的中国》勾起的不光是对美食的垂涎,还有流泪的冲动。

《东方早报》评论说,《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每一集的主线采取了碎片式的剪辑方式,进行了不同地域之间的组合和嫁接,讲述了同一种食材在天南地北的变化,这部纪录片用味道营造出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从文化角度所探讨的问题并不只是“吃”这么简单,从传统劳作到食物创新,承载着生活的艰辛和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中国人“吃”的传承和变化已经逐渐凸显出它特有的国人气质。《舌尖上的中国》是美食献给普通劳动者的颂歌,不见“烹饪大师”,不见“美食专家”,更没有“厨艺大赛”,有的是手工挖莲藕、两小时采竹笋、全中国只剩5人继承的高跷式捕鱼,70多岁吉林“鱼把头”、卖黄馍馍的陕北老汉、陪外婆制作年糕的浙江慈城小姑娘。《舌尖上的中国》传达出几千年来中国人在劳动中所产生的思考以及味觉审美。正是因为这些,才使这部纪录片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感召。它之所以能够吸引眼球,其投资和制作水准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方面是,它并不是单纯讲述美食的纪录片,它是把美食当做一个媒介,通过这个普通的媒介找到与这个媒介相关的、能够令大众热情讨论的东西。比如说传统价值观、人际关系、生存状态甚至是哲学思考,都能够通过这样一部片子表达出来。

事实上,除了舌之所尝、鼻之所闻,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既起自于饮食,又超越了饮食。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的,不仅是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包括中国人的心。透过屏幕,观众仿佛嗅到了那股味道,那是历史的味道、时间的味道、家的味道。据该片总导演陈晓卿说,以美食作为窗口,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饮食之美,进而感知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这是《舌尖上的中国》努力追求的目标。

思考题:

1.《舌尖上的中国》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人们喜欢这部纪录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用消费者知觉过程分析这部纪录片是如何助推松茸出口转内销的?

3.近来年,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纪录片受到观众的喜爱。请比较同样美食主题的纪录片,说说各自的优势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