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关乎自然
几何与影调透视
透视最初来源于西方古典的绘画元素,这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布局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透视是指将实际的景物投射到一个假想的平面上,这个假想的平面有可能是一块画布,也可能是当前所说的相机的底片。
将实物的大小、距离等实际比例缩小到一个很小的画布上,如果画布上的景物投影表现出实际景物的大小比例,就可以说这种投影符合人眼的视觉规律,即符合透视规律。按照这种透视的理论,人看实际景物时,近处的一棵树木,其投影比例可能是大于极远处的山体的,但如果从投影的画面上看,山体大于树木,就表明投影不符合透视规律。
符合透视规律的摄影作品看起来非常自然、舒服,但也可能感觉平淡;但不符合透视规律的作品,看起来可能会得到更强的视觉冲击力,但也有可能会让人感到烦躁、难受,因为它打破了人眼的传统视觉习惯。
在摄影领域,是否能够拍摄出景物的真实透视规律,要根据摄影器材的不同而定,后面会进行详细介绍。
光圈f/3.5,快门速度1/125s,焦距62mm,感光度ISO200,曝光补偿-0.3EV
造型独特的路灯呈现出很好的透视性,给人一种非常自然、和谐的视觉感受。
我们看到一个大场景的画面,总是看到近处的景物清晰,而远处则稍显朦胧。这种朦胧不是镜头的虚化带来的,而是切切实实的一种影调的变化。这也是透视规律的一种体现,称为影调透视。
在风格摄影中,如果影调透视非常自然,那么最终呈现的照片就会线条透视优美,空间感很强,画面显得非常悠远,意境盎然;如果远处的景物与近处的景物一样,都呈现得非常清晰,那么照片看起来就会不够真实。需要注意的是,在拍摄照片时,尤其是拍摄大场景的风光照片时,对极远处进行对焦,有可能得到不符合影调透视规律的照片,这种照片给人的感觉是非常不自然的。
以上介绍了两种透视规律,分别是几何透视和影调透视。在具体的拍摄中,如果没有特别的思路,还是应该让自己的摄影作品符合这两条透视规律,使作品的表现力更强。
光圈f/7.5,快门速度1/15s,焦距150mm,感光度ISO100
这张照片当中,近景的山体非常精细,极远处变得非常朦胧模糊,仿佛有一层薄雾笼罩在上面,这便是影调透视的一种呈现,这种影调变化让画面变得比较自然、和谐。
不同焦段的透视规律
之前介绍过,符合透视规律的照片,画面看起来更加自然;不符合透视规律的照片,有可能视觉冲击力更强,但也有可能给人难受的感觉,也就是说构图失败。那么在摄影构图中,究竟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构图的透视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镜头的焦段不同。
光圈f/4.5,快门速度1/100s,焦距24mm,感光度ISO200
这张照片采用广角镜头拍摄,近景的一棵树木与远处的峡谷相对,近景的树木还要大很多,这是广角镜头超强的透视性能给人的视觉效果。
光圈f/4,快门速度1/1250s,焦距155mm,感光度ISO100
这张照片采用长焦镜头拍摄,将远处的树木与飞起的人物压缩在一起,树木与人物比例更加接近,给人比较奇特的视觉感受。
下面再来看长焦镜头在拍摄时的透视性能表现。长焦镜头是指焦段在50mm以上的镜头。如果焦距超过150mm或更长,就可以将这种镜头称为望远镜头,相应的焦段称为望远焦段,也称超长焦。这类焦段的特点是可以将非常远的物体拉近,在拍摄时,极远处即便是非常小的景物或拍摄对象,也可以在画面中进行放大,这在拍摄体育、生态、花卉类照片时非常有效。
光圈f/8,快门速度1/400s,焦距70mm,感光度ISO200
本画面为长焦镜头拍摄,但依然有较好的透视性。也就是说,并不是长焦镜头就无法表现出很好的透视性,如果距离合适,通过调整拍摄角度,也可以拍摄出透视比较理想的照片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