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复习思考题

1. 当尝试对两种商品两个国家的李嘉图模型进行检验时,就会发现比较优势完全是由物理上的生产率决定的。任何一个国家工资率的变化都无法影响物理上决定的比较优势,从而无法影响哪个国家将会出口哪个商品。但是,当更多的商品加入到该模型中(依然只有两个国家),任一国家工资率的变化都会对各个国家出口哪种商品产生影响。应当如何解释这种反常?

2. 假设已知某种要素模型如图1-33所示。

图1-33 某要素模型图

(1)图中所示的模型中存在两个国家P和R。P相对劳动力充足,如底部右边的水平轴所示。如果P完全专业化于劳动密集型商品C,它将会在点4处进行生产。实际上,它在点5处同时生产C和F。封闭经济中,P国商品C相对于商品F的价格在点3处。如果这两个国家之间开展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商品F?是否与H-O模型一致?

(2)如果P和R国之间开展贸易,世界贸易条件在上图PC/PF轴上的何处?这两个国家的相对工资(w/r)会相等吗?这是否与H-O模型一致?

(3)将问题2中的R国换成M国,答案是否与问题2中的一样?

(4)在封闭经济中,P国在点5处进行生产。进行贸易后,它的生产点会在点的上方还是下方?为什么?当从封闭经济转变为自由贸易后,这个国家生产每个商品的资本/劳动强度比率会如何变化?

(5)根据问题(4)的答案,是否能预计P国的哪一类生产商会反对自由贸易?

3. 提供曲线图形中,初始位置为贸易均衡,假设一国的消费者偏好改变,他们对本国出口商品更加喜欢,那么该国开展贸易的愿望以及贸易条件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用图解释。

4. 请解释要素密集度逆转与需求逆转之间的区别。它们对于H-O定理是否成立的影响相似吗?

5. 为什么在埃奇沃斯盒状图中的生产效率曲线上的点表示的是一个经济体实现了“生产效率”?

6. 贸易利益是如何分解与衡量的?

7. 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 000万单位的劳动,X、Y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曲线?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X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进口为2 000个单位,试确定该国的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形。

8. 假定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用资本K和劳动L两种要素生产两种商品X和商品Y,两种商品的等产量线如图1-34所示,其中等产量线X1所代表的产出水平为一个单位的商品X,等产量线Y1Y2所代表的产出水平分别为一个单位和两个单位的商品Y。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定义p=PX/PY为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ω=w/r为工资—利率之比,即要素相对价格。

图1-34 两种商品等产量线

(1)如果本国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p=1,试在图中确定本国在这两种商品的生产中所投入的资本—劳动之比,以及本国的要素相对价格ω

(2)如果本国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p现在增加到2,试分析本国在这两种商品的生产中所投入的资本—劳动之比,以及本国的要素相对价格ω将如何变化。为什么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化会引起资本—劳动之比和要素相对价格的这种变化?

(3)如果本国商品相对价格的这种变化是由于国际贸易引起的,那么在国际贸易中本国出口什么商品,进口什么商品?

(4)假定在开放贸易以前,外国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p*=3,开放贸易以后两国的商品相对价格都变为2,那么在开放贸易以前,两国的要素相对价格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存在什么差异?开放贸易以后呢?

(5)如果两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是相同的,你能确定两国的要素禀赋状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