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章 来自长白山的庄户人家
位于长白山雪线附近的农户,长年守着大山吃山,日子过得格外艰辛。
老李家,就是这样的一户人家。
距今一百多年前,这户至今名不见经传的李姓人家,为了生计的考虑,离开了世代居住的长白山,一路往南走,来到了较为温暖的LN省。
那是彰武县下属的一个小村庄,姓名现今已经不可考纪。
听我姥爷说起,那些年年节不好,大雪封了山,农户都没有了吃的。那时,他的太奶奶带着他的爷爷,一路乞讨,来到了这个村庄。
当时村里没有几户人家,大片的土地长满了杂草,于是,他们便定居在了这里,勤勤恳恳的播种,老老实实的等待着收获,渐渐的,也能吃饱肚子了。
姥爷的太奶奶姓甚名谁,现在已经记不得了,只知道当时的人们都叫她,老老李太太,毕竟老李太太这个称呼伴随了太多的李家媳妇。
这位老老李太太是个厉害的人物,不仅行事利落干脆,还颇有本领,在村子里也算的上是位人物。而她之所以能如此厉害,追根溯源还是被长白山那终年不化的大雪给逼出来的。
在清朝末年,长白山雪线以外的农户很少,而这少之又少的农户除了耕种他们那少的可怜的土地以外,更多的则要依靠进山打猎来维持全家人的生存。
那个年月,老百姓也是穷的狠了,一些人口过多的家庭,不得不打起,长白山深处古墓的主意,梦想着,有了金子就可以离开这个鬼地方,不过他们想的也对,那里的确是鬼的地方。一批接一批的人消失在了长白山那终年不化的雪山之上。于是,各种山妖,树精,鬼影,精灵便应运而生,不停的骚扰着当地的居民。
由此,老李家的人便世代掌握着一套独创的小妙招。
当然了,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本领就和做饭一样平淡无奇。老李家的人依旧老老实实的耕种着他们的土地,本本分分的度过每一天。
十年的时间在能吃饱饭的情况下其实并不难熬,老李家的人规规矩矩的生活着,而他们的名字则被更多的人知晓。
他们住的村子,是个小地方,左邻右舍,十里八村的也就只有一个赤脚游医,人们有个头痛脑热的则,更喜欢就近找老老李太太看看。
这位大脚老太太,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但也算得上是天赋异禀,村里的人不论是受惊还是冲撞,就算是跑肚拉稀,她都能给看好,日子久了,倒也传出来李半仙的称呼。
老老李太太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死在了长白山,她只带出了小儿子和女儿。
在那个时常揭不开锅的年代,老老李太太活了近七十,年纪大了的时候,她总是坐在屋门前抹泪,说长白山吞了她的丈夫和大儿子。
老老李太太过世时,八国联军打进了紫禁城,那时的老李家,已成为村里通路后,第一批住上青砖大瓦房的人家。
老李家不打算再回长白山了,于是老老李太太被埋在了西山上,后来日本人闯进了东三省,这些老坟,都被夷平了。
老李头、老李太太尽得老老李太太真传,也在村里给有需要的人家看病,也是分文不取,也许是因为好事做的多了,老李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清政府倒台的这一年,李家五岁的三小子第一次坐着牛车,去镇上。
老李家住在关外,那些年,闯关东的人逐渐增多,村子里也热闹了起来。
李家建起了大院子,里外三进的青砖大瓦房,还有三匹马,四头牛,鸡鸭鹅狗猫多得没心情数。
通风良好的粮仓旁边是一排整齐的房舍,这是给雇佣的工人临时居住的房屋,与前院的主屋并不相通,而是沿大门旁的回廊直达此处。
我姥爷的爹就是这李家三小子,我的这个故事就是从这座阔达的李家大院儿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