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玑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蒲津风云

“大哥”是女皇武则天在武氏家族中的绰号,因其地位最尊,个头也高,曹符凤也是当了禁军头目方才知道。他听谢瑶环直呼圣上绰号,既亲昵又随意,料想其人大有来历,惊惧之心顿起,迟疑道:“敢问小娘子……”谢瑶环摆手道:“哎,话就说到这里为止。将军切不可对旁人泄露我身份,包括淮阳王在内。”

河水浩浩荡荡,在中国北方大地上奔泻东流。历史的尘埃深沉浩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为这条雄浑苍凉的河流镀上了神秘的黄色华彩。岁月荏苒中,有数不清的生命浮动,数不清的文明激扬,更有数不清的鸣鞭走马,数不清的争霸称雄。就连河风中也隐隐夹杂着金戈铁马之声,亘古不变,猎猎作响,豪迈悲壮。

万里黄河上,大小渡口数以十计,最要害之处莫过于蒲州蒲津关蒲州:今山西永济。唐代地方行政划分为州、县二级,州分上、中、下三等,最高长官为刺史,一般为三品或四品官。,春秋战国时期即是秦、晋两国之间的要道,所谓“秦晋之好”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后泛指两家联姻。都须从这里经过,后来更是成为中原重险之地,有“隔秦称塞,临晋名关,关西关西:指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境内)和潼关(位于今陕西渭南潼关县北)以西的地段,是唐都长安的门户。之要冲,河东唐时用河东代指山西(意在太行山之西),因黄河流经山西西南境,山西在黄河以东,故称。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之辐辏”之称,是河东河北陆路进入关中之第一锁匙。汉高祖刘邦曾由此关进入河内,成就一代基业。本朝高祖皇帝李渊自太原起兵后,能顺利进入关中占据长安,也是因为蒲津守将不战而降。唐代立国后,实行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两京制度,蒲津地处长安、洛阳以及龙兴之地太原三都之要会,控黄河漕运,总水陆形胜,扼天下之咽喉,处天下之胸腹,愈发凸显战略地位。

蒲津关架有浮桥——所谓浮桥,即以粗缆将巨船连成一片,横跨河流,然后在船上架梁铺板成路——横亘百丈,连舰十艘,是唐时黄河上仅有的三座河桥之一,也是中国史上最早的河桥,初建于秦昭襄王年间,因而号称“天下第一桥”。

浮桥的驻军也很特殊,有别于传统的军队,称为“水手”,除了守卫之责外,还要负责检修维护浮桥。此刻正值四月初夏,春汛初解,水流峥嵘,是水手们最忙的季节——上游流冰塞川而下,需要水手用钩子将浮冰一一拨去船与船之间的空当,助其流往下游,以减轻冰块对浮桥船侧的冲击。

水手火长唐初军制实行府兵制(创建于西魏),府兵指军府之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相当于终身义务兵,但本人及家庭免租庸调(隋唐时收取的一种赋税)。府兵有内府和外府之分,内府卫士负责宫廷、京师宿卫,外府即折冲府,分布在各地州府,除每冬率兵操练外,还轮番宿卫京师,称为“番上”,有事则征发全府。府兵基本编制为:三百人为一团,设校尉;一百人为一旅,设旅帅;五十人为一队,设队正;十人为一火,设火长。《木兰诗》中有“出门看火伴”,“火伴”即指同一火的人。傅腊一直在热切地盼望太阳快些下山,这样他就可以交班回城去与相好幽会。他是蒲州本地人氏,今日发了笔横财,在浮桥船板夹缝中捡了一件宝贝。浮桥时时刻刻上下左右晃动,水手们倒是经常能在桥上捡到各类行人落下的东西,可像这样上好的值钱宝贝,傅腊还是头一回撞见,他觉得自己的好运来了,急不可待地要拿去向情人展示。

不过到底要去找哪位相好,他一时还没有决定——贞娘温柔美貌,娇羞妩媚;素素虽然姿色差些,可床笫之间的那一份狐媚妖娆却令他爱之不及。两个女人各有各的好,倒真叫他难以取舍。嗯,反正长夜漫漫,他明日又不当值,不如今晚两个一起上,先去找贞娘,再去找素素。

傅腊双手摩挲玩弄着那件宝贝,正想到得意之处,不经意地一转头,便看见一行十余人来到桥头,预备过河到东岸去。领头的是名戴着顶帷帽帷帽:亦称席帽,源自西域的一种高顶宽裙的笠帽,笠帽的周围垂有一层纱帛制成的围帘,下垂及颈,遮住头部,以障风尘,流行于唐代妇女中。的紫衣女郎,她翻身下马时,雪白的帽纱被河风扬起,露出清瘦的面容来,颜若舜华,光艳逼人。傅腊只觉得“嗡”的一声,脑子白茫茫一片,什么也想不起来,只傻傻盯着那女郎不放。

那女郎纤细中流露出一股英气,气派极大,早有一名青衣男子抢上前为她挽马。她并不着急过河,举手揭开帽纱,眼波不经意地流转,不知道如何留意到了一旁的水手傅腊,不过却不是他的人,而是他手中那件宝贝。傅腊只是失魂落魄地紧盯着她不放,浑然没有觉察到对方似也看上了他捡到的宝贝。

一名突厥男子上前对那女郎低声说了几句什么,女郎点点头,这才不再理会傅腊,驻足朝桥上翘望。

此刻正是日落时分,晚霞映红了整个河面。来往于渡口的行人极多,浮桥上更有不少推车挑担的小贩,有着急归家的,有为次日生意准备的,熙攘中自有一派宁静安详。

黄河虽然浑浊,却被认为是中原文明的源泉命脉——它是灵秀之水,养育了两岸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它是智性之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它是质朴之水,给仁者以辽阔,给愚者以狭隘;它湮没了曾经的光和影,承载着过往的春与秋。

浮桥飘浮在河面上,荡漾不止,渡过无数匆匆过客的它将继续迎来下一批过客。它划过了昨天的历史,是否还能划向未来的梦想?几多艰难抛给遥远的旅途,今日从容渡过黄河,对岸等待人们的是否也像余晖这般辉煌灿烂?

紫衣女郎心有所感,伫立良久,才微喟一声,扬手道:“走吧。”率领众人缓步走上浮桥,杂入人流中。到得桥中央时,忽听得背后马蹄得得,回头望去,却见西岸尘头大起,有许多戎衣武士正策马赶来。

一名四十来岁的灰衣男子道:“是羽林军万骑营。”突厥男子冷笑道:“他们追来的倒快!”正待挺身而出,一旁青衣男子拦住他,道:“阿献,你不可轻易露面。你和四娘、俊公先走,我来挡住他们。”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去摘马鞍边的兵刃。

紫衣女郎四娘急忙抚住他手背,道:“先等一等!这些羽林军自神都洛阳武则天生平极其厌恶长安,光宅元年(684年)九月改东都洛阳为神都。自唐高宗驾崩到武则天退位,除了长安元年(701年)十月到长安三年(703年)十月住在长安,其余二十多年时间,武则天一直住在洛阳,洛阳完全取代了京师长安的地位,成为武则天时期的政治中心。来,未必就是冲着咱们。咦,俊叔叔,你瞧那领头的一男一女……”

灰衣中年男子名叫李俊,奇道:“是淮阳王武延秀和永年县主武灵觉武延秀:武则天侄孙,武承嗣之子。武承嗣为武则天同父异母兄武元爽之子。武灵觉:武则天侄孙女,武攸暨与原配之女。武攸暨为武则天伯父武士让之孙,后娶太平公主李令月(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最幼女)。唐朝制度,皇帝女为公主;太子女为郡主,从一品;亲王女为县主,从二品。。他们两个怎么会来这里?”一时百思不得其解。

四娘道:“应该是去并州文水文水:唐时属河东并州,今山西文水。武则天故乡。办什么要紧的大事。”见随从宫延又要去摘刀,忙道:“别着急动手,他们不是冲咱们而来。阿献,你和俊叔叔赶紧戴上胡帽胡帽:由锦缎制成的一种仿效西域风格的帽子,帽呈圆形,顶部高而尖,两旁有可以翻折的护耳小扇,唐代男女均盛行戴此帽。,以防被人认出来。”

她年纪虽轻,言语间却有一股凛然气度,不容人不遵从。突厥青年阿献和李俊依言取出帽子戴好,又低声嘱咐众随从让在一边。

那一队羽林军大约百人,瞬间驰近,个个身着黑色圆领长衫,腰束革带,脚下露出黑六缝靴,手持枪矟,斜背长弓,马鞍边挂着佩刀和插满箭矢的胡禄胡禄:革制的箭筒,传自西域,唐时为军队标准装备。除了盛装箭支外,它还用来夜间探测远处的音响。唐人杜佑《通典》中说:“令人枕空胡禄卧,有人马行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见于胡禄中,名曰地听,则先防备。”宋人《武经备要前集》也有类似说法:“犹虑探听之不远,故又选耳聪少睡者,令卧地枕空胡禄——必以野猪皮为之——凡人马行在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闻其中。”。领头的年轻公子白皙英俊,玉质金相,女郎却是面目浮肿,又黑又丑,正是当今女皇宠信的武氏亲属武延秀和武灵觉。

按照惯例,通过浮桥时骑者下马,行人缓行,以减轻对船板的压力。不料那武灵觉甚是骄横,虽然看到桥头警示的木牌,却丝毫不予理睬,娇声笑道:“延秀,我要和你比赛,看看谁先过河。”不待武延秀回答,提着青骢马抢先跃上了浮桥。

一旁傅腊“哎呀”一声,奔过来叫道:“你们……你们不能骑马上桥!”

他虽不识得武延秀、武灵觉二人,但也知道这些黑衣武士是天子禁军,绝不该去招惹,可当真任他们骑马通过浮桥,追究起来,他不但做不成水手,还要被治罪。不料才刚刚举起手臂,武延秀已然扬起马鞭,朝他当头抽了下来。傅腊甚是敏捷,微一侧头,那鞭子落在肩头,“啪”地一声,受力甚重,登时火辣辣作疼。武延秀冷笑一声,双脚一夹马肚,去追武灵觉。后面羽林军纷纷跟了上去。

那浮桥全仗水的浮力漂浮在河面上,蓦然上来了百余名骑士,桥体立即一沉,剧烈摇曳动荡起来。靠近西桥头的几名行人站立不稳,接二连三地摔倒在地。所幸浮桥两边结有上下两道粗圆缆绳,才没有人掉入河中。

武灵觉也不勒缰减速,竟如在平地一般,在浮桥上策马飞奔。那浮桥仅宽两丈有余,来往行人塞路,她大声呵斥,脚下丝毫不停。众人见她肆无忌惮,不晓得是什么来头,又惊又怕,纷纷避让一旁,原本井井有条的浮桥上顿时一片混乱。

一名商贩推着满车果子往河西而来,忽见前面大乱,人群争相闪避,一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便将板车靠边停下,朝前张望。却见一名红衣女郎骑着高头大马直冲过来,桥身愈发摇晃得厉害,那车子笨重,起伏不定中顿时失去了平衡,朝河中冲去。车身被缆绳挡得一挡,满车的果子尽数滚入了黄河中。板车则歪歪扭扭地挂在缆绳上,一点一点地往下滑。

一旁有人好心提醒道:“车子!你的车子!”商贩这才回过神来,上前将板车拉住,果子却是一个不剩了。一想到自己辛苦去向乡下老农一家一家地收了果子,预备运到河西去卖,全家老小全等着卖果子赚钱来养活,而今全泡了汤,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四娘等人虽离得尚远,经过情形却是瞧得一清二楚,各人脸上均有气愤之色。阿献怒道:“好个刁蛮跋扈的妇人!”扯下胡帽扔到地上,束一束腰带,上前一步,站在桥中央,预备等武灵觉过来时将她扯下马来。李俊忙将他拖回来,道:“他们人多势众,你不是对手。况且我们还有许多大事要办,切不可轻举妄动。”

话音刚落,武灵觉已然驰近。不知道因何缘故,她居然一眼留意到深目高鼻的阿献,擦身而过后犹自扭转头来望着他。

四娘低声问道:“她认得你吗?”阿献道:“我一直在长安,极少在洛阳,她应该不认得我。”四娘道:“嗯,你戴好帽子,别惹事。”阿献不敢违令,只得道:“是。”

须臾之间,武延秀又领着羽林军飞驰而过。马蹄如雨,浮桥上下颠簸得厉害,众人头晕目眩,不得不一手挽紧马缰,一手扶住桥边的缆绳。

忽听得前面有人惊叫一声:“啊,娘亲!”声音极是惊惶凄厉,随即便是“扑通”一声,似有重物落水。

阿献本来性情火爆,强行忍耐了半天,再也按捺不住,不顾身份暴露的危险,冲过去一看——一名白发老妇人不知如何被挤掉入了河中,一名四十岁模样的白衣男子伏在桥沿缆绳上,捉住了她半只衣袖。

阿献“哎哟”一声,几大步上前抓住那男子手臂,助他救那老妇人上来。恰在电光火石的一瞬间,衣袖撕裂开来,那妇人不及呼叫一声,即没入了河水中,再也不见踪影。

白衣男子急叫道:“娘亲!”甩脱阿献双手,爬起来就要翻过缆绳跳下河去救母亲。

那黄河水湍急无比,他下去救人无异送死。四娘已经赶到,叫道:“快拦住他!”宫延一个箭步上前,拦腰抱住那男子,身手极为敏捷。

那男子使劲挣扎,不断叫道:“放开,快放开,我要去救我娘。”四娘走到他身边,婉言劝道:“水流太急,太夫人救不回来了,公子太夫人:对他人母亲的尊称。公子:古称诸侯之子为公子,后广泛用来称呼豪门贵族子弟。又有“郎君”,是唐代对男子的尊称。奴仆称呼主人为“阿郎”。请节哀。”

那男子只觉得身体被一道铁箍牢牢圈住,无论如何都挣不开,便点头道:“好,你们放开我。”

哪知道宫延刚一松手,他便垂首往两道缆绳间的缝隙钻去,竟似要跳河追随母亲而去。阿献眼疾手快,一把揪住他臂膀,骂道:“堂堂男子汉,不思为亲人报仇,倒学人自杀。你死了又能怎样?”

那男子被他一喝,呆了一呆,这才瘫坐在地上,双手捂住脸。他虽强忍着不哭出声,泪水却从指缝中汩汩渗出,情形极是悲切。

一位中年胡商一瘸一拐地挤了过来,朝那男子作揖谢道:“多谢郎君救命之恩。令慈……令慈是因为我而死,我真不知道……唉……”

众人这才知悉因为中年胡商朝那相貌奇丑的武灵觉多看了几眼,被她发现,有意圈马逼近,他后退时正好踩在两船接驳处的板缝中,身体失去平衡,摔向河中。凑巧那白衣男子扶着母亲站在他身后,见状忙抢过来拉住他,救了他一命。不料武延秀又率大批羽林骑士驰过,船身上下来回颤动不止。男子的母亲早有病在身,一阵晕眩,竟被颠进了河中。男子匆忙回身,只抓住了半只衣袖,还不及援救,衣袖断开,便不见了母亲踪影。

大伙儿闻听了事情经过,无不咬牙切齿。尤其令人痛恨的是,浮桥上发生这等老人坠水、尸骨无存的惨剧,那队羽林军却早已呼啸过河上岸,扬长而去,竟无一人回过头来。

那男子蓦地抬起头来,沉声道:“不,是武灵觉、武延秀害死了我娘亲,不是你。”他虽然泪痕满面,语气却是异常的冷静,浑然不似刚刚遭逢丧母之痛。

一旁四娘瞧得分明,心中不由得暗暗称奇,暗道:“这人如此气度,又认得武灵觉、武延秀相貌,应该不是普通人。”一面想着,一面将目光投向身旁的李俊,不料见多识广的他亦只是摇了摇头,表示并不认得这男子。

忽有数名突厥胡人排开围观的人群挤了过来,为首的却是个三十岁出头的汉人,极有刚毅英武之色。他抢上前扶起白衣男子,问道:“堂兄,出了什么事?伯母人呢?”白衣男子乍见亲人,顿时又泪如雨下,道:“伷先,你来得迟了。母亲她……她……”一时哽咽不能言语。

那伷先听一旁胡商讲完经过,脸色如铁,面朝黄河,似在缅怀亲人音容,良久才举拳重重砸在缆绳上,咬牙切齿地道:“我与伯母十年未见,想不到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此仇不共戴天,我要杀了她,我非杀了她不可!”他虽然没有说“她”是谁,但旁人均知是指那罪魁祸首武灵觉。

四娘上前劝道:“这里人多眼杂,公子请慎言。”伷先却似毫无顾忌,冷笑一声,回过身来道:“就算女皇本人站在这里,我也是……”忽见四娘容颜美丽,气度高贵,实乃生平所未见,一时呆住。

跟随伷先的一名老年突厥随从依稀觉得那突厥青年阿献十分面熟,忍不住上前问道:“郎君莫不是兴昔亡可汗的大公子?”

兴昔亡可汗是指内附朝廷的西突厥可汗阿史那元庆,被武则天召入朝中为官,封左威卫大将军,不久前因洛阳令来俊臣告发他欲举兵支持皇嗣李旦即位而被处死,其子阿史那献也被流放。来俊臣以告密起家,心狠手辣,是当世有名的酷吏,时人均以为阿史那元庆谋反是一桩大冤案,许多突厥人由此心怀不满。朝廷大敌吐蕃亦针对这件事大做文章,指责武则天蔑视虐待异族,还立阿史那献兄长阿史那俀为十姓可汗,以争取西域突厥民众人心,达到全面控制的目的。

阿献正是阿史那献,他在流放途中为四娘等人所救,毕竟是逃亡身份,见有人认出了自己,不由自主地露出了警惕之色来。

水手傅腊也赶来挤在一边看热闹,听闻与那美貌紫衣女郎一道的突厥青年竟是兴昔亡可汗之子,立即会意他是个大大的逃犯,抓住他可是大功一件,再也不用当水手守浮桥了,忙挤出人群,向桥头招手叫道:“喂,来人,快来人,这里有朝廷在逃的……”

话音未落,只觉得有一柄利刃顶住了他背心,一时脊背嗖嗖发麻,牙齿不自禁地打起颤来。

 

蒲津浮桥东北二里即蒲州州治河东县,古名蒲坂,是舜都所在,因而又称舜城。春秋时晋人梁山伯即在此地与游学的上虞富家女祝英台结识,草桥结拜,同窗共读,十八相送,演绎了一出千古爱情佳话。

河东城西黄河洲渚上有一座鹳雀楼,为北周时鲜卑贵族宇文护所建,原只是一座用来瞭望敌情的军事戍楼,因时有鹳雀栖息于楼顶而得名。楼高三层,凭山临河,高楼巍峨,高耸入云。东面可俯瞰河东大地,西视则可尽览关中,甚至连潼关、华山也可远眺入眼。隽秀登临,悠然远心,如思龙门,若望昆仑。自建成以来百余年间,多有文人雅士、骚人墨客登楼观瞻,放歌抒怀,鹳雀楼遂成为河东第一胜境,时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为“四大名楼”,天下闻名。

鹳雀楼是多层堆塔式木楼,高大雄峻,石砌的方形台基高约丈余,亦如楼式,宏敞坚固,四周设有月台,均有踏步台阶,方便登台。主楼形制三层四檐,楼阁依层而上,层层叠高,斗拱翻飞,翼角申挑。每层都有木柱承托着梁架和屋檐,檐下设有坚木雕制栏杆。楼身外围是木制花格勾栏,形成六棱式的绕楼回廊。楼顶、屋檐皆为琉璃瓦筑沟覆盖,楼内有木梯盘旋,供登楼远望。整座楼自下而上构件相依,斗拱承檩,错综交织,巍然耸立,虽已在风雨中屹立百年,却依旧坚固如初。

正有五名少年公子站在三楼楼顶欣赏河山。五人均是并州晋阳并州州治即今之太原,下辖晋阳、太原、文水、清源、祁县等十余县,其中晋阳、太原二县在太原城内,地位高于其他县。人氏,去年四月联袂壮游唐代风气开放,成年男子携剑出游成风。壮游,指胸怀壮志漫游各地。,先取道代州去了河北幽州,再自幽州南下汴州、扬州,再往神都洛阳,又自洛阳到西京长安,一路游览观光已一年有余,半月前才离开关中,动身回去家乡。

夕阳西沉,鲜红似血。东南面雷首山层峰叠峦,绵延起伏,那里是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的安葬地。西面脚下即是波涛滚滚的黄河,正掀起层层巨浪,呼啸着,翻卷着,急切地奔向远方的大海。落日熔金,光彩炫目,给眼前的山川美景又平添了一份独特韵味。

辛渐叹道:“难怪此楼能成为河关胜概,遐标碧空,倒影洪流,龙踞虎视,下临八州,不由得人有振翮凌云之志。”他腰悬长刀,衣着打扮朴素随意,外表在几人中看起来最为粗犷,豪侠之气十足。

肥头大耳的李蒙笑道:“有美景,不可无诗,喜好作诗的才子们赶紧了。”一边说着,一边将目光投向身边的同伴。

那位同伴不到二十岁年纪,仪表堂堂,一身忍冬纹翻领胡服华丽精致,愈发显得风姿潇洒,俊朗不凡,眉目之间更有一股凌人的高傲之气。他名叫王翰,字子羽,一向是众人的首领,尚不及答话,辛渐已然笑道:“可别指望王翰,眼前没有美酒女人助兴,他未必灵光。”

王翰微笑道:“不错,还是辛渐最知道我。”转头见王之涣轻摇折扇,意态悠闲,似早已胸有成竹,忙叫道:“之涣古人同辈多以字称呼,因本小说涉及历史人物众多,为方便读者阅读故事,特忽略此习俗,均以名字替代。,还是你这位大才子来吧。”

王之涣字季凌,与王翰同族,年纪虽轻,却是文才出众,诗名远扬。他外貌看起来也是一副文绉绉的样子,书卷气极浓,闻言将折扇收起,笑道:“好,那我就献丑了。”微一沉吟:“嗯,立意就取辛渐刚才那句‘振翮凌云之志’。”晃了晃脑袋,漫声吟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话音刚落,王翰、李蒙、辛渐几人便大声鼓掌喝彩。辛渐道:“好个‘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好男儿就该奋发向上,志在千里!好!好!”王翰也赞道:“确实是景象壮丽,气势磅礴!诗因楼成,楼借诗传,之涣,你这首诗当可与鹳雀楼日月同辉,足以流芳百世了。”

王之涣心中品度,也极是得意,却还是客气地拱手笑道:“过奖,过奖。”

李蒙转头见一旁狄郊神情严肃,一言不发,忙叫道:“老狄,之涣作出了这等气壮山河的好诗,你竟还能无动于衷?”辛渐笑道:“他就是爱这样不动声色,不然如何叫老狄?”

狄郊摇了摇头,道:“之涣这首诗有毛病。”李蒙问道:“什么毛病?”狄郊道:“之涣说‘白日依山尽’,日正西下是没有错,山却是在东南面。”李蒙“呀”了一声,道:“还真是。”

王之涣不服气地道:“诗言志,歌咏言,谁说作诗非要写实景物?”辛渐也笑道:“老狄心细如发,事事严谨,不过诗里也能鸡蛋里挑出骨头来,这可是较真了。”

王之涣上前捉住狄郊衣袖,拉扯到西南面站定,指着远处的蒲津浮桥道:“难道要我说‘白日依桥尽,黄河入海流’吗?照你的意思,我们眼下人在最顶层,‘更上一层楼’一句也有毛病,因为再没有楼层可上了。”狄郊见他着了急,忙道:“之涣,我不是说你诗写得不好,只是说……”忽想到对方才气纵横,最爱与人滔滔辩论,自己与他讲理无异自讨苦吃,忙闭了嘴。

王之涣却还是不依不饶,催逼道:“不行,你今日非要说个明白不可。”狄郊无论如何不再发一言。

李蒙笑着解围道:“好了,天色不早,要谈诗论道,回去逍遥楼坐下再慢慢说不迟。”

忽见蒲津浮桥上尘土飞扬,一大队黑色戎服骁骑正策马过河,朝蒲州方向而来。那浮桥是用铁链铰结巨船而成,马匹急速驰过,船只来回晃动不止,拉动铁链轧轧作响。此时太阳落山,多有行人来往于浮桥上,骑士这一番搅动,桥上登时大乱。虽看不见真切情形,却隐隐有哭叫声传来。

这一番动静可不算小,几人立时都留意到了。王翰不禁皱起了眉头,道:“不是规定不准车马在浮桥上疾驰吗?”辛渐道:“看装束打扮,这些人是洛阳来的禁卫军。”狄郊道:“是左羽林军的左万骑。”

李蒙素知狄郊谨慎精细,观察入微,没有把握不轻易出声,还是忍不住问道:“你怎会知道得这般清楚?”狄郊道:“他们手中枪矟上的纷带是红色。”

原来羽林军下面分左右飞骑、左右万骑四营,枪矟纷带各用绿、绯、红、碧四色。众人听说,凝神查看,果见那些骑士手中长矛上有鲜红色的缎带迎风飘舞。只是羽林军是天子禁军,地位非同小可,向来只负责保卫皇宫安全,如何会突然出现在蒲州?想来发生了什么非比寻常的事。

王翰若有所思地道:“这些羽林飞骑赶路这般急,莫非是要去并州?”他如此推断,自然是因为当今女皇是并州文水人氏的缘故。

辛渐点头道:“多半是那帮姓武的又要搞什么花样。”言下很不以为然,大有鄙夷之意。武则天虽已执政多年,不过只知道铲除异己,全仗酷吏兴武灭李,以高压手段维持统治,尤其她所信用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等人尽是粗鄙贪婪之辈,政治上毫无作为,自然难以赢得人心。鹳雀楼在蒲津东北面,辛渐等人并未看到浮桥南面有人落入河中的情形,不然还会更加愤怒。

王之涣最好议论时事,当即接口道:“不错,自从女皇在文水立五庙五庙:指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为太后时于家乡文水立武氏五代祠堂,追封其祖为王。宰相裴炎援引西汉吕后之败劝谏,由是得罪,埋下杀身之祸。以来,并州是非不断。我早说过女主处阳位,反易刚柔……”李蒙忽插口叫道:“嘘,小点声,那边有人。”

几人回过头去,果见一对年轻的男女正探头朝这边望来。女子不到二十岁年纪,作男子打扮,身穿灰色圆领袍衫,头上挽着惊鹄髻,甚是清爽干练。男子跟她年纪相仿,也是一袭圆领袍衫,斜背着一个大大的行囊。

王翰生性放荡不羁,喜近女色,见那女子容貌端庄,颇有明媚可人之姿,有心上前搭讪结识,只是不知道适才王之涣的话对方听进去多少。当今女皇帝大开告密之门,天下因为一句牢骚戏言而家破人亡者不计其数——当年中宗皇帝仅因一句赌气之言“我以天下给我岳父韦元贞也无不可,何况一个宰相的官职”便被母后武则天决然废去皇帝位,贬为庐陵王,至今仍然囚禁在房州房州:今湖北房县,地处武当山。庐陵王被囚禁时,县城中只有几百户人家,既贫瘠又闭塞。;中宗被废当晚,参与宫变的十余名御林军来到坊曲饮酒,一人醉后发牢骚道:“早知道入宫废皇上无勋赏,还不如侍奉庐陵王呢。”酒席未散,缇骑已经赶到酒肆,将十余人逮捕,发牢骚者以谋反罪名斩首示众,余人则因知反不告尽数绞死——这一男一女来历不明,一看就不是蒲州本地人氏,万一有心告密,或是以此为把柄讹诈,将会是一场大麻烦。他微一权衡,即不欲招惹事端,向同伴使个眼色,招呼道:“天色不早,咱们也该回去了。”

五人有意避开那两人,匆忙下楼出来。鹳雀楼前占卜算卦的道士车三正怏怏收拾摊子,忽见过来几位华服少年公子,心中一动,忙上前拦住笑道:“几位郎君好兴致!游完鹳雀楼,再算个卦,卜一卜前程,才算彻底尽兴了。”

王之涣听他说得有趣,便顿下脚步,笑道:“那好,先生先大致算算我们几人的来历,如果说得对了,我们再请先生占卜前程不迟。”车三道:“郎君是要先考我吗?好……”指着王翰道,“你这位郎君神情高迈,气宇轩昂,一定是几位的首领了。”

李蒙道:“这个一般人可是都能看出来,算不上稀奇。”车三道:“嗯,不过他虽是大富大贵之相,却时常遭人嫉妒,最终要穷困病死。”

一旁几人闻言相顾而笑。李蒙道:“先生这话说得也对也不对,他遭人嫉妒是没错,我都时常嫉妒他,谁叫他又英俊又多才又有钱?不过,就算天下人都穷死困死,也轮不到他王翰头上。”

车三吃了一惊,问道:“莫非这位郎君就是富甲天下的晋阳王公子?”王翰只斜睨他一眼,傲然不答。还是李蒙道:“正是。”车三慌忙拱手道:“哎呀,失敬,失敬。”

王翰见他一身道袍肮脏污秽,胸前染了几大块油污,也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有洗换,打从心底里瞧不大起这邋遢道士,见他得知自己身份后态度瞬间转变,料来不过是那类靠危言耸听来吸引主顾的算命先生,便冷笑一声,转过头去,将手指拢在嘴唇边打了个呼哨,台基下等候的两名彩衣僮仆慌忙牵马过来。

王之涣笑道:“先生今日怕是赚不到卦金了。”车三叫道:“哎,几位郎君……”几人却是睬也不睬。他在鹳雀楼前坐了一整日,饥肠辘辘,不但未能赚到一文钱,还平白错过了结交晋阳王氏的机会,不免愈发沮丧起来。

辛渐走出几步,又回过身来,自怀中掏出两吊铜钱递了过来。车三虽则贫困,倒也颇有骨气,摇头道:“无功不受禄,贫道贫道:道士谦称,意指自己道德和智慧不足。可不是路边的乞儿。”辛渐道:“那好,就请先生给我算上一卦。”

车三卜算一阵,得卦为“观”与“涣”,道:“郎君是富贵之命,将来前程远大,会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造福苍生。不过额间有一股煞气,这是五鬼侵凌,天罡临命。‘观’主惊恐,‘涣’即‘散’,今年是郎君一生中的一个大灾年,怕是会有家破人亡的事情发生。”

辛渐听了摇头道:“先生怕是算错了……”指着王翰、李蒙几人的背影道:“我跟他们四个可是完全不同,既不是望族出身,又非官宦之后,我家祖祖辈辈都是铁匠,跟政治权势完全扯不上半点干系。”

车三这才恍然大悟辛渐为何要主动周济自己——道教和铁匠行尊奉的祖师爷都是太上老君,铁匠炉就是太上老君流传民间的炼丹炉,因而论起来铁匠和道士是同门师兄弟。按照民间的传统说法,铁匠是师兄,道士是师弟,师兄有权管教师弟,当然也有照顾的责任。

车三道:“郎君该知道,蜀汉关公关羽及本朝开国功臣鄂国公尉迟恭均是河东铁匠出身。郎君若不是心雄万夫、志在建功立业,又如何会放弃祖传的冶炼手艺,与王公子等人结伴出游呢?照我看来,你们五位公子中,就数郎君你最重视功名。嗯,郎君喜武艺,好读兵法,希冀将来往边关杀敌立功,是也不是?”

辛渐本不大相信占卜一说,回头也只是同情这道士的落魄,听了这话,才觉得车三多少有几分犀利之处,便笑道:“先生大略说得不错。来,这卦金给先生,先生拿去买件新衣裳,既是摆摊算卦,殊不知问卦人也都要看衣裳外表。”

车三讪讪接过铜钱,笑道:“郎君倒真是个真性情的好人。我再多送郎君一句卦语——贤贤易色,玉走金飞。日后风行水上,灾祸自会消去。”辛渐闻言一愣,不及询问,王翰已然等得不耐烦,连声催道:“辛渐,走了!”辛渐便不再多问,谢了车三,匆忙跟随同伴上马,径直往城中而去。

 

蒲州州城河东县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因地处要冲,北周时鲜卑贵族曾花费巨资人力营造。城郭周长十余里,以巨石筑基,厚砖砌墙,坚壁强垒,固守易防。虽然规模气势远远及不上长安、洛阳、太原等几大都城,却也是河东大城,人烟稠密,商业繁茂。

此刻飞鸟正归林,落日的余晖有如一层薄薄的轻纱,又像少女脸上淡淡的红晕,将这座被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誉为“天下之中”的舜城装扮得格外生动妩媚。

逍遥楼位于最繁华的西大街,距离西城门不远,这也是河东一带负有盛名的豪华客栈,为并州王氏所开,准确地说,是记在王翰名下的产业。不过王翰还是生平第一次来蒲州,既与同伴到了这里,当然也是要住在自家的逍遥楼里。

王氏是名倾天下的高门望族,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历代出将入相者不计其数,名宦如王允、王凌、王昶、王浑、王济均是出自这一豪门大族。自晋到唐,各朝皇族为巩固提高自身地位,曾多次与太原王氏联姻,或以公主下嫁,或娶王氏女立为后妃,如东晋哀帝、简文帝、孝武帝三帝皇后均是晋阳王氏之女,荣贵无双,影响巨大,以至有“天下王姓出太原”的说法。王翰、王之涣均是出自这一望族,尤其王翰这一支不关心仕途,只专注经商,河东一带酒庄、客栈、粮店等各类商铺有一多半是他家所开,光看他府中宝马美姬如云,便可知其人是何等富庶。

几人也不着急回去,一路慢吞吞地闲逛,以观赏蒲州风土人情。到西大街时早已是华灯初上,远远望见逍遥楼楼前旗杆上高高挑起一盏写着“满”字的气死风灯气死风灯:古时点的一种灯笼,很不容易被风刮灭,所以叫气死风灯。,表明客栈已然住满,不能再接纳主顾。其实情形并非如此,而是因为王翰一向养尊处优惯了,不喜欢乱糟糟的环境,早派僮仆知会掌管逍遥楼的店主蒋大不得再收人进去。至于早先已经住进来的客人就只能听之任之了,总不能强行将人赶走。

经过河东驿站时,发现门前守卫的不是寻常驿卒,而是全副武装的黑衣武士。几人猜想这些人一定就是适才违例驰马过河的羽林军飞骑。王之涣好奇心最重,正想要过去打听这些羽林军的首领是谁,忽见前面一阵骚动,几名差役一边开路一边喝道:“使君在此,让开,快让开!”王之涣道:“莫非是蒲州刺史明珪到了?”

话音未落,即见一红袍官员当先往驿站而来,身后官员各依品级穿着绿、青官服。看情形是蒲州、河东州县的大小官员全到了,且如此行色匆匆,想来这河东驿站一定住进了什么了不得的人物。

只是这一大群人却被羽林军决然挡在了外头,地方官员们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得低声下气干候在门外。他们各自带有随从,人数众多,加上不断有闻声围过来看热闹的闲汉,驿站两旁的道路一时为之阻塞不畅。王翰、辛渐几人只得下马,从路边上慢慢通过。好在逍遥楼距离驿站不远,步行也不过一刻即到。

王之涣道:“你们猜驿站里面住的是什么人?”他称的是“你们”,却特意扭过头去望着狄郊。李蒙也问道:“老狄,你看有这等羽林军护送出行气派的会是什么人?”

狄郊道:“阿翰说过这人多半要去并州,既是去并州,多半是要去文水了,嗯,我猜领头的一定姓武。”辛渐道:“老狄推测得有理,只有姓武的才会如此嚣张放肆,大白天的在浮桥上纵马狂奔。”

忽听得一旁有人低声议道:“你听说了吗?今日有人在渡口被挤落了河中,就是驿站这些黑衣武士做的好事。”同伴惊问道:“当真?”原先那人道:“我听水手亲口说的,还能有假?”同伴道:“本朝立国近百年,这还是头一遭听说有人纵马在浮桥上狂奔乱撞。”原先那人道:“可不是吗?水手上前阻止,都挨了领头的鞭子呢!”

辛渐忙上前问道:“落水的是什么人?可有救上来?”那人道:“掉到黄河中还有得救吗?”见辛渐面孔陌生,手扶长刀,不知什么来路,生怕因为刚才的几句闲扯惹祸上身,忙一拉同伴道:“走,快走,这热闹还是不要瞧的好。”

辛渐几人虽不知具体经过,但以傍晚时在鹳雀楼见到的浮桥上混乱的情形来看,有人被挤落水当非假事,心中俱感愤怒,却又无可奈何,只得闷闷挤过人群,回来逍遥楼。

楼内忽有一名年轻的圆脸女子疾奔而出,她头垂得老低,竟没有看到正待进楼的诸人,一头撞在李蒙身上。李蒙体肥,只轻轻晃了一下,倒将那女子顶了个跟头,一跤跌坐在台阶上。辛渐眼疾手快,抢上前将那女子扶起,问道:“可有伤到娘子?”

那女子只不断举袖轻拂双眼,泪光涟涟。李蒙见对方痛得泪流不止,忙道:“哎哟,实在抱歉了,不过好像是娘子先撞的我……”

那女子哽咽一声,轻轻挣脱辛渐的手,一声不响地离开。辛渐见她腿脚有些不便,忙问道:“娘子的腿不要紧吗?”那女子也不答话,只一瘸一拐地埋头朝前走去。

店家蒋大闻声赶出客栈来。他大约四十余岁,短小瘦削,一脸和气,慌忙迎上来道:“那是锦娘,是我远房侄女蒋素素的小姑,小门小户的女子,没见过什么世面。各位郎君,这就请进楼吧,里面早为各位准备好了酒菜。”几人见那锦娘已没入夜色中,也不再多理会。

进来逍遥楼,大厅内零散坐着七八桌客人,虽不比往日觥筹交错的热闹,却也不显得冷清。蒋大忙道:“这些都是在接到阿郎吩咐前已经住进来的客人。不过请阿郎放心,我已经特意一一交代过,客栈内不得大声喧哗。”

王翰点点头,道:“记住了,从今日起,逍遥楼只许出不许进,直到我们几个离开蒲州为止。”蒋大道:“是,是,全听阿郎吩咐。”顿了顿,又道:“适才有驿卒来,说有个贵客想从河东驿站搬来逍遥楼,我因为郎君事先的吩咐,婉言谢绝了他。那驿卒威胁说贵客可是个大官,我还是不敢答应,那驿卒才愤愤走了。阿郎看这事会不会惹下麻烦?”

王翰猜想驿卒口中的所谓大官一定是今日见到的那拨羽林军的首领,也就是狄郊推论的姓武的,一想到所见到这些人不顾强行骑马通过浮桥的情形,心中很是厌恶,哪管对方有没有可能是亲王、郡王,上前拍了拍蒋大肩膀,安慰道:“蒋翁翁:唐代对年长者的敬称。老翁则是尊称老年男性。做得对。他若不是所谓的大官,我还考虑让他进来。既是大官,按律公务出行须得住官府驿站,咱们逍遥楼不够资格接待。万一来个刺客行刺,咱们岂不是脱不得干系?实在不行,他可以去住蒲州衙门嘛,驿站外面不正有一堆地方官员抢去奉承吗?”蒋大应道:“阿郎说得极是。”忙领着几人往楼梯口走去。

厅北墙角一桌坐着一名青年男子,略有些驼背,忽而剧烈咳嗽起来。狄郊精通医术,听他咳的声音有些怪异,不由得多看了他几眼。那男子却极是敏锐警惕,飞快地抬起头来,目光如电,冷冷扫了狄郊几人一遍,瞬间又低下头去。

狄郊心道:“听这人上气,应该是火气浮于肺,可咳嗽声重浊腻滞,又该是湿邪内停,这两样不是自相矛盾吗?真是奇怪。”心中有所思虑,脚下也相应慢了下来,只不自觉地望着那男子发愣。

李蒙重重往他肩头拍了一下,道:“你在看什么?肚子不饿吗?走啦!”狄郊想了一想,招手叫过一名伙计,嘱咐道:“你去告诉边上那位郎君,请他不要再饮酒。”伙计不明所以,心道:“哪有在自家店里劝客人少饮酒的道理?”蒋大喝道:“发什么呆,没听到狄郎吩咐吗?还不快去办。”

伙计慌忙奔去墙角,低声对那青年男子说了。那男子朝狄郊点点头,虽依旧冷漠肃然,却还是多了一丝感激之意,随即举起酒杯一饮而尽,酒刚一下肚,又是一阵猛烈的咳嗽。狄郊见对方贪恋杯中之物不听劝阻,如此下去早晚有失声变成哑巴的危险,不禁摇了摇头。

蒋大领着几人上来楼上雅间,还未进房,便听见里面有叮咚丝竹声传出。王翰顿时神情一振,问道:“是谁在里面?”蒋大道:“是我特意请来为郎君助酒的歌妓,名叫赵曼,她的歌舞在本地可是一绝。”

王翰一扫适才的怏怏不快,大喜笑道:“我在晋阳久闻蒋翁聪明能干,今日一见,方知所传不虚。”伸手推开房门,却见里面有三男一女——一名老者和一名年轻男子手捧乐器,坐在墙边的凳子上奏乐;另一名玄衣男子站在堂中,搂抱着一名十六七岁的少女。少女明眸皓齿,额着黄妆,上身一件小红短袖罩在白色罗衫上,正是河东一带最为流行的半臂,下穿摆幅极大的淡黄仙裙,长眉连娟,微睇绵藐,细润如脂,粉光若腻,当真是个绝色美人。

忽见有人进来,那玄衣男子吓了一跳,便即放开怀中的赵曼,举袖挡住面孔,疾步朝外走去。

王翰挺身挡住,喝道:“站住,你是什么人?”那玄衣男子面带恶气,狠狠瞪了王翰一眼。蒋大“啊”了一声,抢上前来给了那男子一巴掌,喝道:“这位就是晋阳王翰公子,还不快见礼!”

赵曼惊叫一声,指着玄衣男子道:“原来你不是真的王公子,你……你到底是谁?”众人这才会意原来这玄衣男子是冒名王翰来这里调戏佳人。

蒋大尴尬万分,结结巴巴地道:“他……他是犬子蒋会。抱歉,我实在想不到他……”他这次为迎接讨好东主做足了准备,却想不到出了这等意外之事,扭头喝道:“你这个败家子,胆子越来越大了,竟敢冒充王公子!”扬手又要朝儿子打去。

李蒙忙上前拦住,笑道:“蒋翁息怒,这事也不能全怪在令郎头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位赵曼小娘子生得如此千娇百媚,是男人都会心动。至于冒名王翰,这事我曾也做过,谁叫他名气那么大,是无数女子的梦中情郎呢!”

他为人机灵圆滑,老于世故,知道眼前这事闹将下去只会扫大家的兴,别无益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是王翰为人虽豪阔风流,爱四处留情,却十分骄傲,那蒋会一副猥琐穷酸模样,竟敢冒充他名头,是可忍孰不可忍,不顾李蒙圆场,拉下脸冷冷道:“这冒充他人之事,也不是人人都做得,蒋郎还得事先自己照照镜子才好。”

蒋会当着这么多人被训斥,面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白,眉眼之间渐有恨意。蒋大又上前甩了儿子一巴掌,骂道:“你这个不肖子,瞧你做的好事!”辛渐道:“蒋翁也别责怪令郎了,这就将酒菜端上来吧。喂,你们几个肚子不饿吗?”李蒙笑道:“我早就饿得呱呱叫了。只有王翰不饿,他气也气饱了。”王翰哼了一声,道:“谁说我不饿?蒋翁,快些上酒菜来。”

东主既发了话,蒋大慌忙答应,将儿子扯了出去,吩咐伙计上好酒好菜。片刻后酒宴开场。那赵曼果真才貌双全,不负众望——歌声清喉娇啭,舞姿轻盈似燕,载歌载舞,令人目眩神迷。一旁伴奏的乐人是她父兄,父赵元礼、兄赵常奴,血缘至亲,配合极是默契。又将王翰的一首旧诗《春日归思》拿来依清平调清平调:唐乐府曲名,为民间音乐的曲调。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即七言绝句。唱道:

 

杨柳青青杏发花,年光误客转思家。

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耶。

 

一曲歌毕,王翰心情大好,喜笑颜开,招手令赵曼坐到自己身边,笑道:“曼娘不仅能歌善舞,还是个解语花呢。”一边打趣,一边伸手去摘腰间玉佩,打算当作缠头缠头:本意为古时歌舞者缠在头上作装饰的锦帛,后代指客人赠送艺人的礼物。,不料却摸了个空,这才知道玉佩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然丢失了。便顺手将蹀躞蹀躞(dié xiè):唐时男子流行佩戴在革带上的一种小带子,上面用来挂小刀、火石等常用的物件,传自北方的契丹。上的带扣解下来,递给赵曼道:“这是我送给曼娘的见面礼。”

那带扣为纯金打造,上面缀有四蓝一红五颗黄豆粒般大的宝石,一望就知价值不菲。赵曼接了过来,嘤嘤谢道:“谢公子厚赏。”

话音未落,便有人一脚踹开房门,却见数名羽林军士持刀闯了进来。领头的校尉曹符凤喝道:“奉命搜查反贼,捉拿逃犯。”

赵曼又惊又怕,王翰却依旧紧紧搂住她,动也不动,只冷冷问道:“奉谁的命令?”曹符凤道:“当然是淮阳王武君的命令。”

一旁辛渐、李蒙几人交换一下眼色,心中均是一般的想法,暗道:“原来是淮阳王武延秀到了,难怪这些羽林军在浮桥上如此蛮横猖獗。”

李蒙忙起身赔笑道:“我们都是良家子弟,将军可要看清楚了,这里没有反贼,也没有逃犯。”曹符凤扫了一眼房中,道:“逃犯确实是没有。不过你们几个夜半聚集房中,不准外人进来,神神秘秘,敢说不是密谋反叛?”

辛渐道:“怎么,聚在一起饮酒就是密谋反叛?”曹符凤道:“若不是心中有鬼,如何不放外人进来客栈?”

王翰早看出这些人是存心来挑衅滋事,心道:“莫非是今日在鹳雀楼遇到的那一男一女告了密?”他虽然恼怒,却也知道难以与对方相争讲理,微微侧头,向李蒙使了个眼色。李蒙会意,忙道:“我来为将军介绍,这位是这里的主人王翰王公子……”

曹符凤冷笑道:“原来你就是王翰。听说因为你要来,逍遥楼不准再接纳客人,就连官家人也不行。”

众人这才明白为何这些羽林飞骑要来找麻烦,一定是武延秀想住逍遥楼被拒后怀恨在心。

王之涣忙道:“王翰喜欢清净,不喜有外人打扰,所以才会命店家不再放客人进来,这可跟密谋反叛没有半点干系。”

李蒙最善察言观色,又善交际,料来这些人难以用钱打发,便指着辛渐道:“这位辛郎是晋阳大风堂辛堂主之子,河东、河北两道的军用兵刃十之二三产自他家。”又指着狄郊道:“这位狄郎是狄仁杰狄相公相公:唐代对宰相等高级官员的尊称。亲侄。”

曹符凤一听到“狄仁杰”三个字,呆了一呆,立即收敛了倨傲的姿态,惊讶地打量着狄郊——却见他神情严肃冷漠,似乎丝毫不关心眼前之事。

曹符凤是禁军校尉,常年亲近朝廷中枢,自是知道宰相狄仁杰廉洁勤政,在朝野极有声望,魏王武承嗣几次联合酷吏来俊臣要除掉他,均为武则天本人亲自阻止,可见他在女皇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甚至武则天从来不叫他的名字,而是尊称为“国老”。狄郊稳坐一旁,沉默寡言,露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颇有几分狄仁杰的老成持重。曹符凤心下更是忌惮,踌躇半晌,才讪讪道:“既是狄相公之侄,当无反叛之事。”

狄郊淡淡“嗯”了一声,反问道:“我伯父若不是狄仁杰,是不是我们就该是反叛?”曹符凤道:“这个……多有冒犯。不过我也只是奉命行事,还请狄公子莫怪。”王之涣道:“嗯,奉命行事……羽林军是天子禁军,该直接受皇帝之命,如何又侍奉起淮阳王了?”

曹符凤颇为难堪,不欲多说,道:“不打扰各位郎君吃酒了。”又一指赵曼:“不过这位小娘子我可是一定要带走。”

王翰脸色一变,道:“她不过是本地歌妓,难道也是反叛不成?”他的豪门公子风度极佳,从来不大嚷大叫,即使生气时也努力保持着克制,但他凌厉的目光比什么都吓人。曹符凤一见之下,心头也是一凛。

原来当真是淮阳王武延秀因住不成逍遥楼而心怀恨意,他听说逍遥楼的主人就是晋阳富家公子王翰后,更是难以气平——王氏虽是高门望族,唐代立国以来却并无高官显宦在朝,尤其因高宗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出自并州王氏,武则天掌权后不但残酷处死王皇后武则天原为唐太宗李世民才人,太宗死后被送感业寺出家为尼。唐高宗李治即位之初,虽立王氏为皇后,却更喜欢淑妃萧氏。王皇后听说高宗与武才人有旧,暗中将武则天接回皇宫,以间淑妃之宠。不料武则天后来居上,完全掌控了高宗,废黜王氏和萧氏,自己当上了皇后。又将王氏和萧氏砍去手足,投入酒瓮之中骨醉。二人哀号数天后含恨死去,死后还被残忍地肢解。,还对其族人大力打压,并州王氏已呈衰落之势,忝居五姓豹尾,成为与李氏、崔氏、卢氏、郑氏虚相称美的装饰物——恰好又听到逍遥楼方向传来燕乐之声,再也忍耐不住,命校尉曹符凤率羽林军士前去逍遥楼捣乱,不令王翰那些人逍遥快活,再借机将歌者带来。若不是他此行河东另有要务,临行前父亲魏王武承嗣特意交代不要惊扰地方官府,要谨慎行事,不便将事情闹大,只怕要立即命蒲州刺史明珪查封逍遥楼,逮捕所有相干人等,冠以谋反罪名,非弄他个人仰马翻、鸡飞狗跳不可。

曹符凤本来奉命诬陷王翰等人密谋反叛,捕他们下狱,令他们好好吃些苦头,再将唱歌的歌妓带去驿站侍奉武延秀,可眼下王翰等既不是谋变,歌妓同谋也就无从谈起,如何威逼他们就范?一时答不上话来,迟疑道:“这个……”

赵曼忽插口道:“贱妾愿意跟将军走。”轻轻挣脱王翰臂膀,施然起身,上前行了一礼,道:“将军有礼,请将军带路。”

曹符凤见她生得貌美出众,人也聪慧灵秀,深知人往高处走的道理,料来今晚必得淮阳王欢心,不敢轻易得罪,忙堆笑道:“好,娘子这就请随我去驿站吧。”

王翰阴沉着脸,心中十分不快,却也不便发作。赵曼临出门的一刹那,忽然回过头来,朝他莞尔一笑。他立即读懂了她的心意,她是不欲他招祸才主动表示愿意去驿站。

笑容温情而又苍凉,胭脂香,恨茫茫,那份身不由己的无奈深深震撼了王翰,他最大的弱点就是女人,再也难以去计算后果,起身叫道:“曼娘,你别去。”脚下刚动,却被辛渐、狄郊一左一右挟持住手臂。

王翰沉下脸,喝道:“快些放手。”二人均知他有心阻拦羽林军士带走赵曼,死活不肯松开。赵曼却恍若未闻,只微微叹了口气,道:“阿爹,大哥,咱们走吧。”

王翰道:“喂……”还想去追,却被辛渐、狄郊使劲拖住,按回长榻中坐下。王翰怒道:“你们做什么?”狄郊道:“他们明显是为赵曼而来,不得到手岂肯罢休?那武延秀是什么人你不是没有听过,强自出头,非但救不了她,还要连累你自己。”

辛渐也低声劝道:“你忘了咱们在洛阳时亲眼见到乔知之冤死吗?乔知之在朝中官任右司郎中,却因一婢女为魏王武承嗣陷害,被诬斩首,亲属族人尽被牵连诛杀,血流成河,惨不忍睹。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姓武的一家都是好色之徒不说,还生性狠毒,稍不如意,就要弄得对方家破人亡。你家大业大,还是忍耐些好,别再弄一出绿珠惨剧来。”

辛渐所提到的乔知之是本朝有名的大才子,文才俊秀,其所作词文篇章世人争相吟咏,风流一时。偏偏他还是个多情郎君,府中有婢女名窈娘,美丽善歌舞,名动京华。乔知之虽因身份不能娶她为妻唐代等级森严,士民不可与奴婢通婚,违者要受法律制裁。,却也海誓山盟,誓言为她终身不娶。魏王武承嗣——也就是淮阳王武延秀之父——听说窈娘美名,假称借她教习诸姬歌舞,趁机据为己有。昔日西晋名臣石崇有宠妓名梁绿珠,姿容绝艳,世所罕见,又善吹笛,权臣孙秀索求不得,便假借诏书搜捕陷害石崇,绿珠由此跳楼自尽。乔知之思古惋叹,又痛又惜,怨恨之下作《绿珠篇》一诗抒怀寄情,托付魏王府阉奴送给窈娘。窈娘得感怀悲泣,读到最后一句“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红颜为君尽”时,泪下潸然,随即投井自杀。武承嗣命人捞起窈娘尸首,从其衣带中发现了诗笺,这才知道事情经过,勃然大怒,鞭杀了传诗的阉奴,指使酷吏来俊臣诬陷乔知之谋反,以酷刑将其处死,又杀乔氏族人三百人,成为洛阳轰动一时的大案。时人均知乔知之冤死,却畏惧武承嗣是女皇亲侄,权柄熏天,不敢妄议。

王翰曾亲眼见到乔知之全族被捆缚刑场,心中更恨,但却颓然跌靠榻中,半晌无言。李蒙道:“虽则很是扫兴,不过究竟只是个才刚刚认识的歌妓而已,算啦!”王翰怒气稍平,挥手道:“我没事了,散了吧。”

几人自小结识,情若手足,均知他想独自静一静,便道了晚安,留他一人在房中,命两名僮仆留下陪他。

四人出来时正遇到蒋大匆忙上来,道:“佛祖保佑,那些羽林军终于走了。适才他们一声不吭地闯进来,拿刀逼住大家伙儿不让出声,问了阿郎住处就上楼来,我还真怕有什么事。咦,阿郎人呢?”王之涣道:“他在房里。你别去,他心情不好,让他一个人待着。”蒋大道:“是。”

辛渐见蒋大额头一大块青紫淤痕,已然见血,问道:“是那些羽林军动的手吗?”蒋大不欲多生事,支吾道:“这个……是我自己不小心撞到了门框。”又道:“后面早备好了上房,准备了热水,几位郎君,请随我来。”

一场歌舞宴席不欢而散,几人悻悻回房,各自洗漱歇息。辛渐心中郁结,辗转反侧,始终难以入睡。他隔壁的房间是安排给王翰的,一直留神外面的脚步声,却始终没有听到王翰回来。等了一个多时辰,还是没有动静,终于忍不住起身,穿好衣裳往前院去寻王翰。到楼上雅间一看,灯烛尚明,宴桌狼藉,横倒着好几个空酒壶,却只有两名僮仆歪倒在一边。

这僮仆两人是孪生兄弟,十五六岁年纪,哥哥名田睿,弟弟叫田智。辛渐也分不清哪个是哪个,上前随意推醒一人,问道:“王翰人呢?”田睿张开眼睛,茫然道:“阿郎不是让我们陪他饮酒吗?他……酒量好大……”

辛渐见他醉得厉害,难以问出名堂,忙匆匆奔来大厅,却见大门虚掩,蒋大正靠在柜台边打盹,上前叫醒他,问道:“蒋翁有没有看见王翰?”蒋大揉了揉双眼,道:“啊,阿郎出门去了,说是要到外面走走。出了什么事?”辛渐道:“没事,是我见他房中没人,特意来问问。我这就出去找他回来。”蒋大道:“要不我陪辛郎一道去?”辛渐道:“不必,我去去就回来。”蒋大道:“是,郎君多加小心。”

辛渐出了逍遥楼,不由自主地往河东驿站方向而来。他有些怀疑王翰饮多了酒,气血冲头,往驿站去找武延秀理论去了。又转念一想:“王翰无意功名利禄,只重朋友和享乐,他该知道民不与官斗的道理。况且对方可是武延秀!这大唐的江山都被姓武的夺了,酷吏横行,奸佞当道,哪有什么王法、道理可讲呢?我们几个若不是这一趟远行,还真看不到这么多事情。难怪之涣这次断然放弃参加科考,唉,国之不国,实在令人灰心。”

蒲州的夜空澄碧空灵,呈现出一种高古的境界来。月光明朗,长风清凉,古朴的街道上空无一人,颇有空旷的寂寥。

辛渐走出一段,望见驿站门前那些地方官员早已散去,院内灯火映天,犹有欢声笑语传出,大约那淮阳王武延秀得了赵曼,还在饮酒作乐,如此,王翰应当无事。正待转身回头,忽听到一阵乱哄哄的嘈杂声,有人喊声,有人奔跑,就连守在驿站门口的羽林军也拔出兵刃,紧张地朝内里张望,似乎发生了大事。

辛渐满腹疑云,生怕事情跟王翰有关,却又不便过去打探情况。等了一会儿,大批羽林军从驿站潮水般涌出,分作三队,两队飞身上马,各往东、北二街呼啸而去,另一队疾步往逍遥楼方向而来。带队的正是校尉曹符凤,他远远瞥见辛渐站在路边张望,忙走到他面前,狐疑地审视着他,问道:“你在这里做什么?”辛渐道:“酒吃得多了,出来走走,消消积食。将军,驿站发生了什么事?”曹符凤道:“刚刚有刺客行刺淮阳王。”

辛渐闻言大吃一惊,心道:“刺客该不会就是王翰吧?”忙问道,“是什么人这么大胆?”曹符凤冷笑道:“难道不是你们这伙子人吗?来人,将辛渐拿下了。”几名羽林军士应了一声,拔出兵刃,上前围住辛渐。

辛渐道:“为何要拿我?我们可是跟驿站行刺毫无干系。”曹符凤道:“你不问二大王武延秀为魏王武承嗣次子,排行老二。大王是唐代对王的尊称。遇刺情形如何,却先问刺客是谁,可见心中有鬼。深更半夜在驿站附近徘徊,不是接应刺客是什么?还敢强辩说毫无干系。来人,将他绑了。速速围住逍遥楼,一个也不准走脱。”

羽林军大声应命,取出绳索缚了辛渐。曹符凤见他也不抗辩挣扎,神态自若,心中大奇,暗道:“到底是名家之子,有大家风范。”

一行人来到逍遥楼。蒋大闻声出来,不及询问究竟,便已经被军士推攘到一边。曹符凤命羽林军将所有住客、伙计、厨子、帮工等都一股脑儿赶出来,聚集在大厅中。此时正是夜半时分,住客大多已经安寝入睡,这一番喧闹立即招致怨声载道,羽林军也不理睬,只顾持刀强行驱赶。

辛渐被押在大厅一旁,一眼看到傍晚在鹳雀楼见过的一男一女也在住客当中,不禁颇为惊异。那女子正抗声道:“这里是蒲州,不是京都,你们羽林军倒好,作威作福到这里来了!”

众人大多不知道这些黑衣军士的身份,听那女子一嚷,这才知道这些人是天子禁军。那女子又道:“就算真的要追捕刺客,也该由地方官府出面。你们大半夜地把人强行从床上拉起来,是何道理?”一名飞骑自背后狠狠推了她一下,喝道:“快走,那么多废话!”

那女子的男伴勃然大怒,侧头怒道:“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兵营的?你上司是谁?”声色俱厉。

那飞骑本是欺软怕硬之辈,被吓了一跳,半晌才怔怔问道:“郎君是什么人?”那男子道:“我叫胥震。快说,你上司是谁?是李湛、薛思行,还是赵承恩?”

李湛、薛思行、赵承恩均是左羽林卫将军,官秩三品,执掌禁军兵权,与宰相同列,极得女皇宠幸。那飞骑听胥震盛气凌人,似是大有来头,不敢再随意答话,只向校尉曹符凤望去,等他示下。

曹符凤在一边听得一清二楚,他只是个小小的校尉,连九品官都不是,平日当然不敢去招惹这敢直呼左羽林三大将名字的厉害男子,不过他眼下有淮阳王武延秀做靠山,那可是未来太子武承嗣的爱子,虽说武承嗣目下还没有太子名分,可那还不是早晚之事?

今年正月初一,女皇在万象神宫万象神宫即唐朝明堂。明堂传说为周公所建,目的是为明诸侯之尊卑。经典对明堂的建筑模式没有明确记载,所以后代聚讼纷纭。汉武帝封禅泰山后,想仿照古代传统修建明堂,却无人能说清其具体样式,于是方士公玉带献上了一张黄帝时期的明堂图:图中有一宫殿,四面无壁,以茅草为盖,四周环水。汉武帝就照这张图,修建了汉家明堂。但据后人考证,这张黄帝明堂图是公玉带伪造的。尽管如此,汉代以后历代王朝所建明堂基本上沿袭了这一模式,即宫殿上圆下方,四周环水,这在古代有着神秘的象征意义。东汉桓谭解释说:“天称明,所以命名曰明堂。上圆法天,下方法地,八窗法八风,四达法四时,九室法九州,十二座法十二月,三十六户法三十六雨,七十二牖法七十二风。”历代所建明堂以唐朝武则天在东都洛阳所建最为壮观,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广三百尺,号称“万象神宫”,是中国古代最宏伟的木结构建筑之一。举行祭天祭祖大典,武则天本人担任初献,第一个捧上祭品,而亚献则是魏王武承嗣,终献是梁王武三思。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按照惯例,只有太子才有资格担任亚献。自武则天登基称帝以来,一直是其四子皇嗣李旦担任亚献,其长子李成器担任终献。这一巨大变动,被朝野视为是女皇将要立侄武承嗣为武周太子的前兆。

说到武则天几番改立太子,那可是长长一篇故事——她与第一任丈夫太宗皇帝李世民无出,与第二任丈夫高宗李治共育有四子一女,分别是李弘、李贤、李显、李旦及太平公主李令月。高宗皇帝即位后不久本已册立宫人刘氏之子李忠为太子,后来武则天当上皇后,李忠被废,改立其长子李弘为太子。李弘为人忠厚,谦虚忍让,高宗晚年因患有风病,目不能视,一度想提前传位给太子,由此引来权力欲极强的武则天的嫉恨。不久,李弘随高宗、武则天游洛阳合璧宫时,暴毙于宫中绮云殿,时年二十四岁。官方说法是太子患病而死,然而朝野风传是武则天用鸩酒毒杀了亲生儿子。可笑的是,武则天还特意向丈夫提议给太子以“孝敬皇帝”的谥号,高宗完全同意,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父亲为儿子追谥帝号。李弘死后一个多月,武则天次子李贤被立为太子。李贤天分极高,过目不忘,且容止端雅,处事明审,为时论所称。不过当时宫中议论他并非武则天亲子,而是武则天亲姊韩国夫人为高宗宠幸时所生,李贤自己也因为与武则天样貌性格迥异而心怀疑惧。大夫明崇俨猜到武则天不喜欢李贤,不断进言说太子不德。不久,明崇俨在东都洛阳遇刺身亡,武则天怀疑是李贤派刺客所为,于是派人拷打李贤最信任的户奴户奴:家奴。赵道生,赵道生在酷刑下招认是太子李贤指使他杀了明崇俨,又在太子东宫马坊搜到了数百领皂甲,遂成为李贤谋夺皇位的证据。李贤由此被废为庶人,囚禁巴州巴州:今四川巴中。。高宗于诸子中最爱李贤,亲自出面说情,武则天声色俱厉地道:“为人子逆谋,天地所不容。陛下正该大义灭亲,何可赦也!”第三子李显被随即立为太子。高宗去世后,李显以太子身份即位,为中宗皇帝,武则天为皇太后,总揽朝政。两个月后,中宗李显想授予韦皇后父亲韦玄贞侍中一职,宰相裴炎认为不妥。中宗怒道:“我甚至可以将天下给韦玄贞,何况一个侍中的官职?”裴炎奔去告知武则天。武则天遂命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率兵入宫,废中宗为庐陵王,贬出长安。又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睿宗终日居于别殿,不管朝政,朝政尽归武则天裁决。武媚废除李显后的第三天,即派左金吾将军丘神赶到巴州,将次子李贤杀死,许多人牵连被杀。如此过了几年,武则天以皇太后身份总揽朝政,犹不满足,终于在风烛残年之际登基称帝,正式将李唐天下变为武氏天下。睿宗李旦被废黜幽禁,不过因为是女皇幼子,依旧被立为皇嗣。虽然皇嗣意指皇帝的儿子,并非皇太子——未来的皇帝,可这已经令诸武相当不满,武则天侄辈如武承嗣、武三思等均千方百计想得到储君之位,以求来日登上大宝,多年来,针对皇嗣李旦的阴谋不断,武则天也始终在立儿子还是立侄子之间徘徊不定——论血缘,当然是儿子亲,可儿子姓李,跟自己不是一个姓,自古以来,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她靠肉体、青春侍奉太宗、高宗父子两代皇帝,数十年苦心经营,落下乱伦的千古骂名,才终于夺得李唐江山,改朝换代为武周,一旦传位给儿子,武周岂不又变成李唐?这是她最不愿意看到的,她希望自己亲手开创的武周王朝千秋万代,一统江山;立侄子吧,大宝之位倒是传给武家人了,可她与武承嗣、武三思有杀父大仇武则天幼年丧父,与母亲杨氏多遭族人欺凌,尤其受尽同父异母兄武元庆(子武三思)、武元爽(子武承嗣)及堂兄武惟良、武怀运的冷遇和白眼。武则天当上皇后后,以谦抑外族为由,将四人贬为远州刺史。武元庆夙夜忧惧,很快死在龙州(今四川)刺史任上。不久,武则天毒杀亲姊韩国夫人及外甥女贺兰氏,并嫁祸武惟良、武怀运,将二人处死。在濠州(今安徽)任刺史的武元爽则被流配振州(今海南三亚)而死。武承嗣、武三思等均被流放,直到后来武则天急需培植娘家人对付李唐,这才将其召回朝中重用。小说中诸武统指武承嗣、武攸宁、武三思、武攸宜等人。,虽事隔多年,但毕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终究有所顾虑。然而前一阵却突然发生了尚方监裴匪躬、大将军内侍范云仙私下拜谒皇嗣李旦的事,被人告发后逮捕下狱,由洛阳令来俊臣审讯。来俊臣穷尽手段,如愿以偿地取到裴匪躬、范云仙二人意图谋反还位皇嗣的口供。武则天闻报勃然大怒,下令将裴、范二人处以腰斩极刑。武承嗣等人趁机兴风作浪,挑拨离间,武则天遂决意放弃亲生儿子李旦,从武氏中选出一人立为太子,这才有了本年正月初一万象神宫祭天人选的更换。

若不是宰相狄仁杰一再从中进谏阻挠,怕是武则天早已经诏告天下,立武承嗣为太子。可狄仁杰年近七旬,一个白发老翁还能支撑几天?即使老天爷不收他,武承嗣又岂能轻易放过这块绊脚石?

眼下更有一个大好机会,也是校尉曹符凤升官进阶、飞黄腾达的良机,那就是狄仁杰的侄子狄郊近在眼前,这就是为什么驿站一出事他立即率兵赶来逍遥楼的原因。他只需将淮阳王武延秀交代的事尽心尽力办好,即便眼前这名叫胥震的男子是宰相、将军之子,他又有何畏惧?

一念及此,曹符凤上前一步,呵斥道:“吵什么吵?我等是奉淮阳王之命办事。公子若是不服,可以直接去驿站问淮阳王。不过,还是等我们办完事再说。”胥震冷笑道:“原来是淮阳王到了……”他身旁那女子忙道:“胥震,别惹事。”胥震便恨恨住了口。

曹符凤见一搬出淮阳王的名头就令对方哑口无言,有所畏惧,很是得意,叫道:“来人,将他们两个也赶到那边去。”

一旁辛渐听到,心道:“看来武延秀遇刺并没什么事。这校尉一上来就说我跟刺客有关,到了逍遥楼又称捉拿刺客大肆搜捕,分明是有意为之。莫非是武延秀仍然怀恨今日之事,有心要诬陷整治我们几个?”

又等了片刻,羽林军士将王之涣、狄郊、李蒙也带了出来。三人一见辛渐被绳索紧紧捆缚住,大吃一惊,拥上来问道:“到底出了什么事?”辛渐摇头道:“我也不知道。我出门去找王翰……”忽意识到最好不要让羽林军知道王翰不在客栈内,不然事情会更加麻烦。

曹符凤却已然发现王翰不在其中,走过来问道:“王翰人呢?”

王之涣三人虽不知道究竟,也极想知道王翰人去了哪里,但见辛渐有意顿住不提,料到必有缘故,也默不作声。

曹符凤见四人不答,冷笑道:“我早说你们几个有鬼。哼,一定是你们串通密谋行刺淮阳王。”李蒙道:“淮阳王遇刺了吗?这可跟我们毫无干系……”

两名羽林军士自后堂奔出来,捧上五把一模一样的长刀,道:“他们五人房中各有一把长刀。”王之涣忙道:“本朝带刀出行可不算犯法。这刀是辛渐亲手打造,我们五个一人一把,有什么错?”

一名军士又变戏法般地掏出一柄匕首,道:“这是在狄公子房中发现的,样子跟适才驿站刺客所用的兵刃差不多。”

曹符凤接过匕首,拔刀出鞘,刀刃上血迹宛然。众人一时呆住,面面相觑。曹符凤冷笑道:“这下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说?狄公子,抱歉了,谋刺亲王,等同反叛,你虽是现任宰相狄公的亲侄,可王子犯法,与庶人同罪,我只能得罪了。来人,将狄郊几人都拿下了,再派人去追捕王翰。”

狄郊忙道:“先等一等!将军,你手下军士说是在我房中搜到这柄带血的凶器,请问他我住在哪一间?”那军士道:“不就是二楼楼上第二间吗?”李蒙道:“哈,第二间住的是我。”那军士忙道:“我记错了,是第三间。”辛渐冷笑道:“第三间住的是我。将军,你们这栽赃嫁祸的伎俩,未免太不高明了。”

曹符凤大怒,扬手扇了辛渐一巴掌,喝道:“罪证确凿,还敢强辩?来人,将他们三个也都绑了。”

狄郊道:“等一等!将军说我们几个行刺淮阳王,这柄匕首就是凭证,对吗?”曹符凤道:“不错,这匕首就是凶器,铁证如山,无论是在谁房中找到,你们几个串通一气,都难逃干系。”

狄郊道:“我看到刀柄上有很多血迹,将军可否容我仔细看看匕首?”曹符凤不耐烦地道:“你自己的匕首有什么好看的?有话到蒲州州司再说。来人,将客栈的人通通带走,押去蒲州衙门拷问。”

胥震的女伴忽上前几步,叫道:“将军且慢!”曹符凤依稀觉得有些面熟,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问道:“你又是谁?”那女子道:“鄙姓谢,小字瑶环。淮阳王遇刺一事非同小可,来日必定上达天听,这正是将军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不过狄公子终究是名门子弟,何不让他看看匕首,也好教大家心服口服。”

她一番话不卑不亢,说得娓娓动听。曹符凤见她并无敌意,便点头道:“那好,就依娘子所言。”将匕首递给了狄郊,道:“你可看清楚了。”

狄郊将那匕首翻来覆去看了几遍,道:“这匕首不是我们几个的。各位请看,这木柄上留有五个指印,虽然纹路并不清晰,却大致能看出最上面的指头朝右,下面四个指头朝左……”

那谢瑶环甚是机敏,当即会意,道:“行刺的人是左手持刀。”狄郊道:“诚如娘子所言。可是我们五个都习惯用右手。将军不信的话,请立即查验我们五人的佩刀,从刀柄丝绦上的握痕就可以看出来。”曹符凤浑然没有留意到这些细节,一时语塞。

旁边住客听闻狄郊是宰相狄仁杰之侄,心中均道:“狄公有世间神探之称,断案如流,这位狄公子年纪轻轻,却是细致入微,见微知著,到底是名门之子,不容小觑。”

曹符凤愣了好半晌,才道:“就算匕首不是你们五个用过的,可难保你们不是刺客同党。还有,王翰人到哪里去了?”蒋大道:“阿郎吃多了酒,出去散步纳凉去了。”曹符凤道:“散步纳凉,他能有这么好的心情?我看他是怀恨淮阳王夺走赵曼,去驿站行刺二大王了。”

蒋大惊道:“阿郎醉成那样,如何还能行刺?”谢瑶环也道:“我可以作证,王公子确实喝得大醉,出门时都走不稳路,更别提持刀行刺了。”

之前她和胥震来到逍遥楼投宿,蒋大因王翰事先嘱咐告之客满,不欲接纳,正好王翰跌跌撞撞地想要出去,在柜台遇见二人,便临时起意让蒋大收他们进来住下。

曹符凤诬陷狄郊不成,好不容易抓住王翰人不在客栈的机会,岂能轻易放过?当即冷笑道:“你们都是一伙儿的,当然要帮他说话了。”

狄郊道:“将军不能仅凭王翰出楼就断定他是刺客,今晚不在逍遥楼里的可是不仅王翰一人。”

他心思缜密,早留意到住客中少了那位咳嗽不止的年轻男子,当然那男子也绝不可能是刺客,一个不停咳嗽的人是绝对做不了盗贼和刺客的。

曹符凤道:“还有谁不在?”蒋大道:“还有两人,一位是名叫袁华的年轻郎君,另一个是犬子蒋会,他没吃晚饭就出门去鬼混了,唉,这是常有的事。不过那位袁郎……袁郎……”一时迟疑要不要讲出客人的隐私。

曹符凤道:“怎样?快说!”蒋大心道:“眼下还是先洗脱阿郎的嫌疑要紧。”忙道:“那位袁郎是什么时候出门我可不知道,我人一直在柜台,没有看到他出去,直到刚才,我才发现……”

曹符凤道:“不管怎样,凶器是在逍遥楼里面找到的,所有人难脱干系。来人……”那谢瑶环挺身上前道:“将军,请借一步说话。”

曹符凤不知其来路,见她虽然年轻,之前的言谈举止却极有见识,心中颇为忌惮,道:“娘子既与此事无干,可自行离去。”

谢瑶环摇头道:“将军适才说过客栈所有人难脱干系,瑶环不愿意就此置身事外。”忽压低声音道:“眼下客栈出走的人都没有回来,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将军在这里大张旗鼓地抓人,不是敦促相干的人赶紧躲藏起来吗?要想万无一失,须得鱼儿都入网后才收紧,这就叫一网打尽。”

曹符凤“哎哟”一声,拿带血凶器陷害狄郊一事已露破绽,不再可行,只能用王翰不在客栈这一点大做文章,只要抓住王翰,严刑下不怕他不招认他就是行刺淮阳王的刺客,再令他诬告狄郊,一样可以扳倒狄仁杰。谢瑶环说的确实有理,王翰人还未露面,打草惊蛇是大忌,万一他就此逃走,去洛阳向宰相狄仁杰求助,那可就糟了。他忙问道:“依娘子看,这件事要如何处理才好?”

谢瑶环道:“将军不如先放这些人各自回房睡觉,假装若无其事,再派人暗中守在这里,静等王翰回来再说。”曹符凤道:“有理。多谢娘子指点。”谢瑶环低低笑道:“无须多谢,说到底,你我都是替大哥办事。”

曹符凤大吃一惊,问道:“娘子说的是哪位大哥?”谢瑶环道:“还能是哪位,当然是神都那位最大的大哥。”

曹符凤“啊”了一声,当即肃然起敬。“大哥”是女皇武则天在武氏家族中的绰号,因其地位最尊,个头也高,曹符凤也是当了禁军头目方才知道。他听谢瑶环直呼圣上绰号,既亲昵又随意,料想其人大有来历,惊惧之心顿起,迟疑道:“敢问小娘子……”谢瑶环摆手道:“哎,话就说到这里为止。将军切不可对旁人泄露我身份,包括淮阳王在内。”

曹符凤见她神秘诡异,似乎连淮阳王武延秀也不怎么放在眼里,更是疑虑,暗暗猜道:“莫非她是圣上派出的制使?难怪我会觉得她面熟,一定是在皇宫当值时撞见过。”

他知道大内有一批司籍女官如上官婉儿等极得女皇信任,权力堪比宰相,有“内相”之称。女皇总担心天下人不服女人当皇帝,时常派出心腹充当制使,巡察四方。这谢瑶环虽然年纪轻了些,可她那种从容的气度却丝毫不容质疑,若不是与圣上朝夕相处的女官,如何敢随意称呼“大哥”?这可是连武承嗣、武三思等都要竭力巴结的人,他一个校尉如何敢去得罪?慌忙躬身应道:“是,谨遵尊使之命。”

谢瑶环也不否认制使身份,道:“嗯,我出来洛阳已久,不知淮阳王来河东是为何事?”曹符凤道:“恒安王新近在文水病逝,遗下二子一女此女成人后成为唐玄宗宠妃,即历史上有名的武惠妃。,年纪尚幼,圣上特派淮阳王和永年县主去接他们回洛阳抚养。”

恒安王武攸止与武灵觉之父武攸暨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派永年县主武灵觉去接堂弟堂妹赴京,倒也合情合理。可淮阳王武延秀与武灵觉只是从曾祖兄妹古人以同高祖父、不同曾祖父的同辈男性为从曾祖弟;同曾祖父、不同祖父、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为从祖弟;同祖父、不同父亲、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为从父弟。,血缘甚远,况且武延秀之父武承嗣是未来的太子,于诸武中最得女皇宠幸,当年武则天生父武士彟周国公的爵位无人继承,就是由武承嗣袭爵周,又奉旨监修国史。而今武承嗣既为亲王,又是宰相,权势极重,离太子之位仅一步之遥。反倒是武则天活着的两个亲生儿子命运凄凉——庐陵王李显被软禁房州,形如囚徒;皇嗣李旦及其儿女被幽禁宫中,不见外臣已有十余年。而今武则天年近八旬,已露耄耋老态,立太子之事迫在眉睫。这武延秀因姿容俊秀,是武承嗣最宠爱之子,他不在洛阳助父亲争夺太子之位,反而与武灵觉一道去文水接堂叔遗孤,未免令人起疑。

果然谢瑶环露出了并不相信的神情,问道:“淮阳王来河东就只是为了这件事?”曹符凤左右看了一下,低声道:“有一晚淮阳王喝醉了酒与永年县主吵嘴,说他其实身负秘密使命,要去并州找一幅什么图……”谢瑶环失声道:“璇玑图?”曹符凤道:“咦,这事尊使也知道?”忽想到对方是大内女官,洞悉宫廷机密,知道此事又有什么稀奇。

幸得谢瑶环并不介意,只问道:“淮阳王有没有具体提过璇玑图的事?”曹符凤道:“没有。永年县主也问过他,但他不肯说。”

谢瑶环道:“嗯,那你去吧。”曹符凤道:“是。”挥手命军士解开辛渐绑索,又向堂内诸人大声喝道:“你们暂且各自回房歇息,但切不可离开逍遥楼,不然视作刺客同党。”留下数名军士,分守在大厅和进出要害处,安排妥当,这才赶回驿站去向淮阳王武延秀禀告。

厅内众人惊魂未定,无不暗中猜疑谢瑶环的来历。谢瑶环道:“店家,还不请郎君们回房歇息?”蒋大这才如大梦初醒,慌忙命厨子、帮工们散去,又命伙计送住客们各自回房。

辛渐走到谢瑶环面前,道:“多谢娘子援手。不知娘子为何要助我们几个脱困?”谢瑶环看了一眼堂内的羽林军,摇头道:“我可没有助你们,你们也未必能就此脱困。”又朝王之涣笑道:“王郎在鹳雀楼里的那首诗做得不错。”王之涣奇道:“娘子知道我的名字?还没有请教娘子是……”

胥震忽然走过来叫道:“娘子,我们也该回房了。”谢瑶环点点头,向狄郊道:“狄郎,这些人铁了心要找你和你同伴的麻烦。”狄郊道:“是,我也看出来了。多谢娘子适才为我们出头说话。”谢瑶环道:“嗯,你们几个还是找机会尽快逃走吧。”对着王之涣嫣然一笑,这才转身与男伴一道步入内堂。

辛渐四人交换一下眼色,均是面面相看——适才谢瑶环见识过人,气度不凡,更是一阵低语就打发走曹符凤,虽不知道她到底说了什么,但此女必定来历非凡,说不定正是名宦之后,所以才令曹符凤有所顾忌,可她建议几人尽快逃走未必有些离谱,须知几人均是并州数得着的名门公子,形容身份已露,又能逃到哪里去?况且逃走不正坐实了武延秀想强加给他们的罪名吗?几人本来相当感激谢瑶环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此刻听了逃走论未免又怀疑起她的用意来。

王之涣道:“这谢家娘子到底是什么人?她到底是想帮咱们还是想害咱们?”李蒙道:“回房再说。”

辛渐摇头道:“我们不能离开大厅,一会儿王翰酒醒了回来,一进门就会被羽林军抓住带走。咱们守在这里,至少可以见到王翰一面。”狄郊道:“有理。”

辛渐便叫蒋大上了些酒菜,四人围坐一桌,一边吃吃喝喝,一边等待王翰回来。一旁羽林军看见如此情状,莫不诧异,倒也不来干涉。蒋大焦急万分,只是不便多说什么,以免徒增辛渐等人烦恼。

李蒙道:“我不明白,武延秀派人抢走曼娘,分明是怀恨住不成逍遥楼,他恨的人是王翰,可为何要命军士诬陷老狄你,硬说匕首是在你房中找到的呢?”狄郊摇头道:“他们这次想要对付的人是我,说到底是要对付我伯父。而今女皇年事已高,立太子刻不容缓,魏王武承嗣呼声最高,唯独为我伯父所阻,所以……”说到这里有意顿住。

王之涣接道:“嗯,所以武延秀突然想到可以从老狄身上下手,说不定可以扳倒狄公,这倒是一步好棋。”话一出口,才意识到失言,歉然道:“抱歉,我的意思是狄公为官清正,为人谨慎……”狄郊道:“没事,诚如你所言,我伯父老辣圆滑,对头难以下手,之前那些人也试过以谋逆罪诬陷伯父,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引起圣上的警觉。”

他所谈及的诬陷狄仁杰一事即著名大案“七大臣案”——数年前,魏王武承嗣联合酷吏来俊臣告发宰相任知古、狄仁杰、裴行本、司礼卿崔宣礼、前文昌左丞卢献、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谋反,七人同时被捕下狱。七人中以魏元忠和狄仁杰影响最大、名望最高,魏元忠由酷吏侯思止审讯,魏元忠备受酷刑折磨,最终还是被迫承认谋反罪名。狄仁杰则由来俊臣亲自审问。这来俊臣手段残忍,杀人无数,审讯罪人时不问案情轻重任意用酷刑逼供,落入其手中者无不求速死。不料他还没有像往常那样摆出最得意的刑具,狄仁杰已然服罪,招认了谋反的罪名。来俊臣满心欢喜,认定这次可以顺利置狄仁杰于死地,也未再加以严刑。不料狄仁杰只是麻痹对手之计,趁狱吏不备,偷偷写下申诉状,等次子狄光远探监时将状子藏在棉衣中带出。申诉状转到武则天手中后,武则天急忙召来俊臣询问案情,来俊臣答道:“狄仁杰等人入狱,臣不但未用刑,连他们的冠带也未剥夺,饮食寝宿一切如常。如果没有谋反的事实,他们如何会招认谋反?”武则天便派通事舍人周綝前往狱中查看情况。本来这起案子因为狄仁杰的机敏而大起转机,坏就坏在周綝是个胆小怕事的人,被武承嗣派人一威胁就吓得屁滚尿流。来俊臣也提前做了准备,命人取来衣物冠带,让狄仁杰等人穿戴齐整,排列一行,供周綝巡视。周綝大致一看,就匆匆出狱。来俊臣为了敦促武则天尽快批复对狄仁杰等执行死刑,又伪造了谢死表,指使周綝呈送武则天。周綝不敢得罪来俊臣,只得照办。这七大臣均是朝中重臣,更有三名宰相同时被捕下狱,定了谋反大罪,朝野无人相信,上书力救者络绎不绝。不料武则天将上书的给事中李峤等贬出京师,正要批复狄仁杰等人的死刑时,一个八岁的小孩子站出来告变。武则天自登基以来,一直推行高压恐怖政策,奖励向上告变,以致告密成风。且告密者臣下不得问,须给以驿马,供五品食,送往洛阳。行将处决的囚犯,也可以利用告事的方法得到与武则天见面的机会,有机会挽救自己。这小孩子是因不赞成武则天称帝而被杀的宰相乐思晦的幼子,其时已没入官府为奴,他称上变后,被带到武则天面前,侃侃而谈道:“我父已死,我家已破,对于我家之事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只是陛下之法被来俊臣等人玩弄,我感到惋惜。陛下如不相信,可选一位最可靠的大臣,谎称他谋反交给来俊臣审讯,没有不承认谋反的。”武则天思虑良久,终于决定亲自召见狄仁杰,询问道:“既无反事,你为什么又招认谋反是实呢?”狄仁杰平静地回答道:“假如不承认谋反,臣早死在来俊臣的鞭笞拷掠下了,又怎能再见到陛下?”武则天这才知道来俊臣惯用酷刑等非正常手段来取得需要的口供,可她确实需要这类酷吏来对付异己,明知是冤案,还是下令将七大臣贬为外地县令。武承嗣欲根除后患,多次奏请诛杀狄仁杰,但都被武则天拒绝。几年后,狄仁杰因地方政绩突出再次被召入朝中为相,武则天亲赐紫袍唐朝制度,三品官员以上穿紫色公服,五品以上穿红,七品以上穿绿,九品以上穿青。皇帝也可以对官秩不到三品的官员赐紫,即允许其穿紫色公服,以示恩宠。唐代是多宰相制,宰相官秩正三品。,上面修有“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极示优渥。

只是狄仁杰在狄氏家族中的地位远不如他在朝中那般显赫。狄郊幼失父母,由姨母卢氏抚育长大,卢姨坚决不令狄郊与狄仁杰一家来往,原因是狄仁杰做官侍奉的是武周女主,而不是大唐李氏。狄仁杰几次要荐狄郊入朝为官,均为卢姨拒绝,并明言道:“老身膝下只有一甥,不欲他同相公一般侍奉女主。”狄仁杰大惭而退。想不到一向与伯父疏远的狄郊竟成了武延秀意欲拿来对付狄仁杰的棋子,这实在是有些讽刺。

李蒙道:“你们看这件事会不会本身就是个陷阱?根本没有什么刺客行刺,不过是武延秀有意编排出的谎话,目的就是想诬陷老狄。”王之涣道:“很有可能。难怪适才那校尉半句不多提武延秀遇刺之事,只是一门心思地要嫁祸到我们头上。”

狄郊道:“不过那柄匕首上的血迹很新,应该就发生在不久前,且刀刃入体不浅,中刀之人不死也受了重伤。”

辛渐也道:“我当时确实亲耳听到驿站内一阵骚乱,随后有两队骑兵匆忙往东面和北面驰去,分明是要去包围搜索驿站后侧。若是谎言,武延秀只需派校尉带一队人马来逍遥楼即可,又何必兴师动众派出那么多人呢?”李蒙道:“或许是要将戏做足。”辛渐摇头道:“当时驿站情形很乱,我看不像作假。”王之涣道:“既然武延秀是真的遇刺,可为何适才那校尉不见丝毫紧张神情呢?他扈从武延秀出行,武延秀若有损伤,他难辞其咎,按律当处。”

四人议来议去,只觉得疑团越来越多,尤其王翰深夜不回,也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着实叫人担心。外面不断有一队一队的人马赶去河东驿站,似是所谓淮阳王遇刺已惊动了地方官府。

李蒙忍不住道:“王翰现在还没有回来,是不是已被羽林军捕去?”狄郊道:“他应该还没有被抓,不然我们几个也早被羽林军逮送官府了。”

王之涣道:“也不知道刚才那位谢家娘子对那羽林军校尉说了什么,他竟肯罢手而去。”辛渐道:“羽林军不会就此罢手,这不过是欲擒故纵之计,是要等王翰回来,再将我们一网打尽。应该正是那位谢瑶环出的主意。”王之涣道:“不会吧?谢家娘子适才可是帮咱们的,若不是她出面,狄郊连拿到凶器查验的机会都没有,哪能发现匕首上的破绽?”辛渐道:“这也是我不解的地方,她是友非友,是敌非敌……”

忽有一名伙计自后堂奔出,神色仓皇,附在蒋大耳边低语了几句。蒋大急忙走到辛渐这桌,低声道:“伙计刚发现有人从后院翻墙进来……”辛渐道:“是王翰?”蒋大道:“那人手里有兵刃,伙计没敢上前查探。”辛渐道:“我去看看,你们都先别动,免得羽林飞骑起疑。”起身朝后院走去。

逍遥楼占地颇大,后院在最东端,是藏酒和堆放柴物、杂货的地方,少有人来。如水的月华下,树影婆娑,春草凄迷。一些虫子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哼哼唧唧地鸣叫着,倒愈发显得此处幽僻清静。

 

辛渐一跨过月门,立即留意到墙根处倚坐着一条黑影,头低垂在胸前,看发髻是名男子,右手握着一柄长剑,横在大腿旁,人却是一动不动,不知道是晕了还是死了。走得近些,便见到那男子小腹上有一个血窟窿,正在汩汩冒血……

辛渐吃了一惊,慌忙上前托起那人的脑袋,幸好不是王翰,而是客栈另外一个不见踪迹的住客袁华,也就是那位不断咳嗽的男子。伸手一探鼻孔,还有呼吸,人只是受伤晕了过去。辛渐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这袁华手握兵刃,身负重伤,很可能就是行刺武延秀的刺客。辛渐与同伴自身已是麻烦缠身,按理该将这男子交给羽林军,至少也该佯作不知,袖手旁观。可他见过这男子不顾咳嗽也要饮酒,极见豪气,绝不是大奸大恶之人,若真是刺客,更是侠义之辈,既不忍心将其交出去,也不肯弃之而去。

大事临头,当机立断只在一瞬之间,辛渐略一权衡,即俯身去搬袁华,意欲先将他找个地方藏起来。

狄郊正好匆匆赶来,见状惊问道:“他……他当真就是刺客吗?”忙阻止辛渐道:“你不能救他。”辛渐道:“我可不能怕受牵连就见死不救。”狄郊道:“嗨,我不是这个意思。这个人……袁华患有风咳,他一苏醒就会不停地咳嗽,逍遥楼是藏不住他的。”辛渐道:“你自己就是大夫,难道治不好他吗?”

狄郊无奈,只好道:“那你先将他搬去柴房,守住他别让他咳嗽出声,我出去找药。”辛渐道:“好,快去快回。”

狄郊出来厅堂,蒋大忙迎上来,低声问道:“是阿郎吗?”狄郊道:“不是。蒋翁,你还是不要知道这件事比较好,也请你让手下暂且不要去后院。”蒋大道:“是,全听狄郎吩咐。”

狄郊这才对李蒙、王之涣大致说了经过。李蒙埋怨道:“咱们眼下自身难保,辛渐还嫌麻烦不够多吗?本来毫无干系,武延秀就算诬陷咱们也没有真凭实据,可他偏偏要救这个人,咱们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我坚决反对!”

狄郊道:“我赞成救袁华。就算不救他,武延秀一心找碴儿,咱们也难脱干系。救了他,也许能弄清事实真相。之涣,你看如何?”王之涣道:“这个……嗯,我还是中立吧。”

李蒙道:“不行,你不能中立,眼下王翰不在,老狄和辛渐赞成出手救袁华,你得站在我这边才行,这样是二对二。结果就是咱们既不救他,也不向官府告发他。”王之涣道:“这……好吧,我也反对。”

狄郊道:“虽然二对二,可王翰若是人在这里,一定会赞成相救。之涣,你说是也不是?”王之涣道:“那倒是,王翰最讲义气……”狄郊道:“那好,现在是三对二,我们还是要出力救人。之涣,我开个方子,你拿去找谢瑶环,请她帮忙出去买些药材回来,嗯,就说辛渐病了。”

王之涣惊道:“为什么是我去?”狄郊道:“你比我们其他人更合适。”自柜台取过纸笔,列了一张药材清单,交给王之涣。

王之涣无奈,只得向蒋大打听了谢瑶环住处,拿着单子来到房前。房内灯火通明,正有人在窃窃交谈。胥震问道:“你看他们真的会来吗?”谢瑶环笑道:“当然!不出今夜,淮阳王一定会派人来给咱们送礼。等到天亮后,蒲州大大小小的官员就该到了。”

王之涣听在耳中,不免疑惑万分,不过他是谦谦君子,不愿在房外偷听人谈话,当即上前轻轻敲了敲门,问道:“谢家娘子人在里面吗?”

房内立时陷入一片死寂。王之涣等了一会儿,不见人出声应答,又叫道:“娘子安歇了吗?”

房门蓦然拉开,倒吓了王之涣一跳。谢瑶环探身露出面孔来,问道:“原来是王郎。这么晚了找我有什么事?”王之涣道:“这个……嗯,辛渐……就是我那位同伴病了,可门口有羽林军守着,我们出不去,想请娘子帮忙去买些药。”他不惯说谎,一番话说完脸早已经涨得通红。

谢瑶环笑道:“郎君是想要金创药吧?不必出去买,我这里就有。”王之涣道:“不是……这里有单子。”谢瑶环接过来一看,照着灯光念道:“佛耳草,鹅管石,款冬花,甘草,白附子,艾草……咦,这不是治刀伤的药。”

王之涣吓了一跳,生怕她知道他们要营救受伤刺客的事,忙道:“当然不是,是辛渐病了,老狄给开的方子。”谢瑶环微一沉吟,道:“那好,这件事我帮你,你可欠我一个人情。”王之涣道:“是。将来娘子到了太原,我一定好好报答。”

谢瑶环便掩好房门,跟王之涣出来大厅。狄郊忙起身谢道:“多谢娘子。”谢瑶环见堂内一切照旧,跟她离开时并无两样,只有辛渐不在,料来确实是得了急病,便向蒋大问了药铺所在,走出几步,又回身道:“抱歉,我出来忘了带钱……”

蒋大忙取了数吊铜钱,拿布带装好,交给谢瑶环。谢瑶环笑道:“各位稍候,瑶环去去就回。”羽林军士早得了曹符凤嘱咐,果然不拦她,任凭她自去自来。

李蒙道:“这位娘子好生奇怪。”王之涣道:“人家急公好义,你还说什么奇怪。”李蒙不愿意与他争执,只摇了摇头。

狄郊道:“你们守在这里,等谢家娘子买药回来,我到后面看看。”当即来到后院柴房,房中点了一盏微弱的油灯,那袁华斜靠在柴垛上,还没有醒来。狄郊早向蒋大要了一碗糯米粉,和以鸡蛋清,调成药膏,往袁华小腹伤口上抹去。袁华一痛之下,立即惊醒,不及开言,便要咳嗽,却被辛渐及时捂住嘴。他咳不出来,气息不顺,胸闷发慌,一张脸顿时涨得通红。

狄郊忙道:“快把他拖过来,你到前面去,让他背对着我。”辛渐忙依言照办,袁华不明情由,不肯就范,大力挣扎。辛渐道:“别动,外面有羽林军!”

袁华一愣,狄郊已一手按住肺经之尺泽穴,另一手手掌依次击打在他背部肺俞、定喘、天突、膻中、风池几大穴位上,只觉得背部痉挛疼痛大减,呼吸立时畅通无阻,不再憋气哮喘。

狄郊道:“辛渐放手,他暂时不会再咳嗽了。”又对袁华道:“我现在要用火炙烤你身上的穴位,能帮助你止咳,会有一些痛,你可不能叫出声,不然外面的军士听见咳嗽就麻烦了。”

袁华点点头。狄郊便脱掉他外衣,发现胸前、背部伤痕遍布,鞭伤、烫伤、刀伤应有尽有,伤口虽早已经愈合,但模样依旧十分骇人。

袁华笑道:“都是些旧刑伤,吓着你们了?来吧,看了这些伤痕,你就该知道我不是个怕痛的人。”

狄郊便举过油灯,慢慢炙烤袁华背部穴位,直炙得肌肤一片焦黑。辛渐扶着他双臂,只觉得他身子颤抖不止,显是十分痛苦,也不知道是因为腹部伤口还是因为背上受火炙。

狄郊一一炙完,问道:“郎君可曾好受些?”袁华道:“好多了,不再那么想咳嗽了。”狄郊道:“这只能一时半刻止住咳嗽,稍有异物刺激如辛辣的食物、酒等,郎君还是会旧病复发。”

袁华道:“已经很感谢了。郎君年纪轻轻,医术却相当高明,敢问是祖传医术吗?”辛渐笑道:“他们狄家祖训,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自然是祖传的医术。”

袁华道:“啊,不知道当朝宰相狄仁杰狄公是郎君什么人?”狄郊道:“是我伯父。”袁华道:“原来是恩人之侄。”欲起身拜谢。狄郊忙道:“郎君重伤在身,不必行礼。”

袁华道:“我是前滁州长史袁山之子袁华,家父少年时患有麻痹,无法站立行走,幸好遇到尊伯父狄公,是狄公用针灸治好了家父。”狄郊道:“如此可真算有缘。”忙报了自己和辛渐姓名,又问道,“袁兄,你的风咳很奇怪,与我以往所见过的病患全然不同。”

袁华道:“不瞒二位,我这咳嗽是堂上受刑时落下的病根。二位想来也知道我父亲袁山早年因得罪武承嗣被诬陷谋反,处以斩首之刑。我是袁家独子,也被捕下狱,审讯的来俊臣拿出一份名单,要我承认名单上的人都是家父同党,我不肯就范,他就用各种酷刑折磨我。后来朝廷有大赦令下,我被免死流放岭南。那来俊臣还不肯放过我,命人将我绑到堂前跪下,然后用热醋灌我口鼻,一边灌一边猛拍我背部。灌下一半时,再将我拉起来,用绳子拴着在堂上疾走。再重新将我按到地上,继续灌剩下的半碗醋,一边灌一边拍,我从此落下风咳的毛病,不分昼夜,咳嗽不止。后来我在押送途中逃走,找过许多大夫医治,总也治不好。”

狄郊凝思道:“难怪袁兄的咳嗽不同寻常。如此,我该在药中多加几分雄黄和煅过的青礞石才是。”袁华道:“什么?”辛渐道:“他是在说如何配制治你咳嗽的药。”

袁华道:“原来如此。狄公子,你往我腹上伤口抹的是什么药?”狄郊道:“是糯米粉,临时用来止血的。抱歉,这里有羽林军,不便公然去找金创药。”袁华道:“不用,我自己身上带有西域龙膏。”从怀中取出一个陶瓶来。狄郊道:“西域龙膏?那可是天下最好的金创药。”忙接过陶瓶,重新为袁华换药。

辛渐问道:“袁兄与武承嗣有杀父大仇,所以今晚才会冒险去河东驿站刺杀淮阳王武延秀。不过袁兄既有风咳,难以强行忍住,不知道是如何混入驿站的?”袁华一呆,道:“什么?”

忽听得有人在外面轻声叫道:“狄郎在吗?”狄郊忙吹灭油灯,开门一看,却是客栈的伙计,慌里慌张地道:“店家叫我来告知狄郎,那领头的羽林将军又来了,还抬着一个大礼盒,指名要找那位姓谢的娘子,正好谢娘子抓药回来,两人直接进了房,不知道在里面嘀咕什么。”狄郊皱了皱眉头,道:“我出去看看。”

刚进大厅,正看到曹符凤从后堂出来,一指李蒙道:“把他带走。”两名羽林军士应声上前,反拧住李蒙手臂,推着就往外走。

李蒙见不动其他人,只抓自己一人,大为恐慌,抗声叫道:“为什么抓我?为什么抓我?”曹符凤冷笑道:“抓的就是你。”命人押他出去。

狄郊、王之涣还待上前阻拦,却被守在门口的羽林军拦住。王之涣急得直跺脚,道:“你们还讲不讲理?”羽林军士只是不理不睬。王之涣转头问道,“老狄,这可要怎么办?”

狄郊见曹符凤带着李蒙往河东驿站方向而去,猜想武延秀是打算各个击破,可眼下王翰人没有回来,真相不明,又能有什么应对之策?

王之涣见狄郊面色凝重,眉头紧蹙,露出前所未有的忧虑表情,呆得一呆,怒道:“一定是谢瑶环出的主意,我去找她理论。”狄郊忙拉住他,道:“别再生事。天快要亮了,你留在这里等王翰回来,我去后面看看。”自柜台取了谢瑶环买回来的草药,来到后院柴房。

辛渐问道:“前面出了什么事?”狄郊道:“他们抓了李蒙去驿站。”辛渐冷笑道:“这是武延秀想要从我们自己人身上突破。老狄,袁兄不是刺客,他是在别处与人交手受的伤。”狄郊道:“嗯,这一点我早已经猜到,驿站守卫森严,袁兄身患风咳,很容易为人觉察。”

袁华道:“我是个在逃的逃犯,在中原无处容身,二位与我萍水相逢,却甘冒危险出手相救,我本该将实情相告,可袁某另有苦衷,还望二位公子见谅。”狄郊道:“强人所难,非君子所为。袁兄大可自便。来,请坐直身子,我试着治治风咳。”

袁华依言挺直身体,狄郊又让辛渐自后扶住他手臂,再将那些已经碾碎的草药倒入一只瓦罐中,打火点着,将一张粗麻纸挖了一个洞眼蒙在罐口,只见一丝青烟从洞眼缕缕渗出。狄郊提住瓦罐耳柄,捧到袁华鼻下,令他慢慢吸入,直至罐中烟尽。

狄郊道:“这是我未经诊治匆匆开就的方子,但应该能化去胸中淤气,缓解风咳。袁兄病因是酸气伤了肺腑,又经年不治,难以痊愈。我预备再加几味猛药,令郎君多吸几次药烟试试。”顿了顿,又道:“不过,我也没有什么把握。”袁华笑道:“公子尽管放手作为。”

外面传来明亮的公鸡打鸣声,天光开始发白。狄郊为袁华取来一些食物和水,辛渐笑道:“好香,我也觉得肚子饿了。”

忽听见正前面厅堂又有一阵争吵哭闹声,狄郊向辛渐使了个眼色,辛渐便站起身来,道:“袁兄请安心在这里养伤歇息,无论外面发生什么事,袁兄都不要出来。”袁华道:“到底出了什么事?”狄郊道:“这事与袁兄无干。辛渐,咱们走吧。”

二人出来柴房,急奔来大厅,却不是因为王翰回来而引发的喧扰,而是一名年轻妇人正向蒋大哭诉着什么。那妇人鬓云乱洒,酥胸半掩,哭得梨花带雨,更显风娇水媚。

辛渐道:“那位娘子是谁?出了什么事?”王之涣道:“她是蒋翁的远房侄女蒋素素,她家小姑昨晚被人杀了。”

辛渐与狄郊交换了一下眼色,二人均是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袁华——倒不是认为袁华是杀死她家小姑的凶手,只不过一夜之间,又是王翰失踪,又是淮阳王遇刺,又是袁华受伤,又是小姑被杀,究竟仅仅是一座数万人口的古城,哪里会有这么巧事?莫非这其中有关联不成?

王之涣又道:“哎,你们还不知道吧?蒋素素的小姑就是锦娘,就是昨晚在逍遥楼前被李蒙撞倒的那个女人。”

辛渐、狄郊听说被杀的女子就是昨晚在逍遥楼前有一面之缘的圆脸女子,意外之极,一时愣住。狄郊暗道:“我想到这些事的关联了,都跟逍遥楼有关。这……这太诡异了,应该只是巧合而已。”

正沉吟间,忽有人高喊道:“王翰公子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