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稻盛和夫亲自授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入来黏土的基础研究

想努力工作却求职无门,在社会的种种不公和冷漠前,稻盛开始变得愤世嫉俗。

“既然如此,干脆做个有文化的黑社会小混混算了!”

想着想着,稻盛还真的跑到鹿儿岛市天文馆路的黑社会组织小樱组事务所的门前徘徊良久。

稻盛自己说:“那个时候,如果真的选择了那条路,我或许也能多多少少出人头地,成为一个什么小组织的老大吧。”(稻盛和夫《活法》)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现在就会是:“某某组暴力团伙的稻盛组了……”

此时,竹下教授向稻盛伸出了援助之手。

“我读京城大学时的一位朋友现在是京都一家绝缘瓷瓶公司的部长,他那里应该可以录用你。”

老师提到的这家公司就是松风工业。虽然是一家稻盛从来没听说过的公司,但据说是京都的一家老牌企业。这家公司主要生产绝缘瓷瓶。绝缘瓷瓶是安装在电线柱或铁塔上固定电线的绝缘物体,当时主要用陶瓷制成。

听老师这么一说,想尽快就业、让父母安心的稻盛立刻向老师致谢,并恳请老师务必帮忙联络。

但是,制陶业属于无机化学的领域。实际上,松风工业当时希望招聘的是无机化学专业的学生,最好是学过陶瓷技术的。原本稻盛并不符合他们公司的招聘条件,但是竹下教授十分欣赏稻盛,一直在为他找工作的事四处找人想办法。

为了能进入松风工业,稻盛的毕业论文必须是与陶瓷相关的内容。于是,竹下教授又去找无机化学专业的岛田欣二教授,拜托他指导稻盛的毕业论文。

当年,岛田教授很年轻,作为一名研究型学者,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更是第一次,和稻盛研究论文内容对他来说很新鲜。况且,当时距离毕业论文答辩也只剩下半年左右的准备时间。由于稻盛从没有接触过无机化学,所以要从零开始学习。这对稻盛来说,是一次相当严峻的考验。

尽管是就业单位提出的要求,可是有机化学专业的学生临近毕业,突然要转到无机化学专业,放到现在根本不可能。但幸运的是,当时的鹿儿岛县立大学是一所新开办的学校,十分自由、民主。如果没有众人这一场费尽心思的斡旋与“折腾”,估计也没有后来的稻盛和夫了吧。命运一直以来对稻盛都是残酷的,但从那时开始,幸运之神突然开始眷顾他了。


在这里,笔者想先解释一下“ceramics”这个词,京瓷公司的名字也是源于此词。据《日本大百科全书》记载,ceramics一词本源自希腊语的keramion(土制容器)和kerameia(陶艺)等。

无论是陶瓷器、玻璃、混凝土,还是耐火砖,从广义上来说,都属于陶瓷(ceramics)。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有个误区,认为陶瓷只不过是烧制物,不需要很高的技术。

但是,用高纯度材料研制出的具有高耐热性和良好绝缘性能的新型陶瓷产品很快受到了社会的青睐。这种新型陶瓷产品被称为“特殊陶瓷”(new ceramics)。后来,业界经常提起的陶瓷产品,就是指这种新型特殊陶瓷。

现在,人们大多将这种特殊陶瓷称为“精密陶瓷”。顺便说一下,这正是由稻盛和夫命名的。

据1989年(平成元年)发布的精密陶瓷产业基本问题座谈会报告书,“精密陶瓷”定义如下。


特别注重陶瓷多种性能中的某种特定性能。为了将该特定性能发挥到最大限度,使用精制、调配过的原料,使其拥有可控的化学成分,控制材料的微小组织、形态等,将其制造加工成符合目的的材料。这些材料主要为多种结晶粒子结合的、拥有微小结构的无机材料。


这段话中充满了复杂而晦涩的词语,看到这条定义就可以知道,精密陶瓷和一般的烧制陶瓷相比,其实已经进化了很多。


回到主题,当时的稻盛要写和陶瓷有关的毕业论文,他最终决定将制作陶瓷的原材料——黏土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

鹿儿岛现在也有金矿山。在金矿脉的附近经常可以看到白色的黏土层。当时,正好在鹿儿岛县一个名为入来町的地方发现了黏土矿,于是他决定对这种入来黏土进行研究。

入来町位于小山田西北方向的深山里。稻盛和岛田教授一起背着背包进入深山里去采集黏土样本。经过夜以继日的潜心分析和研究,他们终于发现了一种新型优质黏土,后来还被广泛地用作工业材料。

继对入来黏土进行研究之后,稻盛又调查了指宿黏土。这种黏土原来是用作萨摩烧萨摩烧:一种乳色的日本陶器,于18世纪末在日本九州岛的萨摩开始生产。——译者注的原料,品质非常好。稻盛也因此对陶艺家们的眼光惊叹不已。

因为年轻,稻盛体力充沛,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这半年时间里,他忙着到户外调查和采集实验样本、在图书馆里收集和查阅资料,还要抽时间去打工,日子过得紧张而充实。

在岛田教授的指导下,稻盛集中精力在实验室里工作。当时的实验条件十分简陋,没有现在大学实验室里各种完备的实验器材。在进行质量分析之前,还需要自己先制作出测量器。岛田教授一边研究其他大学测量器的图纸,一边参考热膨胀计热膨胀计:用于精密测定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物质体积发生变化的仪器。——译者注的原理,自己制作测量器。人生中没有无用的经历,当时从头开始自己制作设备的经历,对稻盛未来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稻盛也会有忙中偷闲的时候。每当在实验中取得令人兴奋的好消息,他都会和岛田老师一起喝上两杯。当时的啤酒还属于奢侈品,他们喝的主要是番薯酿的烧酒。稻盛的进步确实得益于岛田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他一直没有忘记老师的恩情。后来,岛田教授委托他办的事,比如安排大学里的学弟进京瓷公司工作等,他都不遗余力地办成,稻盛十分珍惜这份师生缘分。

就这样,历经千辛万苦,稻盛终于完成了这篇题为《入来黏土的基础研究》的毕业论文。

1955年2月17日,鹿儿岛县立大学举办了毕业论文发表会。稻盛是第一位发表的,也是获得评价最高的。

这篇论文还带来了另外一段缘分。当年,内野正夫教授刚刚到鹿儿岛县立大学任职,这篇毕业论文引起了他的注意。


内野教授比稻盛年长40岁,是熊本县人,毕业于东京帝大工科大学应用化学系。曾在古河矿业公司从事过金属铜的高纯度提炼方面的研究。曾担任商工省工程师等职,还指导过用于鸭绿江水力发电站电能开发方面的金属铝的提炼工作,先后担任过“满洲轻金属制造公司”(现在的日本轻金属公司)的理事长兼高级工程师,可以说是无机化学领域的权威。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内野教授因遭到整肃而被公司开除。整肃运动结束后,应他的朋友福田得志(鹿儿岛县立大学校长)的邀请,被鹿儿岛县立大学聘为教授。

内野教授出席了那年的毕业论文发表会,对稻盛的论文赞不绝口:“我看过很多论文,稻盛同学的这篇论文比东京大学毕业生的论文都精彩!”

在毕业典礼后的谢恩会上,内野教授对稻盛说:“你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谢恩会结束后,稻盛准备回家的时候,内野教授又热情地邀请他:“稻盛同学,我们一起去喝杯茶,好吗?”随后,受宠若惊的稻盛被教授带到位于天文馆路上的一家很高档、雅致的茶馆。

还是个穷学生的稻盛从没有出入过这种高档场所,略显紧张地跟在教授的后面。在这家茶馆里,内野教授告诉稻盛要想成为一名工程师必须有的心理准备等。这让稻盛深深感受到了教授对他的爱护和期望。(稻盛和夫《稻盛和夫自传》)

内野教授起初还担心鹿儿岛县立大学的学生水平不行,总有些不安。现在看到有稻盛这样优秀的学生,他就安心了。同时,他抑制不住对稻盛的喜爱,想尽可能多地给予帮助和鼓励。

这就是缘分吧。内野教授后来成为稻盛无话不谈的“终生心灵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