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世界中国心——记林峰
林峰,中国国际象棋著名理论工作者与社会活动家。国际裁判、国家级教练。曾四获上海市冠军。1987年始进入国家队工作,后为中国棋院国际象棋部主任。历任全国和国际比赛裁判长与申诉委员会主任、国家级裁判技术主考、中国国际象棋协会秘书长与副主席、竞赛裁判委员会主任。2001年被国际棋联授予我国首位国际比赛组织师称号。著作等身,曾编写过《国际象棋教材》《国际象棋字典》多本书。现任上海国际象棋小世界棋艺俱乐部名誉理事长。
2014年8月,中国男队拿下了第41届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冠军赛桂冠,一举打破了欧美人长达87年的垄断,终于圆了几代中国棋手的梦。
说也巧,此时我正在采访自20世纪90年代始任中国国际象棋集训队领队兼教练的林峰,他应小世界俱乐部理事长朱良潮之邀,来上海罗阳小学国际象棋基地讲学。得知中国男队夺冠,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老泪纵横:“祖德兄提出的中国国际象棋四步走的发展战略已实行了三步,看来进军第四步也不远了,他若活着,该会多高兴啊!”
我是在莘庄一家旅馆内见到林峰的,当时,他正在电脑上全神贯注走3分钟快棋。林峰已过古稀,个子不高而敦实,快言快语。他说:“我本是上海人,回上海来授课,我乐意。再说,朱良潮乃我学生,他经办小世界俱乐部、推广国际象棋是好事,我当大力支持,为他张罗,摇‘棋’呐喊,更何况这本身也是我的本职工作。”
艰难创业
在中国,棋大致分为三大类:围棋、象棋、国际象棋。
围棋在我国的存在至少有2500年的历史,传至日本起码也已1000多年了。围棋在我国古代颇为风行,文人学士、帝王将相,以至才士淑女、僧尼黄冠都常以弈为尚。“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可见古人嗜棋的程度。当今下围棋的人也有八九千万人。
象棋起源于春秋战国,如今,在中国下象棋的人有2亿之多。
至于国际象棋,我国起步是很晚的。清光绪三十年(1904),上海成立过“万国象棋会”,该会由英、美、德、法、意、荷兰、葡萄牙、丹麦等国的旅沪侨民参加。民国初年,国际象棋才在我国的教会学校及知识界逐渐流传,先辈谢侠逊、尤彭熙、潘济时当时先后参加了上海万国象棋会等组织。如今,全球下国际象棋的人已有6亿,其中5.8亿全在欧美发达国家,而在中国,在册棋手还不到400人,真正的职业棋手还不到70人,少之又少,堪比珍贵的大熊猫。
在国际象棋大环境极端不利我国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能以少少许胜大我们几千乃至上万倍的棋国呢?我国很不起眼的这个体育项目怎会迅速变成国际领先的项目呢?
林峰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惺惺相惜: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左)和林峰大师
1987年4月,杭州举办全运会国际象棋比赛,时任国家体委竞赛训练四司副司长、分管棋类工作的陈祖德找到了林峰,坦率地问道:“如何把我国的国际象棋运动搞上去,是困扰着我的难题,我想请教你,听听你的建议。”
林峰也不客气,侃侃而谈:“要提高,必须抓普及,苏联一棋界权威曾有一套‘千名爱好者中出一大师,千名大师中才能出一棋王’的金字塔理论,我看较适合人口众多的我国。我们必须从基层抓起,由此选出拔尖人才。”
陈祖德听了连连摇头,娓娓反驳道:“人们常说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这句话没错,但凡事还要根据本国的国情来办。我国的自行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普及的了,但达国际水平了吗?相反,我国学跳水的人不多,然而跳水健儿不也拿下了许许多多金牌吗?当前,国人都还不了解国际象棋,又如何普及?总不能拉郎配,硬来!我以为国际象棋要勇夺冠军,必须先培养尖子,拿下好名次拿下冠军,造成轰动效应,然后再大力普及。”
一席话,句句中肯,当即点醒了林峰。陈祖德又具体指点:“目前,男队要拿世界冠军,很难。女子成长周期快,不如我们先抓女队,以她们为突破口,让她们先登上世界棋坛。具体办法是男帮女,老带新,集中全国最优秀的教练和运动员,先攻此一役。”
不久,陈祖德下调令,将林峰调至北京委以重任,把自己亲手组建的国际象棋集训队交给了林峰等人管理。
创业是艰苦的,当时一者全国棋坛高手太少,二者经费严重不足。陈祖德鼓励各位:“人才不够全国调,你们点谁我调谁。至于经费,我去想想办法,但更主要的还得依靠你们自己努力去克服。”见陈祖德如此坦诚,大家服了,二话没说,说干便干。
限于经费,集训队采用“黄花鱼,溜边走”的原则,住地专拣房租低的租。那时远离北京闹市的摩托运动学校(老山基地)房租极低,林峰便选中了那里。
那里,除了尘土飞扬,便是泥堆的坡和一地的坑坑洼洼。晚上不要说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几点闪烁的灯光已经是很不错的美景了。枯燥、寂寞易令教练和运动员烦躁。为此,林峰奔走于200来家赞助商之间,惶惶栖栖地筹款,以改善队员的生活条件。陈祖德也时来鼓励大家做德才双馨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要求他们耐得住寂寞,“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具备斗士精神,才可望攀登高峰。
陈祖德本是棋坛高手,故他每次来基地,总要找个对手厮杀一番。1988年初夏的一天,陈祖德来与诸宸下棋。那时,诸宸才12岁,是为赴罗马尼亚参加国际少儿分龄组赛而在此稍作停留的。一局结束,陈祖德兴奋地对林峰说:“这小孩了不得,有灵气,你们要好好培养,将来定能成大器。”果不其然,诸宸随即在该国际大赛12岁女子组夺魁,成为我国第一个世界级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后又获青年、成年两项世界冠军,曾被国际棋坛誉为“最有可能向‘外星少女’小波尔加挑战的世界级女星”。
来访基地时,陈祖德常对教练打招呼:“我很对不起你们,限于条件,让你们在这里吃苦了。”亲切诚挚的慰问也坚定了众教练的信心。就在这一年,陈祖德向集训队提出了先夺女子个人世界冠军、再夺女子团体世界冠军、随后男子团体进入世界赛首列,最后夺取男子赛好名次的“四步走”计划。
已至知天命之年的林峰,自接受陈祖德委任之后,常恐托付不效,故昼夜操劳。他积极抽调全国最优秀的教练和拔尖的少年棋手集中到京长年训练。林峰制订的训练计划严格,为此常受到队员的抱怨:“林指导制订的训练日程像列车时刻表一样,周密得滴水不漏,逼得我们气也透不过来。”与此同时,他还要为集训队筹资。要知道那个年代,百万富翁富婆是极少的,拉些资助真是比登天还难。为谋国际象棋大局,林峰只得耐下性子委曲求全,四处游说,辗转谈过200多家中小企业。
林峰工作事必躬亲。晚上10点半,他会准时去队员宿舍逐一催熄灯,回来再写工作日记;第二天清晨,他又得“挨家挨户”去叩门叫早。队员有时开玩笑道:“林指导比闹钟还准时,真是什么都要管的不管部长。”
初战告捷
正因为林峰以为国甘当孺子牛、工作愿做螺丝钉的精神统领全队,在集训队全体同仁的持续合作努力下,中国国际象棋的奇迹发生了:1991年10月,21岁的女棋手谢军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的女子世界冠军赛中,战胜了称霸棋坛13年之久的女王奇布尔达尼泽,成为国际棋坛新皇后,打破了欧洲的长期垄断,为我国国际象棋开创了新的里程碑。
谢军的胜利,不仅震动了世界棋坛,更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空前规模的国际象棋热。正当棋界上下欣喜若狂庆贺之时,陈祖德冷静提出:“切莫被胜利冲昏头脑。就以女子而言,论整体实力,我们不如苏联;论群众基础,我们不如南斯拉夫;论个人成绩,我们不如匈牙利波尔加三姐妹。这次历史性的突破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任重道远,还需同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我们何不借谢军夺冠之风,普及我国的国际象棋呢?拜托了,一切拜托你们了!”
古训曰:“人最大的忌讳莫过于自足”,“自谦者,益之”,陈祖德语重心长一番话,深深打动了大家。集训队领导开始从幼儿基础布局,形成天津少年基地、北京国家基地,伦敦国际基地的“三点一线”的集训“高速公路”的直通车,战略方针从“女子为主”逐步调整为“男女并重”,又逐渐突出通过整体展示实力的男子地位。很快,集训队从章钟等四小虎扩展为有14岁的倪华等加盟的“十小虎”;曾先后获得14岁世界女子冠军的徐媛媛、王瑜等“幼凤”也加盟了集训队。精兵队伍扩大了,成绩也节节上升,女队在1998年夺得了奥赛女子团体冠军;2014年,中国男队合力“虎口拔牙”,又拿下了第41届奥赛的世界团体冠军。离陈祖德提出的第四步“最终夺得男子个人冠军”,仅是一步之遥了。
荣耀时刻:中国女队夺得奥赛三连冠(2002年)
少年立志
林峰出生于上海南市十六铺。解放初,从商的父亲受到冲击,下了大牢,殷富的小家顿失顶梁柱,一家七口,仅靠母亲47元月薪艰辛维持。小时的林峰就十分懂事,为了赚钱贴补家用,小林峰晚上帮人看守水果摊,5角钱一夜,他说:“不要小看这5角钱,一个月也有15元了,当时它可是我们家的救命稻草。”母亲在浦东菜场工作,每天早晨4点钟就要上班。星期日不上学,林峰便随母亲去菜场,刮鱼鳞赚小钱。十六铺至浦东要乘渡轮,严冬腊月时冷达零下10°,林峰常被江风刮冻得小脸红红紫紫,瑟瑟发抖,但到了菜场就赶紧戴上纱手套,拿起钢丝球为顾客加工带鱼,剖肚刮鳞,一条条地忙,一角一角地积累。阿姨们对他又是怜悯又是夸:“人小志大,吃苦耐劳,以后必当人上人。”前前后后,林峰随着母亲摆过茶摊,叫卖过南瓜汤;他跟着母亲捡过猪鬃,拆画报做过纸袋,只要能维持生计,什么苦活他都肯干。
尽管生活如此艰难,一家人仍和和睦睦地守在母亲的周围。母亲十分懂得“学而优则仕”“读书能改变命运”的道理,自己再苦再累,也总是鼓励孩子们去读书。因为出身不好,弄堂里的小朋友很少与林峰玩,母亲便教林峰下象棋娱乐。林峰5岁就学会下棋,刚开始,母亲可让他车马炮;不出半年,林峰就可让母亲车马炮。如今,林峰常会自豪地对别人说:“我学棋的启蒙老师是我母亲。”有时,林峰也会感慨地说:“往事不堪回首,它是酸苦的,也是甜蜜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如没有以前的苦难,又何来林峰今天的甜呢!”
艰难的环境,穷困的境遇,往往也是磨砺人意志的利剑,它会给人智慧,也会磨练人的性格。看似温和的林峰,却有着极强的好胜心。
儿时的林峰喜读《杨家将》,折画报时,他喜欢收集岳飞、戚继光、梁红玉等民族英雄的画像,他们那忠君报国的刚烈性格潜移默化地扎根在林峰幼小的心灵之中。他给我讲了他小时的几个故事,让人回味,让人深感“性格决定命运”的某些哲理。
在小学五年级时,林峰总喜与班中同学比高低。有个同学古文底子较好,能背上二百多首唐诗,挑衅着要与林峰比背。林峰几回败下阵来,多少挫伤了自尊心。于是不买账的林峰向人借了一本《唐诗三百首》,悄悄地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竟把这三百首从头到尾都背了下来。再次遇上这位同学背唐诗挑战时,林峰便出其不意地背出了由作证的同学随点的每一首诗,顺利击败了对手,乃至惊动了学校,被班主任树为背唐诗的楷模。
林峰还清楚地记得1957年11月19日那一天,那是他击败城隍庙象棋擂台主的一天,也是他下棋踏上正规之路的一天。
当时,颈戴红领巾的林峰,路过城隍庙九曲桥边的棋室,见一个30来岁的棋手正在此摆擂台,他喜把对手“剃成光头”而后快,还要调侃人家,弄得输棋人丢尽面子。在一旁的林峰人小气大,实在看不下去了,指责擂主:“你棋品不好!”擂主见他个儿小,轻蔑地说:“小赤佬,你敢上吗?老伯伯让你两只马,也能杀得你人仰马翻。”上就上!但擂主毕竟老练,连胜两局,嘲道:“记牢,小赤佬,要赢老伯伯,你吃上几年萝卜干饭,再来!”
回家后,林峰咽不下这口气,誓志来日必胜此人。他上科技书店去淘棋书,在弄堂里寻找好手拜师学艺……半年之后,即杀回城隍庙。擂主见“红领巾”杀回马枪而来,知道善者不来,也就十二分认真地应对,但还是被林峰连下三城,只得连连作揖:“小英雄,我服了,我不是你的对手。”从此以后,林峰取代那男子,成了新擂主。
也就是从这次较量起,林峰正式起步,寻正了自己的下棋之路。以后,他参加了上海组织的象棋千人大赛,一气打进复赛,胜了棋王朱剑秋。少年得志不知天高地厚,或曰“初生牛犊不怕虎”,林峰立下了“打败天下无敌手”之志。
“文革”磨难
1960年,来自苏联的一支国际象棋队访问我国京广沪,进行友谊赛,所到之地竟所向披靡如刀切豆腐一般,把中国棋手杀得片甲不留。在上海象棋界已崭露头角的林峰闻讯,深感这是中国人的耻辱,本是象棋发源地的中国不该输得如此狼狈!他立马决意改学国际象棋,欲学成之后再和洋人比试高低,让源于东方、兴于西方的国际象棋回归中国,一扬国威!
虽说象棋和国际象棋有相通之处,但用惯了右手再换成左手,总不是太顺当。可喜的是林峰在读的浦光中学校长十分支持,校长请名师,搞自教,在学校里形成了国际象棋热。林峰的班级几乎人人都是下棋好手,林峰与几位同好自封“五虎将”,摆擂台,从校内一直杀到校外。“好斗”、敢于胜利、“有创造性”,也成就了他们班的威名。
作为领头羊的林峰自然不甘落后,他开始收集国内外国际象棋的棋谱,研究欧洲高手的棋路。他拆棋、打谱,没有复印机便用手抄。学校资料少,他便到大型图书馆去借,用脑子记。“勤之勤之,至道非弥”,功夫不负有心人,林峰的棋艺得以飞速发展,他于1962、1963、1965年连夺了上海市锦标赛冠军。
正当林峰踌躇满志、雄心勃勃地准备向全国乃至世界冲击之际,正值国内“阶级斗争为纲”风气盛行。因此,尽管林峰成绩优异,考分超标,又有一技之长,却因为出身不好被封杀,失去了进高等学府深造的资格,被分配到一家五金交电公司任仓库保管员;也因为出身不好,夺得三届上海冠军的林峰,也无缘进入上海市队集训。此时的林峰开始跌入了他的人生最低谷。然少年立志的林峰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抱着“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的立世原则仍坚持不懈追求着自己人生的大梦。
不久,一场更大的噩运向林峰扑来,他被打成了“走白专道路的反革命小兔崽子”。造反队欲拉他出去批斗,一位领导在旁劝道:“林峰还没有到批斗的级别,你们斗了他,反而显出你们造反派没有政策水平。”此语巧妙地救了林峰,使他免遭了一场“戴高帽、坐飞机”游街的劫难。说也怪,倔强的林峰却也不怕,待风头过后,他又重新收集、摘抄俄文版的国际象棋书。他还私下组织地下棋社,集中棋友,切磋棋艺。林峰“胆大妄为”,还牵头组织棋手进行循环赛。为掩造反队的耳目,他们不断地变换门庭,今天在林家,明天在李家。他们可在饭桌上,可在书桌上,也可在缝纫机台板上开赛。有一次,他们聚集在李绍德家比赛,从傍晚一直杀到半夜。里弄工宣队发现李家门口赫然停着近10辆自行车,以为有人深夜赌博,于是上门“活捉”,逼他们交出赌资。后来才弄明白,他们只是工人棋痴。
林峰见未有东窗事发之难,便越发大胆起来,他开始自掏腰包,自编自印棋弈教材和资料动态,开始与全国的棋友通信联络,准备搞一个全国棋友通讯赛。这一举动,立刻得到沉寂已久的全国棋友响应。可惜就在大家跃跃欲试之时,林峰“出事”了:棋讯资料油印件必须经过邮局发送至全国,一次,林峰挟着一大堆邮件去寄发时,邮电局的一名年轻的女工作人员发现邮件上有象征外国皇帝、皇后的头像,还密密麻麻地写有许多外国文字,以为有人里通外国搞特务活动呢!急忙报告邮局的造反队。造反队当即扣留了林峰,同时还报案派出所。后经严格盘查,确认这些棋谱邮件毫无反党反社会的迹象,才通知林峰单位来保人。从此,林峰被看管得更严了。
娃娃教头
20世纪70年代后,百废俱兴。1974年上海市第五届运动会上,国际象棋重见天日。27岁的林峰再夺上海市冠军,满以为此次自己总能参加全国赛了,却仍被排斥在外。中国还在极“左”思潮控制下。几次冲击,几度崛起,又几度沉沦,年龄不饶人,林峰眼看当棋手扬国威的梦已难圆,正当陷入痛苦之时,上海市棋院领导杨明慧眼识玉,把林峰力荐给正在筹建国际象棋培训基地的静安区体委。“国际象棋从娃娃抓起”,这本也是林峰的观点,亲自冲世界冠军的梦已走入绝地,然而,还可以当二传手,培养梯队,让下一代来实现自己未遂的梦想!就这样,林峰成了文革后全国第一位国际象棋专职教练。
普及讲座
但“文革”余毒未尽。不为国人知的国际象棋在大家的概念中,是舶来品,大家还在担心动辄会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举步艰难的林峰如何起步呢?他贴海报,应者寥寥;他提着棋谱上学校游说宣传,收效甚微。“幸好”此时,他踏进了教学质量较差的西康路小学,工宣队正愁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无法管理,也不知谁出了个馊主意:把他们交给林峰去收收心。这一招还真灵,歪打正着。这些学生在林峰的调教下,能安下心来学习了;渐渐地,品行也见改进了,懂礼貌了。林峰笑道:“至今思来,这些调皮学生是我人生的一大宽慰,因为他们有不少已是活跃在国际象棋进课堂的一线人物了。”
静安区队获上海市团体冠军后合影
(第二排中为林峰,其后为静安区体育俱乐部主任朱培康;前排左三为象坛名宿屠景明;第二排左三为李昂;后排左一为朱良潮)
说到此,林峰又提起了一件令他终身难忘的事,那就是他遇到了知音:
“文革”期间,全国教学都处于停止状态,教师无书教,学生无书读,而工宣队又一味地要学生接受与他们浑身不搭界的“抓革命,促生产”的教育。在延安中路小学任教的徐国英老师却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素质教育”。高个打篮球,矮个下棋。老师有事做,学生有知识可学,也许还能培养出几个尖子,何乐而不为呢?这一思路正好与带着普及和选拔人才目标的林峰一拍即合,于是他们通力合作,力求突破。“四人帮”被粉碎后,延安中路小学的篮球与国际象棋,一跃领先,走在全市的前列。
王蕾在林老师从弈60周年庆典中献花
(后立者为长期坚定支持林峰的静安区体委主任唐仙乐)
静安区体委尝到甜头后,更是积极,在一师附小、育才中学、市西中学等学校相应建立了棋队。林峰对我说:“国际象棋必须从儿童抓起,因为他们接受能力强,智力也容易开发。”他不无得意地对我说:“1988年,我曾到中国重型机械幼儿园上课,孩子们只有四五岁啊!这也许是全国第一家国际象棋进课堂的幼儿园了。”几十年来,林峰培训过许许多多的学生,幼儿园、小学一直到高等学府的学生,还有国家集训队的队员。其中有由他启蒙进入上海市体校,14岁成为全国国际象棋最年轻女子冠军,后又成为世界女子亚军的国际特级大师秦侃滢,以及后来成为奥赛团体女子冠军中国队员的王蕾。
林峰话匣子一打开,便像长江的水滔滔不绝。他告诉我:“电视媒体对于大众,影响力巨大。故我曾在中央电视台向全国人民宣传国际象棋。1998年8月,我编导的‘国际象棋电视讲座’被中央台的体育频道播出一整年,每周一期还重播,25分钟,共52期。电视节目由谢军、叶江川、彭小民、秦侃滢、王蕾等特级大师讲解。这是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国际象棋首开的先河,也是我人生经历的第一次。”
林峰认为,一人乐与众人乐味不同,教一人与教众人同样味不同,能把有世界体育皇后之誉的国际象棋,通过电视屏幕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心里,这意味着我国的国际象棋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正是同仁们梦寐已久的愿望。
著作等身
国际象棋是体育、艺术和科学的结合物,兼具竞技、教育、科技、文化、交流的五大功能。卡斯帕罗夫和卡尔波夫的五次“两卡之战”被西方媒体炒得与两伊之战等国际大事相提并论,其意义早已超出了竞技运动自身。林峰说:“我们下棋并没有那么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可为祖国争光。”
“文革”结束,中国还没有一套较规范而又完整的国际象棋教科书,每个教练都是凭着自己的经验,摸索着教。眼见现状,林峰深为不安,他以为,好的船,如没有准确的航标,就会在大海里迷失方向;好的棋手如没有好的理论书来引导,同样也会在棋坛上迷失方向。为了统一教学进度,在征得上级领导同意后,林峰开始着手编写《国际象棋教材》。
说来也有缘,1975年,荷兰数学家、棋艺理论家、曾获世界冠军并任国际棋联主席的尤伟先生访问中国,来到静安区体育俱乐部。在外交纪律极严的情况下,林峰斗胆向尤伟请教了一个问题:“要成为一名高手,哪些书是必读的?”尤伟毫不犹豫地回答:“从入门到提高,不仅要依靠实战,而且要读一些经典的著作,以便在理论指导下更有效地下棋。在对局三个阶段中,开局、残局的理论当然很重要,而作为一局棋的核心部分——中局,其理论也是非常重要的,遗憾的是,它往往不受棋手的重视。因此,对中国棋手来说,我首先要推荐和介绍的就是我与合作者于1964年出版的那两本《中局》。”林峰再欲咨询,陪同的外事人员严厉地打断了他的发问。无奈,林峰只得伺机行事,稍后尾随尤伟进了洗手间,就在那里,他与善解人意的尤伟迅速达成了一项“地下交易”,即尤伟开一单国际象棋书目给林峰,并从荷兰寄《中局》给林峰,而林峰从香港托人汇钱给尤伟。双方悄悄留下地址,即若无其事一般出了洗手间。尤伟回国后,双方遵循承诺行事。由此,他们从初识到相熟,再到知交。林峰开始进行《中局》研读,他与陈桂康合作的《国际象棋教材》也在此时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文革”以后我国这第一本国际象棋出版物,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也给林峰编译出版第二本中文版《中局》增添了信心。
林峰约了通晓多国语言、学识渊博的同事尤伟良合作,着手编译《中局》。为此,林峰苦攻英文,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完成了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论国际象棋规则的翻译》,为翻译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尽管《中局》一书编译还算顺利,可出版却成了大难题,一来国际象棋作品是冷门书,出版社担忧销售不佳;二来,外国书不能作为译著出版,就是要成书也得以毛泽东思想为纲,在每个章节前写上毛主席语录,统领全书。好不容易在书上排好毛主席语录,不料,按嘱装点好了的书稿正要出版,上级又来了紧急通知,要批“两个凡是”,必须把毛主席语录全部撤下。此书磕磕碰碰,一拖就是5年。再要出版之时,上面又来了通知,说教育出版社无权出版棋书,非得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该书才得以在北京顺利出版,成了畅销书。原来,该书不仅为棋手喜欢,还深受国家级教练和地方教练的青睐,叶江川、张伟达、李文良等重量级教练也常以此作为教材。
下了书海的林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应上海辞书出版社之邀,编写了《国际象棋词典》,初版70多万字,2000多条词目,包括对开中残局、学派风格、人物、重大比赛、竞赛制度等的诠解。这部工程浩大的巨书在中国棋界乃属首次,开创了中国棋谱史上的纪录(后在上海文化出版社两度修订再版)。之后,林峰又出版了《棋坛怪杰60局》《世界棋王妙局精萃》《国际象棋教程》系列、《国际象棋女皇谢军》《棋坛巨无霸——卡斯帕罗夫》《一代棋王——卡尔波夫》《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系列》……至2018年底,已达百本之多,约三千万字!难怪陈祖德赞叹道:“我相信每个棋手在成长中不会没读过林峰著作,有的也许就是读了林峰的教材书启航的,因为他的教材书是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所以说,林峰对中国国际象棋的普及和提高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笔耕
兄弟出征:林峰参加1988年希腊萨洛尼卡奥赛(兄林峰为中国队副领队,弟林塔为队员)
见证小龙伏虎:2001世锦赛首轮张鹏翔胜卡尔波夫
欣会同仁:林峰与《64格》总编罗沙尔
裁判培训
林峰有坎坷的童年,有倔强好胜的少年,有蹉跎岁月的青年,他心心念念想要参加全国比赛,想和世界名将决一高低,但命运的安排,使他无缘问津大赛。到了中年,他终被陈祖德所识,调至国家集训队,又破天荒地成为领队、教练、裁判于一身的中国国际象棋的教头。他上百次地出现在全国乃至国际级的赛场上,出任正副裁判长,并成功组办了诸多国际重大赛事。也正因为有着如此这般的生活经历和阅历,林峰才能像魔幻般地写出一部又一部的非他莫属的国际象棋著述。
迎接林峰大师参加见面会(2012,民进自强进修学院)
2018东亚青少年锦标赛
(右起:王频,田红卫,林峰,朱良潮,陈暘)
心花绽放:林峰与国际棋联波丽荷耐德视察上海浪花幼儿园(2003年)
再逢故友:林峰与前世界冠军卡尔波夫(2010年)
采访过程中,我好奇地问林峰:“你一生要下棋,要当教练,要做国际裁判,还要写书,作品又是如此之多,你累不累?”他说:“累!但累也得干!首先,下棋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爱好,做自己爱好的事,就是累了也会觉得欣慰。其次,我已垂垂老矣,如不抓紧时间,留些东西给我们的后代,我岂不虚度年华了吗?何况中国的国际象棋后续人才的培养,始终需要我们再接再厉,不懈努力。”林峰的话,很朴实,但细细品味,林峰还是在追求着战胜世界名将的梦,他要让中国的国际象棋始终领先于世界,让中国的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领奖台上,只不过他现在改变了方式,他在用他的心,奋笔疾书,他甘作人梯,当好二传手,他要与国人一起,去圆梦国际象棋。
嘀铃铃……铃声响了,小世界俱乐部的朱良潮来接老师去罗阳小学讲课了。林峰又要去圆他的梦了。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我心中似乎充实了许多,人生就要像他一样,才有味。
从弈60年:林峰国际象棋思想研讨会
从弈60年:中国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国际象棋部主任田红卫展示百岁笛王陆春龄(右)的献词“龙”
功臣与棋后:左起奇布尔达尼泽,谢军,林峰,诸宸,许昱华(2017年)
金杯献师:朱良潮为恩师组办从弈60周年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