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九宫
宫,《说文》:“室也”,中空而大、雄宏也,常用于皇宫、仙宫、庙宇等。九,老阳,《周易》以阳爻为九。《楚辞·九辨》序曰:“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管子·五行》亦云:“天道以九制。”所谓九宫,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八卦所代表的方位加中位,以九宫位各居一神的形制,故而名之。九宫具体指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其中,乾、坎、艮、震属阳宫,巽、离、坤、兑属阴宫,加上中宫位共为九宫。在《奇门遁甲》中,九宫是排局的框架和阵地,它是洛书与后天八卦的结合。中宫之数为五,寄于坤宫。这样,依据文王八卦方位:坎居正北,离居正南,震居正东,兑居正西,此为四正宫;余乾、坤、巽、艮为四维宫。以四正、四维加上中宫,便构成九宫,并根据洛书的数阵推演出九宫图,即在各宫的数阵上,配合时空方位以形成井字格——九宫格(见图一):依次为一宫坎(正北)、二宫坤(西南)、三宫震(正东)、四宫巽(东南)、五宫中(寄于坤)、六宫乾(西北)、七宫兑(正西)、八宫艮(东北)、九宫离(正南)。此九方,上应九天,下应九野,人应九真(神)以制九窍与九体。这种最初的数阵模型后来发展成为幻方,亦即矩阵。
(图一 九宫图)
九宫的方位: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上九下一,五居中央(见图二)。
(图二 九宫八卦图)
九宫的阴阳属性及运行路线:各宫方位中皆有神祗所居,故称之为宫。从中宫下行八卦之宫,每四步还于中宫,故中宫相数是五。启动时,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坤),阴起于午(乾),因此行九宫时,从坎宫开始。坎,中男,始以言无偏也。
第二步入坤宫。坤,母也。
第三步入震宫。震,长男也。
第四步入巽宫。巽,长女也。
第五步入中宫,寄于坤宫。
第六步入乾宫。乾,父也。
第七步入兑宫。兑,少女也。
第八步入艮宫。艮,少男也。
第九步入离宫。离,中女也。
如此一周循环。一周之后还于中央,再行又从一开始。
后来,这样的“行步法”被道家称之为“步罡”,俗称“踏罡布斗”。此处使用的是“步罡”的一种,即“禹步九灵罡”,练习到高境界,据说能行此步法者本身就会“隐形”,故有“移身幻影”之说。《道藏·太玄部·金锁流珠引》曰:“夫步罡者,是强身健神壮魄之法”,可“度五苦八难,消九厄,治百病”。如此,“九宫八卦”图与“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合的时空概念结合起来,同时也具备了《奇门遁甲》中“休、生、伤、杜、景、死、惊、开”的八门规定,从而为九宫旋转十二桩法构筑了基本的行功路线。
根据洛书数阵,对应后天八卦时空模型,形成如下九宫运行路线图:从坎宫(北)(1)向右上(西南)入坤宫(2),向左下(东)入震宫(3)向上(东南)入巽宫(4),然后回中宫(5),继续向右下(西北)入乾宫(6),向上(西)入兑宫(7),向左下(东北)入艮宫(8),向上(南)回中轴线入离宫(9),沿中轴线下行回归坎宫(1)(见图三)。
(图三 九宫路线图)
“九宫”之法,在中国古代民间有着广泛运用。其中“九宫占”、“九宫术”、“九宫算”、“九宫格”、“太一坛”等,就广泛用于民间的占、术、算、医、纬、建筑等方面。
道教中将九宫数理引入人体修炼的,以武当山道教为代表。武当《修真图》云:“天有九宫,地有九州。人之下丹田有九窍,以象地之九州;泥丸窍有九穴,以按天上九宫。”《上清黄庭内景经·至道章第七》云:“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同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非各别住俱脑中,列位次坐向外方。”务成子注:“神绕丹田而外其面,以捍不祥。”泥丸有九真,每真居一宫,泥丸夫人居中央(见图四)。
(图四 脑部九真九宫图)
《八素经》亦云:“真有九品,向外列位,则当上真上向,高真南向,太真东向,神真西向,玄真北向,仙真东北向,天真东南向,灵真西南向,至真西北向。天真者,不视而明,不听而聪,不言而正,不行而从。”可见,九宫旋转十二桩法不仅健体养生,而且化气以养神,炼养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