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感懷又一年(1)
得和得不到
能得到,一定要得到;不能,只好放棄
常聽得這樣的說法:得不到的,總是好的,比得到了的好得多。例如,有佳人焉,驚鴻一瞥,視為天人,從此不再相見,於是,可以留下無窮想像,甜蜜美麗浪漫,兼而有之云云。
這種說法,十分滑稽,想起來,只是在午夜靜思,想着虛無飄渺的一個對象,自慰式地覺得迴腸蕩氣,哪裏及得上軟香軟玉在懷,實實在在的快樂?
得不到就是得不到,不會是好,得不到絕對比不上得到,說得不到是好的,只是因為得不到,如果有可能得到,決不會有什麼人捨得到而取得不到,因為得到才是好,得不到一點也不好。
(以上一段,宜一口氣讀完,不可中頓。)
可以得到的,絕不要放棄。事實上,世上也沒有什麼人會放棄可以得到的,其所以有放棄這樣的行為存在,完全是由於根本得不到,想不放棄而不可得罷了。
很重要的是,如果得不到,而非放棄不可時,那就一定要放棄,可以得到的,一定要得到,明明得不到的,那就放棄,雖然知道得到比得不到要好得多,但是有什麼辦法呢!
天堂
自由是天堂
看了很多中國大陸上的文學作品,這類作品,大都有十分強烈的寫實性,就算是小說也好,往往就是作者的自傳,如遇羅錦的《春天裏的童話》。
看這些作品中寫的男女情愛,不就知道香港青年男女、成年男女之幸福。在封建觀念的陰影下,中國大陸的男女,只要互相多望幾眼,多講幾句話,就可以在群眾的心目中,演變為桃色新聞,而使當事人受到實實在在的壓迫,壓迫力之大,可以到活不下去的程度。
在香港,男女之間,不論怎樣談情說愛,同居而不結婚,經常“純粹租房”而不同居,誰來管你?雖然也有點衛道之士,扭扭捏捏罵上幾句“真不要臉”,可還得小心翼翼,一個不小心,犯了誹謗罪,就要吃不了兜着走,鬧個灰頭土臉。
自由的環境,是男女情愛的天堂,香港人或許有點身在福中不知福。而這種福,根本是人天生下來的權利之一,不應受任何力量所限制。
任何人都有權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處理自己的情愛問題或性問題,只要你的對象和你的心意一致便可。這樣的環境,才真正是人可以生活的環境。
桎梏
先生理後心理
很有趣的一則新聞:“聖誕節過後,到‘家庭計劃指導委員會’求助,要求服食‘事後避孕丸’的少女,一共有十四人……”
只有十四人?實際數字,當然不止,十四個,只不過是去求助的而已。
別想歪,實實在在想一想:是不是可以假設這十四個少女,在聖誕節之前全是處女?不然,為什麼不簡單地“事前”,而要那麼麻煩地“事後”?這種想法,至少有八成是可以成立的。
只要在這樣的事件中,沒有醜惡或犯法的成分在,這類事,實在是很優美和浪漫的,就算自此之後,一切不再存在,也是一個使人畢生難忘的記憶。
自然,男性和女性有生理的不同,上天似乎特別苛待女性,在浪漫的歡愉之後,要獨自承擔懷孕的後果。“事先”既然無法預防,感謝科學昌明,提供了“事後”的處理,免除了女性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枷鎖,使女性可以更自由地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
女性,必須先擺脫了生理上的桎梏,才能進一步擺脫心理上的桎梏,求助的十四位少女,全是聰明的現代女性。
自己
任何情形下不要摒棄自己
一個人的風度,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要假充,當然可以,但必然不能長久。假裝出一種風度來,等於把自己隱去,充作另一種人——這是一種專業本領,演員的本領,而即使是演員,也無法長期處於扮演狀態之中,也還有還他自己本來面目的時候。
所以,把自己的本來性格掩飾起來,刻意去營造和自己性恪不合的風度,必然是一樁十分吃力而且不能討好的事,也所以,在任何情形下,不必做這種嘗試。
一般來說,男女在初相識而又雙方略有意思之際,最容易有這種掩飾假充的情形出現,目的是想對方有一個好“好印象”。
這也是很冒險的事,怎麼可以肯定假充出來的風度一定能給對方好印象呢?若是反不如原來的真正風度,那豈不是冤枉之至?
在任何場合之下,維持自己的本來面目,是最不吃力的事,根本不需要去花任何氣力做作,除非有做作一輩子的本領——一般來說,幾乎沒有人會有這種本領的。
自己就是自己,這一點十分重要,若是連自己也摒棄自己了,誰還會要你呢?
別人
別人是怎樣的是別人的事
有很多種痛苦,是人自己找來的,喜歡和別人作比較,就是一種自己找來的痛苦。自己是自己,別人是別人,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把自己和別人來作比較呢?本來是全然沒有關係的兩個個體,一比較,事情就多了起來,種種困擾痛苦,也就應運而生。
在比較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有發現,別人比自己生活得開心、快樂,也會發現,別人的事業順境、愛情稱心,而自己彷彿什麼也沒有。
在比較的過程中,在發現別人比自己強的情形下,憤懣之心,油然而生;為什麼?自己好像在任何地方,條件都不比他差,何以在實際上,卻處處不如別人,這是為什麼?是命運差,還是一時的時運未濟。將來會怎樣,會一直比人差,還是有朝一日,可以飛黃騰達,揚眉吐氣。
在和別人相比較的過程中,很難發現別人比自己差,原因很簡單;一、人很少把表面上看得到比自己差的人作比較對象。二、表面上看起來比自己好的人,他的差處,他人是看不到的。
別人怎樣是別人的事,要自尋煩惱,只管經常找人比較。
舞台
演砸了不能怪任何人
常聽得一句話:人生如舞台。這句話,其實不夠完整,人生怎麼如舞台呢?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人的一生,如同舞台上的演出。或者簡化為“人生如演戲”。句子完整了,可是這種說法,還是有點問題。
人生真如演戲嗎?當然不是,演員在舞台上演出,至少,這套戲的結果如何,演員是知道的。就算台上的演員對戲的結局不喜歡、不滿意,他也無法更改,該他唸什麼台詞,他就只好唸什麼台詞;該他做什麼動作,他就只好做什麼動作,照着劇本,照着導演的意圖,一板一眼做下去,到做完為止。
可是做人卻完全不同,根本沒有人知道做下去,結局會怎樣。非但不知道結局如何,連場與場之間、幕與幕之後,會有一些什麼樣的曲折變化,也不知道,甚至可以說,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都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發生,就在無數的未知數之中翻滾,而且,也沒有導演指揮你該怎麼做,一切全是你自己,自己是自己的導演。
一台戲演砸了,怪來怪去,可以怪在很多人的頭上,甚至可以怪觀眾不會欣賞。
一生做人做砸了,只能怪這個人自己。
灰冷
沒有盡頭的折磨
心灰意冷,是精神上的疲倦。精神疲倦對人來說,是一種致命傷,癌症還有治癒的希望,而精神疲倦,卻是不治之症。
肉體疲倦是最不成問題的,倒頭大睡,一覺醒來,又精神奕奕,那是一種可以趕得走的疲倦。但是精神疲倦卻是趕不走的,無法藉休息或睡眠使之消失,不但不能使之消失,甚至不能使之減輕。
就算不消失、不減輕吧,也不要緊,似乎也不那麼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精神上的疲倦,是不受人意念的控制,而在不斷自動增加的,今天比昨天疲倦,明天又比今天更疲倦。
可怕吧,這樣子無可解決的疲倦,倦得全身每一個細胞都在發抖、都在慘叫,可是它一樣頑固地在增加着它的強度。
好了,增加就增加吧,只要有一個盡頭、有一個飽和,受慣了精神疲倦折磨的人,只怕也承受得起,來就來吧!
然而,真正真正直正可怕的是:精神疲倦永無盡頭,沒有飽和,把人推向一個全不可測的深淵之中。
唉,真要命!
一天
不論什麼人,一定過一天少一天
人會問:生命的價值是什麼?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或者說,這是一個有太多不同答案的問題。
(呵呵,有太多不同的答案,其實就是沒有答案。)
(有答案,只是一個,而且是絕對肯定的,例如,二加二等於四。)
或者把問題具體化一點:今天一天,你做了一些什麼呢?那就可以有許多具體的答案了,因人而異,政治家可以答今天作出一個巨大的決定,科學家可以答今天作出一個重大的發明,軍人可以說打死了多少敵人,小職員可以說消磨了一天,富商可以說賺進了若干,學生可以說學到了多少知識,作家可以說創作了多少,清道夫可以說掃了幾條街。
有的在一天之中所做的事,足以影響如今的千千萬萬人,有的在一天之中做的事,足以影響千秋萬世,有的一天所做的事,完全沒有意義,那麼,是不是有價值上的分別呢?
要我來答,我會說:全是一樣的,不論什麼人,過了一天,只表示他的生命,少了一天!
距離
決定一個人美醜的感受
在美麗和醜惡的感受之間,距離所起的作用極大,甚至可以在概念之上,形成一個定律:距離愈遠,愈容易感受到另一個人的美,同一個人,近距離可能極度醜惡,但當距離逐漸拉遠之際,他的醜惡程度就會相應減低。如果和這個人的距離,根本到了遠不可及,永遠沒有接近的可能時,那麼,醜惡的形象,完全消失,只剩下美麗的憧憬,只有美的感受,再也不會有醜的。
所謂“距離”,自然不但指相隔多少里多少尺而定,而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接近。一個人,在另一個人心中的印象極好,但那只是因為距離遠的緣故,一旦有機會距離拉近,才知道全然不是那麼一回事,和自己想像全然不同的,大有例子在。幾乎十個之中,沒有一個是可以例外的。
那自然是由於,每一個人是他自己,另一個人根據自己的主觀,在距離之外,去塑造設想這個人是什麼樣的,自然不可能正確,所以一旦距離縮近到可以知道對方真正的是怎麼樣之際,非但大失所望,甚至會有大驚失色的情形出現。
很多情形之下,別太去接近一個人,如果你不希望破壞對他的好感的話。
了解
完全可以不必
常聽得“理智型”的對白是:“我們互相之間還不是很了解,所以只是普通朋友,不是愛侶。”這種說法,十分好笑,但一直被引用着。
男女相愛,愛情的基礎是在相互了解之上嗎?當然不是,如果是,一見鍾情就被徹底否定了,才一見,何了解之有?但居然就鍾情了。
愛情純粹是感情上不可解釋的一種衝動,可以長久永存,也可以倏來倏去,它和男女雙方互相了解,如果有關的話,那就是相互了解愈多,愈不可能有愛情發生,等到相互之間,把對方了解得一清二楚,再也沒有半分保留之際,這一雙男女之間若是還能有愛情,那才是怪事,他們可能成為好朋友,但愛情的火花,卻不會在了解的基礎上迸發,就如同兩塊火石,無法從水中碰擊而生出火花來一樣。
愛情,十分之衝動盲目,一點也經不起道理的分析,也千萬別去分析它,因為不會有結果,不會有幫助。
甚至可以說,當一方開始企圖去深入了解另一方之際,雙方之間的愛情,已經不再是原來的那樣不顧一切的熾熱了!
誰要了解!完全不必要!
相信與接受
不論如何,事實不變
同一個電視劇中,有兩段情節,都是女的對男的表示厭倦,而男方卻一個表示“不信”,一個表示“不會”,反應之有趣,得未曾有。
當你過去熱烈愛過,現在也正熱烈愛着的人,對你講一句:“我不再愛你”時,自然有可能是在開玩笑,也可以不相信,但不論是已婚夫婦也好,同居男女也好,甚至只是在拍拖伴侶,除非真是沒有感覺如木頭,不然,必然不至於要等到對方講出,“我不愛你了”這句話,就早就可以心中有數,清楚知道的了。
愛情在的時候是怎樣的,愛情消失了,又是什麼樣的,難道還要一一舉例說明嗎?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一點一滴之微,必然可以覺察到有變化,已經可以知道變化的程度,哪裏會等到有一方講了,另外一方居然還不相信的事情發生了!
戲劇自然只是戲劇,人生也只是人生,儘管人生如戲劇,戲劇也可以如人生,但多少有點不同,現實生活之中,是不是有這種對方講明了還不相信的人呢?自然也有,但不是真的不信,而是不願意接受事實。
接受與否,無關宏旨,事實是不變的。
嘆氣
心理上的暫停
人在高興的時候,自然而然會笑;在傷心的時候,自然而然會哭;在無可奈何的時候,自然而然會嘆氣,長嗟短嘆,幾乎可以代替了整個呼吸的過程。
一口氣,用正常的呼吸方法呼出來,和用嘆氣的方式呼出來,在人體的生理上,不造成任何不同的影響;同樣是一些二氧化碳,離開了人體,接下來的動作,也必然是吸進另一些空氣。
可是事實上,嘆息和正常的呼吸,在心理上卻有着極大的差異。當你感到壓力由四方八面而來,當你感到壓力像膠漆一樣,將你緊緊包圍住,當你感到自己,像是一隻跌進了樹脂中的昆蟲,再也無法擺脫稠黏的樹脂的羈絆,而要在樹脂的硬化過程之中,成為殉葬品的時候,大大嘆一口氣,雖然對於改變整件事,實際上一點幫助也沒有,但是在那一口氣疾吐出來之際,心理上總可以有那麼千分之一秒,甚至萬分之一秒的輕鬆感;把多少雜亂的思緒,把多少糾纏的苦惱,把多少膠着的痛苦,把多少難以自處的彷徨,都可以暫時在吐出一口氣之間暫停一下。
暫停雖只千分之一秒,也是好的。
且來長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