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支持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氧  疗

通过增加吸入氧浓度来纠正患者缺氧状态的治疗方法即为氧疗。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给予氧疗。
一、吸氧浓度
确定吸氧浓度的原则是在保证PaO 2迅速提高到60mmHg或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SpO 2)达90%以上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吸氧浓度。
Ⅰ型呼吸衰竭的主要问题为氧合功能障碍而通气功能基本正常,较高浓度(>35%)给氧可以迅速缓解低氧血症而不会引起CO 2储留。对于伴有高碳酸血症的急性呼吸衰竭,往往需要将给氧浓度设定为达到上述氧合目标的最低值。
二、吸氧装置
1.鼻导管或鼻塞
主要优点为简单、方便,不影响患者咳痰、进食;缺点为氧浓度不恒定,易受患者呼吸的影响。高流量时对局部鼻黏膜有刺激,氧流量不能大于7L/min。吸入氧浓度与氧流量的关系:吸入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2.面罩
主要包括简单面罩、带储气囊无重复呼吸面罩和文丘里(Venturi)面罩。主要优点为吸氧浓度相对稳定,可按需调节,且对鼻黏膜刺激小;缺点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咳痰、进食。
3.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 flow nasal cannula)
该氧疗装置可提供10~80L/min、高吸氧浓度、充分加温加湿的气源,并具有一定PEEP的作用,可有效减少无效腔通气,在急性Ⅰ型呼吸衰竭及部分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三、增加通气量、改善CO2储留
1.呼吸兴奋剂
呼吸兴奋剂的使用原则:必须保持气道通畅,否则会促发呼吸肌疲劳,加重CO 2储留;脑缺氧、脑水肿未纠正而出现频繁抽搐者慎用;患者呼吸肌功能基本正常;不可突然停药。主要适用于以中枢抑制为主、通气量不足引起的呼吸衰竭,不宜用于以肺换气功能障碍为主所致的呼吸衰竭。常用的药物有尼可刹米和洛贝林,用量过大可引起不良反应。近年来这两种药物在西方国家几乎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有多沙普仑(doxapram),该药对于镇静催眠药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和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者均有显著的呼吸兴奋效果。
2.机械通气
当机体出现严重的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时,以人工辅助通气装置(有创或无创呼吸机)来改善通气和(或)换气功能,即为机械通气。呼吸衰竭时应用机械通气的主要目的包括:肺泡通气量,降低PaCO 2;改善肺的气体交换效能;减少呼吸功耗,使呼吸肌得以休息。
气管插管的指征因病而异。当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昏迷逐渐加深,呼吸不规则或出现暂停,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和吞咽反射明显减弱甚至消失时,应行气管插管使用机械通气。机械通气过程中应根据血气分析和临床资料调整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的主要并发症包括:通气过度,造成呼吸性碱中毒;通气不足,加重原有的呼吸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血压下降、心排血量下降、脉搏增快等循环功能障碍;气道压力过高或潮气量过大导致气压伤,如气胸、纵隔气肿或间质性肺气肿;人工气道长期存在可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
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用于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已取得了良好效果。经鼻/面罩行无创正压通气,毋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简便易行,与机械通气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患者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清醒能够合作;血流动力学稳定;不需要气管插管保护(即患者无误吸、严重消化道出血、气道分泌物过多且排痰不利等情况);无影响使用鼻/面罩的面部创伤;能够耐受鼻/面罩。
四、病因治疗
如前所述,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发疾病多种多样,在解决呼吸衰竭本身所致危害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病因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十分必要,也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根本所在。
五、一般支持疗法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的存在可以进一步加重呼吸系统乃至其他系统脏器的功能障碍,并干扰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因此应及时加以纠正。加强液体管理,防止血容量不足和液体负荷过大,保证血细胞比容(Hct)在一定水平,对于维持氧输送能力和防止肺水过多具有重要意义。呼吸衰竭患者由于摄入不足或代谢失衡,往往存在营养不良,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及热量供给。
六、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
呼吸衰竭往往会累及其他重要脏器,因此应及时将重症患者转入ICU,加强对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预防和治疗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功能障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特别要注意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詹庆元 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