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吐酸案
外科心法
一妇人,年二十余,饮食后,每因怒气吞酸嗳腐,或兼腿根焮肿,服越鞠丸等药不应。此脾气虚,湿气下注而然也。予以六君子汤、香附、砂仁、藿香、炮姜,数剂少愈。更以六君子汤,数剂而愈。
男子瘰疬已愈,患吞酸,服参、术药不应,彼谓余毒。予治以附子理中丸,亦愈。(胃寒作呕)
校注妇人良方
一妇人饮食每用碗许,若稍加,非大便不实,必吞酸嗳腐。或用二陈、黄连、枳实,反加内热作呕。余曰:此本虚寒中。不信,仍作火治,虚症悉至,月经不止。余用六君加炮姜、木香数剂,诸症渐退。又以补中益气加炮姜、木香、茯苓、半夏,数剂全愈。后因饮食劳倦,兼以怒气,饮食顿少,元气顿怯,仍用前药,更加发热,脉洪大,按之而虚,两尺如无。此命门火衰,用补中益气加姜、桂及八味丸兼服,两月余,诸症寻愈。此症若因中气虚弱,用人参理中汤,或六君子加木香、炮姜,不应,用左金丸或越鞠丸。虚寒,加附子理中汤,无有不愈。(妇人血风攻脾不食方论第七)
名医类案
丹溪治一人,因心痛久,服热药多,兼患吞酸。以二陈汤加芩、连、白术、桃仁、郁李仁、泽泻服之,累涌出酸苦黑水如烂木耳者。服久,心痛既愈,酸仍频作,有酸块自胸膈间筑上,咽喉甚恶,以黄连浓煎,冷,俟酸块欲上,与数滴饮之,半日许,下数次而愈,乃罢药,淡粥调之一月。时已交春节旬余,中脘处微胀急,面带青,气急喘促,时天尚寒,盖脾土久病衰弱,木气行令,此肝凌脾也,急以索矩六和汤与之,四日而安。(吞酸吐酸)
保婴撮要
一小儿吞酸,用六君子汤而愈。后伤食复作,兼泻,先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干姜,泻顿止,又以六君子煎送四味茱萸丸而愈。
一小儿吞酸嗳腐,发热口渴,先用保和丸二服,以消宿滞,又用六君、木香、干姜以温养中气而愈。后伤冷粉,腹胀痛,余用异功散加干姜,诸症渐愈,用补中益气汤加木香将愈。又伤食吞酸腹痛,用六君、木香二剂痛止,又四剂而愈。
一小儿吞酸,喘嗽腹胀,面白兼青。余谓脾肺之气虚,先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二剂,喘胀悉愈,又用六君子汤及五味异功散而愈。
一小儿十三岁,吞酸,每食碗许,稍多则泻或腹胀,面色黄或青白。此脾肺虚,肝木所胜,用六君、干姜、柴胡、升麻,间佐以补中益气汤而痊。毕姻后,兼勤于功课,仍吞酸唾痰,服清热药,大便不实,嗜卧少食,而似肉痿,用前药各百余剂而痊。
一女子吞酸唾痰,恪用清气化痰之药,余谓属中气虚,不信。后觉肚腹肿胀,大小便淋沥而殁。(吞酸)
里中医案
钱机山两膺隐痛,食后刺酸
相国钱机山,两膺隐隐痛,膈间不快,食后苦刺酸。余门人孙黄绪,以六君子加黄连、山栀未效。余曰:肝木挟火,脾土伏寒,乃以参、术各三钱,干姜、黄连、甘草各一钱,煎成加姜汁少许,调治一月而愈。
四明医案
杭人沈孟嘉妻,患吞酸膈痛屡年矣,肌肉枯削,几于绝粒。予诊之,六脉细数。此肝木乘脾土也。先投六君子汤加炮姜。十余剂觉吞酸减半。继用补中益气汤加半夏、炮姜。十余剂而吞酸尽去,膈痛亦除矣。次用归脾汤倍加木香、炮姜,吞八味丸而愈。
木曰曲直,曲直作酸,故凡酸症,悉属肝木,以酸为木气也。然此症在他人,则混入逍遥、左金,疏肝滋肾等症去矣。四明乃从六脉细数中,看出肝木乘脾,而用六君补中等剂,以培脾土,并加炮姜之辛,以制肝木之酸。复用归脾、八味,补火生土,以善其后。试问今人临症,谁则能如此之分明不爽耶?
薛案辨疏
阳山之内,素善怒,胸膈不利,吐痰甚多,吞酸嗳腐,饮食少思,手足发热,十余年矣。所服非芩、连、枳实,必槟、苏、厚朴。左关弦洪,右关弦数,此属肝火血燥,木乘土位,朝用六味地黄丸以滋养肝木,夕用六君加当归、芍药以调补脾土,不月而愈。癸卯年夏,患背疽症,属虚寒,用大温补之药而愈。乙巳年夏,因大怒吞酸嗳腐,胸腹胀满,余以他往,旬日或用二陈、石膏治,吐涎如涌,外热如灼,将用滚痰丸下之。余到诊之,脉洪大,按之如无。余曰:此脾胃亏损而发热,脾弱而涎泛出也。余用六君加姜、桂一钟,即睡。觉而诸症如失,又数剂而康。
疏曰:此十余年之症,皆属脾肝火郁,法当用加味逍遥,甚则用加味归脾之类治之。奈何所服皆寒凉之品,使脾气日削,肝火日少,究竟火不能清,而木土受困,非肝同补何能得愈?然何以不用逍遥、归脾之升发运行,而用六味、六君何也?盖逍遥为肝经郁火之方,归脾为脾经郁结之剂。而兹左关弦洪,非郁火也,阴虚也;右关弦数,非郁结也,脾虚也,故用六味以补阴虚,六君以补脾虚。然二方常用之,每朝用六君,夕用六味。而今则反,是盖右关见数,则肝火已乘于脾,惟恐因六君而脾经之火更炽,故用六味于朝,从气分滋补其脾阴,使肝火所燥之血自润;右关见弦,则脾土已受木克,惟恐用六味而脾经之气下陷,故用六君于夕,从阴分托住其脾气,使肝木所乘之土自全。然脾血已燥,不能当半夏、陈皮,故特加归、芍以濡之。而所以必用半夏、陈皮者,以多服芩、连之寒凝,而脾气已困,故以二陈醒豁之,况胸膈不利,吐痰甚多者之所宜也。后因大怒,吞酸嗳腐等症,即前症也,奈何以二陈、石膏治之,致吐痰灼热虚寒,可知六君、姜、桂是所必用。常见先生治此症此脉,要作雷龙暴发,水泛为痰,以六味为主。今则不然,盖病起于大怒,脾胃已亏损,误用二陈、石膏,脾胃更亏损矣。故从脾胃治,不从肝肾医也。(脾胃亏损心腹作痛等症)
沈大雅母,患脾虚中满,痰嗽发热,又因湿面冷茶,吞酸呕吐绝食。误服芩、连、青皮等药,益加寒热口干,流涎不收且作渴,闻食则呕数日矣。迎先生视之曰:脾主涎,此脾虚不能约制,故涎自出也。欲用人参安胃散,惑于众论,以为胃经实火宿食治之,病日增剧。忽思冬瓜,食如指甲一块,顿发呕吐酸水不止,仍服前药愈剧。复邀先生视之,则神脱脉绝濒死矣,惟目睛尚动。先生曰:寒淫于内,治以辛热,然药不能下矣。急用盐、艾、附子炒热,熨脐腹以散寒回阳,又以口气补接母口之气,又以附子作饼,热帖脐间。时许,神气稍苏,以参、术、附子为末,仍以是药加陈皮煎膏为丸如粟米大,入五七粒于口,随津液咽下即不呕出。二日后加至十余粒,诸病少退,其涎不止,五日后,渐服煎剂一二匙,胃气稍复,乃思粥饮,后投以参、术等药温补脾胃,五十余剂而愈。大雅敢述病状之奇,用药之神,求附卷末,一以见感恩之意,一以示后之患者当取法于此。云尔晚生沈大雅顿首拜书。
疏曰:大凡服对症之药而病益增者,即属虚症居多。如此案论之未始,非湿热饮食之故,而进以芩、连、青皮等物,益增诸病,其为脾胃虚寒可知,所当急与温补也。若但以流涎属脾虚不能约制而必用温补者,宁不知有脾热甚而流涎之说乎?惟因服芩、连、青皮等之后见之,故直断以虚寒也。至于神脱脉绝,惟目睛尚动之时,所以急救之法,与进药之法,实挽回之妙术,所当常切思维者也。然余谓凡虚寒将脱之症,其挽回也易,枯涸将脱之症,其挽回也难。如肾水枯涸,湿火燔灼之症而至于神脱脉绝,目睛尚动时,用补水生津之品,则缓而无济,用回阳壮火之品,则更加焦烂矣。奈何?奈何?总之阳气可挽,阴精难复也。可不重惜平日哉!(脾胃虚寒阳气脱陷等症)
赵吏部文卿,患吐不止,吐出皆酸味,气口脉大于人迎二三倍,速余投剂。余曰:此食郁上焦宜吐,不需用药。乃候其吐清水无酸,气寸脉渐减,尺脉渐复,翌早吐止,至午脉俱平复,勿药自安。后抚陕右过苏顾访倾,盖清谈厚过于昔,且念余在林下,频以言慰之。
疏曰:所吐酸味,气口脉大,自然食郁无疑。然必脉见沉滑有力者为然也。不然,乌知其不犯脾胃虚症乎?至于不需用药者,亦必因其形气不惫耳!观翌日平复,勿药自安之句,岂非形气不惫者乎?或曰若然,何不止其吐而消其食也?曰:观尺脉渐复之句,则知前已尺部无脉矣。古云: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即不吐亦当使之得吐,是因宜吐,故亦不可止吐也。或曰若然,何不涌其吐而出其食也?曰:观患吐不止之句,则知已自得吐矣。若不吐自当涌之使吐,今吐不止,故不可涌其吐也。既不可止,又不可涌,而消其食,出其食更无益于事,且形气不惫,所以不需用药之为得也。
一儒者,面色萎黄,胸膈不利,吞酸嗳腐,恪服理气化痰之药,大便不实,食少倦怠,此脾胃虚寒,用六君加炮姜、木香渐愈,更兼用四神丸而元气复。此症若中气虚弱者,用人参理中汤,或补中益气加木香、干姜;不应,送左金丸或越鞠丸。若中气虚寒,必加附子或附子理中汤,无有不应。
疏曰:面色萎黄,虚者有之,未必至于寒也。至于大便不实,食少体倦,而虚寒始确矣。然而虚热者亦若是,要当于脉气形色参之也。《内经》曰:诸呕吐酸,皆属于火。况酸为木火之味,故余每于吐酸吞酸,食后口酸诸症,皆作肝脾郁火治之,而以加味逍遥散或合左金丸,以治肝经血虚火郁之酸;又以补中益气加丹皮、山栀或合左金丸以治脾经气虚火郁酸。若气血不虚,只是火郁而作酸症,但用越鞠丸或合左金丸治之。所谓脾胃虚寒而患此症者,十中之一也,故先生亦有补中益气加木香、炮姜,不应,送左金丸或越鞠丸之说。此是虚热之法,而非定主虚寒也。至于前云脾胃虚寒,用六君加炮姜、木香,后云中气虚寒,用补中益气必加附子者,前因大便不实而言,后不过疏论而已。盖大便不实者,不利于黄芪、当归之滑润也。前云中气虚弱,用人参理中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干姜、木香,后云中气虚寒,必加附子或附子理中汤者,前是不过虚弱而论,后则虚弱而兼寒也,盖虚弱者,原不必附子之大温大热也。又前云脾胃虚寒,用六君加炮姜、木香,后云中气虚弱,补中益气加木香、干姜者,要知炮姜能温脾胃之寒,干姜不过止呕行滞而已,其功用甚殊也。(脾胃亏损吞酸嗳腐等症)
余母太宜人,年六十有五。乙未春二月,饮食后偶闻外言忤意,呕吐酸水,内热作渴,饮食不进,惟饮冷水,气口脉大而无伦,面色青赤,此胃中湿热郁火。投以药,入口即吐,第三日吐酸物,第七日吐酸黄水,十一日吐苦水,脉益洪大,仍喜冷水,以黄连一味煎汤,冷饮少许,至二十日,加白术、白茯苓,至二十五日,加陈皮,三十七日,加当归、炙甘草,至六十日,始进清米饮半盏,渐进薄粥饮,调理得痊。
疏曰:此症系胃经湿热郁火,以气口脉大而无伦故也。然亦未尝不因肝火而发,故其面色青赤。余意此症何不即用茱、连浓煎,细细呷之使呕吐止,继以清湿热,散郁火之剂,数日可愈矣。何必延至十一日而后进一味黄连汤耶?岂以事关老母,为子者不敢轻易用药而然乎?独不虑吐伤元气,则旦暮不保,何可延至十一日之久乎?要知所吐皆酸水酸物,则湿热郁火亦得从吐而散去。且不言神气困倦,故可缓缓而图也。然不用茱、连,而用黄连者,岂以茱、连入肝,黄连入胃。此症虽因外言忤意而作,而病脉则现于气口胃部,故以黄连入胃为当也。观后所加之药,皆在胃而不在肝,概可知矣。况只言忤意,而不言发怒,则于肝分似无涉也。(脾胃亏损吞酸嗳腐等症)
临证指南医案
朱 五四 阳微,食后吞酸。
茯苓 四两 炒半夏 二两 广皮 二两 生於术 二两 厚朴 一两 淡干姜 一两 荜澄茄 一两 淡吴萸 一两 公丁香 五钱
水法丸。(脾胃)
莫 五十 今年夏四月,寒热不饥,是时令潮沴 ①气蒸,内应脾胃。夫湿属阴晦,必伤阳气,吞酸形寒,乏阳营运。议鼓运转旋脾胃一法,苓姜术桂汤。(湿)
① 沴(lì立):谓天地四时之气不和而生的灾害。
吴 三八 胃痛三月不止,茹素面黄,产后吞酸少食,中焦阳惫,岂宜再加攻泄?与辛补血络方。 阳虚胃痛血络瘀滞
桃仁 归须 公丁香皮 川桂枝 半夏 茯苓(产后)
叶氏医案存真
胃弱,肝气不和,口中吞酸作苦,食物无味。拟进加味温胆汤法。
温胆汤加人参、川斛。
江宁 廿一 食已夕顷,酸水涌呕,饥时不食,又不安适。此久病胃虚,而阳乏运行,浊阴凝聚使然。春季以辛温开导气分不效,思虚中挟滞,泄浊温通必佐养正。苟不知避忌食物,焉能取效?
吴茱萸 淡干姜 茯苓 熟川附 小川连 熟半夏
闾门 三十四 舌粉白,心中寒,呕酸不止,理胃阳必佐泄肝逆。
吴茱萸 川楝子 生炒黑附子 高良姜 延胡索 云茯苓
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钱 嘉善,三十六岁 情志不和,病起于内,由痛吞酸呕吐,卧着气冲,必是下起。议泄木安土。
吴萸 泡 人参 茯苓 川楝肉 干姜 半夏 炒(杂症)
高 江宁,廿一岁 食已少顷,酸水涌呕,但饥时不食,仍不安适。久病致胃虚,阳不运行,浊阴乃聚。春季以开导气分,辛温不效。思虚中夹滞,泄浊温通,必佐养正。苟不明避忌,食物焉能取效。
川连 吴萸 茯苓 淡熟川附 淡干姜 熟半夏 人参(杂症)
李 劳久伤阳,胃痛吞酸,痰多。
熟半夏 延胡索 胡芦巴 高良姜 老生姜 川楝子 块茯苓(杂症)
王 双林,廿六岁 早食呕吐酸水浊涎,心口痛引腰胯,此阳微浊阴犯络,例以辛热。
乌头 良姜 延胡 川楝 红豆蔻 茯苓(杂症)
胡 廿二岁 肾虚遗精,上年秋冬,用填阴固摄而效。自交春夏遗发,吞酸不饥,痰多呕吐,显然胃逆热郁,且以清理。
川连 桔梗 广藿梗 薏苡仁 橘白 白蔻仁(杂症)
沈 五十三岁 吞酸嘈杂,不化食味。
藿香 橘白 川连 金石斛 茯苓 黑栀皮(杂症)
续名医类案
潘埙曰:余昔年脾胃受病,每日申未时饭,至二鼓食消方寝,夜半睡醒,嗳气吞酸,糟粕乘气浮上,起坐摩娑久之复寝,漫服枳术平胃散,或分消,或疏导,久不效。自思年六旬外,恐脾胃弱,不能运化,却去晚餐,凡粘硬果物及湿热酒面,一切不入口,不知何以致此?因读东垣脾胃泻论,乃知阳气下陷,阴火上冲,脾胃不实故耳。得一方曰: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药品主佐在本方,并服药时日,所宜所忌,切中病情。又读调理脾胃治验,谓不可用淡渗之剂,抑遏阳气,反助阴邪,必加升阳风药,以羌、独活、升麻、防风、炙甘草根,截入煎药,水煎服。乃依方服之,片时后阳气缕缕 ①而上,不数日阴火渐伏,脾胃实而愈。(卷十六·吞酸嘈杂)
① 缕缕:连续不断。
朱丹溪治一人,因湿热病,呕吐酸水如醋,用二陈汤加姜炒芩、连、苍术、白术、栀子、藿香、香附、砂仁而愈。
陈三农治一妇,每食止碗许,稍加,非大便泄泻即噎腐吞酸,腹胀痞闷。此脾虚寒不能化也,用六君子加茱、连、藿香、香附、砂仁、神曲、煨姜而愈。(卷十六·吞酸嘈杂)
扫叶庄一瓢老人医案
盛体失血,作酸嗳逆,脉得左涩右弦。合引血干之条,曲直作酸之旨,责之厥阴中阳气上乘为治。
旋覆花 代赭石 老枇杷叶 块茯苓 新绛屑(虚劳)
吞酸欲呕吐,喜静恶动,从郁怒气逆,病在肝胃。此一脏一腑病,和阳解郁。
牡丹皮 黑山栀 钩藤 郁金 半夏 茯苓 金石斛 广皮(郁)
缪氏医案
左关弦急,酸水上冲,脘中不爽,悉是木郁土中,阳微滞运,议与宣通之法。
冬虫夏草 玫瑰花 於术 砂仁 黑沉香汁 神曲 半曲 陈皮 金柑皮
南雅堂医案
脾阳虚则完谷不化,胃阳虚则水饮停阻。今胸胁胀满,纳入辄呕酸水清涎,或嗳腐气,腹中漉漉有声,宜培土利水,参用治中二陈成法。
制半夏 二钱 陈皮 一钱 白茯苓 三钱 人参 一钱 炮姜 五分 熟附子 五分 泽泻 一钱 枳实 八分 豆蔻仁 八分 炒白术 三钱 炒谷芽 三钱(膈症门)
高年下元已虚,寒热邪气扰中,胃阳大伤,酸浊上涌作吐,脘痛如刺,系阳衰阴浊上僭,胃气不得下行,拟用仲景附子泻心汤,通阳之中,并可泄热开导,使中土温和,气机藉以流通,可如法遵服。
附子 一钱五分(泡) 人参 一钱五分 干姜 一钱 枳实 一钱 白茯苓 三钱 制半夏 一钱五分 川连 六分
上药前三味,先另煎取汁,后四味用冷水开水各一杯,煎三十沸为度,倾出去滓,将前三味药汁和服。(膈症门)
王旭高临证医案
祝 胃阳虚则水饮停,脾阳虚则谷不化,腹中辘辘,胸胁胀满,纳食辄呕酸水清涎,或嗳腐气。法以温导,崇土利水。
炮姜 陈皮 苍术 半夏 熟附子 白术 党参 泽泻 枳实 瓜蒌仁 蔻仁 谷芽(噎膈反胃)
吴鞠通医案
许 四十七岁 癸亥二月二十日 脉弦而紧,弦则木旺,紧则为寒,木旺则土衰,中寒则阳不运,土衰而阳不运。故吞酸嗳气,不寐不食,不饥不便,九窍不和,皆属胃病。浊阴蟠踞中焦,格拒心火,不得下达,则心热如火,议苦辛通法。
小枳实 三钱 淡吴萸 三钱 半夏 一两 真云连 二钱,炒 生苡仁 五钱 广皮 二钱 厚朴 三钱 生姜 六大片
甘澜水八碗,煎成三碗,分三次服,渣再煎一碗服。
二十四日 六脉阳微,浊阴蟠踞,不食,不饥,不便,用和阳明兼驱浊阴法。今腹大痛,已归下焦,十余日不大便,肝病不能疏泄,用驱浊阴通阴络法。又苦辛通法,兼以浊攻浊法。
淡吴萸 三钱 小枳实 二钱 川楝子 三钱 小茴香 三钱 雄鼠粪 三钱 广皮 钱半 乌药 一钱 良姜 二钱,炒 川朴 三钱 槟榔 二钱
以得通大便为度。
二十七日 服以浊攻浊法,大便已通,但欲便先痛,便后痛减,责之络中宿积未能通清。
脐上且有动气,又非汤药所能速攻,攻急恐有瘕散为蛊之余。议化髒回生丹,缓攻为妙。(脾胃)
类证治裁
族某 胸痛食减吐酸,由肝逆浊泛。用吴茱萸、厚朴、枳壳、青皮、半夏、茯苓为末。空心日再服,金橘皮泡汤下,有效。
龙砂八家医案
七元泾陶世揆 九月吐酸 呕吐酸水,连饮食俱出酸味,觉刺心而痛,系好饮酒之人,服四帖愈。
茯苓 三钱 桂枝木 一钱 泽泻 一钱 黑山栀 姜汁炒二钱 橘红 二钱 苍术 钱半 楂肉 二钱 砂仁 一钱 甘草 五分 半夏 二钱 姜汁 二匙 铁锈水 三匙(叶德培先生方案)
问斋医案
曲直作酸,酸乃肝木之味。由于土为木克,健运失常,糟粕壅遏,酸馊非寒非热。宜先理气。
广藿香 广木香 鸡心槟榔 川厚朴 炙甘草 冬白术 陈橘皮 枳实 生姜(诸窍)
寿石轩医案
肝阳扰胃,胃中伏饮,懊 ,哕吐酸水,食入反出。脉象弦滑。再延防成反胃。
益智子 一钱五分(盐水炒) 四制於术 二分五厘 云茯苓 三钱 白蔻花 一钱五分 黄郁金 一钱五分 制半夏 四钱 瓜蒌霜 八分 煅赭石 二钱 橘皮络 各八分 汉防己 八分 灶心土 一两五钱煎 汤代水(噎膈反胃)
张聿青医案
右 食入片刻,即吐出酸水,面现青色。询系失恃后悲苦所致。肝火郁极,故作酸也。
桑叶 丹皮 郁金 制香附 山栀 姜汁炒 左金丸
张 左 脉证相安,至暮腹满,酸水上涌。营滞不行,土郁湿困。不能急切图功。
制半夏 白蒺藜 台白术 公丁香 茯苓皮 广皮 淡吴萸 晚蚕沙 炒蒌皮 建泽泻 禹余粮丸 一钱五分,开水先服
吴 媪 风阳较平,眩晕大减,而余威未靖。吞酸涌涎,时止而仍时作。再养肝熄肝,参苦辛以制心火,而佐金气以平肝木。
阿胶珠 杭白芍 黑豆衣 池菊 茯神 炒杞子 女贞子 潼沙苑 左金丸(呕吐附吞酸吐蛔)
柳宝诒医案
平 肝木之气,厥逆不平,内犯中宫,则肢冷吐酸;下注经络,则足膝酸疼。胆木郁陷,脾土不升,致肝气横决无制,或上或下。治当建立中阳,佐以和解通络。须得中气有权,足以御木,乃可着手。
於术 干姜 盐水炒 姜半夏 茯苓 广陈皮 桂枝 白芍 酒炒 川连 吴萸煎汁,拌炒 青皮 醋炒 独活 酒炒 川怀牛膝 各酒炒 苡米 姜汁炒 首乌藤 竹茹 姜汁炒(妇人)
邵氏医案
肝逆犯胃,呕酸作吐,乘脾作泻,脉两关皆弦,苔白根微黄,脐下滞痛,宜治厥阴阳明。
干姜 二分 川楝子 三钱 厚朴 一钱 川连 七分,吴萸五分拌炒 谷芽 四钱,白檀末四分拌炒 延胡 三钱 茯苓 四钱 玫瑰花 五朵 仙半夏 二钱 红豆蔻 一钱 猬皮 一钱
三帖。
曹沧洲医案
右 胃阳不振,时易泛酸,舌白黄。胃气呆木,大便溏,脉弦数。经郁气阻,未易奏效。
生穹术 三钱五分 制川朴 五分 炙鸡金 三钱 淡芩 一钱,酒炒 橘红 一钱 白杏仁 四钱 范志曲 三钱 茯苓 四钱 制半夏 二钱 象贝 四钱 西茵陈 三钱 泽泻 三钱 佛手花 三钱五分 生熟谷芽 各五钱(风温湿热附伏邪伏暑)
右 脉软弦,胃阳式微,不复用事,食入则脘胀格拒,必吐清涎酸苦腻末,始得爽快。舌白,小溲不利,大便尚通,元气因病所损。拟宗昔贤苦以降之,辛以通之,佐以利痰清膈,勿以燥烈劫阴也。
姜制川连 盐半夏 牡蛎粉 橘白 乌梅肉 竹茹 瓜蒌皮 川石斛 白芍 煅瓦楞粉 茯神 绿萼梅(肝脾门)
右 肝病积久,下吸肾水,水虚无以制木,其气横肆不定,乘胃则泛吐酸水;乘脾则胀,中阻则脘痛。时易恶寒,形浮,心中懊恼,莫可名状,脉软弦。拟标本两治之。同守之世兄议方:
归身 二钱,土炒 橘白 一钱 酸枣仁 三钱五分,上川连四分同炒 乌龙丸 三钱,绢包 白芍 三钱 盐半夏 三钱 朱茯神 五钱 大腹皮 三钱,洗 生牡蛎粉 一两,包 竹茹 三钱,水炒 广郁金 三钱五分 瓦楞粉 一两五钱,醋煅,包 绿萼梅瓣 一钱
(肝脾门)
上池医案
作酸吐酸,胃脘辣而痛,此肝阳犯胃,邪不杀谷,谷不易化,所以吐酸而痛。
川连淡醋水炒 陈皮 谷芽 白芍 半夏 茯苓 麦芽 枳壳
肝为乙木,木病司升,上犯必伤胃土,胃气下行为顺,逆乱妄行,呕斯作矣。脉来沉细,所出皆酸浊苦水,此属止脏底之汁,上泛最有厥逆之变。古人理肝无不从苦辛酸浊是调,宗其大旨立方。
川连 焦白芍 川楝子 青皮 焦半夏 归须 泡淡吴茱萸 制香附 延胡 赤苓 乌梅
也是山人医案
朱(五六) 阳明胃衰,脉弦,呕逆吞酸,少寐。此属木邪侮土,拟制肝木,以无犯胃土则安。
淡吴萸 七分 制半夏 一钱五分 淡干姜 一钱 川楝子 二钱 木瓜 一钱 茯苓 三钱 生白芍 一钱五分 生益智 八分
陈(四一) 肝木犯胃,呕逆吐酸。
吴萸 五分 制半夏 一钱五分 延胡 一钱 淡干姜 一钱 高良姜 一钱 桂枝木 五分 茯苓 三钱(木乘土)
苏(三一) 肝木乘犯阳明胃土,呕酸食少,经分不至,脉象弦数。拟制肝和胃。
川楝子 二钱 制半夏 一钱五分 茺蔚子 一钱五分 炒延胡 一钱 郁金 一钱 生香附 三钱 南楂炭 二钱(木乘土)
王(廿六) 妊娠已及弥月,嗳酸荄胀。议安胎饮去芎、归、条芩,加茯苓,即戊己汤加香附、紫苏,茯苓易茯神。
西党 二钱 炙草 五分 制香附 三钱 甜冬术 二钱 广皮 一钱 拣麦冬 四分 抱木茯神 二钱 大白芍 二钱 紫苏 六分(胎前)
阮氏医案
蔡 中土虚寒,肝气上逆,呕吐酸水,拟用扶土抑肝法。
别直参 一钱 炙甘草 八分 淡吴萸 八分 紫丁香 八分 炒白芍 二钱 白茯苓 二钱 春砂仁 八分 姜 三片 枣 三枚 川桂枝 一钱 炒处术 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