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CT和MRI影像解读(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疾病19 胶质瘤治疗后改变

简要病史
例1,男,50岁。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Ⅱ级)术后放疗,总剂量45Gy,1.8Gy/次。例2,女,51岁。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Ⅱ级)术后放疗,总剂量50Gy,2.1Gy/次。例3,女,74岁。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及放疗,总剂量75Gy,2.3Gy/次。
CT与MRI所见
例1,术前T 1WI及FLAIR(图1-19-1A左右图),左额上回及扣带回长T 1长T 2信号肿物,内见长T 1及FLAIR较低信号的囊变区(箭),局部白质髓型破坏及脑沟变窄。手术切除后1周(放疗前)增强T 1WI(图1-19-1B左图),手术区呈不规则厚环状强化(箭)。放疗结束后2个月增强T 1WI(图1-19-1B右图),手术残腔明显缩小、强化减弱(箭)。放疗结束后7个月复查,残腔进一步缩小,强化完全消失(未列出)。例2,术前增强T 1WI(图1-19-2A左图),左颞枕叶低信号肿块,内见不规则结节状及环状强化(箭)。术后1周、放疗前增强T 1WI(图1-19-2A右图),局部手术残腔不规则环状强化(箭)。放疗后5个月增强T 1WI(图1-19-2B左图),残腔缩小,其前外侧见不规则火焰状强化(箭)。DWI(图1-19-2B右图),局部扩散受限(箭),残腔未见扩散受限。例3,术前增强T 1WI(图1-19-3A上图),双侧额叶低信号肿物(箭),内见少许斑片状轻度强化。手术后放疗前增强T 1WI(图1-19-3A下图),病变后部“V”形明显强化(箭),手术残腔边缘少许强化。放疗结束时增强T 1WI(图1-19-3B上图),上述“V”形强化明显增大及强化显著(箭),残腔强化减弱。放疗结束后6个月增强T 1WI(图1-19-3B下图),上述强化大部分消失,仅见边缘轻微环状强化(箭),残腔无强化。
图1-19-1A
图1-19-1B
图1-19-2A
图1-19-2B
图1-19-3A
图1-19-3B
最后诊断
胶质瘤治疗后改变:例1,完全有效;例2,肿瘤进展;例3,假性进展。
病理与临床特点
脑胶质瘤最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以往Macdonald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完全有效、部分有效、真性进展和稳定,目前由于新型抗血管药物治疗和对非强化肿瘤评估的要求增加,已改用2010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标准(RANO)进行评价,包括手术后残腔与放疗后坏死、完全有效、部分有效、稳定、进展、假性进展、假性有效。肿瘤进展与假性进展均可出现头痛、呕吐、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仅根据临床表现不能鉴别,MR检查是治疗后标准随访影像学方法。
CT与MRI特点
①手术后残腔与放疗后坏死:残腔与手术切除范围一致,早期可见环形强化,随访强化逐渐减弱。放射性坏死表现为与照射野一致的轮辐状或不规则环状强化,周围可见水肿信号;②完全有效:异常强化消失,T 2/FLAIR信号稳定或减弱,随访无新病灶;③部分有效:T 1强化减少≥50%,T 2/FLAIR信号稳定或下降,无新病灶;④稳定:T 1增强减少介于25%与50%之间,无新病灶;⑤进展:T 1强化增加≥25%,T 2/FLAIR信号增高及范围扩大,出现新病灶,DWI扩散受限,MRS显示Cho峰增高,CBV增大;⑥假性进展:T 2高信号及T 1增强范围增大、占位效应加剧,甚至出现新病变,但功能MR不提示为存活肿瘤,随访显示影像及临床均明显改善。见于治疗后几周到几个月,可能为一过性血脑屏障破坏所致;⑦假性有效: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单抗及西地尼布治疗后肿瘤强化减弱,T 2/FLAIR高信号范围仍然增大,并非真性抗肿瘤效应,停药后1~2月内强化范围继续增大。
鉴别诊断
主要是治疗后各种表现之间的鉴别诊断。
简要讨论
胶质瘤、尤其是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治疗后可发生各种表现,常规MRI平扫及增强不能确切区分,T 1异常强化既可见于手术残腔、放疗后坏死,也由于真、假性进展,需行功能MR成像方法鉴别,Cho峰增高、扩散受限及ADC值下降、血容量增加则提示为真性进展。采用多模态MRI技术检查是正确评估治疗后改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