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创空间案例评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关村768创意产业园

高校圈里的设计园

一、基本情况

中关村768创意产业园(以下简称“768园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5号,占地6.87万平方米。园区地处中关村核心区,东临八达岭高速、奥运村,西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交通便利,高校科研院所密集,是北京市高知高智人群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园区前身为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原国营第768厂),主要从事国防、科研及重点工程配套仪器的研制和生产。

2009年年底,顺应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和功能定位的需要,768厂自身的科技产业外迁,在原厂区基地创建“中关村768创意产业园”,重点发展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互联网应用设计、数字多媒体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致力于打造全国知名的、文化科技融合的“双生态”(产业生态和自然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目前,园区拥有入园企业10多家,员工4000余人,拥有专利1150余项,2017年园区产值达35亿余元。

中关村768创意产业园大门改造前后对比图

二、改造历程

(一)1958年至21世纪初:辉煌历史

园区前身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原国营第768厂)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微波测量仪器专业大型军工骨干企业,主要从事国防、科研及重点工程配套仪器的研制和生产。经过50多年的发展,大华公司的产品已经覆盖了稳定电源、微波测量仪器、教学仪器、新能源等四大门类。大华品牌在行业内具有相当的知名度,随着我国军事科技发展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为我国工业体系建立和国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21世纪初至2009年:经营困境

20世纪末以来,由于社会体制变革、历史包袱沉重等原因,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使得原定上马的大型合作项目被迫取消,工业基地几近荒弃。为摆脱困境,大华公司决定调整思路,在原有工业基地上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园,盘活存量资源,摆脱企业生存困境,谋求持续发展。

(三)2009年至今:主动转型

2009年,大华公司顺应首都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调整的趋势,主动将主产业外迁,在原厂区创建“中关村768创意产业园”,园区定位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功能示范区,先进入高端产业,再逐步达到产业高端,建设全国知名的、文化科技融合的“双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园区,输出768园区品牌,推动品牌效应的不断扩大与增值,实现传统军工企业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园区的建设为主产业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空间改造

中关村768创意产业园B座1号门改造前后对比图

大华公司历经50年的积淀,生态环境良好,公司自南向北有6座苏式厂房,厂房挑高6~12米,遵循“保留原貌,不搞大拆大建;统一要求,保持厂房和公共空间外观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的原则,对其原有格局、厂房及大片绿地全部保留。同时,为了满足文化创意企业办公使用,对老旧厂房进行了抗震加固、外立面清洗、屋顶大修、重做防水等修缮工程;对外部公共区域进行了翻新道路、安装监控、示划停车位及健步走步道等工程;对配套设施如电力、消防、网络等进行了改造或新增;对原有绿地进行了整治,并重新规划和移栽植物。

每个入驻企业均对厂房内部进行了创意性的改造和利用。按照已经制定的园区整体改造规划和《园区企业装修和施工管理规定》,向园区企业明确园区整体风格和施工管理要求,尤其是外部区域的要求。这样,既满足了设计师们对独特空间的需求,又保证了园区外观上的完整和统一。同时,园区企业自行改造,既节省了改造时间,又节约了改造经费,达到了园区、租户双赢的效果。

在改造过程中,园区2万多平方米绿地全部保留,在此基础上,积极调动入园企业的景观设计、植物研究与设计、绿色节能设计、雨水花园设计等优秀资源,将园区的公共空间进行改造和升级,打造集创意、展示、交流、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自然生态”空间,实现共建共享。截至2017年,园区与入园企业建成立体绿化区1处、“雨水花园”7处、微生态景观10余处,升级园内绿地1万余平方米,未来将进一步对2万平方米的绿地进行升级工作。

中关村768创意产业园C座北侧面改造前后对比图

三、主要业态布局

目前,768园区的入园企业中,90%以上是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互联网应用设计、数字多媒体设计等创意设计类的企业。通过园区的引导、鼓励、支持,促进入园企业之间的互通、互补、互助,推动企业间的有效融合,园区内外产业资源的集聚效应显著,形成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如今768园区基本形成了四大产业集群:以知乎、摩拜单车、春雨医生、脉脉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集群;以海致科技、彩云科技、蓦然认知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以上造影视、鱼果文化科技、即刻视频为代表的视觉设计和影视制作设计集群;以清华建筑设计研究院六分院、阿普贝思为主的建筑景观设计集群。

中关村768创意产业园集群业态和主要企业、特色

四、管理运营

(一)建立园区管理机构——自主运营模式

大华公司通过机构改革和重组,将原来的商贸公司、物业公司、房产科等与老工业基地运营和管理服务相关的部门进行整合,并抽调高学历、复合型的年轻骨干组建成“大华实业公司”,专门负责768园区的管理、服务与运营工作,做“持有型”物业经营。在园区运营过程中,采用“模拟法人制”进行内部独立核算、考评和管控。目前园区的主要收益来源为房租收入,其他收入有物业服务收入和增值服务收入,但占比较小。

(二)持续推进品牌建设

园区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工作,设立专门的部门、规划专项资金进行专业的品牌建设和推广。建园之初,对相关域名(768创意产业园.com,768创意产业园.cn中关村768创意产业园.com中关村768创意产业园.cn, zgc768.com, zgc768.cn)开展保护工作;并对“768设计创意产业园”“大华768”“柒陆捌”进行了商标注册,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注册审核,获得商标注册证。

在对外宣传上,一方面与北京日报、新京报、北京电视台、中关村杂志、海淀报等主流传统媒体长期保持着密切联系。其中,北京日报头版刊登的《768高校圈里的创意园》以及香港卫视播出的《768“双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专题片》,极大地提升了768园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充分运用QQ群、网站、微信平台等新媒体,为园区提供了一个宣传、展示、推广的平台。

(三)以“双生态”建设打造特色园区

768创意产业园积极研究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和要求,科学规划、创意改造、节约改造资金与时间,快速实现基地资源再利用;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优秀企业入驻,引导和鼓励入园企业共建共享768园区的“产业生态”与“自然生态”,保障和促进“双生态”园区建设,提升园区产业集群效应。

1.“自然生态”建设不是简单的“绿化工程”

在入园企业专家的指导下,768园区保留了原有的树种、小灌木、“杂草”,引进了节水抗旱性新植物。同时,积极调动入园企业的景观设计、植物研究与设计、绿色节能设计、雨水花园设计等优秀资源,将园区的公共空间(包含绿地、老工业厂房等外部空间)进行自然生态方面的改造和升级。园区与入园企业建设的立体绿化区、雨水花园、微生态景观,既顺应了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号召,又与园区企业的项目和科研相一致;既满足了园区企业进行项目科研和项目展示的需求,又美化了园区,实现了园区的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大大提升了园区公共空间的生态性、低碳化、节能性和景观观赏性,达到园区与入园企业共同维护、升级绿化环境,共享园区的“自然生态”。

2.引导、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园区呈现“产业生态”

768园区建设之初就坚持创意产业园区的业态定位,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优秀企业入驻,积极推动相关产业在园区集聚,建设共同促进、共同发展、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园区。一是严把市场招租,入园的企业必须符合园区定位。园区不盲目追求“量”的集聚,而强调业态的统一和“质”的能力及潜力,在确定签约之前,对其相关资质进行材料审核和实地考察。二是充分让利,吸引优秀设计创意类企业入驻。大华公司为了吸引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龙头企业入驻,对房租、物业等费用提供优惠或减免。768园区基本实现了“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繁荣发展的局面”。三是引导园区产业集群,促进园区“产业生态”构建。目前,768园区的入园企业中,90%以上是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互联网应用设计、数字多媒体设计等创意设计类的企业。通过园区微信、网站等虚拟平台,图书馆、攀岩馆、咖啡馆、室外活动场等现实平台,文化节、推介会等交流平台,第三方服务机构等专业辅助性平台,以及文科中心、管委会的牵线搭桥,促进入园企业间交流、共享、合作、发展,形成“产业生态网”,推动同一产业链条的上下游企业相互合作、同一专业领域的企业相互切磋、不同行业的企业跨界融合,互相提供专属性、创新性和差异化的服务。

目前,园区已经提供近4000个工作岗位,带动周边地产、服务、制造、娱乐、文化等产业近20亿元。未来,随着园区品质和入园企业品质的不断提升,768园区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更加显著。

五、案例评析

老旧厂房改造拓展文创空间,就老旧厂房产权方的需求来看,对老旧厂房的保护利用,既要能保留记忆,又要能再造辉煌;既要能发挥城市更新的功能,又要能体现原厂精神的传承,为原厂可持续发展服务。而中关村768创意产业园就是传承服务原厂精神的典范。

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大华公司)拓展改造关村768创意产业园,走出了一条国有企业自主运营管理园区,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展之路,成为传统工业企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示范,也是北京市老旧厂房“腾笼换鸟”升级建设文创园区的典型案例之一。首先,768园区的运营管理方是原大华公司的人员,保证了传承的连续性。768园区将原大华公司内部管理服务部门进行整合,成立“大华实业公司”,专门负责768园区的管理运营工作。公司没有豪华的办公空间,有的是简陋的办公室,传承了老军工厂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其次,768园区的自主运营模式,由于没有租金压力,对入园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保证了入园企业的质量,这样有利于园区的转型升级,形成鲜明的园区特色。再次,保留老厂记忆,环境改造宜人,吸引原厂工人经常“回家看看”。园区保留下来“大华厂印迹”的厂史林,厂史林讲述了大华厂1958年建厂以来的历史和成就。园区内基本的建筑结构、绿地等都没有大的改变,花草树木基本上还是以前的花草树木,引进了节水抗旱性新植物,调动入园企业雨水花园设计等优秀资源,将老工业厂房外部空间进行自然生态方面的改造和升级,环境更加宜人,这些都深深吸引了老厂的工人经常回来看看,充满了回家的感觉。最后,768园区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园区与大华公司血脉相连,其良好的运营为其母厂大华公司发展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通过反哺提振了大华公司职工建设、发展企业的信心。同时,利用大华公司的科技产业服务于园区,形成了园区产业支撑科技产业、园区发展反哺科技产业提升、园区产业和科技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大华公司科技产业在电源、微波及微波应用、新能源等领域均有了实质性突破,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768园区在发展上充分利用周边高校林立的区位优势,以及高知聚集,设计、科研、创新创造氛围浓厚的环境特点和人才优势,合理定位,达到了双效统一,探索出来一条自主经营、反哺母厂的发展转型之路。同时,768园区管理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主动谋划园区的升级改造。加强综合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进一步提升服务平台建设,为品牌输出做好软硬件准备。

中关村768创意产业园俯瞰效果图


【老总心语】

大华公司(原国营第768厂)把传统老工业基地打造成文化科技融合的“768创意产业园”,依靠的是老军工厂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的品格。未来,我们将继续积极地释放积淀了六十年的“国家队”的创新潜力,不断开创768创意产业园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