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1 研究目标
2001年后,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对我国的影响日趋明显,我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下的角色重要度不断提升,与之带来的竞争也日益加剧,知识产权规则成为中国企业不可回避的一道门槛。目前,随着国家“双创”活动的开展,我国企业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高速、开放式的发展所带来的最大挑战,往往也迅速聚焦在知识产权方面。以“DVD专利纠纷”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案件经常见诸报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经验缺失,让中国企业在发展中吃尽苦头。事实证明,中国企业要想进一步缩小与国外企业的竞争差距,提高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刻不容缓。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研究工作,主要为了实现以下几个研究目标:
(1)透彻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特征和相关理论,掌握知识产权管理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
(2)深入研究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内涵,并分析其构成要素,构建具有网络层级结构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来实现企业决策者对自身知识产权能力真实水平、优势、短板以及与同行差距的科学研判;
(3)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优化对策。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已成为引领产业持续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源和决定性因素。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出的重要依托,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科学构建,对促进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虽然在政策层面已经广受重视,但在学术研究层面仍存在诸多空白,迫切需要展开深入研究。
本书采取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一是在对知识产权能力、知识产权管理和评价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典型特征,界定了适用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力内涵,提出了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力“五维构成要素”,并对各构成要素的定义、功能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剖析。从理论上完善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内涵体系。二是结合高新技术企业典型特征及其知识产权能力测度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性以及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兼顾性,构建了具有网络层级结构的知识产权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知识产权能力指数模型。三是围绕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的目标,构建了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四是创新性引入项目管理领域的成熟度方法,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特征,构建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成熟度模型(IP-3M),并基于该模型提出了适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成熟度综合评价方法。五是基于构建的研究框架,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测度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成熟度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有助于企业决策者科学判定自身知识产权能力的真实水平、明晰优势和短板及与同行的差距,进而为其制定知识产权能力提升策略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具体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理论贡献。
2)现实意义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我国现代经济体系中最具创新活力的主体,需要现代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来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更需要科学的知识产权管理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保驾护航。通过本书具体研究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构建了适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模式,沿着研究的路径和方法,可以指导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避免企业再进行长期的学习和摸索。另一方面,本书的研究形成了评价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成熟度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可以快速判定出企业目前所处的知识产权管理状态,为企业后续改进和提升管理水平,迅速找准定位和方向。同时本书还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通过大样本量测评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力,为国内企业找到了学习的标杆。因此具有非常有益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