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论坛开幕,引发了哪些文化思考
【写作背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合作倡议。3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进展顺利,成果丰硕,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各方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国际盛会,也是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的重要合作平台。高峰论坛期间及前夕,各国政府、地方、企业等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重要举措及务实成果,中方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汇总,形成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清单主要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与会嘉宾涵盖了五大洲,有政要、官员、专家学者等各界人士,范周教授受邀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就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及“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取得了丰硕的早期收获,从中国倡议变成了全球共识,目前已得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和支持,并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本次论坛期间,还将签署一批对接合作协议和行动计划,同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发出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
2017年5月14日上午在“一带一路”论坛会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主旨演讲,感到鼓舞人心,让我们对“一带一路”的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总书记在讲话中对“一带一路”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一带一路”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意义做了非常深刻的阐述。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这段历史。
总书记在回顾过去“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五通”的思路让我们感到振奋。几年来,政策沟通不断深化,中国已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设施联通不断加强,一个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贸易畅通不断提升,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在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资金融通不断扩大,丝路基金已经为亚欧有关国家及其项目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贷款,中国将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民心相通不断促进,中国政府每年向相关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地方政府也设立了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鼓励国际文教交流。
微评
★人类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坚持和平发展,携手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多赢,各国也都看到了这一点。
★丝绸之路既积淀着古代中国对外邦交、经贸往来和文化传播交流的历史记忆,也再现着古代南亚、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区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及文学艺术等,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形态。
“五通”中与我们文化建设工作者最为密切的就是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和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也是如此。“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土壤就是充满文化活力的民间交往和交流。民心相通在于文化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历史、语言、宗教、风俗等社会生活的民间认知和交流,是民心相通最广泛的领域,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生根发芽的文化根基所在。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将乘着文化的翅膀,让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
微评
★真正的文化自信,是尊重并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在世界百花园中展现自己的风采,与其他国家的文化百花齐放。
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推动“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让文化融化隔阂、促进社会和谐;推动“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入开展合作,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推动“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用“向外看”的胸怀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加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现代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助力数字丝绸之路的文化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让文化遗产成为连接民心的纽带,用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的思想让文化在“一带一路”中生根发芽。
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与目前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文化领域也是如此,《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主动作为、积极设计项目,赶上一带一路这班车。近年来的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以及讲好中国故事等战略,都为“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根基。6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相关国家、地区都应该是今后文化工作的发力点和主战场。
★我们设计的项目,应该有生命力,有持续发展能力,有自我造血功能。
事在人为、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是做好一带一路工作的重要保障和前提。面对未来,我们信心满满、目标明晰。普京总统、土耳其总统以及联合国的秘书长的讲话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对习近平主席讲话的高度认可,也表达了全世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所有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心态。各国参会代表和世界百强企业代表面对最好的机遇对未来同样雄心万丈,我与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及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石做了交流,他们都对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发挥企业的作用充满信心。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2000年前的古丝绸之路书写的精彩篇章已经镌刻进历史的长河,2000年后的今天,“一带一路”的美好蓝图也将见证新时期的文明起航。
【延伸阅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要览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论坛期间,共形成了270多项成果清单,中国同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新签署一批合作协议,还同有关国家就自由贸易协定进行协商。
(一)通过联合公报
在圆桌峰会上,来自30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人就对接发展战略、推动互联互通、促进人文交流等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并通过了联合公报。
(二)签署一批“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和协议
签署32个双边、多边合作文件以及企业合作项目,涉及18个国家和8个国际组织。
(三)发布《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
(1)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未来5年将从沿线国家进口2万亿美元的商品。
(3)中方对沿线的投资预计将达到1500亿美元。
(四)增进民心相通
启动《中国社会组织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行动计划(2017—2020)》、“丝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以及“增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国际智库合作项目”。
(五)提出多项新举措
(1)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
(2)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约3000亿元人民币。
(3)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为“一带一路”有关合作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
(六)智库交流
形成智库共识、签署合作协议、联合成立“一带一路”研究院等12项成果。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http://epaper.gmw.cn/gm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