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点解读
命题点1 城镇道路分级(表1—1)
表1—1 城镇道路分级
命题点2 我国城镇道路分类及主要技术指标(表1—2)
表1—2 我国城镇道路分类及主要技术指标
续上表
命题点3 城镇道路路面分类(表1—3)
表1—3 城镇道路路面分类
命题点4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表1—4)
表1—4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
命题点5 沥青路面垫层及基层的性能要求(表1—5)
表1—5 沥青路面垫层及基层的性能要求
命题点6 面层的使用要求指标(表1—6)
表1—6 面层的使用要求指标
命题点7 沥青混凝土面层常用厚度及适宜层位(表1—7)
表1—7 沥青混凝土面层常用厚度及适宜层位
命题点8 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组成(表1—8)
表1—8 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组成
命题点9 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材料与性能(表1—9)
表1—9 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材料与性能
续上表
命题点10 热拌沥青混合料主要类型(表1—10)
表1—10 热拌沥青混合料主要类型
命题点1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构造(表1—11)
表1—1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构造
续上表
命题点12 常用的挡土墙结构形式及特点(表1—12)
表1—12 常用的挡土墙结构形式及特点
续上表
命题点13 挡土墙结构受力(表1—13)
表1—13 挡土墙结构受力
注:三种土压力中,主动土压力最小,静止土压力其次,被动土压力最大,位移也最大。
命题点14 城镇道路路基施工基本流程(表1—14)
表1—14 城镇道路路基施工基本流程
命题点15 城镇道路路基施工要点(表1—15)
表1—15 城镇道路路基施工要点
命题点16 城镇道路路基压实施工要点(表1—16)
表1—16 城镇道路路基压实施工要点
续上表
命题点17 工程用土分类(表1—17)
表1—17 工程用土分类
命题点18 不良土质路基处理的分类(表1—18)
表1—18 不良土质路基处理的分类
命题点19 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表1—19)
表1—19 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
命题点20 常用的基层材料(表1—20)
表1—20 常用的基层材料
续上表
命题点21 石灰稳定土基层与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技术(表1—21)
表1—21 石灰稳定土基层与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技术
命题点22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砂砾(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表1—22)
表1—22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砂砾(碎石)基层施工技术
命题点23 级配碎石(碎砾石)、级配砾石(砂砾)基层施工技术(表1—23)
表1—23 级配碎石(碎砾石)、级配砾石(砂砾)基层施工技术
命题点24 土工合成材料的功能、种类与用途(表1—24)
表1—24 土工合成材料的功能、种类与用途
命题点25 土工合成材料施工要求(表1—25)
表1—25 土工合成材料施工要求
命题点26 沥青混合料面层摊铺作业施工技术要求(表1—26)
表1—26 沥青混合料面层摊铺作业施工技术要求
续上表
命题点27 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成型与接缝施工技术要求(表1—27)
表1—27 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成型与接缝施工技术要求
续上表
命题点28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和运输(表1—28)
表1—28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和运输
命题点29 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要求(表1—29)
表1—29 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要求
命题点30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搅拌和运输(表1—30)
表1—30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搅拌和运输
续上表
命题点31 混凝土面板施工
1.模板
(1)宜使用钢模板,钢模板应直顺、平整,每1m设置1处支撑装置。如采用木模板,应质地坚实,变形小,无腐朽、扭曲、裂纹,且用前须浸泡,木模板直线部分板厚不宜小于50mm,每0.8~1m设1处支撑装置;弯道部分板厚宜为15~30mm,每0.5~0.8m设1处支撑装置,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及模板顶面应刨光。模板制作偏差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相关规定要求。
(2)模板安装应符合:支模前应核对路面高程、面板分块、胀缝和构造物位置进行测设;模板应安装稳固、顺直、平整,无扭曲,相邻模板连接应紧密平顺,不得错位;严禁在基层上挖槽嵌入模板;使用轨道摊铺机应采用专用钢制轨模;模板安装完毕,应进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模板安装检验合格后表面应涂脱模剂或隔离剂,接头应粘贴胶带或塑料薄膜等密封。
2.钢筋安装
钢筋安装前应检查其原材料品种、规格与加工质量,确认符合设计要求与规范规定;钢筋网、角隅钢筋等安装应牢固、位置准确。钢筋安装后应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传力杆安装应牢固、位置准确;胀缝传力杆应与胀缝板、提缝板一起安装。
3.摊铺与振动
(1)三辊轴机组铺筑混凝土面层时,辊轴直径应与摊铺层厚度匹配,且必须同时配备一台安装插入式振捣器组的排式振捣机;当面层铺装厚度小于150mm时,可采用振动梁;当一次摊铺双车道面层时应配备纵缝拉杆插入机,并配有插入深度控制和拉杆间距调整装置。
铺筑时卸料应均匀,布料应与摊铺速度相适应;设有纵缝、缩缝拉杆的混凝土面层,应在面层施工中及时安设拉杆;三辊轴整平机分段整平的作业单元长度宜为20~30m,振动机振实与三辊轴整平工序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5min;在一个作业单元长度内,应采用前进振动、后退静滚方式作业,最佳滚压遍数应经过试铺段确定。
(2)采用轨道摊铺机铺筑时,最小摊铺宽度不宜小于3.75m,并选择适宜的摊铺机;坍落度宜控制在20~40mm,根据不同坍落度时的松铺系数计算出松铺高度;轨道摊铺机应配备振捣器组,当面板厚度超过150mm、坍落度小于30mm时,必须插入振捣;轨道摊铺机应配备振动梁或振动板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振捣和修整,使用振动板振动提浆饰面时,提浆厚度宜控制在(4±1)mm;面层表面整平时,应及时清除余料,用抹平板完成表面整修。
(3)采用人工摊铺混凝土施工时,松铺系数宜控制在1.10~1.25;摊铺厚度达到混凝土板厚的2/3时,应拔出模内钢钎,并填实钎孔;混凝土面层分两次摊铺时,上层混凝土的摊铺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且下层厚度宜为总厚的3/5;混凝土摊铺应与钢筋网、传力杆及边缘角隅钢筋的安放相配合;一块混凝土板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毕。混凝土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不应过振,且振动时间不宜少于30s,移动间距不宜大于50cm。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时应重叠10~20cm,振动器行进速度应均匀一致。
4.接缝
(1)普通混凝土路面的胀缝应设置胀缝补强钢筋支架、胀缝板和传力杆。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宽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缝上部灌填缝料,下部安装胀缝板和传力杆。
(2)传力杆的固定安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端头木模固定传力杆安装方法,宜用于混凝士板不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另一种是支架固定传力杆安装方法,宜用于混凝土板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传力杆长度的一半应穿过胀缝板和端头挡板,并应采用钢筋支架固定就位。
(3)横向缩缝采用切缝机施工,宜在水泥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进行,宽度控制在4~6mm,切缝深度:设传力杆时,不应小于面层厚度的1/3,且不得小于70mm;不设传力杆时不应小于面层厚度的1/4,且不应小于60mm。混凝土板养护期满后应及时灌缝。
(4)灌填缝料前,清除缝中砂石、凝结的泥浆、杂物等并冲洗干净。缝壁必须干燥、清洁。缝料充满度应根据施工季节而定,常温施工时缝料宜与板面平,冬期施工时缝料应填为凹液面,中心宜低于板面1~2mm。填缝必须饱满均匀、厚度一致、连续贯通,填缝料不得缺失、开裂、渗水。填缝料养护期间应封闭交通。
5.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可采取喷洒养护剂或保湿覆盖等方式;在雨天或养护用水充足的情况下,可采用保湿膜、土工毡、麻袋、草袋、草帘等覆盖物洒水湿养护方式,不宜使用围水养护;昼夜温差大于10℃以上的地区或日均温度低于5℃施工的混凝土板应采用保温养护措施。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弯拉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不宜小于设计弯拉强度的80%,一般宜为14~21d。应特别注重前7d的保湿(温)养护。
6.开放交通
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弯拉强度40%以后,可允许行人通过。混凝土完全达到设计弯拉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