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博采众花,积累语料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古人以形象的比喻说出了积累的重要。
“博采众花酿作蜜”是我酝酿很久的初中学生语言积累的主题。
“采桑子”——涵养诗意的性灵,语言是作文的根,学生的语言首先要注重积累模仿。每接到一届新生,我必会让学生建立起语文课堂的语言积累本,我给它命名“采桑子”。
(一)课前五分钟进行课外“诗海拾贝”
指导学生积累,最不能忽视的是课堂上的积累,尤其是晨读和课前五分钟的拓展阅读,这是绝佳的积累时机。我要求学生语文课课前五分钟必须要“含英咀华”,而且应该“疯狂汉语”。于是我带领学生在语言的积累与锤炼上,翱翔于文学的殿堂,超越于课本“菜花酿蜜”:
学习毛泽东《采桑子·重阳》那“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的豪迈与大气;领悟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那“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苦尽甘来的美妙;体味辛弃疾《丑奴儿》中“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解愁。
也许真的有些“胆大包天”,我和学生一起吟咏李煜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还有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明日落红应满径”,还有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更有林徽因的“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更有徐志摩的“翩翩的在半空飞舞”“不去那寒冷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记得荷尔德林曾对人的生活作了最美妙的构想:人生充满劳绩,但可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语文老师的最高境界就是涵养孩子诗意的性灵,享受诗意的生活。“采桑子”给我的语文课堂引进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对于语言积累的训练,我有时感到自己处于瓶颈:如语言积累让学生轰轰烈烈地搞起来了,可是内容杂、思路不清,抄写了一大堆,学生作文还是照旧不会用。我告诫自己没有创新,就很难突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欣喜的是我终于突围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带领学生梳理繁杂的语言积累,以话题归类,并将课内阅读与写作结合,学生们也不再一头雾水,积累的兴趣更浓了。
1.向文本索取
例如,冰心的《荷花母亲》中,“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胡适的《我的母亲》中,“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走出课堂,书海拾贝
例如:名言、诗词、歌词、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