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产业突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以钢铁为代表的原材料工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状况

钢铁行业是原材料工业中的代表行业。通过对钢铁行业供应链发展状况的分析,可以大体了解到整个原材料工业在该领域的发展情况。钢铁行业供应链结构模型如图2-1-3所示。

图2-1-3 钢铁行业供应链结构模型

一、钢铁行业供应链结构分析

从图2-1-3中可以看出,在钢铁行业供应链的上游,原材料种类较少,生产产品的种类也不丰富。但在供应链的下游,产品的种类变得丰富,客户所涉及的领域众多。这体现了原材料工业这类对自然资源依赖性较强领域供应链结构的共同特征——从相对集中的源头向下游发散的供应链结构。这类供应链的上游相对简单,供应商相对固定,设备的提供也是由具有相当资质的企业负责,物流服务的提供更是必须由具有专业资质的企业或国家机关担任,比如危险品物流公司、海关、海事机关等。而供应链的下游即客户、分销渠道就非常复杂。

二、钢铁行业供应链管理特点分析

(一)钢铁行业供应链中生产环节的产能总量过剩

我国粗钢产能超出实际需求1亿t以上。创新能力不强,先进生产技术、高端产品研发和应用还主要依靠引进和模仿,一些高档关键品种钢材仍需大量进口,消费结构处于中低档水平。

(二)钢铁行业供应物流管理难度大

我国铁矿石总储量为220亿t,但贫矿多、富矿少,平均品位仅为33%,远小于炼铁所需的含铁63%品位。每年钢铁产业消耗的铁矿石一半以上需要进口。铁矿石近几年主要依靠从巴西、澳大利亚等地进口,价格高。小煤矿关停导致焦煤产量锐减,焦煤开采成本上升导致焦煤价格不断上涨,国际焦煤价格的上涨也刺激国内焦煤价格高涨。

(三)钢铁行业供应链中的流通体制和流通秩序不佳

钢铁销售呈现多级批发,存在大量中间商,且资金渠道来源不同。在大中型企业钢材销售总量中,中间贸易商占的销售比重与直销旗鼓相当,中间贸易商和钢铁生产企业存在争夺市场价格话语权的问题。

(四)钢铁行业供应链中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体流量大,传递路径长

资金流呈现巨额投资、流动资金频繁的特点。信息流呈现信息主体多样,信息内容多样,信息传递要求快速、精确的特点。

三、钢铁行业供应链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钢铁行业供应链管理力图把整个企业生产资源(原材料、设备)、市场资源(采购、销售)、财政资源(资金来源与支出)和工程资源(产品结构和工艺路线的设计)编成全面计划,并进行管理,但却局限于企业内部数据集成,而未将其相关实体纳入视野。钢铁行业供应链管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供应链一体化程度不高

整个系统只注重企业内部运作,而忽视了其他相关实体。钢铁企业供应链前端的采购系统包括原料、材料、设备等子系统,每个子系统要与若干个供应商和代理商打交道。后端销售系统的销售公司、储运公司、用户版等子系统同样要与客户和代理商打交道。但目前的内部供应链管理未将这些对象纳入供应链系统。

(二)对库存费用的重视不够,采用过于简单的库存策略

库存以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形式存在于供应链的各阶段、各位置(运输库存)。钢铁企业每年仅耗费在原燃料方面的库存费就高达数亿元,更不用说其他材料、机电备件以及半成品和成品的库存。库存主要用来应对不确定性,因此库存策略应当根据不确定性而有所不同,简单的库存策略往往不能满足要求。

(三)忽略了不确定性影响,数据信息不准确

从国外采购的矿石,受运输方式的影响,有时不能按期到达港口。钢材交货时间得不到保证,且未能及时将信息通报给客户,造成客户不满意和企业形象受损。由于对不确定性认识不足,许多机构长期习惯于这种不确定性,并默认不确定性的存在,而在清除、减小不确定性方面所做的工作不多。这种不确定性在整个供应链中有不断被放大的趋势,即“牛鞭效应”有时不能按期到达港口,造成系统数据严重失真。

(四)缺乏衡量供应链整体性能的考核指标

供应链上各单元基本上是按照局部目标在运行。各单元只考虑自身目标的优化,而未考虑整体目标的优化。局部优化目标加起来并不一定导致供应链整体性能最优。例如,某钢铁企业焦化厂和烧结厂分别生产焦碳和烧结矿,焦碳和烧结矿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炼铁厂铁水的产量、质量和成本。在降低成本活动期间,焦化厂和烧结厂为了完成本厂降成本的目标,生产的焦碳和烧结矿质量均达不到企业标准,炼铁厂使用后,导致铁水的产量和质量下降,成本上升。尽管焦化厂和烧结厂完成了各自降成本的目标,但炼铁厂的成本却上升得比前两厂降低的和还多。

(五)创新能力不足

一个典型的矛盾是,尽管中国的钢铁企业占据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前10强半数以上份额,但包括宝钢在内的中国大型钢铁企业还没有一家称得上是“跨国公司”,中国钢铁业国际化羸弱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驾驭国际市场运营的经验和能力,核心就是管理创新能力不足。此外,中国的钢铁业贡献了全球45%左右的产量,却鲜有影响世界钢铁业发展方向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这是中国钢铁业大而不强的典型症状。唯有技术创新才是中国钢铁业发展摆脱资源和环境束缚的新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