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单片机的发展历程
美国Intel公司在1971年推出了4位单片机4004;1972年推出了8位单片机8008。特别是在1976年推出MCS-48单片机以后,其发展速度大约每三四年更新一代、集成度增加一倍、功能翻一番。以8位单片机的推出为起点,单片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1.单片机初级阶段(1976年—1978年)
这个阶段以Intel公司MCS-48为代表,单片机内部集成了8位CPU、I/O接口、8位定时器/计数器,寻址范围不大于4KB,有简单的中断功能,但无串行接口。
2.单片机完善阶段(1978年—1982年)
这个阶段的单片机普遍带有串行I/O接口、有多级中断处理系统、16位定时器/计数器,片内集成的RAM、ROM容量加大,寻址范围可达64KB。单片机片内还集成了A/D(模-数)转换接口。典型代表有Intel公司的MCS-51、Motorola公司的6801和Zilog公司的Z8等。
3.单片机发展阶段(1982年—1992年)
许多半导体公司和生产厂以MCS-51的8051为内核,推出了满足各种嵌入式应用的多种类型和型号的单片机。这个阶段的单片机普遍集成了ADC(模-数转换器)、PWM(脉冲宽度调制)、WDT(把关定时器,俗称“看门狗”)、EPROM(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串行接口等。一些公司面向更高层次的应用,推出了16位的单片机,比较典型的有Intel公司的MCS-96系列单片机。
4.单片机百花齐放阶段(1992年至今)
这个阶段单片机发展的显著特点是通过更先进的技术创新来提高单片机的综合品质,如提高I/O口的驱动能力、增加抗静电和抗干扰措施、宽(低)电压低功耗等。同时,面对不同的应用对象,不断推出适合不同领域要求的单片机系列,如开发更多的专用型单片机,以满足低成本、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外围电路少、可靠性高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