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疾不徐:一位高考生的母亲手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做一个有温度的人——这样一个田心女子

她生于田心,长于田心,是一个内心波澜壮阔,做事风起云涌的人,她喜欢将她认定的事情做到“极致”。她是一位田心女子。

与她初次见面,在大连;去年,在田心,二次见面后,我们联手出版了《动力株机多彩田心》。

对她有感,只因她是一个生活的忠实记录者。本书是她女儿嘉高考那年,专属的额外收获。

(一)

2011年,得知数理化成绩尚好的嘉决意画画,选择文科走艺考之路时,她第一反应是同意并全力支持。她深知,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她写道:“艺术较其他行业,应保有更多浪漫的情绪。纯个人体验,才易出彩,去与飞扬、创意、玄幻、不可思议相联通。我希望从艺的嘉,穿越世俗,力所能及地自我保护,活得纯粹一点。做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人。”

接下来的日子可想而知,同中国大多数有孩子的家庭一样,父母无微不至,全力以赴给予参加高考的孩子生活上的照顾。艺考生身背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双重重担,难上加难,先要通过专业考试才能进入文化课的学习。于是,孩子和家长,进入了口碑良好的美术专业考试培训机构学习美术知识。孩子的目的是先要通过专业考试,拿到资格合格证书。她的目的本为辅助孩子高考,做好后勤工作,一年下来,文字累积,有了《不疾不徐》。

她是这样解释书名《不疾不徐》的:“人生道路很长,做想做的事,不跟别人去比,每一步走稳走好就是了。”

全书,她以手记的形式,以日为经,事为纬,结绳记事般记录了女儿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初在艺考途中,母亲行走在长沙与田心之间的平凡小事,从一个侧面记述了一位普通母亲面临女儿高考的心路历程。书中两条线,一条线是写女儿,一条线是写母亲。学习考试,一次联考、七次校考,每次的备考、上考场、等待成绩出结果……

一边是淡定从容地应考,一边是焦虑多思的伴考。时间与耐心,无时无刻的自省和自我成长。60后的妈,90后的娃,横亘了30年的时光,两代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数月牵肠挂肚的日日夜夜,从最初的不适应,到最终地有点喜欢和不舍。期间有蓝天白云,有阴天下雨,更多的是风和日丽,教育就是这样,三分教,七分等。“生活中有遗憾、有无奈、有不平,不良情绪在心定后删除。最终,人从事件中走了出来,走进大千世界,又一种美,绽放。”

书中,我读出了母亲满满的爱,以她独特的温度,温暖体贴着宝贝女儿,并从女儿身上求得了安慰、乐活、力量。

女儿选择了“远方”,“远方”除了遥远和寒冷可能什么也没有,那里需要坚强和创造,需要耐力和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力。需要延续和践行自己最初选择专业的激情和诗意,你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愿来,生活是自己的,不用活出别人的希望,因为你不仅是母亲的女儿,而首先是你自己。

凡是金贵的东西总是慢慢生长的,只需自由和足够的信任足矣。文字中我们可喜地看到了女儿的成长,母亲把最好的品质遗传给了孩子,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随着考期的接近,女儿养成了好性情,积极乐观的心态,助人利他,精深的专业素养……

成长不就是这样吗?不疾不徐,渐渐平和、温柔、克制、朴素,不怨不问不记,于安静中慢慢体会生命的盛大,“港湾”的温度,成长就是时刻能感受到幸福。在这场高考中,女儿努力、坚强、抗压地坚持了;那个不羁、俏皮、浪漫的妈妈欣慰了,通过通勤伴考朝夕相处,两代人一起成长。

情已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表面潇洒内心细腻的这位田心女子,通过柔软的文字,将“高考”所带来的细碎记忆和累积起来的情绪,小到不足以叙写,依旧深情地记述,充盈着她寻常的日子。多年后触摸:温度还在。

(二)

这位田心女子,既是一个与时俱进、懂得尊重、能够反思的母亲,同时也是一个长于学习、脚踏实地、能够成事的职业女性。她感悟于心、倾力于行的精神特质感染了许多的人。

在女儿大学期间,基于工作的特质,她寻思出了工作和人生新的方向。2013年底提出打造一间书吧的概念,2014年将动议提交职代会,2015设计规划装修,同年11月,“读读书吧”横空出世。

没有人知道这期间她经历了什么,支持?迷惑?反对?耻笑?赞同……喜怒哀乐,冷暖自知。“生活需要慢下来,需要一个场所,让普通员工在书吧这样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里待着,哪怕不是为看书而来,至少有了一次给员工培养阅读习惯的机会。”秉持着这样的初心,点滴记录下书吧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以致于,当书吧成为田心的文化高地的时候,她又收获了个人志之十《余勇可贾》。

年与时驰,志于日去。读读书吧现已存在一年又九月,渐渐成为田心人的精神地标,书吧的经营也走向正轨。2015年11月9日至2017年7月底,阅读人数100420次。已出读读书吧独立专刊19期,专题板报32期,专题阅读活动截至2016年底17次,今年,“读读书吧”特色阅读活动《娓娓道来》已进行了7期。8月,9月,除一期笔者交流会之外,还将进行两场《娓娓道来》……日前,她的下一站地标:社区书店,正在启航。

尼采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她通俗表达:生命不息,“起舞”不止。

罗桂英

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