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供应链管理概述
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虽有许多不同定义,但基本都认为是通过计划和控制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合作,实质上它们一定程度上都集成了供应链和增值链两个方面的内容。供应链管理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以顾客满意度为目标,改革和优化链中各环节,达到在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同时实现销售的增长、成本的降低以及投资的更加有效运用,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
马士华在其《供应链管理》中认为供应链管理是用系统的观点通过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控制与优化,整合供应链的上中下游,最大限度减少内耗与浪费,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最优化并保证供应链中的成员取得相应的绩效和利益,来快速满足顾客需要的整个管理过程。也就是在恰当的时机内以合理的价格将合适的产品投放到正确的地点。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中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本书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基于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管理,以协调供应链上各企业的活动,加强链上各企业之间的合作,避免和减少链上各企业协作的延误或浪费,以达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最终使供应链上各企业都受益。与传统的企业管理相比,供应链管理更体现出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链管理是系统地考虑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并视其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寻求企业自身的局部优化。
(2)“供应”是整个供应链上各个企业和功能部门的共同目标,供应链的参与者将最终消费者的需求作为目标,共同努力以实现消费者的需求,实现利润最大化。
(3)不再被动地接受,以存货来减轻风险,而是积极主动地对供应链中的所有联系体进行管理。
(4)通过优中选精,仔细地选择合作伙伴,并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解决问题与信息共享。
(5)供应链的形成并不是要实现统一,而是借助于供应链的优势,形成、维护甚至强化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方面,作为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相关运营活动的协调平台,供应链管理应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链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本身属于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因此,在选择和参与供应链时,必须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问题。它涉及企业经营思想,在企业经营思想指导下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组织战略、技术开发与应用战略、绩效管理战略等,以及这些战略的具体实施。供应链运作方式为参与供应链联盟而必需的信息支持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绩效管理等都必须符合企业经营管理战略。
(2)信息管理。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处理质量和速度是企业能否在供应链中获益大小的关键,也是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关键。因此,信息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信息管理的基础是构建信息平台,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共享,通过ERP和VMI等系统的应用,将供求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相关节点企业,从技术上实现与供应链其他成员的集成化和一体化。
(3)客户管理。客户管理是供应链的起点。如前所述,供应链源于客户需求,同时也终于客户需求,因此供应链管理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来运作的。通过客户管理,详细地掌握客户信息,从而预先控制,在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4)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收集供应链各方以及市场需求方面的信息,减少需求预测的误差,用实时、准确的信息控制物流,减少甚至取消库存(实现库存的“虚拟化”),从而降低库存的持有风险。
(5)关系管理。通过协调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改变传统的企业间进行交易时的“单向有利”意识,使节点企业在协调合作关系基础上进行交易,从而有效地降低供应链整体的交易成本,实现供应链的全局最优化,使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增加收益,进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6)风险管理。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市场不确定性以及其他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导致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运作风险,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尽可能地规避这些风险。例如,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共享性、优化合同模式、建立监督控制机制,在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合作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节点企业间的诚意合作。
另一方面,从供应链管理的具体运作看,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供应管理、生产计划、物流管理和需求管理四个领域。具体而言,包含以下管理内容:
(1)物料在供应链上的实体流动管理;
(2)战略性供应商和客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3)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
(4)供应链的设计(全球网络的节点规划与选址);
(5)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
(6)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设计;
(7)基于供应链的客户服务和物流(运输、库存、包装等)管理;
(8)企业间资金流管理(汇率、成本等问题);
(9)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
3.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传统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是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转移到企业用户的过程中,通过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转化,实现产品的价值增值。但是,由于传统供应链管理是按照生产商假想的客户需求,进行预测和生产的。这使得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实际数量不能相符合,导致出现供大于求或者供不应求的情况。生产商对市场的反应表现迟钝,整条供应链存在着信息延迟反馈现象,效率低下。而真正的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它的先进性体现在是以顾客和最终消费者为经营导向的,是以满足顾客和消费者的最终期望来生产和供应的。具体而言,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链管理是基于全过程的战略管理
供应链管理把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实现全过程的战略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以企业的职能部门为基础,但由于各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性质、目标不同,造成相互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各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无法完全发挥其职能效率。因而很难实现整体目标化。
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销售商、客户和服务商组成的网状结构。链中各环节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环环相扣的一个有机整体。供应链管理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管理贯穿于供应链的全过程。它覆盖了整个物流,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与供应、产品制造、运输与仓储到销售各种职能领域。它要求各节点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存,并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真正实现整体的有效管理。
2)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它是一种从供应商开始,经由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客户的全要素、全过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的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的是企业之间的合作,以达到全局最优。
3)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全新的库存观念
传统的库存思想认为库存是维系生产与销售的必要措施,是一种必要的成本。因此,供应链管理使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之间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了库存的转移,降低了企业的库存成本。这也要求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成员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快速反应降低库存总成本。
4)供应链管理是以最终客户为中心的市场导向型管理
无论构成供应链节点企业数量有多少,也无论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类型、层次怎样,供应链的形成都是以客户和最终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的。正是由于有了客户和最终消费者的需求,才有了供应链的存在。而且,也只有让客户和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有供应链的更大发展。
通过对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相对于旧的依赖自然资源、资金和新产品技术的传统管理模式,以最终客户为中心、将客户服务、客户满意、客户成功作为管理出发点的供应链管理的确具有多方面的优势。由于供应链是一种网状结构,一旦某一局部出现问题,它是马上扩散到全局的,所以在供应链管理的运作过程中就要求各个企业成员对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反馈要及时、准确,以做到快速反应,降低企业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