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二版)
目前,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如何推进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在不断深入。“大学计算机”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其教学内容也处在不断改革与发展中。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许多高等医药学校选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时没有可参照的基本规范,各校教授的内容也不尽相同。编者认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应教授学生应用计算机的思想方法,而不是单纯地使用计算机,所以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必要的,而且关键在于如何选用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医药类)”为“2+X”的模式。“2”为两门必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医药类专业)和程序设计;“X”为4门选修课:数据库技术及其在医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其在医学中应用、医学图像成像及处理、医学信息分析与决策。
本书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医药类)”为蓝本,并结合编者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本书以介绍基本知识为基础,以数据处理及医学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计算思维思想和结合专业的计算机应用与创新能力)为目标组织全书内容。
第二版教材在第一版教材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更新和修改:①增加了新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器件;②加强了计算机新技术、新进展介绍;③针对计算机水平考试,加强了Office系列软件综合应用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④针对医学专业,加强了与医学相关知识联系的应用实例;⑤在医学信息系统章节,增加了与医疗大数据相关的应用内容与实例;⑥加强了计算思维思想与计算机基础课程联系的内容,为后续课程(如程序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⑦将全书中部分内容(设计为读者自学的内容)以电子文档(扫二维码可获得)的形式表达,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
本书的编者长期从事医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利用多种软件开发了许多软件项目,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编者本着加强基础、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突出医学应用、勇于创新的原则,力求使本书有较强的可读性、适用性和先进性。我们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是教思想、教方法,真正做到“予人鱼不如予人以渔”。为了提高读者对计算机医学应用的理解,本书在组织时引入了大量的医学应用实例。为了便于读者自学,在全书的内容组织、编排上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此,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医药院校各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计算机爱好者的自学和参考用书。
使用本书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建议学时为64~80学时(其中包括24学时左右的实验学时),可根据实际教学时数调整或取舍内容。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本书内容,编者还编写了配套教材《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教程》(第二版)。该配套教材提供了本课程的实践内容、上机指导、习题和参考答案以及典型案例。
本书由杨长兴、李连捷任主编,负责全书的总体策划、统稿、定稿工作。章新友、喻焰、茹小光、孙纳新任副主编,协助主编完成统稿、定稿工作。各章编写分工如下:第1章由杨长兴、韩绛青编写,第2章由李连捷、肖峰编写,第3章由喻焰、茹小光编写,第4章由黎小沛、白宝钢编写,第5章由孙纳新、华东、郭永青编写,第6章由章新友、刘尚辉编写,第7章由奎晓燕、张筠莉编写,第8章由田翔华、孙纳新编写,第9章由夏翃、刘燕编写,第10章由杨长兴、张兆臣、黎小沛编写。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清华大学谭浩强教授和吴文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马斌荣教授和童隆正教授的指导和帮助,编者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在此也向这些文献资料的编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编 者
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