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情商课 哈佛智商课 哈佛财商课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策略

记住他人的名字

如果至今你还有“名字只是一个符号”的思想,那你或许需要更新一下观念了。只要我们稍微留心一下,便会发现有许多用他人名字命名的事物,从一幢大楼到一条马路;从一个实验室到一个行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有人说那是为了纪念和向某人感恩,但除此之外恐怕就是名字对于每个人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了。

安德鲁·卡内基被称为钢铁大王,但他自己对钢铁的制造懂得很少。他手下有好几百个人,都比他了解钢铁。

但是他知道怎样为人处世,这就是他发大财的原因。他小时候,就表现出组织才华。当他10岁的时候,发现人们把自己的姓名看得很重要。而他利用这项发现,去赢得别人的合作。例如,他孩提时代在苏格兰的时候,有一次抓到一只兔子,那是一只母兔。他很快发现多了一窝小兔子,但没有东西喂它们。可是他有一个很妙的想法。他对附近的孩子们说,如果他们找到足够的苜蓿和蒲公英,喂饱那些兔子,他就以他们的名字来给那些兔子命名。这个方法太灵验了,卡内基一直忘不了。好几年之后,他在商业界利用类似的方法,赚了好几百万元。例如,他希望把钢铁轨道卖给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而艾格·汤姆森正担任该公司的董事长。因此,安德鲁·卡内基在匹兹堡建立了一座巨大的钢铁工厂,取名为“艾格·汤姆森钢铁工厂”。当卡内基和乔治·普尔门为卧车生意而互相竞争的时候,这位钢铁大王又想起了那个关于兔子的经验。

卡内基控制的中央交通公司,正在跟普尔门所控制的那家公司争生意。双方都拼命想得到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生意,你争我夺,大杀其价,以致毫无利润可言。卡内基和普尔门都到纽约去参加联合太平洋的董事会。有一天晚上,他们在圣尼可斯饭店碰头了,卡内基说:“晚安,普尔门先生,我们岂不是在出自己的洋相吗?”

“你这句话怎么讲?”普尔门问道。

于是卡内基把他心中的话说出来—把他们两家公司合并起来。他把合作而不互相竞争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普尔门倾听着,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接受。最后他问:“这个新公司要叫什么呢?”卡内基立即说:“普尔门皇宫卧车公司。”

普尔门的眼睛一亮。“到我房间来,”他说,“我们来讨论一番。”这次讨论改写了美国工业史。

安德鲁·卡内基以能够叫出许多员工的名字为傲。他很得意地说,当他亲任主管的时候,他的钢铁厂未曾发生过罢工事件。

一般人对自己的名字比对地球上所有的名字之和还要感兴趣。记住人家的名字,而且很轻易地叫出来,等于给别人一个巧妙而有效的赞美。

每个人都有仅属于自己的名字,很多人终其一生只用一个名字,这是他生存与贡献的全部标志,因而人们对于名字的热衷是很常见的现象。

一名政治家所要学习的第一课是:“记住选民的名字就是政治才能。记不住就是心不在焉。”著名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就是一位如此出色的人。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为罗斯福先生制造了一辆特别的汽车,张伯伦及一位机械师将此车送交至白宫。

“当我到白宫访问的时候”,张伯伦先生回忆道,“总统非常愉快,他呼我的名字,使我感到非常安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对我要说明及告诉他的事项真切注意。这辆车设计完美,能完全用手驾驶,罗斯福对围观的那群人说:‘我想这辆车非常奇妙,你只要按一下开关,即可开动,你可不费力地驾驶它。我以为这车极好——我不懂它是如何运转的。我真愿意有时间将它拆开,看看它是如何发动的。’”

“当罗斯福的许多朋友及同仁对这辆车表示羡慕时,他当着他们的面说:‘张伯伦先生,我真感谢你,感谢你设计这车所费的时间、精力。这是一件杰出的工程!’他赞赏辐射器、特别反光镜、钟、特别照射灯、椅垫的式样、驾驶座位的位置和衣箱内有不同标记的特别衣框。换言之,他注意每件细微的事情,他了解这些有关我的情况是费了许多心思的。他特别注意让这些设备引起罗斯福夫人、劳工部长及他的秘书波金女士注意。他甚至还对老黑人侍者说:‘乔治,你特别要好好地照顾这些衣箱。’”

“当驾驶课程完毕之后,总统转向我说:‘好了,张伯伦先生,我想我回去工作了。’”“我带了一位机械师到白宫去,他被介绍给罗斯福。他没有同总统谈话,而罗斯福只听到他的名字一次。他是一个怕羞的人,避在后面。但在离开我们以前,总统找寻这位机械师,与他握手,叫出他的名字,并谢谢他到华盛顿来。他的致谢绝非草率,的确是一种真诚,我能感觉得到。回到纽约数天之后,我接到罗斯福总统亲笔签名的照片,并附有简短的致谢信,再次对我给他的帮忙表示感激。他如何有时间这样做真令我感到奇妙无比!”

富兰克林·罗斯福知道一个最明显、最重要的得到好感的方法,就是记住别人的姓名,使别人觉得重要——但我们有多少人这么做呢?

名字能使人出众,使人独立。我们的要求和我们要传递的信息,都必须从我们的名字这里着手,这就使得名字特别的重要。

1898年的时候,纽约的洛克兰郡发生了一场悲剧。有个小孩已经死了,而在这特别的一天,邻人们正准备去参加葬礼。吉姆·法里走到马房,去拉他的马。地上积着雪,寒风凛冽。那匹马好几天没有运动了,当它被拉到水槽的时候,欢欣鼓舞起来,把两腿踢得高高的,结果吉姆·法里被踢死了。因此这个小小的石点镇,那个星期办了两个葬礼。

吉姆·法里留下了一个寡妇和三个孩子,以及几百块钱的保险金。

他的长子吉姆才只有10岁,为了家中的生活,就去一家砖厂做工,他把沙土倒入模子里,压成砖瓦,再拿到太阳下晒干,吉姆没有机会受更多的教育,可是他有爱尔兰人达观的性格,使人们自然地喜欢他,愿意跟他接近。他后来参政多年后,逐渐养成了一种善于记忆人们名字的特殊才能。

吉姆没有进过中学,可是到46岁时已有4个大学赠予他的荣誉学位。他当选为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担任过美国邮务总长。

有一次,有记者去采访吉姆先生,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他简短地告诉记者:“苦干!”记者显然对这个回答不满意,就再次请教。吉姆就让记者分析他成功的原因,记者说他知道吉姆能叫出一万个人的名字来。

吉姆对此进行了纠正,他说他大约可以叫出5万个人的名字。

卡耐基先生曾认真地请大家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一点。这项能力,使法里先生帮助富兰克林·罗斯福进入了白宫。

在小吉姆·法里为一家石膏公司到处推销产品的那几年,在他身为石点镇上一名公务员的那几年间,他建立了一套记住别人姓名的方法。

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每次他新认识一个人,就问清楚他的全名、他家的人口、他干什么行业,以及他的政治观点。他把这些资料全部记在脑海里,而第二次他又碰到那个人的时候,即使是在一年以后,他还是能够拍拍对方的肩膀,询问他的太太和孩子,以及他家后面的那些向日葵。难怪有一群拥护他的人!在罗斯福竞选总统的活动展开之前的几个月中,吉姆一天要写数百封信,分发给美国西部、西北部各州的熟人、朋友。而后,他乘上火车,在19天的旅途中,走遍美国20个州,经过12000里的行程。他除了坐火车外,还用其他交通工具,像轻便马车、汽车、轮船等。吉姆每到一个城镇,都去找熟人做一次极诚恳的谈话,接着再赶往他下一段的行程。当他回到东部时,立即给在各城镇的朋友每人一封信,请他们把曾经谈过话的客人名单寄来给他。那些不计其数的名单上的人,他们都得到吉姆·法里的信函,那些信都以“亲爱的比尔”或“亲爱的佐”开头,结尾总是签上“吉姆”。

记住他人的名字并不是件困难的事,只要求我们多留点心而已。但是它的效果却是非常显著的。

维护他人的自尊心

走进举世闻名的斯坦福大学是全世界莘莘学子的梦想,不过也许许多人并不了解这所学校的诞生居然和一起伤害自尊的事件有关。

在斯坦福大学诞生之前,哈佛的校长为一次伤害他人自尊的事,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一对老夫妇,女的穿着一套褪色的条纹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则穿着便宜的西装,也没有事先约好,就直接去拜访哈佛的校长。

校长的秘书在片刻间就断定这两个乡下人不可能与哈佛有业务来往。

老先生轻声地说:“我们要见校长。”

秘书很礼貌地说:“他整天都很忙!”

女士回答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等。”

过了几个钟头,秘书一直不理他们,希望他们知难而退,自己走开。他们却一直等在那里。

秘书终于决定告知校长:“也许他们跟您讲几句话就会走开。”

校长不耐烦地同意了。

校长很有尊严而且心不甘情不愿地面对这对夫妇。

女士告诉他:“我们有一个儿子曾经在哈佛读过一年书,他很喜欢哈佛,他在哈佛的生活很快乐。但是去年,他出了意外而死亡。我丈夫和我想在校园里为他留一纪念物。”

校长并没有感动,反而觉得很可笑,粗声地说:“夫人,我们不能为每一位曾读过哈佛而后死亡的人竖立雕像的。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的校园看起来像墓园一样。”

女士说:“不是,我们不是要竖立一座雕像,我们想要捐一栋大楼给哈佛。”

校长仔细地看了一下他们的条纹棉布衣服及粗布便宜西装,然后吐一口气说:“你们知不知道建一栋大楼要花多少钱?我们学校的建筑物都超过750万美元。”

这时,女士沉默了。校长很高兴,总算可以把他们打发了。

这位女士转向她丈夫说:“只要750万就可以建一座大楼?我们为什么不建一座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

就这样,斯坦福夫妇离开了哈佛,到了加州,创立了斯坦福大学,以此来纪念他们的儿子。

这就是著名的斯坦福大学的来历。尊严是每个生命个体都必需的价值体现,人是与其他生物不同的高级动物,因而有受人尊重的需要。

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将尊严列入人的五项基本需求当中。

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有尊严,这是他们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即使是乞丐也不例外。

吉姆曾经在流浪汉聚集的地下通道里遇到一个乞丐。那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他衣衫破旧,抱着一把褪了色的旧吉他,唱着悲伤的歌曲。这样的情景,在这个城市每一天都可以见到。

“可以自食其力的人,却在这里乞求别人的施舍,他们为什么不觉得脸红?”想到这里,吉姆加快了脚步,向前走去。吉姆可不想为这样的人付出什么。忧伤的歌曲依然在吉姆的耳边萦绕,但是吉姆没有心情停住。

“先生,请等一等。”当吉姆走上台阶的时候,一个声音叫住了吉姆,吉姆知道是那个乞讨的人。

“别人不给钱就算了,还要追上来要钱!这样的人我是绝对不会给他钱的。”想到这里吉姆生气地对他说:“对不起,我没有钱给你,我现在很忙,请不要打搅我。”

“您误会了,我想问这是您的东西吗?”当吉姆看到他手里的钱包的时候,这才发现,那正是自己的钱包,里面有整整一万美金,这些钱要是丢了,吉姆的工作就完了。

刹那间,吉姆感到了羞愧,是自己误会了这个乞丐。他并不是向吉姆讨要什么,而是归还吉姆丢失的钱包。

吉姆非常激动地接过了钱包,为了表示谢意,他从钱包里拿了一张10美元的纸币,然后对乞丐说:“为了表示感谢,请接受我的一份心意!”

“先生,我是需要钱,但是我有自己的原则。”那个年轻的乞丐说道,“希望您今天有一个好心情,下次可要注意了。再见,先生。”说完,又回到了原先的地方,继续弹那把旧吉他。

原本觉得并不怎么样的吉他声突然变得如此的人性化,吉姆站在那里,感觉四周静悄悄的,只有悦耳的吉他声在耳边萦绕。

这就是乞丐的尊严。

传奇性的法国飞行员兼作家圣苏荷依写过:“我没有权利去贬抑任何一个人的自尊。伤害人的自尊不啻为一种罪过。”

一位英明的领导者会遵行这个重要的规则。已故的德怀特·摩洛拥有调解激烈争执的非凡能力。他怎么做的呢?很简单,他只是小心翼翼地找出对方正确的地方,并对此加以赞扬,并积极地强调。他有一个很坚定的调解原则,那就是他从不指出任何人做错了事情。

会计师马歇·凯伦杰说:

“辞退别人有时也会烦恼,被人解雇更是令人伤神。我们的业务季节性很强,所以,旺季过后,我们得解雇许多人。我们这一行有句笑话:没有人喜欢挥动大刀。因此,大家都担心避之不及,只希望日子赶快过去就好。例行谈话通常是这样的:‘请坐,汤姆先生。旺季已经过去了,我们已经没什么工作可以交给你做了。当然,你也清楚我们……’

“除非不得已,我绝不轻易解雇他人,而且会尽量婉转地告诉他:‘汤姆先生,你一直做得很好(假如他真是不错)。上次我们要你去迪瓦克,那工作虽然很麻烦,而你处理得滴水不漏。我们很想告诉你,公司以你为荣,十分信任你,愿意永远支持你,希望你不要忘记这里的一切。’如此,被辞退的人感觉好过多了,至少不觉得被遗弃。他们知道,如果我们有工作的话,一定会继续留住他们的。要是等我们再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很乐意再投奔我们。”

没有一个人会甘心受到他人的羞辱,即使一个失败者也不愿意。我们没有人有资格去污辱别人的自尊,别人也不会接受,最终受到惩罚的将是羞辱者本人。

1922年,土耳其在经过长期的殖民统治之后,终于决定把希腊人逐出土耳其。

凯墨尔对他的士兵发表了一篇拿破仑式的演说,他说:“你们的目的地是地中海。”于是近代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展开了。最后土耳其获胜,而当希腊将领前往凯墨尔总部投降时,几乎所有土耳其人都对他们击败的敌人加以羞辱。

但凯墨尔丝毫没有显出胜利的傲气。“请坐,先生,”他说着并握住他们的手,“你们一定走累了。”然后,在讨论了投降的细节之后,他安慰他们失败的痛苦。他以军人对军人的口气说:“战争这种东西,最好的人有时也会打败仗。”

凯墨尔即使是沉浸在胜利的极度兴奋中,仍能做到照顾手下败将的面子。这是多么可贵的一种行动!

一个让人尊敬的妙招:维护他人的自尊心。

以德报怨

电视剧中总爱出现一句“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台词,确实如此,过多的仇恨只会导致杀戮等悲剧的发生。

原谅他人的错误,会使对方获得心灵的解脱,自己也会因此而解脱心的枷锁。相反,如果死死盯住他人从前的过错,那么双方都将陷在痛苦的回忆中。

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为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有两个男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不仅在一个学校里,而且在同一个班里。俩人情同手足,终日相处形影不离。他俩都是独生子,很得家长的喜爱。

一个星期天的清晨,他俩相约到海边游泳。夏日的海滨,细细白沙柔软而蓬松,蓝蓝的海水不断地轻轻亲吻着他们的脚背,吸引他们恨不得一下子投向大海的怀抱中。这对年轻好胜的小伙子互相比赛着向深处游去。突然,风云骤变,阳光隐没在厚厚的云层里,那碧绿的海水顿时变得混沌黯黑。不一会儿,暴风雨便如同瀑布似的铺天盖地倾泻下来,狂怒的海水发出呼呼巨响。这两个小伙子在滔天的白浪中与危险苦苦地搏斗着,他们刚刚游在一起,就被一层巨浪分开了。他们高声喊叫着,竭力保持联系,同时,拼命往岸上游去。风越来越大,浪越来越高,海浪时而像无数隆起的小山,把他们抛向高空,时而又如凹下去的峡谷。使他们掉进无底的深渊。一个小伙子高声叫着同伴的名字,却怎么也不见回音。他心急如焚,拼命向同伴那里游去。人不见了!他不顾一切地喊叫着,寻找着,直到凶猛的巨浪把他打昏。

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得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好友不幸溺水身亡。后来,他伤愈出院了,但他心中的忧患却日渐加剧。是他主动找好友去游泳的,是他没把好友抢救出来。他失魂落魄地终日在海边徘徊,向着一望无垠的大海轻轻呼唤着好友的名字,但是只有阵阵涛声作答。

他来到好友家里,请求伯母的宽恕。那失去独子的母亲悲痛欲绝,终目以泪洗面,无暇顾及他。他每次都怀着一颗负疚的心情悻悻而去。

这种痛苦的心绪一直伴随着他离开校门,走上社会;为亡友而产生的伤感也注满了他的心房,甚至在蜜月中也不时地影响到新婚的热烈气氛,这使新娘惊诧不解、思绪万千。她看到丈夫总爱在海边定睛伫立、神不守舍,便生气道:“你总来海边,那你就去跟大海一起过日子吧!”一气之下,便离家而去,妻子的离去,使他陷进了更大的苦恼之中。

一天,有人轻轻地敲他的房门。一位妇人进来,轻吻了他的额头,亲切地说:“孩子,还认得我吗?”他抬头一看,来的正是他亡友的母亲。“伯母,想不到是您来了!”他惊喜地扑上去。妇人亲切地抚摸着他的头发说:“我的孩子,过去的事情就让它去过吧!我曾经对你也不够冷静,请你多多原谅!”说着,两行晶莹的泪水无声地流淌在她那苍白的面颊上。“伯母!我的好妈妈!”他再也忍不住了,痛悔和欢喜的泪水尽情地涌出。然而,这已不再是难过的泪水,而是互相谅解的热泪。她冷静了一下,说:“我今天来,是想对你说,我从你身上看到我的孩子还活着。你为他倾注了自己的哀思,我从你的情感中感受到人性的欢乐。让我们互相谅解吧,让我们如同一家人那样互相体恤吧。我从你妻子那里了解了你的感情,我觉得你是可敬的。但是,我与你、她与你之间还缺乏谅解的精神;现在,我把她找来了,愿你们永远相互体谅,互敬互爱,白头偕老吧!”

从此,他心头的忧虑消除了,小夫妻俩和好如初,相亲相爱,他们还把亡友之母接来同住。

路易斯·密得说:“也许在很久以前,有人伤害了你,而你却忘不了那件不愉快的往事,到现在还痛苦不堪,那就表示你还继续在接受那个伤害。其实你是很无辜的,你要了解到,你并不是世界上惟一有这种经验的人。赶快忘掉这不愉快的记忆,只有宽恕才能释放你自己,让你松一口气。”

曾经有三位前美军士兵站在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前,其中一个问道:“你已经宽恕了那些抓你做俘虏的人吗?”第二个士兵回答:“我永远不会宽恕他们。”第三个士兵评论说:“这样,你仍然是一个囚徒!”

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意图报复的人,最后伤害的只会是自己。

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不远处,前呼后拥地走来一位大臣的孩子,这位大臣在年轻时曾经把画家的父亲欺诈得心碎而死去。这孩子在画家的作品前流连忘返,并且选中了一幅,画家却匆匆地用一块布把它遮盖住,并声称这幅画不卖。

从此以后,这孩子因为心病而变得憔悴,最后,他父亲出面了,表示愿意付出一笔高价。可是,画家宁愿把这幅画挂在自己画室的墙上,也不愿意出售。他阴沉着脸坐在画前,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我的报复。”

每天早晨,画家都要画一幅他信奉的神像,这是他表示信仰的惟一方式。

可是现在,他觉得这些神像与他以前画的神像日渐相异。

这使他苦恼不已,他不停地找原因。然而有一天,他惊恐地丢下手中的画,跳了起来:他刚画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大臣的眼睛,而嘴唇也是那么的酷似。

他把画撕碎,并且高喊:“我的报复已经回报到我的头上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若心存报复,自己所受的伤害会比对方更大。报复会把一个好端端的人驱向疯狂的边缘,报复还能把无罪推向无尽的深渊,而以德报怨将会感化他人从善。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国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喜人;而楚国的亭卒则疏于管理,结果瓜秧又瘦又弱,与对面瓜田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楚国的人觉得失了面子,有一天乘着月色,偷跑进去把梁国亭卒的瓜秧全给扯断了。梁国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给边县的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

宋就对他们说:“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那么为什么反过来再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梁国的人听了宋就的话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楚国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比一天好,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国的人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

楚国边县县令听到亭卒的报告后,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敬佩,于是把这件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给梁王,即表示自责,又以此酬谢。从此,两个敌国变成友好邻邦。

拿破仑在进军意大利后的一次战斗中夜间巡查岗哨,发现哨兵睡着了。拿破仑会怎么做?他在那里站了半小时,哨兵突然醒了,叩头请求饶命。拿破仑说:“艰苦作战,可以谅解。但是一时的疏忽会断送全军。下次要注意了。”

伟人在对待别人的过失时,总以宽大为怀。人无完人,马会失前蹄,真诚的理解和慰藉是起死回生的良药。

对待他人的错误与伤害能够做到以德报怨,是心胸宽广的体现。宽恕他人错误的同时,也就等于让自己的心灵解脱。

信守你的诺言

人际交往中最忌讳开“空头支票”,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不会得到人们的信赖。人们一旦对你失去信任感,便不会放心地将重任放在你身上,许多工作的开展也会因此而受阻。

杰弗逊有个好朋友,他们从小时候就认识了,也一直来往密切。他时常为杰弗逊推荐书籍,或者尽力为杰弗逊做事,被呼来唤去的,从无怨言。杰弗逊在他面前很随便,他则说杰弗逊穿成人衣服,却是个小孩。

那一年他搬家了,新年时他邀杰弗逊到他家做客,杰弗逊答应了。但是新年那天轮到杰弗逊在学校值班,上午杰弗逊打电话给他,他知道杰弗逊值班的事后,问杰弗逊还能不能去,杰弗逊回答说下午过去。

下午,一个同事到学校时看见杰弗逊要走,就说:“我们打会儿网球再走吧!”杰弗逊有事,他说只玩一会儿,经不住他说,杰弗逊技痒,就玩了起来。光顾玩把时间忘了。杰弗逊从学校出来时,天快黑了,他只好回家了。

后来,杰弗逊一直想找机会向朋友解释,但是不知怎么搞的,拖了很长时间,时间长了就懒得再提这件事了。觉得反正不是外人,何必计较礼节呢。后来,就慢慢地忘了。

后来,杰弗逊有事求于朋友时再次想起了他,他在电话里对杰弗逊很冷淡,杰弗逊问原因,他说:“问你自己吧。”

杰弗逊试着重提新年的事情,他说:“像那样轻慢别人的话,你还能有救吗?”他气呼呼地说那天他和妻子推掉了所有的事情,仅仅为了杰弗逊的到来,就从早到晚地竖着耳朵听每一阵上楼的声音,但杰弗逊到底没去,而且之后连一个电话都没打。

他说得杰弗逊脸上不住发热。杰弗逊解释说,他从来没有把他当外人,他以为他们的距离很近,就把这件事很随便地处理了。那个朋友说杰弗逊是一个没有信用的人。为了让杰弗逊知道诺言这个很平常的词,他决定不再理杰弗逊。

因为失去朋友,杰弗逊才知道诺言的重要性。

不要开“空头支票”。“空头支票”不仅仅给他人增添无谓的麻烦,而且损害自己的名誉。华盛顿曾说:“一定要信守诺言,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这位先贤告诫他人,因承担一些力所不及的工作或为哗众取宠而轻诺别人,结果却不能如约履行,是很容易失去他人信赖的。

因为当对方没有得到你的承诺时,他不会心存希望,更不会毫无价值地焦急等待,自然也不会有失望的经历。相反,你若承诺,无疑在他心里播种下希望,此时,他可能拒绝外界的其他诱惑,一心指望你的承诺能得以兑现,结果你很可能毁灭他已经制定的美好计划或者使他失去寻求其他外援的时机。

如此一来,别人因你不能信守诺言而不相信你了,也不愿再与你共事,那么,你只能去孤军奋战。有些人在生活或工作上经常不负责,许下各种承诺,而不能兑现承诺,结果给别人留下恶劣印象。如果承诺某种事,就必须办到,如果你办不到或不愿去办,就不要答应别人。

成功的人会注意承诺这个细节。他不会轻易去承诺某一件事,即使有把握,也不会轻易承诺。

古人说“一诺千金”,做人绝不能因为不信守诺言而失信于人。

早年,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

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

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然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原则,也是一个人品行的反映,遵守诺言的人处处受到人们的敬重。我国古代俞伯牙和钟子期被奉为“知己”,关于他们的故事更是信守承诺的典范。

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小村庄中的一个樵夫的家里,年轻的钟子期垂危,年迈的父母守着病榻。

“儿再不能对父母尽孝心了。儿死后,只请父母将儿埋在马安山那边的江边。”钟子期握着父亲的手说。

“儿啊,为什么一定是那里,那儿离家有20多里呀!”母亲流着泪问。

“为了守信、守约。”钟子期微弱的声音说,“父母知道,去年中秋,儿在那里遇到伯牙兄,临别时约定,今年中秋,伯牙兄要来我家,我说,到时候我去江边接他……不能活着去接,死了也要到江边,要信守诺言……”

“我儿,伯牙乃是晋国士大夫,去年是公事路过,今年怕是不能前来了。晋阳城到这里是几千里呀……”父亲说着抚摸儿子的手。

钟子期说的是去年中秋的事。晋国士大夫俞伯牙奉晋主之命外出办事。回晋时走水路,八月十五之夜船行到汉阳江口,就停泊在岸边。

俞伯牙在船上弹琴时发现有人偷偷欣赏,就把这人请到船上。这人就是青年樵夫钟子期。交谈中,俞伯牙发现钟子期对他珍贵的古瑶琴的来历十分了解,且对琴理十分精通,欣赏弹奏也十分内行。俞伯牙想着高山弹奏,钟子期就听出“巍巍乎志在高山”;想着江河弹奏,他就感叹“汤汤乎志在流水”。在这里遇到知音,俞伯牙激动异常,当时就同钟子期结为兄弟。两人谈心直到天亮,都觉得意犹未尽。

俞伯牙邀钟子期过些天到晋阳去,钟子期说:“如果答应了贤兄,我就必须履行诺言。万一父母不允许我去,我岂不成了言而无信?我不敢随随便便答应了后来再失信……”

俞伯牙感叹后,决定明年来看望钟子期。

“仁兄明年什么时候来到?”钟子期问。“昨夜是十五,现在天亮了是十六。来年,我就是八月十五或十六来到,最晚不超过八月二十。爽约失信,我就不是君子。”俞伯牙说。

钟子期说:“既然如此,来年的八月十五、十六,我就将在这里江边接你!”

一转眼,到了次年。俞伯牙算计了日子,向晋主告假。

晋主怀疑俞伯牙要另投别国,就迟迟没有答应。

俞伯牙想着上年的约定。再算算日子,心想,宁可丢官,绝不能爽约失信,于是,收拾好行装就启程了。

一路行来,陆路转水路,正好在八月十五日夜里,水手报告离马安山不远。俞伯牙依稀认得这就是去年停船遇见钟子期的地方。

俞伯牙心情激动地站立船头四处张望。可是,没有望见钟子期的身影。“去年是弹琴相遇,大约子期贤弟是在等我的琴声吧?”俞伯牙这样想着,就坐在船头弹奏起来。可是,从月在中天直弹到东方露红,并没有钟子期来迎接。

跟从的人有的知道俞伯牙到这里的目的,就说:“大人,一年前的约会,谁还能记得?只有大人能不远数千里赶来,还一天都不晚。”

“我了解他。定是家中有不能脱身之事,我们去他家。”俞伯牙说着就起身。

走出十余里,俞伯牙迎面遇到一龙钟老者,在问路的交谈中知道他就是钟子期的父亲。俞伯牙向老人说明了来意。

老人流着眼泪向俞伯牙叙说了钟子期临终时的请求,最后说:“你来的路上,离江边不远的新坟,那……那就是他……他在那里接你啊!”

俞伯牙闻言,大叫一声昏倒在地。

俞伯牙醒过来后,跟着钟父来到新坟之前,不禁放声痛哭。他将瑶琴取出,盘膝坐在坟前挥泪弹琴,泪水随着琴声就像泉涌一样。一曲弹完,俞伯牙双手举琴往坟前的祭台用力摔去,珍贵的瑶琴被摔得粉碎。

俞伯牙向坟墓喊道:

“贤弟啊,你接我,我来了。我来了!我来了……”

像钟子期这样临终不忘自己的许诺,死后还要“守约”,确实难得;像俞伯牙这样宁可丢官也要履行与朋友的约言,也确实难能可贵。后世传说他们可贵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原因吧。

遵守承诺为君子,诚信待人显人品。一个信守承诺的人,才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而一个视承诺为儿戏的人,自然不会得到别人的信赖。孔子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而有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向别人许下了诺言,就必须用行动去履行,因为诺言是一种不变的誓言,值得我们用一切去捍卫。我国流传千古的“高山流水”的故事,就是遵守承诺的典范!

亲和力是种难得的魅力

一个浑身上下透出亲和力的人,与一个整天板着脸的严肃之人相比,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希望自己的交往对象是前者。

亲和力是一种难得的个人魅力,它能唤起人们的爱心,并使人愿意与之交往。

林肯,这位美国历史上伟大的总统之一,他的品行已成为后世的楷模,他是一位以亲切、宽容、悲天悯人著称的杰出领袖。

在林肯的故居里,挂着他的两张画像,一张有胡子,一张没有胡子。在画像旁边的墙上贴着一张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

亲爱的先生:

我是一个11岁的小女孩,非常希望您能当选美国总统,因此请您不要见怪我给您这样一位伟人写这封信。

如果您有一个和我一样的女儿,就请您代我向她问好。要是您不能给我回信,就请她给我写吧。我有四个哥哥,他们中有两人已决定投您的票。如果您能把胡子留起来,我就能让另外两个哥哥也选您。您的脸太瘦了,如果留起胡子就会更好看。所有女人都喜欢胡子,那时她们也会让她们的丈夫投您的票。这样,您一定会当选总统。

格雷西

1860年10月15日

在收到小格雷西的信后,林肯立即回了一封信。

我亲爱的小妹妹:

收到你15日前的来信,非常高兴。我很难过,因为我没有女儿。我有三个儿子,一个17岁,一个9岁,一个7岁。我的家庭就是由他们和他们的妈妈组成的。关于胡子,我从来没有留过,如果我从现在起留胡子,你认为人们会不会觉得有点可笑?

忠实地祝愿你的

亚·林肯

次年2月,当选的林肯在前往白宫就职途中,特地在小女孩的小城韦斯特菲尔德车站停了下来。他对欢迎的人群说,“这里有我的一个小朋友,我的胡子就是为她留的。如果她在这儿,我要和她谈谈。她叫格雷西。”这时,小格雷西跑到林肯面前,林肯把她抱了起来,亲吻她的面颊。小格雷西高兴地抚摸他又浓又密的胡子。林肯对她笑着说:“你看,我让它为你长出来了。”

亲和力让人萌发亲近的愿望,亲和力使得即使是陌生人也会“一见如故”。人们总是喜欢与谦和、温良的人交往,而不会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置于一个威严与喜爱卖弄“权威”的人之下。

欧阳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醉翁亭记》是他作品中最为出色的文章之一。

欧阳修在滁州当太守时,经常去琅琊山游玩,与琅琊寺的住持和尚智仙谈诗论文,成了至交。智仙在山道旁盖了一座亭子,请欧阳修前去参加落成典礼,欧阳修将该亭命名为“醉翁亭”,并在亭子里写了一篇《醉翁亭记》。

晚上欧阳修回到府衙后,亲自将写好的文章抄写了六份,招呼两个衙役说:“把我这篇文章分别贴到各个城门口去,一个城门贴一份。”

两个衙役接过文章一看,总共是六份,便问道:“滁州只有四个城门,还剩两份贴到哪里去?”“不是还有小东门和小西门吗?”欧阳修笑着说。“小城门平时是不开的。”衙役说。“那今天就把它们打开好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它。”

两个衙役似乎没有领会太守的意思,又问道:“大人写的文章,为什么要贴到城门口去?”

“让过路人帮我改文章呀!”欧阳修整整衣冠,用手拍着两个衙役的肩膀说:“人常说,一人才学浅,众人见识高。大家一定会把我的文章改得更好的,你们快快去贴吧!”

随后,欧阳修又派出六班锣鼓手,分别到各城门口,一并高喊:“滁州太守欧阳修昨日写了篇《醉翁亭记》,现张贴在此,敬请黎民百姓、过往商贾、文武官吏都来修改……”

这样,整个滁州城一下子热闹起来,城里城外的人们都分别赶往六处城门去看太守的文章。边看边议论,有的说:“这篇文章写得真好,文辞优美,意境又好,真是篇不可多得的文章啊!”有人说:“太守写的文章,还要让老百姓帮他修改,真是古今少有的新鲜事!”欧阳修的谦虚和亲和让滁州的百姓很敬重他。

欧阳修坐在府衙内也特别兴奋,不停地派人去看有没有人出面修改文章,一直等到傍晚时分,才有一个打锣的公差领来一位五十开外的老人走进府衙。公差高声禀道:“太守大人,琅琊山李氏老人前来帮您修改文章。”

欧阳修赶紧迎了出去,只见那老人头扎粗纱黄巾,脚穿布袜草鞋,肩上扛了一根挂着绳子的扁担,右手拿着一把斧子,看他那身装束,就知道是个砍柴的樵夫。欧阳修过去拉着老樵夫的手问道:“请问老人家,您今年多大岁数了?”

“不敢,不敢,小的今年59了。”老人忙不迭地说。

“这么说来,您是兄长了。请上坐!”欧阳修边说边让老人坐在太师椅上,然后毕恭毕敬地说:“烦请兄长指教,下官的那篇文章何处需要修改?”

那老人见欧阳修如此没有官架子,而是真诚寻问,于是放下手中的扁担、斧子,诚恳地说:“大人,不瞒您说,您的文章我听人读了,句句讲的是实情,就是开头太啰嗦了!”

欧阳修听罢,便从头背诵起自己的文章来:“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刚背到这里,老人挥手打断了他说:“停,大人,毛病就在这里。”

欧阳修顿然醒悟,赶忙说:“您的意思,是不必点出这些山的名字?”

老人笑了笑说:“正是,大人。不知太守上过琅琊山的南天门没有?站在南天门上,什么乌龙山、大丰山、花山、白米山,一转身子就全都看到了,四周都是山!”

欧阳修听了,连声说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滁州四面皆山。”

欧阳修沉思片刻,拿出文稿,把开头改成“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然后一句句地读给老人听。

老人满意地点点头说:“改得好!改得妙!这回一点也不啰嗦了。”

名人尚且如此,我们何苦总是一副严肃得让人不敢冒犯的样子呢?多一点亲和力,多一份迷人的个性,也就增一点与人交往成功的可能。

冷漠是人际交往的天敌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本来没有那么多的仇恨和误解,其中一大部分是由冷漠造成。没有一个人喜欢与无情冷漠的人交往,因为我们从他们那里既得不到快乐与安慰,也没有获得什么有利的建议。冷漠的人对别人不信任,总是爱怀疑他人。

一位建筑设计大师杰作无数,阅历丰富,但最大的遗憾就是正如人们批评的那样,把城市空间分割得支离破碎,楼房之间的绝对独立加速了都市人情的冷漠。过完70岁寿辰,大师意欲封笔,而在封笔之作中,他想打破传统的楼房设计形式,力求在住户之间开辟一条交流和交往的通道,使人们相互之间不再隔离而充满大家庭般的欢乐与温馨。

一位颇具胆识和超前意识的房地产商很赞同他的观点和理念,出巨资请他设计。果然不同凡响。

然而,大师的全新设计叫好不叫座。社会上炒得火热,市场反应却非常冷漠,乃至创出了楼市新低。

房地产商急了,急命市场调研。调研结果出来,让人非常吃惊:人们不肯掏钱买房的原因,是嫌这样的设计虽然令人耳目一新,但邻里之间交往多了,不利于处理相互间的关系;在这样的环境里活动空间大了,孩子们却不好看管;还有,空间一大,人员复杂,对防盗之类人人都担心的事十分不利……

大师听到反馈,心中痛惜不已:我只识图纸不识人,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我们可以拆除隔断空间的砖墙,而谁又能拆除人与人之间坚厚的心墙呢?每个人在抱怨城市生活压力大的同时,又有谁想过自己也有责任?

如今在都市中,同一个小区的人可以见面不打招呼,有的是楼上楼下多年的邻居还未曾认识。也曾有报道,某个不幸的人死在家中,没有任何人知晓,直到尸体发出腐烂的臭味,才有人报警。

如今,我们在畅谈尊重隐私的时候,是不是也因此而丧失了原始的一份热心——许多人认为不打招呼是不想让邻里知晓太多的私事。

因冷漠而备感人际疏离的人越来越多,这不仅是人际交往的天敌,更是现代人孤独感、压抑感的来源之一。

在当今社会里,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地限于电话、电子邮件,而少了一份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于是一堵无形的心墙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心墙不除,人心会因为缺少沟通而枯萎,人会变得忧郁、孤寂。爱是医治心灵创伤的灵药,爱是心灵得以健康生长的沃土。爱,以和谐为轴心,照射出温馨、甜美和幸福。爱把宽容、温暖和幸福带给了亲人、朋友、家庭、社会。无爱的社会太冰冷,无爱的荒原太寂寞。爱打破冷漠,让尘封已久的心重新温暖起来。

在与人交往时,将你的心窗打开,不要吝啬心中的爱,因为只有爱人者才会被人爱。当你陷入困境时,你才会得到爱心的关怀和帮助。

有两个重病患者同住在一间病房里。房子很小,只有一扇窗子可以看见外面的世界。其中一个病人的床靠着窗,他每天下午可以在床上坐一个小时。另外一个人则终日都得躺在床上。

靠窗的病人每次坐起来的时候,都会描绘窗外的景致给另一个人听。从窗口可以看到公园的湖,湖内有鸭子和天鹅,孩子们在那儿撒面包片,放模型船,年轻的恋人在树下携手散步,人们在绿草如茵的地方玩球嬉戏,顶上则是美丽的天空。

另一个人倾听着,享受着每一分钟。一个孩子差点跌到湖里,一个美丽的女孩穿着漂亮的夏装……室友的诉说几乎使他感觉到自己亲眼目睹了外面发生的一切。

在一个晴朗的午后,他心想:为什么睡在窗边的人可以独享外面的风景呢?为什么我没有这样的机会?心中觉得很不是滋味。他越是这么想,就越想换床位。这天夜里,他盯着天花板想着自己的心事,另一个人忽然惊醒了,拼命地咳嗽,一直想用手按铃叫护士进来。但这个人只是旁观而没有帮忙——他感到同伴的呼吸渐渐停止了。第二天早上,护士来时那人已经死去,他的尸体被静静地抬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这人开口问,他是否能换到靠窗户的那张床上。他们搬动他,将他换到了那张床上,他感到很满意。人们走后,他用肘撑起自己,吃力地往窗外望……

窗外只有一堵空白的墙。

如果这个人不起恶念,在晚上按铃帮助另一个人,他还可以听到美妙的窗外故事。可是现在一切都晚了,他看到的是什么呢?不仅是自己心灵的丑恶,还有窗外的白墙——一堵心灵的冷漠之墙。几天之后,他在自责和忧郁中死去。一个人只有心存美的意象,才能看到窗外的美景。

是这道冷漠的心墙让他显得渺小,透露出人性的卑劣。但冷漠并没有让他得到什么,除了内心的愧疚与无尽的悔恨,还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