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扇
如果让你把一封信送到河对岸去,那么,第一个出现在你脑子里的方法可能是找到一条船。如果没有船怎么办呢?难道没有别的办法可以到达你的目的地吗?
船只是帮你到达对岸的方法之一,我们可以把“到达对岸”作为一个固定点,由这个固定点我们可以想到别的备选方案,比如游到对岸去,或者架一座桥,或者乘热气球飘到对岸去。
接下来我们可以继续问:“为什么要到河对岸去呢?”“为了送一封信。”现在我们可以把“送一封信”作为固定点进行思考,找到把信送到对岸去的其他途径。比如,绕过那条河,或者用箭把信射到对岸,或者用信鸽、邮局把信送过去。
我们还可以继续问:“为什么要把信送到对岸去呢?”“为了向对岸的人传递消息。”那么我们可以把“传递消息”作为一个固定点,思考其他可以传递消息的办法,比如打电话、发传真、发邮件。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用追本溯源的方法找到了3个层次的备选方案,每一个“为什么”都带出一个概念,也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成为想出其他方案的固定点。我们还可以对这个概念进一步追问,层层推进,引出最根本的问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概念扇。
概念扇是一种完成型的思考模式,适合解决这样的问题。比如:
——我们如何完成这个任务?
——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概念扇有4个层次:目标、方向、概念和主意。上图中最右端的“传递信息”是我们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就是我们的目标。由目标向后推导就引出了我们到达目标的方向,每一个方向都是引出更多备选概念的固定点。方向和概念的区别是相对的,方向是更为宽泛的概念。“送一封信”相对于“到达对岸”是一个方向,相对于“传递消息”来说则是一个概念。由概念再向后推导就引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也就是“主意”。主意必须是具体的、可以直接付诸实践的。
这个推导过程类似于我们给别人指路的时候,先告诉别人某地的具体位置在哪里(目标),然后指明通往那个地方的方向和路径,最后建议别人选择某条路并指明具体的路线。
一般而言,要想制作一个概念扇,需要先设定一个目标,从目标出发推导找出多个概念,然后从概念出发推导出大量的主意。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如果目标是增加利润,那么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是:
1.降低成本
2.增加销量
3.走名牌路线
针对“降低成本”这个途径,我们可以引出以下概念:
1.精简机构,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2.增加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
3.合理融资,降低投资成本
针对“增加销量”这个途径,我们可以引出以下概念:
1.扩大生产规模
2.开拓新市场
3.降低价格
4.制定营销策略
针对“走名牌路线”这个途径,我们可以想到以下概念:
1.广告宣传
2.公关策划
3.提高产品质量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10个备选概念。然后,我们可以把每一个概念当做一个固定点来寻找具体实施的主意。比如,针对“广告宣传”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想到哪些主意呢?
1.在电视上做广告
2.在报纸上做广告
3.在杂志上做广告
4.在网络上做广告
5.做户外广告
6.做店面广告
7.做车贴广告
从其他的概念中我们同样可以找到很多主意。这时概念扇的好处已经显现出来了,它可以使每一条思路都很清晰,帮助我们全面地找到可能存在的备选方案。如果我们针对“如何增加利润”这个问题直接进行发散思考,就很有可能漏掉很多潜在的方案。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的大脑思维是跳跃性的,在制作概念扇的时候可能会突然想到一个主意。
概念扇强调的是行动,而不是分析,它可以给我们指明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我们寻找方向和概念的时候可能会遇到重复的问题。比如“走名牌路线”可以作为“增加销量”的一个概念。这时你应该在两个地方都放上这个概念,在不同位置的侧重点不同,会引发出不同的主意。
概念扇的意义在于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多个固定点的框架,每个固定点都可以引发很多备选方案。我们通常因为看到了某一个方案的价值才把它提出来,创造性的思考模式允许我们先提出备选方案,然后再寻找它的价值。
当我们面对一个概念,一时想不到如何把它付诸实践的主意的时候,可以用简单的焦点的方法集中精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我们要对选出的方案进行评估。评估是一个判断性的思考过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这个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可以运用到工作中吗?
这个主意有哪些好处,能够满足人们的哪些需要?
时间、金钱、人力、技术等资源能否保证这个方案顺利实施?
这个方法是否符合政策、议程、文化、规章制度等外部环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