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要让你的思想被权威意见所禁锢
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
——布莱希特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但伽利略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他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100磅,是实心的;另一个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上面,望着塔下。塔下面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讽刺说:“这个小伙子的神经一定是有病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会有错的!”
实验开始了,伽利略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我要用实验告诉你们真理。”说完,他把两手同时张开。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一些权威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权威并不等于真理。就像当时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认为亚里士多德是正确的。人们在对某个事物做出评判的时候,往往容易被权威的意见所左右,或干脆把权威的话当作自己行事的标准。久而久之,人们难免会陷入一种“权威至上”的思维模式,令自己的思考能力囿于一种固定的框架,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可以说,迷信权威是阻碍个人发展最大的敌人之一。因此,在面对任何事情时,我们都应该首先打破权威的禁锢,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勇于探索新的道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个人和事业发展的突破。
从前,有一个人想成为一个艺术家。于是,他就计划去明星报社应聘,然后再找机会实现梦想。可是,他没有被录用。
虽说,这次失败给了他不小的打击,但他还是为自己打气:我一定能行。后来,他临时找到一个替教堂作画的工作,虽然报酬很低,但可以勉强为生。
后来,他在马戏团干过,在很多地方都干过,但无论何时,他都不忘记自己的初衷——成为一个艺术家,并且他时时刻刻都告诉自己:“我一定能行!”
在他前行的道路上,有讥讽他的,有反对他的,甚至有谩骂他的。一次,有一个艺术家很瞧不起他说:“你不适合做一个艺术家!”但他没有灰心,从不把这些声音放在心上,而是长年累月地坚持。
最终,他成功了!等他衣锦还乡时,那些曾经讥讽、反对、瞧不起他的人纷纷前来,开始奉承他,说他的好话。
试想一下,如果他轻易听信了他人的话,听信权威,那么他就不会坚持自己,也不会取得最后的成功。
在社会中生存,人们总会不自觉地被社会的主流意识所局限,而这种主流意识通常来自于所谓的权威论断。受这种局限的影响,我们常常会形成一种崇信权威的思维模式,认为权威的就是对的,别人的就是对的。无疑,这无论是对个人来说,还是对整个社会发展来说,都是件非常可怕的事。
很久以前,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一次讲学的过程中,故意在黑板上写下:“2+2=?”然后,罗素这位名人兼权威请在场的听众做出回答。
尽管这是一道连小学一年级学生都能解答的问题,可是台下许多听众竟不敢正面回答。
在他们的想象中,这恐怕是罗素让大家思考很深奥的疑难问题。罗素见无人敢回答,便笑着说:“2+2=4呀。”
罗素之所以先来这么一手,是在告诫人们:没有必要迷信名人或权威!否则,就会连非常简单的事实也不敢承认,还谈什么迈向成功呢!
其实,迷信名人或权威的人,往往缺乏自己的主见,容易轻信别人,原因之一是缺乏自信心。有些人对自己的看法常常盲目持怀疑态度,这样一来,别人的看法就会取而代之。他们缺乏思考,做事当然拿不定主意,这样对别人的意见也就只有盲从的份儿了。人应该是自己思想的产物,如果我们的思想一直被权威所左右,那我们岂非变成了众多权威的“傀儡”?
从另一方面讲,人们对权威的迷信是因为缺少必要的知识。因为你不了解某个领域,因此才会把研究那个领域的权威视为神明。所以,要打破权威的“垄断”,我们一定要努力扩充自己的知识,并通过深度思考把知识转化为自己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要知道,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有主见,有创见,不随波逐流,不看眼色行事,这种人才是有思想、干实事的人。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是完全发自你内心的主观活动,而不仅仅是对权威意见的评判和反思。只有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你才能够掌握你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