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中华养生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小肠经的循行、病变与治疗

手太阳小肠经是具有宁心安神、舒筋活络功效的经脉,按摩小肠经上的穴位可以疏通经气,缓解疲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尺侧端,最后经由其支脉到达颧部,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主要循行于上肢、肩膀及头部部分地方。手太阳小肠经一共有19个穴位,它们分别是:少泽穴、前谷穴、后溪穴、腕骨穴、阳谷穴、养老穴、支正穴、小海穴、肩贞穴、臑俞穴、天宗穴、秉风穴、曲垣穴、肩外俞穴、肩中俞穴、天窗穴、天容穴、颧髎穴和听宫穴。

本经所属腧穴主治耳聋、眼睛昏黄、面颊肿、颈部、颔下、肩胛、上臂、前臂的外侧后边痛等病症。《灵枢·经脉》中记载:“小肠手太阳之脉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肘臂外后廉痛。”

小肠经的循行

小肠的经脉叫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的尖端,沿着手外侧的后缘循行而向上,到达腕部,过腕后小指侧高骨,直向上沿前臂后骨的下缘,出于肘后内侧两筋的中间,再向上沿上臂外侧后缘,出肩后骨缝,绕行肩胛,再前行而相交于肩上,继而进入缺盆,深入体内而联络于与本经相表里的脏腑——心脏,沿咽喉下行,穿过隔膜至胃,再向下联属于本腑小肠。它的支脉,从缺盆沿颈上颊,至眼外角,转入耳内。它的另一条支脉,从颊部别行而出,走入眼眶下方,并从眼眶下方到达鼻部,然后再至内眼角,最后再从内眼角向外斜行并络于颧骨,而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小肠经的病变

由于外邪侵犯本经所发生的病变,为咽喉疼痛,颔部肿,头项难以转侧回顾,肩痛如被扯拔,臂痛如被折断。本经所主的液所发生的病变,则出现耳聋,眼睛发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后侧疼痛等症状。治疗上面这些病证时,属于经气亢盛的就要用泻法,属虚的就用补法;属热的就用速刺法,属寒就用留针法;脉虚陷的就用灸法,不实不虚的从本经取治。属于本经经气亢盛的,其人迎脉的脉象要比寸口脉的脉象大两倍;气虚,人迎脉反小于寸口脉。

敲小肠经放松肌肉

首先,沿着手三阳经按揉、推捋和拿捏。因为手三阳经的走向是从手到头,循行的路线经过颈肩部,所以循经按揉拿捏可以很好地疏通这些经的经气,放松沿行的肌肉等软组织,消除肌肉的僵硬感。其次,可以点揉穴位:曲池有通经活络的作用;然后就是肩井,按压肩井可以很好地缓解颈肩部的肌肉紧张;还有天宗,点揉天宗能够放松整个肩胛部的紧张感和疲劳感。

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路线

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路线:起于小指之端(1),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2),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3),上循臑外后廉(4),出肩解(5),绕肩胛(6),交肩上(7),入缺盆(8),络心(9),循咽(10),下膈(11),抵胃(12),属小肠(13)。其支者:从缺盆(14)循颈(15),上颊(16),至目锐眦(17),入耳中(18)。其支者:别颊上,抵鼻(19),至目内眦,斜络于颧(20)。

本经脉联系的脏腑器官:胃、心、小肠。

figure_0142_0201

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图

figure_0142_0202

主治疾病

头项、五官病证、热病、神志疾患及本经部位的病变。

figure_0142_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