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人格与表演者
据了解,在1979年以前,多重人格高发病地区北美能够查到的记录也不超过200个案例,可以说多重人格是一个极小众的病患。就算是现在,很多人也未曾见过身边认识的人中冒出一两个多重人格障碍的人来,他们貌似只存在于文学小说或者影视作品当中。
在很多人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多重人格障碍这种精神障碍疾病的时候,一本叫《女巫》的小说,将它带入了大众的视野。1973年,Flora Rhea Schreiberie将一位被诊断为多重人格的女患者的真实事件改编成小说《女巫》。小说描述了这位患者的诊断过程及对她的16重人格的展现。在当时,如此具有话题又让很多人耳目一新的题材,毫无疑问必然会成为大热的畅销书。《女巫》还两度被搬上大荧幕。
随着《女巫》这个富有传奇性的作品的走红,更多人开始知道、关注这种罕见的精神障碍。文学界和影视界也越来越多地将它融入作品当中,尤其是暴力与悬疑等题材的电影喜欢上演人格分裂的桥段。的确,如果一个身经百战、破案无数的神探,突然遇到一个棘手的案件,嫌疑人可能是个老实的上班族,可能是心地善良的小姑娘,或者是人见人爱的性感女神,让这些人变成杀人犯,最合理也最有看点的莫过于给他们的纯净灵魂里加入一个邪恶的灵魂,这可真是再刺激不过了。代表的角色日本电视剧《Mr.Brain》的第六集中,仲间由纪惠这个像天使般无邪的女生摇身一变成了复仇机器。当然还有前面提到过的《致命ID》里的胖子,最邪恶的灵魂竟然是胖子身体里那个小孩的人格,真是让人出乎意料,这样的结局怎能不叫观众大呼过瘾。
然而,这些生动真实而又深入人心的角色,并非真正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本人演出,都是由演员们用精湛的演技塑造出来的。一个优秀的演员,在诠释一个角色时,多会倾情投入,甚至会培养出角色需要的那个人格来,而无法直拨,占据了自己内心的一部分,即使演出结束了,仍然会出现剧中角色的性格特点或者举止、语气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入戏太深。这种现象是短暂的,只要稍作调整就可以完全恢复。
然而,在现实中生活,究竟有没有会装成是多重人格障碍患者?答案是有。
1977年,俄亥俄州发生了一起非常有名的案件,一个比利密雷根的罪犯因多起强奸而被警方逮捕。然而拼命把比利找回来的警察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个证据确凿的案子竟然会以无罪释放的结果结案。那时候他们甚至对什么是多重人格都不是很清楚,或者对多重人格的印象只停留在电影里塑造的某个人物而已,认为现实中根本不会存在。狡诈的比利一开始就一脸无知的样子,一直否认自己做过这些事。后来经过多位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学家的会诊后,确诊他是一位有着24重人格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最后无罪释放。丹尼尔凯斯根据这个真人真事用夸张的手法改编成著名的多重人格障碍类小说《24个比利》,书中比利的24个人格都是一个完整个体,可以独立运作,在性格、智商、国籍、性别上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归类为7种类型。
恐惧的“丹尼”:十分容易受到惊吓,尤其惧怕男人。这也是跟比利的童年有绝对的关联,比利将他对一切事物的恐惧的感受交由这个人格来承担。
反抗、报复的“里根”和“爱浦芳”:这两个人格是比利受到继父施虐时内心产生的复仇心理与憎恨不满所导致的人格。当比利身处危险的情况时,由里根负责保护、管理所有人格,是一个具暴力倾向的人格;爱浦芳则是处心积虑地计划报复比利的继父。
背叛的“汤姆”:由于受到最亲密的家人的虐待,以至于比利对人从此充满了不信任感,产生了具背叛性格的人格,并且对人怀有相当的警觉性。
逃避的“戴维”“杰森”“萧恩”:比利为了逃避所有的责难与伤害,所产生的三个人格,分别替比利承受记忆、责骂与身体伤害。戴维是个充满痛苦的人格,无论是哪一个人格只要是受到伤害都是由戴维出面承受的。杰森则是承受所有负面的记忆,可以让其他人格遗忘一切的不愉快。当比利受到责备时,则由萧恩出现承受,因为萧恩是个聋子。
有信仰的“赛缪斯”:是所有人格中唯一有宗教信仰的人格,比利小时受到生父影响,一心信仰宗教,当受到压力时,自然而然会寄托于宗教,故产生了这唯一信仰宗教的人格。
自我意识的“史蒂夫”:属于一个极端自我的人格,唯一不接受多重人格诊断结果的人格,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人格。在比利分裂成多重人格的同时,他的潜意识中仍然保有强烈的自我,因此产生了这个非常极端的人格。
剩下的人格属于敏感、天真、浪漫、害羞、女性等特质。
一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其核心人格和非核心人格的很多特征是不相同的,甚至是千差万别,有可能有着不同的爱好、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声音,甚至是不同的性别和性取向。那么如果一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转换出来的人杀了人,到底该不该承担法律责任呢,这个人到底是不是“我”杀的呢!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问题。
对于人格障碍的诊断主要有DSM-IV分离性障碍的结构性临床访谈和分离性障碍访谈表两种判定方法。DSM-IV分离性障碍的结构性临床访谈共有277个题目,来评定遗忘、人格解体、现实感丧失、身份认同混乱和身份交替5种分离的症状,而且还需要了解当事人过去的个人经历、有没有遇到什么大事情等。分离性障碍访谈表共有132个是非题目。
分离性障碍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是癔症较常见的表现形式,表现形式有身份识别、记忆或遗失破坏或分离等。
可见多重人格的判定有多么复杂。也正是因为如此,有人便开始在生活中假装成是有多重人格障碍。这种假扮的人,精神科医生或临创心理医生能识别出来吗?住在洛杉矶的山区的Kenneth Bianchi,因残暴地强奸并杀害了10个女性后被铺,人称“山坡绞杀者”。然而,当初案件并非一帆风顺,虽然证据确凿无疑,然而这个狡猾的家伙却在接受催眠时蹦出了第二个人格,一个叫史蒂夫的残暴的杀人犯,而且承认是自己杀害那些女性。难道又出现一个“比利”?
其实,他并非真正的多重人格障碍,而是早有准备,一直在潜心研读心理学的书籍。虽然他既不是专业的演员也不是专业的心理学家,然而他精湛的演技骗过了一些精神科医生。然而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后来一位更专业的精神科专家Martin Orne通过诊断后断定他并没有第二个人格,撕开了他的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