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味心理学大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疑病症的经典案例

曾经有一个这样的笑话是和疑病症有关的。

有个男人总是怀疑自己得了病,浑身感到不舒服,但是每次去医院检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说他的身体没有任何问题,这个男人对此感到非常苦恼,茶饭不思。他就开始看各种和医学有关的书。

他逐一对照,觉得每一种都和自己一样,然后高兴地对妻子说:“我说我得病了吧,你还不信。”妻子问:“什么病?”他拿过书给她看,上面赫然立着三个字:妇科病。

这当然是个笑话,说的就是疑病症这样的人,他们有的其实是心病。

王同学在高考毕业前夕体检时候刚好感冒发烧,医生在听他的心脏的时候,自言自语说:“心尖区有点风吹样杂音……”王同学想到“生理卫生课”上老师曾经说过心脏病是有杂音的,就紧张地问医生是不是心脏病,严重不严重。医生回答他,这是生理性杂音,不要紧的。他觉得医生是在安慰自己,就放心不下,坚信自己患上了心脏病,从此以后四处求医。

他甚至离开所居住的城市,到很多大城市四处求医。那些医生都说他是自己瞎猜疑。他很生气地说:“难道我还希望自己生病不成?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清楚!”父母觉得他可能是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就把他带到心理医生那儿,医生说:“你们儿子得的这是疑病症。”

还有一个怀疑自己得心脏病的例子:

小马今年刚毕业参加工作,他偶然在杂志上看到关于心脏病症状的介绍,他对号入座,觉得自己得了心脏病。

从那以后,他不敢看恐怖片、不敢坐飞机、不敢洗澡,生怕这些会刺激到自己,使自己的心脏病发作。也因此,他变得十分自卑,不敢向朋友或同事倾诉,生怕这些被别人传出去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尽管无数次到医院证实都没有任何问题,他还是感到心脏好像被刀戳般难受。他每天晚上都梦见自己心脏病突然发作导致猝死,经常睡不好,白天提不起精神,其工作业绩也因此一落千丈。

怀疑自己得口腔癌:

小林是个12岁的中学生,他的父母最近总是吵架,家里每天都是鸡飞狗跳的,他很痛苦,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于是有一天,他就告诉父母自己牙疼得要命,可能得了口腔癌。父母赶紧带着他去了医院,可是检查结果却是什么病都没有。父母没有因为他“生病”而转移注意力,最终因为感情无法修复,他们离婚了。可是从那以后,小中竟真的感到牙疼得厉害,尽管检查结果依然没病,但他确信自己得了口腔癌。

怀疑自己得胃癌:

老李人到中年,看到身边的一位同事患胃癌死去后便怀疑自己的胃也出了问题,她觉得自己胃部蠕动缓慢、食物似乎很难通过胃肠道,经常还有隐痛感、饱胀感。她查阅了许多医学书刊,对照自己的症状,认为自己是患了胃癌,于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她到不同的医院进行检查,诊断结果都没有问题。但她还是整日惶惶不可终日,始终觉得自己有病,觉得家人全在瞒着自己,并怀疑医生可能是怜悯她而不告诉她事实。

以上三种情况都非常相似,都是受外界刺激,这种刺激可能是看了什么书,可能是身边的人去世了,可能是某种症状和自己很像,可能是其他。因为这些刺激,主人公开始不相信医生,并且忧虑,最后心理防线崩溃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得了疑病症。

下面还有一个案例就比较复杂了。

有一个乡村年轻教师,他认为自己身体不正常有三年多时间。

有一次他在回家的途中不小心被自行车撞了一下,碰破了头皮,左手腕关节也肿了,然后他就跑去乡卫生院,搽了点红药水、配了点消炎药便回家了。到家后,他便一直觉得头痛、头昏、头颅骨凹了一块,甚至感到身上血液流动得特别快,认为自己的大脑被摔坏了。一周后,他去县医院内科门诊,一位年轻的医生说,他可能是轻微脑震荡,并开了些内服药。

可是,回家服药后病情并没有好转的迹象,从此他就认为自己脑子坏了。接着他又出现腹部不适,便认为自己一定是得了癌症,所以终日惶恐不安。他觉得自己活不了多久了,便向家人交待后事,并且写了遗书。

在此期间他先后去了七八家市内医院的内科、神经科、脑科看过病,做过B超、脑电图、脑CT以及其他多项化验。经常是看一两次就换个医院,认为医生开的药都没有用,很少按医嘱坚持服药。另外,他还经常买些医学书籍和杂志,对号入座,钻牛角尖,别人向他解释也不管用。后来,他经人介绍去进行心理咨询。

其实这个例子比上面的复杂的一点在于上面只是一个原因,而我们这里的这个老师身上几乎具备了患疑病症所需具备的各种原因。

在寻找该年轻教师疑病症的症结时,特别是在搜寻其以往遭受的生活挫折和心理创伤时发现,他小时家境贫穷,从小就很懂事,帮助父母干活、照看弟妹。可是他9岁时他的母亲就离开了他们,这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但他仍然努力学习,成绩在学校里一直拔尖,课余时间还必须帮助父亲打草砍柴、照看弟妹。后来在他参加中学师资培训班学习临毕业前夕,他父亲因操劳过度猝然去世,他当时悲痛欲绝,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吃饭。就在被自行车撞倒之前,他的学校晋升工资,他被淘汰了,接着就出现了撞车事件。

可以看出来,他小时候的经历包括到今天都是一直比较坎坷的,特别是母亲的早逝和父亲的猝死所带来的痛苦和艰辛,使得他内心产生了不安全感、无助感和孤独感,缺少温暖、关怀和爱。

从个性测试结果看,他比较忧虑敏感,生性多疑,说明他遇事容易想太多。并且,他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这就使他有能力自查许多医学书籍或者杂志等来验证核实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这点又恰恰把他诱入误区,使他一知半解,他会把为丰富医生学识与交流学术经验而写的典型个案照搬照抄,机械地对号入座,从而产生了不良的自我暗示。

那他为什么对头部和腹部病症夸大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就可以使他有充分并且正当的理由来继续扮演病人的角色,心安理得地享受病人的待遇和权利,比如病休在家养病、爱人的关心照顾、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看望和同情,暂时逃避了作为一个健康人所应承担的各种义务。

其实这是一种缺爱的表现,这个和小时候的经历不无关系。

所以说,此患者综合了引发疑病症的几乎所有条件。小时候的心灵创伤、性格原因、生活中的刺激等,他都具备了。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他是为了逃避责任还有现实,这个应该是属于他的内心深处的潜意识范畴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