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来由的害怕
在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对一些特定的事物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而他们的这些恐惧常常会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在别人眼中是很普通的事物,在他们的眼中却会成为恐惧的代称。一个女孩见到蜘蛛后可能会惊声尖叫,而蜘蛛却会成为男孩观察和玩耍的对象;有些人听到特别的声音就会变得发狂;有的人会对一种疾病产生恐惧,过多担忧,甚至做出一些不必要的行为;有的人则会对尖锐的事物产生恐惧,他们不能接触这些事物,甚至都不愿看到这些事物。但是这些看似千奇百怪的事物,却都有它们背后产生的原因,也就是说这些恐惧的产生并不是没有来由的,在对它们进行更为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之后,我们也许就可以有更大的信心去克服这些没有来由的“害怕”。
小花正在家中收拾衣服,突然一只蟑螂小强耀武扬威地奔到了她的面前,看到一个长相如此丑陋的家伙,大叫一声之后,小花立刻唤来自己的男友小峰,看到男友走过来之后,小花立刻倒在了男友的怀里,说道:“人家可吓得不行了……”
小强见状之后得意地走了,而小花的男友则在其身后进行各种高难度动作的追赶与捕杀。
又过了一天,小花又在家里收拾东西,这只蟑螂又碰巧路过,想到上次的经历,它又想给小花一点惊喜,但不同的是,今天男友小峰不在。
看到小强再次出现在自己面前,小花二话没说,上去一个扫堂腿就把小强踢了一个空中360度旋转,动作干净利落:“叫你又出来烦我!”脸面之上再也没有上一次的恐惧之色。
小强滚落地上之后开始纳闷起来,坐在那里琢磨:“哎呀,这姑娘原来是一多重人格啊!”可惜在它的心里一点都不明白原来小花的恐惧是可以有选择的。
这是一个笑话,不过反映的却是生活中的事情。有很多人害怕蟑螂,尤其是女孩子,怕蟑螂怕到听说“蟑螂”这两个字都会毛骨悚然,可是你要问她为什么怕,她又说不上来。看过这个笑话之后,也许就会明白,原来笑话的恐惧原因不在于蟑螂小强,而是因为她需要依赖身边的男友,小强仅仅是一个导火索而已。认识了对小强的恐惧之后,也许就会明白这些害怕背后产生的原因。
日本有一部非常经典的恐怖漫画,名为《旋涡》。在这个故事中,爸爸突然开始疯狂迷恋旋涡状图案,最后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他甚至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换成带旋涡图案的,床单、壁纸、家具的颜色等,普通人进入这种旋涡的世界,望过去是一阵眩晕,但是这位父亲却会一动不动盯着这些旋涡看,并且一盯就是一天。慢慢地,他的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变化,比如他的两只眼睛可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旋转,他走路的时候总是习惯转圈前进。这位陷入旋涡不能自拔的爸爸,最终干脆为自己订制了一个大木盆,把自己整个身体卷成旋涡的形状塞在里面,就这样死去了。
故事发展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家人发现了父亲的尸体后,非常悲伤,特别是母亲,作为内心脆弱的女性,妈妈显然承受不了这个打击,随后开始产生对一切旋涡状东西的恐惧,比如在饭汤里搅拌起的旋涡、蜗牛背上的壳、还有指纹,这些都会让母亲产生极度恐惧。她干脆用剪刀把自己手指肚上的皮肤一块一块剪掉,最终这位母亲也被家人送进了医院。
但是在医院里,这位母亲还是没有逃脱旋涡的刺激,她说点滴瓶中液体下降会产生旋涡,她还看到女护士头上盘成旋涡状的发髻等。母亲在出院前的最后一次会诊时,无意中发现医务室墙上耳部解剖图中耳蜗的形状就是一个旋涡!于是,在几天后一个绝望的夜晚,被恐惧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母亲,用一把长剪刀从自己的耳朵中穿了进去……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在一开始就明白这位母亲对旋涡产生恐惧的原因,因为父亲的死让她不能忘怀,所以每次看到旋涡都会牵扯起她最伤痛的回忆,最终促成了她这些极端的行为。其实很多人的恐惧都是有原因的,源于自己的一段经历或是记忆,如果一个人能够走出这种记忆,那他就能克服自己的恐惧;如果一个人总是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那么他最终的命运有可能就会像故事中的这位母亲一样。
其实早在许多年前,有心理学家就开始对恐惧的原因进行研究,他们通过特定实验,希望寻找出让人产生恐惧的原因,并寻找可以解脱这种恐惧的方法。在这些探索当中,最为著名的一例无疑就是华生所进行的实验。
1917年的时候,华生获得一笔100美元的资助,他由此开始进行一项关于焦虑引发的实验,目的是研究婴儿的反射和本能。
在这个实验中,他把一个9个月大的婴儿暴露在各种刺激中,观察他的反应。婴儿刚开始很勇猛,老鼠、兔子都不害怕,可是当华生用一个锤子敲打钢条发出噪音时,孩子的情绪却显得很不安起来。
此后,他们又等待了两个月,婴儿长到11个月大时,又被抱了过来。这时,只要他和小白鼠玩耍,华生就会在身后制造噪音。噪音和小白鼠同时出现多次后,婴儿即使不听到噪音看到小白鼠时也会感到害怕。
看到这里,大家也许就会明白,为什么看到一些事物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到恐惧,也许在每一个“小白鼠”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让我们感受紧张的“噪音”记忆。这是华生最为主要的医学贡献,而这个实验却可以为我们认识自己的恐惧提供一条线索。
恐惧是我们普遍所经历的一种情绪,生活中我们渐渐也能习以为常,回避掉这些事物恐怕是我们最常使用的方法。比如一个恐高症患者可以避免进入高层建筑,一个害怕听到打雷声音的人,则会把自己的头蒙在被子里。但是有一些恐惧情形却会非常严重,最后甚至到了不得不去求助医生的地步,对于这种情形,也有专门的诊断与治疗措施。
根据美国DSM-Ⅳ-TR标准,对特定对象恐惧症的诊断标准是:
(1)由于特定事物或情境出现或想象出现过度的或不合理的、显著而持续的恐惧。
(2)暴露于恐惧性刺激环境中立刻会引起焦虑反应,表现出一种仅限于此情境或由此情境所诱发的恐慌发作形式。
(3)患者认识到这种恐惧是不合理的,但却无能为力,希望能摆脱这种状况,但却无法逃脱自己的这种认知模式。
(4)这种因恐怖所产生的痛苦烦恼,会显著影响个人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社交活动与人际关系,恐惧带给患者的烦恼痛苦不堪,严重影响自己的工作与学习。
(5)这种与特定事物或情境相关的焦虑、恐慌发作或对恐惧的回避,不可归于其他精神障碍,并没有明确的病因,只是一种认识障碍与情绪反应。
特定对象恐惧症,又称为单一恐惧症,是指对某一特定环境或特定物体的恐惧,如怕接近某种场合或动物等。单一恐惧症多由某些不良刺激引起,一般比较容易治愈,但有部分患者在消除了对某一物体的恐惧后,又出现新的恐惧对象。单一恐惧症具有如下特点:
(1)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2)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3)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4)知道恐惧过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对于特定对象恐惧症产生的原因也有相对科学的标准。很久以来,学界一致认为绝大多数恐惧症是由于过去一件非同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所造成的。例如,一个人如果有过去被狗咬过的经历,那么他就会产生对狗的恐惧。但这只是导致恐惧症产生的一个原因,此外专家还罗列出了其他三种可能产生的原因:对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虚假警戒的反应经历;看到别人极度恐慌的经历的一种情感共鸣;被别人告知的恐惧经历。另外,要产生恐惧症,我们还要有产生焦虑情绪的易感性,为这些共同性事件可能再次发生而感到焦虑。此外还有学者从文化的角度对恐惧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读,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于一个人最终是否发展成为特定对象恐惧症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在一项研究中,一个更男性化的女孩子比一个女性化的女孩恐惧心理产生要少得多,这就体现出了社会的性别角色作用。
尽管恐惧症的发生过程非常复杂,并且让人产生恐惧的事物也是多种多样,但是它的治疗的主要方式却非常单一。就是让患者有节奏地去慢慢接触让自己感到恐惧的事物,通过增加经历的次数,让自己逐渐熟悉这种事物,从而消除对这种事物的恐惧。几乎所有人都同意应该接受持续的、有层次的暴露训练,但是对很多患者来说,逐步将自己暴露在所恐惧的事物环境中的暴露治疗方法,必须是在治疗者的严密监控下进行。因为想一个人单独进行暴露治疗的患者,治疗过程往往进展得太快太强,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结果反而更增加了恐惧症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