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味心理学大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世界的另一极

人在年轻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要通过逆反向家长证明自我价值,而有时家长需要接受这个现实,最好是冷处理,过一阵子自然就会好。

青少年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

青年人与社会的认同不仅是简单地采取适应社会规范的途径,还希望社会承认他的价值和地位,从而获得与社会之间的认同。因此他往往表现得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其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其实有很多青少年,表现为对同伴间流传的某些新鲜事物不报太大的好奇心,显得比较没有矜持,一副“没什么大不了,我早就知道了”的架势。

因为这样的表现一方面可以和周围同伴的惊讶好奇形成反差,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并且在表达新观点的同伴面前不显得无知,从内心深处抚平心理上的落差。青少年对于身边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显得比较不耐烦,特别是对有的学校空洞的形式化的教育和亲人偶尔表现出来的关心尤其反感,对这种教育往往应付,甚至消极抵抗。

在这种特定条件下,青少年的言行与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了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是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现。

每个人都有自我独立意识,思想上不习惯依托他人而存在,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或在人群中是特别的。一旦别人越俎代庖,替自己做出选择,就算是件好事,也会让人觉得自己的权益被剥夺了,从而产生逆反的心理,于是不好的也说好,好的也被自己主观给否定了。

同时,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求知欲,容易诱出逆反心理,尤其是在只做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引起强烈的好奇心。而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在长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下却表现得过于夸大,产生了一种在人前表现的“逆反”心理需要。即希望自己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思想表明自己思想上的独立,进而表明自己人格的独立,向众人表现出一个引人注目的自我。

而急于改变成长压力的小L,随着压力膨胀,这种叛逆的想法越来越强,而又没有找到合适有效的渠道与周围的人沟通或宣泄,这种想法最终会爆发为行动,转化为与自身的对抗。一旦这种心态构成了心理定式,就会对人的性格产生极大的影响,经常性地左右他的一举一动,成为他言行举止的一个基本特征。

因此,在他们身上,难免要出现逆反心理和行为。看不清这一点,总认为他们“不听话”,必然导致教育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