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地黄
产地分布:主产北京、天津、山东、河北。
成熟周期:花期4~6月,果期7~8月。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色长柔毛和腺毛。叶基生成丛,倒卵状披针形,基部渐狭成柄,边缘有不整齐钝齿,叶面皱缩,下面略带紫色。花茎由叶丛抽出;萼5浅裂;花冠钟形,略2唇状,紫红色,内面常有黄色带紫的条纹。蒴果球形或卵圆形,具宿萼和花柱。
功效:清热生津,凉后,止血。
【原文】
干地黄,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一名地髓。生川泽。
【译文】
干地黄,味甘,性寒。主治跌打损伤、骨折筋断;内脏受损,能驱散血瘀,强壮骨髓,增长肌肉。煎熬成汤服用,能驱除寒热积聚,消除各种痹病;生地黄的疗效尤其好。长期服用能使身体轻捷、延缓衰老。又被称为地髓。产于河边沼泽水草丛生处。
【集解】
《名医别录》载:原产在咸阳的山川及沼泽地带,以长在黄土地上的为佳,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苏颂说:种植地黄很容易,将根栽入土中即生长。以前说种地黄宜黄土,现在则不这么认为。它适宜在肥沃疏松的土壤里生长,就会根大且汁多。种植法:用苇席围如车轮,直径一丈多,将土壤填充在苇席中,成为坛。坛上又用苇席围住,也用土壤填充,比底下的坛直径少一尺,如此数级如宝塔,将地黄根节多的断成一寸长,种植在坛上,层层种满,每日浇水使它生长茂盛。到春分、秋分时,自上层而取,根都又长又大不会折断,这是由于没有被砍伤的缘故。得到根后晒干。产自同州的地黄光润甘美。
李时珍说:现在的人们只以怀庆产的地黄为上品,不过是因为各地随时代而兴废不同罢了。它的嫩苗初生时贴地,叶如山白菜而毛涩,叶面深青色,又像小芥叶却要厚实些,不分丫杈。叶中串茎,茎上有细毛,茎梢开小筒子花,红黄色。结的果实如小麦粒。根长四五寸,细如手指,皮赤黄色,像羊蹄根及胡萝卜根,晒干后成黑色。生食有土气味,俗称它的苗为婆婆奶。古人用种子播种,如今只栽植它的根。王旻《山居录》中说:地黄长嫩苗时,摘其旁生的叶做菜,对人很有益。本草书中说二、八月采集根,看来是不了解它的性质。八月残叶犹在,叶中的精气还没有完全归根。二月时,新苗已开始生长,根中的精气已滋生入叶,不如正月、九月采集的好,又与蒸、晒相适宜。
陈嘉谟说:江浙一带的地黄,因吸收了南方的阳气,质虽光润而功效微小;怀庆山出产的地黄,秉承了北方的纯阴之气,表皮虽有疙瘩但功效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