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常识全知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创新与发展:不断开拓的微观经济学

一、早期萌芽阶段(1662~1837年)

早期萌芽阶段主要是经济学思想的起源阶段。其标志人物分别是魁奈、斯密和李嘉图。法国重农学派代表魁奈于1758年发表《经济表》一书,第一次分析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概括了重农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1776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通过《国富论》一书第一次完整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1817年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等经济理论。

随着资本主义向纵深发展,制造业日趋重要,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变得陈旧,他们的后继者—古典经济学派开始了经济学的又一轮革新。

二、产生阶段(1838~1947年)

这一时期,在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影响下,西方经济学开始向微观和宏观两端发展。特别是以边际分析的价值论、市场(价格)论和分配论作为核心的微观经济理论,已经在这一时期奠定了基础,在系统化方面远远超过了宏观经济理论。边际分析阶段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主要有:企业理论、消费者理论、一般均衡、均衡的稳定性、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一般交易理论。

边际革命与“边际三杰”。19世纪70年代,英国杰文斯、法国瓦尔拉斯、奥地利门格尔几乎同时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掀起了一场经济学界的边际革命。

剑桥学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英国人马歇尔创建。马歇尔综合了“边际三杰”的成果,提出系统的微观经济理论,该理论广泛流行于西方。剑桥学派运用数学方法,从供求角度分析市场价格,以解决资源配置、资源报酬等问题,主张市场自发调节。

figure_0022_0004

马歇尔对微观经济学进行过多次补充。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的形成,使原来的以完全竞争市场类型为条件的微观理论受到挑战,于是在1933年,英国的罗宾逊、美国的张伯伦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理论。19世纪30年代以后希克斯、瓦尔拉斯、帕累托等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序数效用论、福利经济学等。之后关于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调节的研究可以说是对微观经济学的总结。博弈论以及与企业产权分析相联系的制度经济学是微观经济研究的最新发展。

边际分析阶段取得的成就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形成和发展了一套完整的微观经济活动者行为理论;提出了一般经济均衡问题,建立了一般经济均衡的理论框架;创立了当今的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垄断竞争理论及一般经济均衡理论的数学基础。

三、形成和发展阶段(1948~196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社会面临着大战带来的经济萧条与危机,出现了许多为当时的经济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以往的边际分析法已不能适应新问题的需要,迫使经济学家不得不去开创新的经济分析法。这个时期内,高级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集中在一般经济均衡研究上,连冯·诺伊曼这样的大数学家也投身进来为它砌上一块基石,研究成果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一般经济均衡的严格理论体系。沃尔德首次严格分析了一般经济均衡问题,而突破性的进展则是由阿罗和德布罗于1954年重建了瓦尔拉一般经济均衡理论。

(2)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在1948至1960年间得到了重大发展。多尔夫曼、萨缪尔森和索洛把线性规划、线性一般经济均衡理论和线性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到了顶峰。与此同时,对策论研究也在前进。卢斯和雷法在纳什对于n人对策均衡的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动态对策论。

四、最新发展(1961~)

公理化经济学的出现,使得经济学家与数学家之间的对话变得更加频繁。同样经济学也开始影响数学,其典型的例子就是角谷定理、集值映射的积分理论、近似不动点计算的算法以及方程组的近似解的算法。数学思想开始全面向经济学渗透,经济学也在不断地为自己铸造新的武器,各种经济分析方法汇集,出现了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大汇合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课题主要有:不确定性和信息,总需求函数、经济核心和连续统经济、时际均衡、社会选择理论、不完全资产市场理论、无限维经济分析、不完全竞争理论、非标准经济学、博弈论。

1.不确定性和信息

戴蒙德和拉德纳提出用“主观概率”刻画事先无法充分估计概率的不确定性。主观概率使人们对经济学中的不确定性的认识深刻了一步,它与具体的人所掌握的信息多少及对事件的认识有关,各人有各人的判断,有人信息灵通,对事件发生的概率估计较准,有人消息闭塞,对事件发生的概率估计较差。

主观概率加深了人们对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市场信息及搜集行为的认识,尤其是在经济系统中考虑了信息结构。

2.总需求函数

索恩塞因对此做了研究,指出总需求函数并不受个人需求函数那样的条件限制。此后在1974年,曼特尔与德布罗又做了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市场需求理论。

像消费者需求理论那样,市场需求理论研究市场需求函数所共有的性质。另外,市场需求是可观察的。观察市场需求如何受效用假设的制约,也是市场需求理论中的重要问题。

3.社会选择理论

社会选择问题是如何通过个人选择来确定社会选择,或者说,如何通过个人的意愿来决定社会的意愿。阿罗在1951年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刻研究,证明了社会选择的不可能性定理。

自阿罗以后,出现了许多这方面的新成果,集中研究怎样给出社会选择原则、在什么条件下社会选择是可能的、又在什么条件下社会选择是不可能的。至今,社会选择问题仍是社会公众所关注的。

4.不完全竞争理论

竞争分为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三种。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是两种极端情形,实际中极为少见,仅仅是理论上的抽象假设,就如同“真空”一样。同消费者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是垄断竞争,微观经济学对此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5.博弈论

1944年,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二人博弈推广到n人博弈结构并将博弈论系统地应用于经济领域,从而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

约翰·纳什先后发表了《n人博弈中的均衡点》和《非合作博弈》。在上述论文中,纳什介绍了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区别。他对非合作博弈的最重要贡献是阐明了包含任意数目的局中人和任意偏好的一种通用解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