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歼战役的代名词
坎尼会战
特雷比亚河战役之后,汉尼拔所指挥的迦太基军队声威大振,在粮草和兵源都在当地得到补充后,迦太基军队又接连打了几场胜仗。接二连三的惨败沉重打击了罗马人的自信心,罗马元老院破天荒地选举保守持重的法比尤斯为独裁者,统一指挥与汉尼拔的战争。
法比尤斯明白罗马军中没有人能比得上汉尼拔的军事天才,于是采取了避免同汉尼拔进行决战的办法,他所率领的罗马军队只是远远尾随着汉尼拔大军,并不与之交战,希望通过罗马海军的海上封锁拖垮汉尼拔的大军。为了促使罗马军队决战,汉尼拔大军在意大利乡村到处烧杀劫掠,但法比尤斯不为所动。时间一长,罗马的元老院沉不住气了,当法比尤斯任职期满后,主战派的瓦罗和保卢斯当选为新一届的执政官,罗马的国策也从消极避战转变为积极求战。
为了截断罗马城的粮食补给并进一步打击罗马人的士气,汉尼拔决定进军位于意大利南方的罗马重要粮仓坎尼城。公元前216年春,汉尼拔挥师攻占了坎尼,夺取了罗马人的粮仓,迦太基远征军的后勤补给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这对罗马来说确是一个致命的威胁。为了切断迦太基军队的生命线,罗马人必须重新夺回坎尼城。
鉴于严峻的形势,罗马执政官瓦罗亲自统率8万名步兵和6000名骑兵向坎尼进发,决心夺回这座城市。动用这样庞大的兵力是罗马共和国成立以来前所未见的。8月2日上午,两支军队在意大利南部奥菲多河畔的坎尼城外相遇,西方军事史上的经典战役坎尼战役拉开了序幕。
罗马军队与迦太基军队在坎尼附近的海边平原各自摆开了阵势,准备决一死战。罗马军队的统帅瓦罗倚仗着手中拥有优势的兵力,摆开一种进攻的阵势。在当时,罗马军团的组织和战术都是相当先进的,参战的士兵都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罗马子弟,这支大军士气高昂,战斗力可以说是首屈一指。随着进攻的号角声,8万名罗马士兵排着密集的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如同大海涨潮一般稳步向前。
坎尼战役前,汉尼拔早已细心地考察了战场的环境,迦太基的军队占据了战场上的有利位置,汉尼拔把他的大军布置在一个居高临下的缓坡上,当地的海风很强,迦太基的军队处在背对着风向的位置。这次会战,迦太基只有5万多人,总兵力处于劣势,但他的骑兵数量却远远多于罗马军队。汉尼拔的骑兵包括2000西班牙重装骑兵、3000努米迪亚轻骑兵,以及5000高卢骑兵。西班牙盛产良马,虽然西班牙骑兵身披重甲,他们的坐骑依然能够奔跑如飞。汉尼拔已经预料到罗马军队将从中央突破,他的意图就是等罗马军团在中央突破以后,用他最得力的利比亚步兵从两侧夹击敌军。
战斗的进展果然如汉尼拔所料,罗马步兵一开始就全力向迦太基步兵战线中央猛攻,不一会儿,中央的迦太基步兵抵挡不住罗马步兵的凶猛进攻,便向后退却,原来凸向罗马人的部分,现在凹了进去。罗马步兵越陷越深,当罗马军队深入一定程度时,汉尼拔又指挥他的精锐步兵迅速挤压敌军的两翼。与此同时,迦太基骑兵已击败了数量较少的罗马骑兵,并攻向了罗马中军的后方,对其完成包围。正午到了,像往常一样,海面上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战场上卷起了漫天的沙土,使面对东方的罗马士兵难以睁开双眼,时机已到,汉尼拔毫不迟疑地发起了全线反攻的命令。
落入了一个巨大陷阱中的罗马士兵在迦太基军队的三面夹击之下挤成一团,尽管罗马将士拼死抵抗,但终究难挽大局,黄昏到来之前,被分割包围的罗马军队已被逐个击破。最终,大约7万多名罗马士兵战死或被俘,两名统帅之一的执政官保卢斯与80名元老成员一同阵亡,只有少数没钻进口袋的人侥幸逃了出去。坎尼战役使罗马丧失了1/5的青壮年,贵族阶层更是损失惨重,阵亡的5万多罗马士兵中间,罗马骑士团成员高达数千人。而迦太基方面仅阵亡了6000余人,其中绝大多数是高卢士兵。战役结束后,汉尼拔的弟弟玛戈奉命返回迦太基,向元老院述职。他的随从抬进一个大筐,将罗马阵亡贵族的数千枚标志性的金戒指如同泼水一般倾倒在了迦太基元老院的大厅中央。
在西方战争史上,坎尼战役被称为军事艺术上无与伦比的典范,“坎尼”成了围歼战役的代名词和以劣势兵力包围并全歼敌人的范例,被载入了军事学术的史册。
这是汉尼拔在战争指挥上的杰作之一,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指挥艺术和组织才能。汉尼拔巧妙地迂回和包围敌人战斗队形中最薄弱的两翼,为了包围罗马军队的两翼,他派出了迦太基军队中精锐的骑兵和步兵,在主要突击点上对罗马人造成了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
此役影响所及,使意大利不少城市以及西西里、撒丁岛等地纷纷背叛罗马。对罗马帝国来说,坎尼战役是个难以承受的巨大灾难,但汉尼拔没有料到的是,坎尼的惨败不但没有击垮罗马,反而更加激发了罗马人的斗志。坎尼战役后,罗马总结失败教训,重新实行法比尤斯的战略,避免决战,积蓄力量,惩罚倒向汉尼拔的“同盟者”,切断汉尼拔的补给,消耗迦太基军队的实力。为了重建军队,罗马全民总动员,释放了大批囚犯,还史无前例地解放了不少奴隶,到公元前211年,罗马军队扩充到了25个军团。
汉尼拔原以为人手奇缺的罗马会用重金赎回被俘的士兵,当他得知罗马不但拒绝赎回俘虏,而且通过法律要求罗马士兵在今后的战斗中不成功便成仁时,不禁怅然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