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不是有钱人的专有游戏
许多人认为投资只是富人的专利,与自己毫无关系,北大投资课告诉我们,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投资不在于你钱多钱少,而在于你是否具有投资意识,是否懂投资、愿意去投资。在很多情况下,越是贫穷的人,越应该学会合理地投资。
有不少人在生活中遭遇着资产不断缩水的困惑:自己工作努力、生活节俭,生活压力却变得越来越大,手中的钱不断缩水,就拿买房子来说:原本可以买一套两居室的钱,放在手里,几年之后就买不了当初看中的房子了。虽然看起来每月薪水尚有盈余,随着时间的推移,手头余钱却总也不见增长。出现这种情况,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投资理财,他们不懂得利用手头的钱生钱,从而让自己的钱财在慢慢地贬值。可以说,投资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通过投资致富,普通人照样可以做得到。
老李是上海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在房地产暴涨之前,每每看到别人买房,他都不愿跟风。但他有一个朋友,此人姓张,在某大学主要讲授一些投资学的内容。老李后来说:“我买房多亏了张教授,当时他开车带我去看他买的新房,正巧附近的房子有人挂出牌子要出售,他极力动员我买下,于是,我们便成了邻居。”那套房子,当时售价70万元,现在早已经翻了好几倍了。
说起张教授这个人,他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懂得如何投资。20多年前的张教授刚刚毕业,工资也不高,但他的优点在于,不仅懂理论,还善于实践。短短20年的时间,在拿着他自己的固定工资外,依靠投资他竟然成为了大富翁。
1991年年底,股票还是个新鲜事物,当时上海发行股票认购证。一天,年轻的张教授骑自行车到交通银行去购买有奖储蓄,这也是当时的一种投资方式。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见有很多人围着一张桌子,他走进人群一看,原来是银行设摊推销股票认购证。
张教授问多少钱一张,回答30元一张。这个价格并不算低,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张教授心里想:难道我只会教书,不会炒股,我为什么不能试试?他战战兢兢地从口袋里掏出300元,买了10张认购证。
张教授认购结束后,正值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上海加快股份制改革的步伐,上海第二批上市的股票就是用这次股票认购证摇号发行的。没有想到,当初的300元竟然疯涨到了至少有五六万。
也许有读者会说,张教授的投资具有时代的偶然性,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有他这样的“运气”。事实上,投资是一种理念,相信张教授即使没有这一次的经历,他照样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途径。
著名的投资人士杨百万就是一个依靠投资成为著名“股神”的人。杨百万并不是生来就是“股神”,生来就是“百万”。他原名叫杨怀定。1988年以前他是上海铁合金厂的一个普通职工,有一次,他管的仓库被盗,他因出手“大方”,常买烟请厂里的工友们抽而被怀疑是监守自盗,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自尊心很强的杨怀定,他一横心就辞职了。
辞职后的杨怀定没有事做,在那个投资渠道匮乏的年代,杨怀定开始从订阅的几十份报纸信息中埋头搜寻致富的机会。4月的一天,一条“上海将开放国债交易”的消息引起了杨怀定的关注,他在4月21日开市第一天一早,买了10000元3年期国库券。“银行利率5.4%,3年期国库券年利率超过15%,为什么不买?”等到下午,很多人明白过来开始纷纷买入时,价格一下涨到112元,杨怀定抛掉了。半天时间,他赚到了以前一年的工资——800元。
当时,购买国库券是一个投资途径。1989年,赚到了“第一桶金”的杨怀定,转身投入股市。杨怀定的第一只股票是“电真空”。半年后,股票大涨,杨怀定在800元以上价位抛掉,净赚150多万元,“杨百万”的外号,就此不胫而走,从此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有钱人。
我们可以看到,投资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通过投资普通人也可以成为有钱人。对于普通工薪阶层的人来说,投资并不是不可能的。太多时候只是我们把自己局限在了现有的生活水平上,其实只要有想法,敢于去实施,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实现的。不论大钱还是小钱,都能用来投资,所不同的只不过是投资方式的选择。对于手里持有的小钱,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先将小钱积累起来,逐渐进行投资,任何的成功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投资也不例外。当我们对小钱投资都异常精熟时,资金也达到了一定的积累,对于投资的掌控能力也会有很大提升。
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投资,首先要从端正投资理财观念开始,消除固有的对投资的错误理解,积极了解投资理财的知识,主动寻求合理投资途径,走出投资理财的第一步。在低利率时代,“投资理财”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内容。
投资理财的课程也开始从北大等大学课堂延伸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投资理财的人群从以前专业的投资者发展到上班族、家庭主妇、学生等更广阔的人群。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过去传统单一的储蓄式理财方式已无法满足一般人的需求,各种新的投资产品层出不穷,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投资无疑成为我们提高生活水平,使自己财富增值保值的最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