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界行为
无边界行为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无边界原理认为,企业组织就像生物有机体一样,存在各种隔膜使之具有外形或界定。虽然生物体的这些隔膜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但是并不妨碍食物、血液、氧气、化学物质畅通无阻地穿过。得益于这一现象的启发,企业各部门、上下级之间虽然存在边界“隔膜”,但信息、资源,构想及能量也应该能够快捷便利地穿过企业的“隔膜”,像没有边界一样。
无边界行为是通用电气公司第八任总裁杰克·韦尔奇提出的。韦尔奇反对通用旧有的“不是土生土长的”观念,提倡员工之间、部门之间、地域之间广泛地相互学习,汲取新思想,他说“你从越多的人中获取智慧,那么你得到的智慧就越多,水准被提升得越高”。这种“无边界”的推广,使得通用公司将注意力集中在发现更好的方法和思想上,促使公司发展不断升级。
“无边界”成为通向学习型文化和自我实现的关键一步。为了真正达到“无边界”的理想状态,韦尔奇坚决执行减少管理层次的决定,加强公司硬件建设;大力提倡全球化思维;创立“听证会”制度。“听证会”制度不仅使普通员工参与公司的管理,而且成为领导者和员工相互沟通、学习的场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因此,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虽然企业各部分的职能和界定仍旧存在,仍旧有权高任重的领导,有特殊职能技术的员工,有承上启下的中层管理者,但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却可能已远远超过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可以看出,无边界原理其实是以有边界为基础,并非对所有边界的否定,其目标在于讨论让各种边界更易于渗透扩散,更利于各项工作在组织中顺利开展和完成。
根据以上原理,企业必须对现有的一些组织结构边界进行重新定义。
(1)垂直边界。旧的垂直边界主要表现为由传统的垂直式组织结构引起的内部等级制度,组织设置为层层机构,各层都界定了不同的地位、权威及权力的上下限,其中的各个职位都有明确定义,位高则权重、位低则权轻是理所当然的事。无边界组织突破了这种僵化的定义,撇开所拥有的权威与地位,职位让位于能力,以谁提出的建议更有价值为标准,只要利于企业发展的建议都会受到重视和采纳。显然,新的垂直边界(实际上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完全抛弃边界)提高了企业各级间的可渗透性,使企业能聚集所有职工的智慧,从中得到上佳的决策。
(2)水平边界。旧的水平边界正如房间的隔墙存在于企业内不同的职能部门,不同产品系列或经营小组之间。由于各职能部门都依据自身的进度表行事,往往与其他部门发生矛盾和冲突,各个部门都不顾企业的整体目标而片面夸大自己的目标,从自身专业或部门的立场来评价公司的政策。因此,水平边界的突破就需要设计能够穿越部门边界的工作流程和结构,使信息和资源工作进程在部门之间顺畅流动和快速交接,把被分割的职能重新融为一体。
传统管理模式向无边界管理模式的演变
在传统意义上企业靠严格的边界制胜,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严格刻板的组织结构就会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无边界管理是一种有效的创新,它打破边界、重构企业的思路,顺应了企业管理从严格刻板型向渗透扩散型转变这一潮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