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曹操
曹操的父亲是宦官的养子,所以他家里虽然很富裕,官也做得很大,但一般人还是看不起他们家。曹操从小就聪明机智,但并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当时的人基本上都觉得他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当然,也有个别人看重他,名士桥玄就认为他是个能够安定天下的人。曹操20岁的时候被推荐为孝廉,进入了政坛。黄巾起义爆发后,曹操加入了镇压起义的队伍,在战斗中立了不少功劳。他不畏权贵,敢于和恶势力做斗争。
董卓作乱的时候,地方上很多掌握兵权的人联合起来组成反董卓同盟,向他开战。曹操也参加了,但他威望不够,盟主的位子让给了家门显赫的袁绍坐。董卓把都城迁到长安后,同盟军谁都不敢追击,只有曹操带领人马西进。在战斗中,曹操负了伤,和敌人打了个平手。
同盟解散后,曹操将河南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在那里招兵买马,打败了黑山贼,壮大了自己的实力。没过多久,曹操率领部队打败了青州的黄巾军,收降了30多万士兵,将其发展成一支极其强大的武装力量,称为青州兵。
汉献帝因为战乱而被迫四处逃难,曹操抓住这个机会将汉献帝接到了自己控制的许都,从此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吕布打败了刘备,刘备来投奔曹操。别人劝曹操将刘备杀掉,曹操拒绝了。没过多久,曹操征讨张绣,张绣投降后又反叛,曹操猝不及防,吃了败仗,大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都战死了,曹操也被箭射伤,好不容易才逃走。曹操对部将说:“我错就错在接受张绣投降的时候没有问他要人质。我现在知道失败原因了,你们等着瞧,我以后不会再有类似的失败了。”
曹操非常重视人才。当年他举荐魏种为孝廉,一直认为魏种对他是很忠心的。兖州叛乱的时候,他说:“只有魏种不会背弃我。”谁知道魏种早就跑了。曹操觉得很没面子,发怒道:“魏种,除非你跑到胡、越这种我去不了的地方,否则我绝对不会放过你!”后来魏种为曹操俘虏,曹操却说:“我只是考虑到他是个人才啊。”吩咐给魏种松绑,并继续任用了他。
袁绍打败公孙瓒后,又向曹操发动了进攻。当时曹操的实力远逊于袁绍,但是他善于用兵,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又能使用奇谋妙计,奇袭袁绍军粮仓,一举歼灭了袁绍军的主力。最后将袁绍势力消灭,基本统一了北方。
曹操决心统一全国,于是发动了南征。他先消灭了刘表的势力,然后又将矛头对准了江东的孙权。曹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赤壁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打败,从此失去了统一全国的好机会。不得已,只好退兵。
曹操用人不拘一格,他下令只要是人才,不管出身贵贱、品行如何,都可以举荐。所以他手下人才济济,在东汉末年各割据势力里面,曹操手下的人才是最多的。那些人帮助曹操整顿内政,发展军事,使曹操成为东汉末年各割据势力中最强大的势力。
马超发动叛乱时,曹操率军亲征,和马超隔着潼关对峙。曹操自己牵制住马超,暗中派徐晃等人偷渡黄河,占据了河西一带。曹操从潼关渡河,还没有渡过去,马超就发动了攻击。曹操好不容易才渡过黄河。马超派使者求和,曹操不同意;马超又派人挑战,曹操也没有搭理他。后来马超坚持要曹操割地,曹操假装答应了。当时马超和韩遂结成了联盟,韩遂来见曹操的时候,曹操故意和他聊了很久,但并没有说打仗的事。马超生性多疑,他问韩遂:“你们都说了些什么?”韩遂回答:“没有说什么。”马超根本不相信,对韩遂产生了疑心。曹操继续使用反间计,他给韩遂写信,故意涂改了很多地方。马超果然中计,对韩遂更加不相信了,两人之间出现了裂痕。曹操和马超约定日子决战,他先派轻装步兵作战,打了很久之后才出动精锐骑兵夹击,把马超杀得大败。当初敌人经常增兵,曹操每次听说敌人有援兵到来的时候,都面露喜色。打败马超后,人们问他原因,他说:“关中地区地势险要,如果敌人占据险要地形分散防守的话,那没有一两年的时间是平定不了的。现在他们集中起来,正好让我一举歼灭。而且他们兵虽然多,但谁也不服谁,军队没有一个主帅,那一仗就能打败他们了,所以当时我很高兴。”
曹操权力越来越大,后来强迫汉献帝封他为魏王。但是曹操本人没有篡位的想法,他想让自己的儿子称帝。曹操66岁那年去世,遗嘱上吩咐不要给他陪葬金银珠宝。曹丕建魏后,将曹操追封为魏武帝。
曹操在群雄并起的时候,能够运用计谋,将自己从弱小变为强大,能够广泛吸纳人才,不记旧仇,最终完成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