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传说
大禹的千秋功绩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在黄河水的滋润哺育下生活着。
相传在四五千年前,黄河、长江流域发生过多次大水灾。洪水滔天,浩渺无际,淹没了广大的原野、茂密的森林和许许多多的村庄,百姓流离失所,被迫逃往高山上或躲入深山岩洞中避难。
尧在位时更是连年降雨,黄河水势猛涨,泛滥成灾。于是,尧任用禹的父亲鲧来治水。鲧办事果断,但刚愎自用。他在临行前胸有成竹地对尧说,治不好洪水甘愿受罚。鲧采用了堵的方法治水,前后费时9年,虽然历经艰辛,但黄河水仍然没被治住。那时尧已经很老了,便将首领之位让给贤明的舜。由于鲧治水不利,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舜便将其免职,发落到羽山,不久又将其杀掉。
百姓的惨状使舜寝食难安,经多方调查了解,他决定任用鲧的儿子禹治理洪水。禹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决心平复水患,拯救万民。但他的心情很沉重,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首先父亲的死无形中给他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其次,如果他再治水不力,对于早已无家可归的百姓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他沉思了很久之后,请来几位有威望的长者,共商治水大事。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禹一改过去用堵的方法,决定用疏导的方法将洪水引走。禹在婚后第四天就告别了妻子,带着契、后稷等助手踏上了漫长艰险的治水之路。
那时人烟稀少,大部分地方除了河流就是深沟和荒山野岭,禹所到之处只能边开路边前进,他几乎踏遍了当时整个中国。禹凭借超人的毅力,跋山涉水,在各地勘察、测量、规划,并和人们一起运石伐木、开河挖渠,治水这项宏伟浩大的工程在风霜雨雪中缓慢艰难地进行着。
禹风餐露宿治水13年,人累瘦了,腰压弯了,手指甲磨秃了,脚底生了茧子。13年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据说有一次他从家门前经过,恰逢儿子出世,啼哭不止,他也没有进去看一眼。和他一起劳动的百姓见了,都十分感动。
禹率领百姓从甘肃积石山一路疏通黄河河道。他们走到黄河中游(今山西河津和陕西韩城交界地),发现一座大山挡住了黄河的去路,浩荡的黄河水盘旋回流,将高高的孟门山淹没了。禹当即命人将山劈开一个大大的豁口。被困的黄河水开闸般吼叫着狂泻而出,水声震耳欲聋,黄河从此畅通无阻。当时禹将此处命名为龙门,人们为追念他的功绩,称龙门为禹门口。
禹顺着水流的方向继续前进,走着走着,发现又有一座大山挡住了水道。禹命人将此山凿开三道门,并分别命名为“神门”“鬼门”“人门”,也就是今天著名的三门峡。禹的足迹遍布黄河两岸,最终治服了黄河水患。
大禹因为治水有功,在舜死后,被大家一致推选为继承人,做了部落联盟首领。
历史研究室
远古之最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在中国,已知的最古老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他们生活在现今云南省元谋一带,那里是一片亚热带草原和森林,元谋人用石器捕猎动物为生。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元谋人可能还是最早会使用火的人类。
研究远古时期最珍贵的书籍
它虽仅有三万一千余字,却包罗万象。主要记述天文、地理、神话、宗教,民族、动物、植物、矿产等方面的内容。它奇诡怪异,常被人斥为荒诞无经,直到汉武帝时才被公之于众,但实际上它却是研究上古时代绝好的宝贵资料。由于年代久远,它的作者经后人努力研究,仍无从查证,它就是我国研究远古时代最珍贵的书籍——《山海经》。
神话传说中最早的医生
他天生肚子晶亮透明,心肝肠肺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他不忍心看老百姓误食有毒的野草或野果而死,于是他不辞劳苦地走遍万水千山,亲自尝食各种野草和野果。他从中发现了许多可以治病的药材。他堪称中国最早的医生,他就是神农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