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阳虚体质不伤不损养
第1节 阳虚体质:养生就是养阳气
阳虚体质养生法则:不伤不损阳气
阳虚的人畏冷,尤其是背部和腹部特别怕冷。很多年轻女性常见手脚冰冷,但是如果仅仅是手指、脚趾发凉或发凉部位不涉及腕踝关节以上,不一定是阳虚,与血虚、气虚、气郁、肌肉松弛有关。
阳虚体质主要来自先天禀赋。长期用抗生素、激素类、清热解毒中药,或有病没病预防性地喝凉茶,或者性生活过度等都会导致或加重阳虚体质。阳虚的人易肥胖,常患痹证和骨质疏松等症。
饮食调养:多吃温热食物
少吃或不吃生冷、冰冻之品。如:柑橘、柚子、香蕉、西瓜、甜瓜、火龙果、马蹄、梨、柿子、枇杷、甘蔗、苦瓜、黄瓜、丝瓜、芹菜、竹笋、海带、紫菜、绿豆、绿茶等。即使很想吃,也要少吃,搭配些温热食物;减少盐的摄入量;多食温热食物,如荔枝、榴梿、龙眼、板栗、大枣、生姜、韭菜、南瓜、胡萝卜、山药、羊肉、狗肉、鹿肉、鸡肉等;适当调整烹调方式,最好选择焖、蒸、炖、煮等烹调方法。
水果确实对皮肤好,但要看好自己是什么体质,阳虚、气虚、痰湿的人,吃太多水果会影响胃功能,不仅对皮肤没好处,反而会伤脾胃。
家居环境:注意保暖,不要熬夜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关节、腰腹、颈背部、脚部保暖。燥热的夏季也最好少用空调;不要做夜猫子,保证睡眠充足。怎样算是熬夜呢?通常晚上超过12点不睡觉,就是熬夜,冬天睡觉时间应该不晚于晚上11点钟。
药物调养:防止燥热,平和补阳
阳虚平时可选择些安全的中药,如鹿茸、益智仁、桑寄生、杜仲、肉桂、人参等来保健。如果是阳虚腰痛和夜尿多,可以用桑寄生、杜仲加瘦猪肉和核桃煮汤吃。
经络调养:中极、气海、关元、神阙。
任脉肚脐以下的神阙、气海、关元、中极这四个穴位有很好的温阳作用。可以在三伏天或三九天,就是最热和最冷的时候,选择1~2个穴位用艾条温灸,每次灸到皮肤发红热烫,但是又能忍受为度。如果有胃寒,可以用肚脐以上的中脘,方法如上。
阳气不足,所以阳虚者怕冷喜热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就是阴阳相互依存、对立、消长和转化的过程。只有两者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中保持着相对平衡,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运动。当某一方出现偏盛或偏衰时,人体的平衡也会被打破,人就会呈现各种亚健康状态或者产生疾病。
阳气不足,人就会出现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的现象,同时也容易出现关节僵硬、疼痛等症状。当然,体内各个脏腑阳气不足,则也分别会出现不同的症状。
1.心阳虚
心阳虚是指心阳不足,心阳气的温煦功能失调的现象。心阳不足,则心脏失去濡养,易出现精神疲乏、心悸心慌、心胸憋闷、气短、心口发凉或者心痛等症,并且失眠多梦。心脉运血无力、血行不畅,所以面部发白,唇舌青紫,手脚冰冷。
2.脾阳虚
脾阳虚又称脾虚寒,是指脾阳虚衰,阴寒内生,阳气失于温运的现象。脾阳虚衰,则运化功能失调,易出现食少不消化、恶心呃逆、嗳气泛酸、腹胀腹痛、肢体水肿、大便稀溏的现象。又因阳虚阴盛,体内寒气凝滞,喜欢吃热的食物。
3.肾阳虚
肾阳虚是指由于肾气虚衰,肾阳气的温煦、气化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冷痛,畏寒肢冷,尤其以下肢为重;精神萎靡不振,面部发白或发黑、发暗;小便较多,并且经常泄泻。
4.肝阳虚
肝阳虚是指肝气不足,肝阳气疏泄无力的现象。经常会出现头晕目眩,两胁隐痛,情绪抑郁,多疑善虑,月经不调,腰腹疼痛,脾气急躁,筋脉挛缩,手脚、关节不灵活等现象。
5.肺阳虚
肺阳虚是指肺气失宣,肺阳气温养功能失调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身体畏寒、口不渴、易感冒、面色淡白、呼吸短浅微弱、精神涣散。肺阳虚者还经常咳吐涎沫,涎沫量多而清稀,容易自汗,背部易寒冷,小便多。
综上所述,阳虚者以阳气不足、喜热怕冷为总体特征,因此,饮食应以补温助火为要,同时注意养阴,以保持体内阴阳平衡。
脾胃运转情况,决定阳气是否充足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土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土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相济,木金交合,百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他认为,脾胃与人的阳气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内的阳气因脾胃而滋生,脾胃的功能正常运转,人体内的阳气才能生长并充实。而人吃五谷杂粮、果蔬蛋禽,都要进入胃中,人体内的各个器官摄取营养,都要从胃而得来。
李时珍曾经说过:“脾者黄官,所以交媾水火,会合木金者也。”他认为,人体气机上下升降运动正常,有赖于脾胃功能的协调。脾胃如果正常运转,则心肾相交,肺肝调和,阴阳平衡;而一旦脾胃受损,功能失常,就会出现阳气内伤,严重的还会因此影响全身而患病。因此,人要做好养生,还要重视养脾胃。那么,吃什么才能养脾胃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枣、莲子、南瓜、茼蒿、红薯等都有养脾胃的功效。
另外,下面四大保养脾胃的要诀要记牢:“动为纲,素为常,酒少量,莫愁肠。”
1.动为纲
指适当的运动可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使气血生化之源充足,精、气、神旺盛,脏腑功能不衰。因此,大家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散步是一种和缓自然的体育活动,可快可慢,可使精神得到休息,使肌肉放松,气血调顺,帮助脾胃运化,借以祛病防衰。
2.素为常
素食主要包括含植物蛋白、植物油及维生素的食物,如面粉、大米、豆类及其制品、蔬菜、瓜果等。日常饮食应以淡食为主,以便清理肠胃。进食温凉适当,不要过热,也不可过凉,因为热伤黏膜、寒伤脾胃,均可导致运化失调。少食质硬、质黏、煎炸、油腻、辛辣性食品。
3.酒少量
不要嗜酒无度,以免损伤脾胃。少量饮酒能刺激胃肠蠕动,有利消化,亦可畅通血脉、振奋精神、消除疲劳、除风散寒、但过量饮酒,脾胃必受其害,轻则腹胀不消,不思饮食,重则呕吐不止。
4.莫愁肠
指人的精神状况、情绪变化对脾胃亦有一定影响。中医认为:思可伤脾。意指思虑过度,易伤脾胃。脾胃功能失衡,会引起消化、吸收和运化的障碍,因而食不甘味,甚至不思饮食。久之气血生化不足,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健忘失眠,形体消瘦,导致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溃疡病等。所以,必须注意性格、情操及道德的修养,做到心胸豁达,待人和善,遇事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要对身外之物多费心思。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和干扰,经常保持稳定的心境和乐观的心态。这也是保养脾胃、祛病延年的妙方。
戕伤阳气的首恶
——无穷的欲望
在中医养生学中,经常会提到节制欲望的理念。确实,欲望太多就会伤害身体的阳气。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思是说,罪过莫大于欲望膨胀,祸害莫大于不知道满足,凶险莫大于欲望得以放纵,所以,知道满足的富足平衡心理,是永远的富足。此外,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里也说:“常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但当和心少念,静身损虑,先去乱神犯性,此则啬神之一术也。”意思是说,人是血肉之躯,是有情有欲的,要断绝它做不到,也不必要,但需要节制它,这是守神的一种方法。
中医养生学认为,立志养德是精神养生中的调神养生法之一,即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充满信心,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养生保健的重要一环。中医还认为,道德高尚,光明磊落,豁达大度,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能够达到养生的效果。与此同时,现代生理学和生物信息反馈疗法研究证明,坚定意志和信念,能够影响内分泌的变化,改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有益于健康长寿。
既然小欲、私欲伤身,大欲、大德、大志养心,想要健康长寿的人就必须注意了,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戒除以下几种不良心理:
避免孩子阳虚,从注重怀孕开始
一般说来,先天不足是造成阳虚体质的重要因素,如果母亲身体不好,生下来的孩子很可能就会有阳虚体质。这样一来,要想后天进行调理就非常困难了。因此,要想让孩子远离阳虚体质,准妈妈就要做好全方位的健康护理。这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1.生理健康
要想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母亲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优生的前提条件,所以孕妇应尽量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有病及早治疗,并使自己的身体得到全方位的调养。
2.心理健康
孕妇在怀孕期间如果能保持愉快、稳定的心情,所生的孩子也能较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情绪也会较为稳定。
老年身体健康,离不开“虚阳气存”
在中医看来,人体的衰老原理如同一架机器。机器使用时间越长,磨损程度越大,就越需要维修。人上了年纪,阳气不断消耗,体虚阳衰是必然的,然而如果能做到“虚阳气存”,维持身体健康是不成问题的。
幸福的家庭生活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有专家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如果一个人能够长久保持一种向上的精神,同时做到心情比较放松、愉快、豁达,这个人机体里面的免疫系统工作就会非常出色,也就是说他抵抗力会变得非常好,得病的机会从此就会减少了。相反,老人如果生活在孤独的环境中,没有子女的悉心关爱,整日郁郁寡欢,身体的抵抗力就非常差。
“虚阳气存”是老年人身体健硕的标志
其实,只要多点儿耐心,让老人眉开眼笑、心情舒畅是很容易做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