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学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为什么古人有时候说“吃茶”而不是“喝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最早为中国人所发现、最早为中国人所利用、最早为中国人所栽培。奇怪的是,古人很多时候称饮茶为“吃茶”而不是“喝茶”,这又是为何呢?

传说中,最早发现茶和利用茶的人是神农,他曾尝百草,中毒后用茶叶来解毒,因此将茶判断为一种药,所以大概在距今五千年前的母系社会时期,茶一直被作为药品服用。而《诗经》中曾有记载:“堇荼如饴,皆苦莱也。”唐·颜师古《匡谬正俗·苦菜篇》中说道:“神农本草经中,苦菜名茶草,治疗疾病,功效极多,陶弘景误当为茗,茗豆有此效乎。”

《说文解字》一书有“荼”无“茶”,许慎老先生说:“荼,苦荼也。从草,余声。”徐铉解释说:“此即今之茶字。”“荼”字有小篆、隶书等形体。看来,古代的“荼”字就是“茶”字。《茶经》等书上说,“荼”本是一种苦菜,也是人们的一种常用食物。后来发现了茶叶,因为都是有苦味的东西,茶也就仍旧沿用此字。直到唐代陆羽将“荼”字减一笔而成就了如今流传的“茶”字,因此后人将茶起源定于唐代。

唐代,饮茶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为粉末,放到水中去煮。所谓“吃茶”是将茶与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熬成粥吃,这种做法在唐代非常流行。陆羽在《茶经》中也曾记载过这种吃法。

figure_0096_0066
玉川煮茶图明

到了宋代,吃茶的方法愈加精致。《梦粱录》里的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四时卖奇茶异汤”,冬天卖的七宝擂茶,据说是用花生、芝麻、核桃、姜、杏仁、龙眼、香菜和茶擂碎煮成茶粥单卖,这般吃法,操作起来好比捣年糕,吃者好比吃八宝粥,要紧的是吃,而不是喝茶汤。文雅的宋人还喜欢弄些香料,把龙脑珍菜、菊花之类与茶在一道,茶香吃进花香,花香吃进茶香,吃进口里,吃出了一股香气、一种味道。

南宋咸淳年间,日本高僧大应禅师到了余杭径山寺,深研佛学之余,把当时流行的抹茶做法、吃法一并学会,带回了日本,慢慢发展为“茶道”。看日本人行茶道,便知抹茶是研成细末的,放入茶盏,注入沸水,茶汤浓如豆羹,小筅帚一搅,卷起千堆,待冷却后,一吃而光。

还有个说法,临安早年有酒馆而无茶坊,只不过富人有了聚会宴饮,会招些茶博士来来往往,非常热闹。后来宋室南迁,汴京开茶坊的习俗南渐,茶馆在临安一家接一家地开起来,在茶汤巷一带成了气候,成为茶馆一条街。茶馆虽然吃茶,但是点心也是重头。今天我们在杭州坐茶馆,无论青藤或门耳,那些各色吃食消闲果儿的消耗,分量不会少于茶汤。

由此可见,古人认为茶为苦口良药。而在唐以前,茶均使用药用煎法,被称为“吃茶”。唐以后,古人又发明了煮食、腌食、凉拌、烧烤或晒干后煮食等做法,既不是“吃茶”也非“喝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