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学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为什么有些朝代会被分为“前后南北”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很多朝代。但是现在很多人记不清朝代表,这是因为史书中的朝代有很多明明是同一朝,却在朝代的前面加上“东南西北”或者“前后”等形容词。例如周朝分东周、西周,汉朝分东汉、西汉,晋朝分东晋、西晋;十六国中有后秦、后汉;五代十国有后周、后唐;宋朝又有北宋、南宋,如此看来,确实繁复难辨。那为什么会有如此复杂的称呼呢?

其实在当时,汉朝和宋朝都是称汉和宋,所谓的西、东、北、南是后来为了能够区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史学家们加上去的。

汉朝之所以有西汉、东汉之别,而西汉又前于东汉,经考究,原因是公元前207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把都城选在长安,后来,刘邦建立的这个汉朝在公元25年被王莽灭亡了。几年动乱之后,刘邦的后裔刘秀推翻王莽“新朝”,重新建立了国家,国号也是“汉”,这是有意为之的,刘秀自认为是西汉成帝的继承人,沿用“汉”的国号正是为了体现他的正统身份。但是,长期的战乱中,故都长安遭到了严重破坏,新朝定都只好选在洛阳。东汉之于西汉,有事而无政,意即有形势推迁,而无制度建立。因此,后世史学家在研究时为了能够区分这两个汉朝,就根据两个王朝都城的不同位置,加上“东”“西”这样的方位词来区分。长安在洛阳的西面,故刘邦建立的汉朝就叫西汉;洛阳在长安的东面,就把刘秀建立的汉朝叫作东汉。又根据时间的先后,也称“西汉”为“前汉”,“东汉”为“后汉”。

figure_0109_0079
汉殿论功图轴 明 刘俊 绢本
此画取材于“汉殿论功”的典故。汉室江山新立,众功臣于殿上争功邀赏,以致拔剑砍殿柱。儒士叔孙通遂劝刘邦召集鲁地儒生,规定朝仪,进退有节,高祖方知皇帝于众人之上的尊贵。

宋朝也是分为两个阶段,就是我们常说的“北宋”和“南宋”。从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登位起,到公元1127年,宋朝都没有丢失北方国土,那时定都在北方的东京,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公元1127年,金人南下侵宋,宋高宗赵构仓皇南渡,北方大片土地拱手让与金人。到公元1279年正月元军攻占崖山,这个时期的宋朝定都在南方的临安,就是现在的浙江杭州。史学家为了区别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就根据两个都城位置的不同来加上能够区别的字。由于东京城(开封)在临安城(杭州)的北部,就加个“北”字,将宋太祖建的宋朝称为“北宋”,而丢掉北方国土后的宋朝就称“南宋”了。

figure_0110_0080
宋太祖赵匡胤像

同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五代十国就有许多国家都带有个“后”字,如后赵、后燕、后蜀,“后”字是史学家为了将这个时期与战国时期的赵、燕等国区别开来而加的。不然,只说燕国,就很难搞清楚究竟指的是哪个时期的燕国。还有清朝,开国时的国号称“后金”,这是因为清朝时占统治地位的女真族,跟北宋时的金国是同族,所以当时也定国号为金,只是后人为了区分两个金国,就在后来建立的金国前加个“后”字,变为“后金”。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对“东”“西“南”“北”“前”“后”放在朝代名词前面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史学家并不是任意放置,而是根据一定的原则选用不同的称呼的。

如果两个王朝有继承关系的,就以首都相对方位来称呼。比如西周、东周,西汉、东汉,南宋、北宋。如果两个王朝有继承关系,但其中一个存在时间过短,这时时间就成为一个凸显的区别因素,那么就只对时间过短的加方位来称呼,如南明。如果两个王朝继承关系过于严格,就不改变称呼,如明朝。对于那些没有继承关系的两个王朝,则一般用“前后”来称呼,不过这里也有特殊情况,与主要王朝同名时,主要王朝并不改变称呼,比如前唐和后唐,李氏唐朝为前唐,但是主要王朝,所以不改名。如果是两个以上没有继承关系的王朝,就有前有后,如前秦、后秦,同时,作为主要王朝的嬴秦不改名。如果同时具有上述关系,比如曹魏、北魏、西魏、东魏,因为北、西、东魏间有继承关系,所以以方位来称呼,而他们与曹魏没有继承关系,所以曹魏不改名,以其作为主要王朝。特别是三国时期,与魏同时的汉和吴,因魏是主要王朝,所以这两个王朝的定名有些不同,一个以地名称谓,称蜀汉;一个以方位定名,为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