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教育孩子,先走入他们的内心
——男孩女孩的情感世界
男孩有冒险天分和英雄情结
中国人习惯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表现得有规矩、有教养,总是想方设法约束孩子的行动,尤其是对男孩,往往看管得更加严厉。实际上,好动、喜欢冒险是男孩的天性,他们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来满足自己好动的渴望。
男孩具有冒险精神本身是个很不错的品质,但父母在看管和教育起来要付出更多的精力。男孩好像是天生就喜欢冒险,不带有任何理由。
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男孩,他喜欢从上面的地方往下跳。他喜欢把自己藏起来,让全家人找不到他。他会尝试所有没吃过的东西,不管是什么,甚至是药片,他都会往嘴里塞。他喜欢玩火,喜欢玩小刀。他会故意惹怒老师,看到老师很生气的样子,他会表现得很开心。
当男孩长大,有了自己的玩伴之后,他还会喜欢上一切富于冒险性的事物,他们喜欢玩滑板,喜欢去郊外的山谷蹦极,喜欢在海上扬帆滑翔,甚至会热衷于飙车!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得好:任何一个男孩,在他小的时候一定或多或少受过外伤,如果一个男孩在小的时候没有受过伤,那简直是个奇迹。
也许正因为如此,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早在2.300年之前就这么写道:“在所有的动物之中,男孩是最难控制对付的。”
男孩的冒险,是一种天分,需要家长用几分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大多数的男孩为了冒险,甘心被摔跤、被挨打,这样的一种勇敢精神也是值得肯定呢;他们喜欢搞破坏,会把电动汽车拆得乱七八糟,这种创造能力也很值得肯定呢;他们也许是为了自己的朋友,通过打架的方式来替朋友讨回公道,最后总是伤痕累累,这样的正义感也很值得肯定呢。既然对男孩的行为感到无可奈何,那就来欣赏他吧。因为男孩除了冒险之外,还有一股英雄情结,这一点让喜好冒险的男孩显得尤为可爱。
有一位家长发现自己的儿子很爱管闲事,尤其是他喜好打抱不平。当儿子看到家里的小狗在欺负小猫的时候,他就会跑过去把小狗追得满屋乱跑。当他遇到高年级的学生欺负小同学的时候,他总是把拳头攥得紧紧的,一心想跳出来为那个小同学讨回公道。
事实上,打抱不平是男孩一种本能的反应。他们喜欢正义,同情弱小,崇拜奥特曼,常常幻想着自己能够身怀绝技,去和邪恶势力做斗争,让自己成为万人瞩目的英雄。
·教育点·
正确面对男孩的英雄情结
对于男孩的英雄情结,作为父母首先要理解他们,不要斥责他们一天到晚“无事生非”。家长可以对男孩的这种英雄情结加以适当引导,不仅有利于他们男性气质的培养,更有利于他们尽快长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在现实的社会中没有一个人会像奥特曼一样具有拯救人类、拯救世界的本领,男孩们心中崇拜的英雄是虚幻的,他们小小的心中并不了解真正的英雄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气魄。如果家长在此不给予正确的引导,可能孩子还会把暴力倾向误以为是英雄的象征,那就违背了男孩崇拜英雄的初衷。家长必须让男孩明白:英雄不只是打打杀杀。
明明和妈妈一起出去买东西,在回家的路上,路过河边时看到有一个小孩落水了,在那里挣扎,情况十分危急。
明明不禁着急了:“妈妈,怎么办?我要下去救他。”
妈妈马上很理智地制止了明明:“你并不会游泳啊,你救不了他。来让妈妈想办法。”
妈妈马上呼唤路边的人,不一会儿就有个会游泳的壮汉下去把小朋友救了上来。上岸之后的小孩已经失去了知觉,昏迷不醒。这时妈妈又马上给急救中心打电话,把小孩送进了医院。事情就这样很圆满地解决了。
回到家,妈妈对明明说:“刚才的那个小朋友,我们没有下水去,但一样还是救了他。你不会游泳,如果很鲁莽地下去,不仅救不了别人,而且还把自己陷入了危险的境地。这样反而无法救人了,对吗?”
明明看到妈妈的所作所为,感到心服口服,很高兴地接受了妈妈的建议。
家长应该多给男孩讲解一些保护自己的知识,应该让男孩明白,英雄并不是只靠自己的力量一味蛮干,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巧妙地让受难者得到解脱。救人于危难固然是值得尊敬的,英雄当然是令人尊敬的。但是不可以不考虑自己的实力而一味地去冒充英雄,只会使情况越来越糟。
让男孩学会自律
男孩天生都有很强的攻击性,他们的这种攻击心理,有时是因为好玩,有时是因为情绪上的愤怒。家长对此要理解,但是也要让男孩明白,这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应该制止。可以帮助男孩推荐一些好的电视节目,或者给他们讲一些有益于身心的故事,来告诉孩子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
小刚的爸爸给他新买了一副“双节棍”,小刚简直是爱不释手,整天走到哪里都挥舞着,还喊着“霍霍”的声音配合他舞动的节奏。一次,邻居家的小妹妹来他家里做客,刚走进小刚的房间,小刚就挥舞着手中的“双节棍”打过去,虽然没有把小妹妹打疼,但是却把她吓了一跳,小刚得意极了,高兴得哈哈大笑。等到小妹妹回家之后,爸爸狠狠地教训了他一番。从此以后,小刚就不会这样乱吓唬人了。
男孩并不像女孩那样喜欢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太喜欢接受他人的帮助。他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但还是要坚持不断地尝试,家长应该给予足够的时间让男孩调整心态。
3岁的童童对鬼屋很好奇,拉着妈妈带他去看。可是他太小了,妈妈告诉他说那里是不允许小孩子进去的。童童听了很生气,站在那里不依不饶,缠着妈妈带他进去。
正在母子二人僵持不下的时候,一个小姑娘从里面走了出来。妈妈就走过去对那个小姑娘说:“小朋友,里面是不是很恐怖啊?”
小女孩说道:“真是很吓人啊,里面很危险的。”
妈妈说:“我们的宝宝也想去呢。”
小女孩对童童说:“不行,你太小了,一定会被吓到的。我们进去的孩子里,没有像你这样小的。”
小女孩说完之后,就和同伴一起跑开了。而童童似乎相信了小女孩的话,就主动要求妈妈带他回家。
这位妈妈借助别的小朋友,表达出了她的意思。这样的做法,可以使男孩更容易接受这个事实。所以,当男孩很任性不能控制自己的意愿的时候,家长可以尝试借助周围其他人的口,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女孩渴望得到友谊和爱
男孩天生是个“小冒险王”,他们崇拜英雄,喜欢竞争,这是他们的天性。和男孩相比,女孩的天性是什么呢?
艾利姆夫妇在《养育女儿》这本书中很明确地解答了这个问题:女孩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走到哪里女孩总是最先关注这些问题:
我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呢?在这个圈子里,我的地位怎样呢?我要怎样做才能保持与人的关系最融洽呢?
雌性激素使得女孩温柔、有很强的同情心,她们天生懂得体谅和关心他人,但是她的情绪天生就是变化无常的。女孩被称为“最具感情的动物”,获得这个称号,她们当之无愧。
情感对女孩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她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所获得的美好体验,就会让她们幸福感十足。
女孩不像男孩那样富于攻击性,她们注重的是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这也使得女孩把友谊和家庭看得比成就和机会更重要。当男孩思考怎样才能打败对手的时候,女孩就已经开始衡量她与周围的关系了。女孩小的时候,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她渴望得到爸爸妈妈更多的爱和关注。
当女孩还在摇篮里的时候,就强烈地希望父母与她交流。因此,当一个女婴感受不到父母对她的爱的时候,她就会哭闹不止。当父母凑过来逗逗她的时候,女婴就会停止哭泣,继而高兴地挥动着手脚。她因为得到了父母的关注而兴奋不已。
稍大一点的女孩最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她会为自己的布娃娃们组成一个家庭:有爸爸,有妈妈,还有宝宝,然后一家人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一起做游戏。看上去这“一家人”其乐融融,很温暖。实际上,这也是女孩在表达她的梦想:她希望爸爸妈妈永远爱她。
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爱,家长应该让女孩能够时时感受到父母对她的爱。只有沐浴在爱和关注之中,女孩才能更快乐地成长。
·教育点·
给女孩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
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女孩的影响将是复杂而重大的,它使女孩无法建立起对感情的信任以及获得爱的满足感。尤其是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和谐,会使女孩长期处于焦虑和无所适从的状态,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女孩的心理发育和个性发展。如果一个女孩从小就没有在一个美好、宽容的环境里生存,将来她长大之后也不会用正常的心态与人交往,就会表现得很冷漠。
而与之相反的是,如果一个女孩是在爱的环境中长大的,那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为了迎接女儿芊芊的出生,芊芊的父母早就已经约法三章,他们决定以后即便是有再大的意见分歧,都决定不在孩子的面前暴露。所以,芊芊从一来到这个世界,就看到父母彼此相互尊敬,相互礼让,还会很温和地逗芊芊开心。芊芊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她从小一直到长大,从来没有见到过爸爸妈妈吵架,从来都是看到爸爸妈妈在一起手牵着手说说笑笑的。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芊芊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艺技能,但是她总是能用最乐观的心态来迎接她所遇到的一切,她周围的同学也都喜欢和她在一起,因为她能给每个人带来欢乐。
女孩未来的成功和幸福取决于父母为她创造的环境,而不是所教授给她的技能。父母与其送给她最珍贵的礼物,还不如为她营造一种健康的、和谐的家庭关系。
让女孩学会自己爱自己
因为注重关系,所以女孩在利益和关系面前更容易向关系妥协,为此而放弃自己的正当利益,由此成为“软弱”的代名词。因此,在女孩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对女孩灌输这样的观点:你可以体谅他人,但是一定要先考虑到自己,你一定是最爱自己的人。
美美就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总是希望自己能够表现得最好。
有一次考试,坐在她前面的同学找她借橡皮,当时美美没有犹豫就递给了那个同学,可是那位同学很粗心,也有可能是考试忙着答题,忘记了把橡皮还给美美。
不一会儿,美美发现自己有一道题做得不对,需要修改,可是橡皮在同学那里,这可怎么办?胆小的美美没敢说出来,于是自己在卷子上改来改去,把卷子画得乱七八糟的。美美的心情可想而知,由于没有了橡皮,她的思绪已经被完全打乱,并且严重影响到了她的正常发挥。
果不其然,试卷发下来之后,美美看到自己的成绩,真是糟糕透了。回到家,妈妈看到了她试卷上的成绩,也看到了满脸失望的美美。没等妈妈问她,美美就开始发话了:“这次没有考好,主要是因为没有橡皮的缘故。”
“看看你这个粗心的孩子,下次一定要记得带上橡皮。”
“不是的,我带了橡皮,但是在考试的过程中我把它借给别人了,然后我就没有用的东西了。”
“其实,当你需要橡皮的时候,你可以找那个同学把它再取过来的。”
“不行,这样的话,可能同学会笑我小气的。”
“孩子,这是你的想法,没有人会觉得你是小气的。我们帮助别人,最重要的是了解别人的需要在哪里。你的那个同学,他的需要就是用橡皮,我们已经帮助他解决了他的需要,这说明我们就是做了一件好事,同学也会感谢你的,对吗?”
听了妈妈的话,美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妈妈接着说:“下次当你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可以和那位同学商量:我们两个人共用这一块橡皮,这样不就更好了吗?我们帮助别人,但是不能没有原则地牺牲自己,你说对吗?”
美美明白了自己原来的做法实在是太傻,不好意思地笑了。
这件事看上去很小,其实家长在观察女孩的表现中已经察觉她不懂得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要帮助女孩及时纠正这样的观点,否则的话,长大之后,她就会一味地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而丧失了自我。
家长要教给女孩的就是:要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首先要学会爱自己。
我是大王
——面对竞争,男孩跃跃欲试
走进男孩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在任何场合,男孩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谁是头儿?
当女孩新加入一个朋友圈子之后,她首先想到的就是:我能和哪个小伙伴成为最亲密的朋友。但是男孩的想法与女孩截然不同,他会在心里盘算:谁是这群孩子的领头呢?
当女孩新来到一个陌生的班级,她最关心的就是:这些未来的同学不会欺负我吧?而男孩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班主任是谁?班长是谁?
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男孩都有当领导的欲望,之所以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想迫切知道“头”是谁,是因为他更想知道这个新领域的规则是什么,好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
对于男孩来说,这种天性的特征只会向两个方向发展。也许会演化成男孩不断进取的力量,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也会促使男孩走向相反的方面:
男孩自己不愿意努力学习,但又想考个好成绩,于是他就和同桌串通好,让同学把写好的答案做成小字条传给自己。
男孩平常表现得很出色,但在竞选班长的时候还是失败了。男孩心里很憋屈,于是找了几个“铁哥们儿”把他的竞争对手狠狠地“扁”了一通。
竞争是男孩的天性。行为专家曾这样说:“一场比赛结束后,你会看到一个被打败的男人在真诚地向对手祝贺,其实在这背后,这个男人想的是如何在下一次将他打败。”有竞争心理是对的,但是要通过正当竞争,将来才会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作为家长,不用担心男孩这种过强的竞争心理,性别赋予了他们巨大的能量,这是男孩的优势所在。告诉你的男孩要遵守竞争的原则:公平、公正、正当,然后放手让他去争吧,这样会更有利于他长成真正的男子汉。
·教育点·
鼓励男孩的竞争行为
在当今的社会中,竞争是客观的存在,任何人都要面对。有的男孩因为害怕失败不敢参与竞争,实际上,竞争是激发男孩提高能力的有效形式,通过竞争可以锻炼男孩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了让男孩在将来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家长一定要重视培养男孩的竞争意识。
有个男孩在美国的一所中学读书,有一次学校里要选拔队员参加足球赛,想被选中的同学都要参加一个“淘汰竞争”的测试,对于每个同学来说,机会是均等的。能否参加足球队,完全看自己在竞争中的表现。
“淘汰竞争”的过程如下:开始的时候先绕学校跑3000米,接着是三组400米,然后是四组100米往返跑……学生们都已经累得歪歪斜斜了,但是竞争远远没有结束,他们又开始了下一轮的竞赛。在赛场上,有的孩子抽筋,有的孩子晕倒,有的孩子呕吐……
即便是如此,没有男孩愿意放弃或者是主动退出。他们已经记不清自己跑了多少圈,但他们一直都坚持着。
“只要没有到最后一分钟,谁都有机会。现在看那些跑在前面的,说不定下一轮就落后。”
这种“淘汰竞争”在中国很少见,其实它的意义不仅限于对男孩的体能测试,更是一场对于意志的较量。通过竞赛性的活动可以使男孩体味到竞争的快乐,学会承受失败的痛苦,品尝到胜利的喜悦,这有助于培养男孩积极向上的品格。
害怕竞争没有任何意义,培养男孩的竞争意识应当从小开始,逐渐形成良好的竞争力。
培养男孩的竞争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注意发展男孩的个性
个性也代表着男孩的独特性。个性突出的男孩往往蕴含着无穷的竞争力量。一个男孩能够自立、自律、自主,其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往往超过别人。所以家长不要只把着眼点放在让男孩学习更多的知识,还要鼓励男孩掌握更多的才能和本领,形成完善的人格。
2.要鼓励男孩勇于创新
家长可以鼓励男孩自己发现问题,多参加亲自动脑、动手的活动,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求知兴趣,让他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家长不可以限制男孩的思维和手脚,而是对于男孩的新思想给予肯定和表扬,并鼓励男孩坚持探索。
3.要鼓励男孩积极参与竞争
传统上,人们用“乖”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但是听话的孩子往往是缺乏个性的,尤其是男孩。现在的家长更需要从小培养男孩独立自主、敢想敢干的精神,鼓励男孩走出家庭的保护,融入社会。
4.要鼓励男孩相信自己
当他可以用自己的价值观来判断社会的时候,就会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也就有信心去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相信自己,本来就是一种自我竞争,如果一个男孩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那他又怎么会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呢?
培养男孩的领导能力
有一队童军到山区远足,但很不幸的是,他们走错了路。他们只好在荒野度过了一个冰冷的晚上,直到转天早上,还是见不到人的踪影,所有的孩子身上都是又冷又湿,大家都是饥肠辘辘。一个女孩呜咽道:“这次我们不可能活着走出去了。”但这时,有一个男孩坚定地站了出来,对大家说:“我们不会死的。以前我听人说过,只要沿着小溪走,总会遇到村庄的。刚才我看到了一条小溪,我们顺着小溪的下游走,一定能走出去的。”
这个男孩说完之后,就坚决地走进了森林。大家无路可退,也只好跟着他一起走,大约5个小时之后,他们终于听到了远处有人的声音,他们获救了。
教育专家通过研究发现:很多机构的主管、领导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全赖父母悉心地栽培,父母会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领导才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和思考能力。这样的孩子在关键时候不会向同伴妥协,而只是会坚守自己的信念。
培养男孩的领导才能不但对他将来有好处,而且即便是对男孩目前在学校的表现也有所帮助。男孩在教室及课余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领导才能,更有助于成就他们的未来。
而实际上,每个男孩都有当“头儿”的愿望,而且一旦派给他们工作,他们总会全力以赴地做好。在生活中,父母应该尽量满足男孩当“头儿”的愿望,给他分派一些小任务。
比如让男孩“当一天家”,或者让男孩在家中扮演“督导员”的角色,让他负责纠正全家人的坏习惯,这样一来,也有益于男孩改正自己自身的坏习惯。
另外,家长还可以通过语言来满足男孩的领导欲望,比如问问男孩:“小督导员,我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小督导员,对这件事情你有什么看法吗?”也许因为父母的这样几句话,男孩会高兴一整天,积极性也会陡然提高,因为,父母对他的欲望给予了满足,并且体现出了对他的尊重。
胆小、内向、敏感
——请理解另类的男孩
前面提到,男孩大多是地地道道的“小冒险王”,他们表现得有英雄情结,并且攻击性强,我们印象中的男孩永远都是充满热情地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男孩都是这样的。也有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男孩并非如此,他们胆小、冷漠、孤独。
洋洋是个男孩子,但是他非常的胆小:都6岁了还不敢一个人睡觉,一定要妈妈陪在身边才能入睡;7岁的时候还不敢坐转椅,也不敢打滑梯,他担心会从上面摔下来;9岁了,他还不能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和大人说话的样子总是羞羞答答的;13岁了,他不敢和同学在一起玩爬梯,同学都笑话他;15岁了,他还不会骑自行车,他担心会从车子上摔下来。
洋洋似乎比同龄的女孩还要胆小,洋洋的父母很担心:一个小男孩怎么会那么胆小呢?
其实对于男孩而言,胆小并不是意味着绝对的软弱,有的男孩会从其他的方面找到自己释放能量的突破口,家长不必过多担心男孩的胆小。很有可能,他们看似胆小的原因是没有发现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有个男孩,在妈妈眼里看上去很“窝囊”。他在与人交谈的时候表现得词不达意,而且面红耳赤;碰到老师不愿意打招呼,情愿绕道而行;在公共场合很少发言,即便是碰到了自己了解的话题,也轻易不发表言论;平时学习成绩挺好的,可是一到考试就砸锅……就是这样的一个看上去很胆小怕事的男孩,后来迷上了玩滑板,他很喜欢在空旷的广场上驰骋的感觉。
有一次,妈妈看到儿子站在滑板上飞驰的样子,第一次感觉到儿子居然这样的帅气,妈妈因为惊讶所以惊喜,狠狠地夸奖了儿子。
儿子得到了妈妈由衷的赞赏,对自己也燃起了信心,后来也就不再是个“窝囊”儿子了。
教育学家认为:男孩的这种行为,往往是由家庭因素引起的。如果父母之间的感情不和或者家庭遭受挫折,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都会使男孩变得“另类”。
·教育点·
培养男孩的勇气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8岁的时候看上去还很胆小,脸上总是露出恐惧的表情。每次上课遇到老师叫他回答问题,他就会双腿发抖,嘴唇颤抖不已。
童年时期的罗斯福极度地自尊和敏感,他回避社交活动,也不敢结交朋友。但是他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是,他总是强迫自己和嘲笑他的人接触,强迫自己参加一些诸如打猎、赛马等激烈的活动。
他试图努力改变自己,他咬紧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再颤抖,他利用假期的时间到非洲追赶狮子,他要让自己变得强壮无比。
凭着这种奋斗的精神,他没有因为自己的缺陷而气馁。后来,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有过严重的缺陷,只知道他是美国历史上一位深得人心的总统。
罗斯福的经历说明:男孩子那些很要命的缺点,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改变的。父母更应该有信心帮助男孩克服胆小的缺点,让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具体做法如下:
1.鼓励男孩多参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运动
把男孩置身于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最容易让男孩学会挑战。
2.引导男孩做好应对挫折的准备
鼓励男孩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当然,父母还可以故意帮男孩设置一些“挫折”来考验男孩,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让男孩做他无能为力的事,而是尽可能地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如果男孩吃了苦,父母也不要表现得很心疼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存在的规律。如果男孩没有过吃苦的体验,也没有吃苦的精神,将来就很难应付挑战,也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4.培养男孩的意志力
能够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最终的愉快体验。
5.不要剥夺男孩玩的权利
父母不要以为玩会耽误男孩的学习,实际上男孩在玩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更容易激发他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
6.对男孩进行自我保护训练
教给男孩必要的安全知识,以防不时之需。
帮助男孩走出孤独
没有朋友的童年是不幸的,尤其是现在的这些独生子女,他们的孤独心理最为强烈,他们也很希望能有自己的好朋友。面对孤独的男孩,父母应该怎样来帮助他呢?
一位妈妈是这样做的:
儿子上了幼儿园之后,我发现他特别不合群,他不喜欢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游戏,而总是习惯自己一个人。
发现孩子的这一问题,其实我内心很着急,这对他将来的发展尤为不利。但是,我又不能和孩子直接说“你应该去交朋友”之类的话,否则孩子会陷入自卑。经过苦思冥想,我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有一次在幼儿园,我又看到孩子一个人在那里,其他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我就走了过去和儿子说:我们和他们一起玩好不好?由于我的参与,孩子很愿意加入,我就和这一群小孩子玩了起来,一起玩警察抓小偷,我成了他们的“孩子王”。
就这样,孩子与这群小家伙一块玩了起来。不过到了后来,他们玩着玩着就把我这个“孩子王”忘了,儿子在游戏中,终于融进了他的小伙伴圈子里。
当父母发现自己的男孩感到很孤独的时候,要及时地帮助他。内向的男孩他们一般不会去争取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机会,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只好将烦恼、痛苦都压抑在内心,如此发展下去,将在男孩的内心深处留下阴影,并且给他在成人之后的社会生存造成困难。帮助性格内向的男孩走出孤独是家长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帅气、粗心、孤僻
——请理解另类的女孩
一般而言,女孩都会很重视关系,女孩天生都很敏感,女孩的依赖性比男孩要强,女孩看上去也更加柔弱。但是,有些父母则不是这样认为,因为他们的女儿就总是大大咧咧,而且个性独立,甚至是有些孤僻。
婷婷是个很特立独行的女孩,她不像传统的女孩那样细心、敏感,从小就大大咧咧,像个男孩一样不拘小节,所以她不会和同学因为小事吵起来,大家都喜欢和她一起玩。而且,每当婷婷遇到困难的时候,她总是自己主动寻找解决的方法,不像其他的小女生那样娇娇气气的。婷婷不爱哭,而且很大胆。有一次,教室的窗台上落下了一只半死的蝙蝠,别的女孩都吓坏了,而婷婷却走过去抓起小蝙蝠仔细地观察,向同学说道:“这有什么好怕的?”婷婷唯一的缺点就是相对沉默,不像其他的小女孩那样喜欢叽叽喳喳说个没完,也不喜欢和小女孩一起结伴而行,而是像个“独行侠”,一个人独来独往,看上去有点帅气。
很多家长的女儿多多少少带有婷婷的影子。面对这样“与众不同”的女孩,家长的心里肯定多少会有些忐忑不安:女儿的性格更像一个男孩子,这对她将来的发展是否有好处呢?她的性格那样孤僻,将来该如何与人相处呢?
对此,家长首先要明确:每一种性格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作为父母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孩子性格的优势发挥出来,并且告诉她们如何避免性格上的劣势。
·教育点·
培养大咧女孩的交际能力
玲玲是个很漂亮的小女孩,但是她的性格很像男孩子,甚至连有些男孩不敢玩的体育项目如单杠、双杠等,她都会玩得很自如。玲玲不喜欢那些遇到点小事就哭鼻子的女孩,相反,面对大人的指责,她也不太往心里去,而是摆出一副无所谓的姿态,还会调皮地吐吐舌头。
其实,像玲玲这样的性格有很多好处,她不像其他的小女孩那样敏感、爱哭,做父母的就省心多了。
更重要的是,这种大大咧咧的性格会让玲玲拥有很多朋友。教育专家通过观察发现,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喜欢那些不计较细节,性格有点大咧的女孩交朋友,而且他们有同样的理由:与这样的女孩一起玩不累,而且会玩得很开心。
作为父母,如果发现自己的女孩有点大大咧咧,这说明女孩有很强的交往天分。父母要鼓励她多交朋友,并且重视培养她的交际能力,这对她以后的发展将有极大的帮助。
当然,父母在鼓励女孩多与人交往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女孩做一个举止优雅、谈吐有度的人。
让孤立的女孩消除胆怯
女孩害怕与人交往,不敢与陌生人说话,不愿意到人多热闹的场合……
对于那些不爱说话甚至是有点孤僻的女孩,做父母的也不要着急。家长要想办法鼓励女孩走出封闭的心境,而不可以训斥女孩,否则,会让女孩更加抵触与人交往。
凯丽今年5岁了,5岁之前都是爸爸妈妈带她,后来随着爸爸妈妈工作日渐繁忙,照顾孩子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于是爸爸妈妈将她送到了幼儿园,想让她适应一下集体生活。
没想到几周后,幼儿园老师打电话来,告诉凯丽的父母,说他们的孩子可能有社交恐惧症,建议进行心理辅导。
爸爸妈妈很是诧异,每天上下学接送,凯丽一看见父母就笑逐颜开,回家也不停地说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新东西,没看出异常啊。
于是爸爸决定请一天假,到幼儿园看个究竟。
在老师的陪同下,爸爸来到了凯丽的班级,躲在窗外观察。他发现,无论是上课还是自由活动,凯丽总是一个人躲在小朋友们的后面。
老师上课提问到她,她低着头、红着脸,不知道嗫嗫嚅嚅的在说什么;自由活动时,大部分小朋友都聚在一起玩,但凯丽却一个人搬着小板凳在边上独自玩积木。
同时,父母注意到,晚上带凯丽散步,见到同院的叔叔阿姨,她从来不叫,要么装没看见,要么死命地拽着妈妈的衣角,往身后躲。
而且也不常和同院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有时候妈妈把她送去楼下的儿童乐园,让她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不一会儿,她就自己回家了。
如果女孩喜欢自己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喜欢与人交流,作为父母首先要能接纳这一点,然后给予具体的帮助来让女孩消除胆怯。
父母可以在家里做些角色扮演游戏,帮孩子在家中练习社交技巧,因为家是孩子最熟悉的地方。在家的时候,父母可以与女孩一起做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例如:妈妈可以扮演乘客,让女孩来当售票员,进行乘公交车的游戏。在平日里还要多鼓励女孩回答问题,如“你的玩具娃娃叫什么名字?”“我们到外婆家去,你要穿花衣服还是红衣服?”要多鼓励女孩回答问题。
除此之外,当父母与亲戚邻里谈话的时候,也要有意识把女孩带入谈话的角色。比如邻居问:“小佳,今天和爸爸妈妈去哪儿了?”妈妈可以这样说:“我们去看电影了,是吧?小佳!”小佳也许会回答:“是的!”这样可以自然地帮助女孩进入谈话的角色。孩子需要帮助指导,但首先要尽量让她自己开口说话。
父母还可以给女孩提供一些学习交往的机会,如每次带孩子出门,可与其他家长打招呼,去商店买东西与售货员交谈,拜访亲友,在家中招待客人等,都是让孩子学习如何与人交往的机会。不但要为女孩树立榜样,还要教会她交往技能。交往技巧不是天生的,而是学来的,要让女孩有榜样学习,这样她就会慢慢地学会与人交往了。遇到陌生的环境和人,她就不会再感到胆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