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起居养生:春捂防寒是关键
1.雨水时节,要注意“春捂”
雨水之前天气较冷,雨水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升高,天气变暖,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春天的气息。而这时也是寒潮来袭的时节,人们的情绪容易因为天气的变化而产生波动,往往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不好的影响,特别是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患者更为不利。这个时节,要注意“春捂”。
“春捂”是说在春季气温刚要转暖时,不要过早仓促地脱掉棉衣。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善于养生的医学家们都十分重视“春捂”的养生之道。民间常常流传着“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的俗语。专家认为,“春捂”这种民间的传统习惯有一定道理,过早脱掉棉衣,一旦气温降低,给体温调节中枢来个突然袭击,会使身体措手不及,难以适应,容易患上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和冬春季传染病等。
(1)春捂的好处
春捂有利于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因为无论气温如何变化,人的体温总要保持在37℃左右,人体保持恒定的温度,一是靠血管的收缩和皮肤的出汗来调节;二是靠增减衣服来维持。如果过早地减掉衣服,就会破坏人体正常温度的调节,影响到身体健康。
春捂有利于抵御风寒。人体同自然界一样,在春天开始复苏,原先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开始活跃起来,毛孔张开。这时如果冷风袭来时,就会使人感到比较寒冷。
春捂有利于适应季节的变化,在初春时节,经常有寒流和强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捂”着点儿,就很难适应忽冷忽热的变化,许多人甚至会患上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
(2)春捂的策略
当冬季向春季交替时,人体防卫体系处于“冬眠”初醒之际,因此这一阶段不能急于一下子脱掉衣物,而应一件一件地减少,并根据不同体质,对外界冷暖变化的适应能力,因人而异增减衣物。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琢磨出:寒多自下而生。因此古人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张,这也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因此,春天还是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有利于身体健康。
“捂”要带有一点热的意思,也就是说衣服应适当多穿一些。由于春风比冬风柔和很多,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宽松的款式,既挡风,又透气。但绝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伤风”。一般来说,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超过15℃建议脱掉棉衣,由于超出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就会不适应了,这样就会对健康不利。
春季什么时间该捂,要根据天气灵活掌握。一般说,春季早晚气温较低,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气温一般都较高,此时便可适当减一些衣服。
初春季节,因着凉而患病的人很多,其根源主要是“冷落”了下半身,而引发季节病或旧病复发,尤其是妇科,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患者明显增多。每年冬去春来因爱美而受凉致病的女性急剧增加:出现下腹胀痛、月经不调、出血淋漓不尽症状者大有人在。
中医认为,防病如御敌一样。春捂只是被动防御。要想防疾健身,还必须从春天开始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并且还要讲究合理饮食和起居。
(3)春捂注意事项
“春捂”要捂好两头,即重点照顾好头颈与双脚,可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由于寒气多自下而起,且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风寒侵袭,所以衣着宜“下厚上薄”。女性不宜过早地换上裙装,否则会导致关节炎和其他妇科疾病。
小孩子“春捂”要把握好时机,家长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也可多关注天气预报,若有冷空气到来,提前1~2天,就要给孩子增添衣物。当昼夜温差较大时,就需要捂一捂;若气温相对稳定时,则可以不捂了。气温回升后不能立即减衣,最好再捂一周左右,尤其对于免疫力弱的婴儿,最好再捂两周以上以方便身体慢慢适应。
2.春天来临,要克服春困
“春困秋乏”的民间常识家喻户晓。春天人们容易犯困,总觉得没有睡够,这其实是人体随着季节和气候变化的正常反应。春天来临,气温升高,人体皮肤毛细血管和毛孔渐渐张开,血液循环加快,因此相对来说,供应给大脑的血液就少了,另外昼夜时长的变化和周围舒适的气温,都会让人感觉安逸,昏昏欲睡。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最佳睡眠时间是8小时,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对人体都会有害,常常会使人精神萎靡不振,工作效率不高。
雨水时节,要想克服春困,作息安排要有规律,要劳逸结合。根据自然界的规律,随着四季的变化逐渐调整自己的日常作息。一是可以外出郊游、爬山,到野外感受自然之美,从而使人心情振奋,精力充沛;二是使用有清凉效果的牙膏刷牙,从而兴奋神经,激发活力;三是适当吃些有刺激味道的食物,如苦的、酸的或辣的,刺激神经,当然也可以泡杯茶或咖啡;四是选用一些可以提神的香水、精油,可以有效降低疲劳感;五是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在运动中提高大脑兴奋度;六是休息时可以听一些节奏明快活泼的乐曲,闲暇时听听相声、看看小品也可以陶冶生活。上述几种方法,交替搭配着运用可以有效地赶走春困。
3.空气湿度大,要预防湿寒之气
雨水时节,降水较多,造成空气湿度较大。而夜间气温降低,湿热空气很容易在此时凝成雨滴,导致夜间降水频繁。而阴雨增多使雨云遮挡阳光,所以此时白天地面光照也较少。同时,雨水到达地面,蒸发后会带走大量的热量,又会使地面空气温度进一步降低,造成既潮湿又寒冷的天气。这种恶劣天气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关节骨骼和各种器官都有很大影响。雨水时节,预防湿寒之气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要过早减少衣物。春季阳气生发,体热的人更容易感觉到暖和。此时如果过早地减少衣物就会导致体热外泄,将会使湿寒之气侵入人体,损伤关节或着凉感冒。
二是不要用冷水洗漱。雨水时节用冷水洗手会使湿寒侵入手部关节并且滞留其中,导致手指酸痛,严重的还会造成手指变形;如果用冷水洗头或洗脸的话,则湿寒之气侵入头部,容易导致头痛、感冒。
三是洗头后应及时吹干头发。洗头后如果不及时吹干头发也会导致湿寒之气入侵,从而引起头疼、头晕等症状。
4.雨水时节性生活要防风寒
雨水时节,风雨多变,天气冷暖反复无常。因此这个时节性生活要注意不要受凉,并且不要过于频繁地进行性生活,以免机体虚弱而无法抵御“倒春寒”对身体造成的侵害。另外还要尽量避免在“倒春寒”时进行性生活,虽然在温暖的卧室不会受到风寒,但是性生活会消耗人体大量的热量,当人们外出时,便难免要受到寒流的侵袭而患病,大伤元气。